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是王富贵 > 第604章 朱载基的迁都计划

我是王富贵 第604章 朱载基的迁都计划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35 来源:笔趣阁

王岳一下子添了两个儿子,这俩臭小子都十分健康,在他爹怀里,一个哇哇大哭,一个又是撒尿,又是便便,整个一个屎尿奔放流。

咱堂堂大明太师,也要受穿开裆裤的欺负,实在是无可奈何,还能说什么呢!王岳暗暗发誓,到此为止了,我要是再管不住自己,再哄孩子,我就从三皇港跳下去,死海里,淹死算了!

他满肚子委屈,可远在大明的朱载基却沉浸在喜悦之中,太子妃生了,生了一个小公主。孩子特别乖巧可爱。

刚刚学会走路,小丫头粉粉嫩嫩的,眼睛溜圆,就跟个布娃娃似的。小家伙胆子特别大,稍不留神,就能闯出祸来。

比如明明是两条小短腿,却非要自己下床,摔得四仰八叉,把他爹吓坏了,这小祖宗还只是笑,

弄得朱载基都无话可说了,自己这闺女可是真够皮的。

“本来还打算过些时候,既然你这么大胆子,爹就带着你去应天玩玩。”

朱载基没有撒谎,他抱着女儿,拉着夫人,就从北京出发,乘坐火车,直奔应天。

一直萦绕在他心头的迁都梦想,早就布局了。

首先,朱载基在应天设立了江南证券交易中心。

这一下子可引爆了整个江南市场。

不得不说,在南方有一批商人,生下来就会做生意,简直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尤其是对财富的把握能力,更是举世无双。

伴随着大举开海,除了原本的拳头产品之外,江南的纺织业快速发展,各种新式纺织机层出不穷。

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如雨后春笋,快速遍及东南,

苏松常镇,这四府每年向外出口的纺织品就超过四百万匹。

另外,杭州,泉州,广州……这些城市也都飞速发展,大量的出口,使得他们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

证券交易中心的设立,迅速吸收了大批资本进来。

有着充足资本的供应,东南的工厂不断扩充规模,需求的机器越来越多。结果就是东南的机器制造业发展起来。

伴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的理工科人才就快速增加。

为此又专门设立了江南理工大学,应天职业学堂,松江海事学堂等等……这一大批新式学堂的建立,又彻底改变了东南的人才结构。

新一批的东南学子彻底抛弃了没用的理学,传统的私塾也式微了。

不过不要紧,那些私塾先生并不是失业,相反,他么找到了新的职业——汉语教师。

这帮人漂洋过海,到海外各国,设立汉语学堂,教授蛮夷读书识字,还真别说,十分受到欢迎。

在倭国,在南洋,甚至在印度,只要会汉语,那就是座上宾,能讲几句子曰诗云,立刻就是大学问家。

有很多年轻人,会主动来找你,学习外语……别误会,就是字面意思,进行深入友好坦诚地交流。

更有人混成了公务员,掌握了权力。

其中就以印度为罪。

俺答汗求贤若渴,他把国家大事,悉数托付给文官处理。

最初俺答还犹豫过,大明的官吏多贪啊,放权给他们,能行吗?

可很快俺答就打消了念头,不是他相信了大明的文人,而是没得选择啊!

他为了通商贸易,修筑两个港口,大明文官负责,拿了三十万两,一半塞到了腰包里,然后一年之后,让他看到了一个勉强堪用的码头。

而另一个,则是天竺本地人负责,一年下来,居然连港口征地都没有完成,准确说,只完成了目标的百分之十。

四舍五入等于什么都没干!

这也就罢了,什么都没干,该把钱交上来吧!

俺答派人一查,鼻子都气歪了,三十万两,只剩下不到一万两,其他的钱都不翼而飞了。

经过这件事之后,俺答是彻底放弃治疗了。

明人不是东西,但好歹干点人事,可印度本地的这帮人,简直就是一群奇葩。

一问他们,就不停晃着脑袋,我们也不知道啊……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去哪里谁能知道?

马匹本来就是要死的,损失一点马匹,有什么好斤斤计较的。

天气这么不好,粮食发霉变质,那也是情有可原啊!

就这样,俺答不断遭受着损失,最妙的是,这些印度人总能给自己的错误找出船新的理由。

至于让他们反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上层的婆罗门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大明讲究知行合一,对不起,在这些几千年的职业嘴炮婆罗门看来,他们是高贵的人群,生下来就是思考的,就是哲学家,用嘴巴来启迪其他人。

要让他们做事,那是痴心妄想。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动手动脚了,那还是婆罗门吗?

这个社会天然被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掌握了绝对话语权的精英群体,他们敏于言而不能行。另外一大部分,则是实实在在的底层人员。

他们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却又不能言。而且他们还集体向往着婆罗门的境界,把现在从事的工作当成了一种磨练。

这么个倒霉的格局,要是能真正做成什么事情,那才叫奇葩呢!

没有法子,俺答只有引入大明的文人,由他们组成管理集团,就像是请一群职业经理人一样,替他管理天竺。

这么干的结果就是每年通过贸易,大明能从天竺弄到三千万两以上的利润。大明的银行遍布天竺沿海。

昼夜不停,榨取利润,输送回大明,送回江南……

朱载基已经计算过了,伴随着工业发展,大片的农田变成了工厂,城市不断扩容,更要命的是种植桑树,棉花,茶树……挤占农田用地,传统的鱼米之乡,不但没法供应粮食,反而需要从外面进口。

也幸好多了个印度背锅,每年能提供大量的粮食,又能消化掉同样多的工业品,总算是给大明的工业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

两京之间的铁路,从京城到开封的铁路,从西安向西域的铁路,还有连接江南的铁路。

朱载基一口气开了五条铁路线。

相比起当初他师父王岳,修一条铁路,还要小心翼翼,精打细算,他的手笔可是要大多了。

“孤准备募资十亿元,用于应天和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十年之内,要把朝廷的各个衙门,分别迁到应天。”

“准确说是迁回应天,当年太宗皇帝考虑到北元死灰复燃,这才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如今大明国力雄厚,北患彻底消除。迁都应天,抵御海洋带来的冲击,理所当然。我相信这一次迁都,必定带来南方经济的腾飞,大明的发展会迎来新的篇章!”

朱载基算是彻底继承了王岳和朱厚熜的有点,既任性顽固,又善于画大饼。

可问题是此刻的大明,就吃这一套。

蓬勃发展的工业,国力成倍增加,人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修几条铁路已经不算什么了,他们计划着在黄河修建铁桥,甚至有人打算在长江修桥,连接天堑。

现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题材,只要有个投资项目,立刻就能吸引来资本。

尤其是太子主导的迁都大业,又且能不被推崇。

要知道朱厚熜离开大明,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人们似乎都忘了,大明还有皇帝……除了偶尔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点科普文章……堂堂皇帝,光是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出海干什么啊?

就在这一片怀疑声中,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大明海军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战斗?跟谁打?

试问天下,还有谁是大明的对手?

就在所有人迟疑的时候,一篇来自皇帝的文章,揭开了谜底!

原来在遥远的西方,西班牙国,他们的皇帝拥有庞大的疆土,国力雄厚,他们占据大片土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看到这个名字,大明的上上下下,就像是被刺激到了似的。

日不落帝国?

你也配!

我大明君临天下,日月照耀,山河之间,全都是大明的疆土,没有一寸是什么狗屁西班牙的!

明人愤怒了。

而这时候,皇帝接下来的文章陆续送来。

大明百姓终于了解到西班牙国的情况,也知道了他们拥有着当世最好的水手,最强大的航海技术。

原来咱们大明一直在奋起直追,追得就是海洋的这一块。

想想都给祖宗丢脸!

当年的郑和船队何等英雄了得?好不容易开发了海洋,居然就给放弃了,可惜啊!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议论,早就有了。

而这一次却和往常都不同,因为这一次的议论,深入到了民间,深入到了普通百姓当中。

甚至有些农村,田间地头,都有人开始讨论国家大事。

整个大明的气质,从里往外,都不一样了。

……

“这可真是个可怕的国家!”哥白尼轻轻叹息。

在他旁边的国姓爷米开朗琪罗哼了一声,纠正道:“不是可怕,而是可敬!”

哥白尼仰视自己的老朋友,随即摇头苦笑。

都说相由心生,米开朗琪罗在大明多年,他的头发掉的差不多了,五官也变得更加柔和,竟然真的和一些街角的老大爷相仿。

哥白尼点头,“你说得对,不过我的意思是西班牙最好输掉这场战斗。”

米开朗琪罗挑着眉头道:“是站在大明的立场上?”

“不,是西班牙。”哥白尼无奈苦笑,他目光扫过,低声道:“瞧见没有,这么多的人,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把西班牙撕成碎片,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大明!”

米开朗琪罗哈哈大笑,“这话我爱听,既然你这么有把握,干嘛不投资啊?”

“投资?”

“没错!”米开朗琪罗笑道:“我已经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入了债市,去购买海军债券。”

哥白尼翻了翻眼皮,笑道:“我这个人不爱冒险,对战争也没有什么兴趣。我还是在西山书院,老老实实,研究我的学问吧!”

米开朗琪罗耸了耸肩,突然低声遗憾道:“这就没有办法了,我本来还想着跟你一起返回欧洲,去看看昔日的朋友!”

“什么?”哥白尼惊呆了,“我们都是异端,回去的话,会被烧死的!”

“是吗?”米开朗琪罗笑了,“假如我们跟随着大明水师,一起去欧洲呢?”

“一起?”

“没错!”米开朗琪罗笑道:“要不然为什么我会购买那么多债券?”

米开朗琪罗伸了伸懒腰,仰望着天空,笑呵呵道:“我觉得东方有句话说得很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当初他们视我为异端,不承认我的作品……这一次我就要让他们付出代价。我要以胜利者的姿态,返回欧洲。用我的积蓄,在欧洲建立起最大的艺术学院。抛弃上帝,抛弃宗教,专注普通的人。我甚至打算用汉语教学,把东方最先进的审美带回西方……”

米开朗琪罗越说越兴奋,猛地扭头,却没有看到哥白尼,他去哪了?

米开朗琪罗扭头,这才看到了哥白尼的背影,敢情这位已经跑了很远。

哥白尼拿出了全部的积蓄,甚至还有过借钱的打算。

他和米开朗琪罗一样,都不再年轻了。

他也想返回欧洲,他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只是单纯想回到家乡,去看看花花草草,落叶归根!

这该死的语言魅力!

哥白尼觉得东方人真的不需要上帝。他最初不理解,不相信上帝,人就是迷途的羔羊,没有安慰,没有依靠,就像是水上的浮萍,无依无靠……

可渐渐的哥白尼懂了,东方人有太多的寄托,亲人,家乡,朋友……尤其是心中崇高的道德。

哥白尼越来越反对马丁路德等人搞得宗教改革。

他们反对教廷的贪婪,主张节俭信教。

很显然,这是好的。

但问题是他们过分强调信仰上帝就会如何如何,完全忽略了个人的道德修养,背离了宗教的本意,抛弃了教化人心的功能。

在他们的主张里,只要信仰了上帝,得到了上帝的庇护,就变成了天选之人,可以蔑视其他生命,甚至不把其他人当成人看。

这就是西方传教士的虚伪,他们需要的是东方的道德!

哥白尼似乎也找到了余生的价值,他毫不犹豫投入了五万银元,这些年积累的稿费都投入债市。

如果真的胜利了,他就把房舍也卖掉,返回欧洲……而且为了返回之后的事情,哥白尼甚至决定写一本专门的书。

这本书就叫《道德论》,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多么了不起的东方精神,强大的道德自律,才是战胜野蛮的最好工具。

哥白尼伏案疾书,不分昼夜,他越是思索,就越是文思泉涌……就在他昏天黑地忙碌的时候,一份自从美洲传来的战报,到了应天。

明军大将汤克宽率领海军陆战队,在古巴当地土人的帮助下,登陆古巴岛,猛攻西班牙军港。

俞大猷率领三百艘主力战舰,封锁港口……远征美洲的无敌舰队,全军覆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