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760章:汉,银河也!

春秋大领主 第760章:汉,银河也!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吕武不可能一直将“阴”当做主城,以后的中心必定会西移向秦地。

目前“雍”距离东边太远,一旦都城依然是“雍”的话,东边发生事情必定会反应迟钝。

阴氏的“阴”当然也不适合在吕武建国之后作为都城,那边地形是比较不错,南边和东边卡住就能自成天地,关键问题在于那个“天地”着实是占地太小了。

位处秦川的“泾阳”这边是块平原,并且还是位于渭水边上,将周边开发出来就是一个大粮仓。

同时,一国都城必然需要驻军,也必将会是人口稠密的所在,有人就能有兵,再加上粮仓的存在,国家局势会呈现最大程度的稳定。

原历史上秦国的政治中心向东迁移,哪都没选就选择在那一片平原筑城,肯定是有道理的;到了汉帝国时期,极可能是一种惯性让创下基业的老刘家也选在当地,只是项羽不但放火烧了“阿房宫”也将“咸阳”祸害的不轻,老刘家眼见“咸阳”无法使用被迫将都城向南边挪了挪,并不是秦帝国时期的“咸阳”都城。

“此处建城,以东仅有‘高陵’可依仗。”吕阳长久待在秦地,不可能对地形两眼摸瞎。

到现在吕武还在纠结要不要建函谷关,道理就摆在那里,阴氏并不是被困在秦地,晋国那边还有大片大片的疆域。

如果建造函谷关的话,秦地这边倒是固若金汤,一弄却是让阴氏的疆域被自己强行分成了两片。

耗费庞大资源搞出把自己统治的疆域一分两半,怎么看都显得愚蠢透顶。

吕武之所以犹豫,主要是怀疑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横扫宇内,同时对自己的子孙后代缺乏信任。

建造了函谷关,一旦吕武的子孙后代不争气,至少还有一个关隘能卡住地形,留下一个关中苟延残喘。

别说什么教育,任何一名君王都不会忽视对继承人的教育,又有多少继承人真的优秀呢?合格的继承人都显得少之又少。

“新城需广而大之。”吕武真的是奔着建造雄城而去的。

历史上秦国建造“咸阳”并没有城墙规划,除了秦庭有绝对的武力自信之外,有一座函谷关挡在前方,山东诸国也不给力,一两百年里仅是有两次突破函谷关威胁到“咸阳”而已。

吕武记得秦帝国的都城“咸阳”人口最多的时候约在二十五万左右?

考虑到当时整个“世界”的总人口,一座城池有二十五万居民,其实已经非常多了。

当然,秦国的“咸阳”在常住人口上并不是最多,远在东边的“临淄”才是同时代的第一人口大城。

到后面,汉帝国的老刘家玩手段一再迁徙人口到关中,他们对长安的建设也一直没有放松,令人纠结的是除了政治力量之外,其余的各方各面依然是输给了“临淄”。

那是“临淄”作为经济中心太久的后遗症,人们心里的观念已经定型,不发生大规模战乱将“临淄”彻底打废的话,繁荣必然会继续下去。

吕阳听着吕武在讲规划,一一牢牢记住,思考其中的可行性以及困难程度。

多大的城池才算是雄城?怎么都要四边周长十里以上,并且城墙要高大厚实。

作为一座都城,宫城肯定是要建的吧?这样一搞,占地不大必定会显得拥挤不堪。

“另择渭水之南建一别宫。”吕武记得那里好像就是‘长安’吧?

现在不讲什么耗费国帑之类,啥玩意都是自己家的财产,计算好能不能承受得起就行了,没有多少人会各种废话。

吕阳听得一愣,问道:“别宫?”

这是什么操作来着?没有诸侯这么干过呀。

还是那一句话,任何一个国家选址建造首都必然是经过各种深思熟虑,一般会着重于地利因素,再来考虑民生方面。

尤其是诸夏这边的王朝,选择哪里作为首都必定着重考虑安全性,也就是肯定要有险可守,其余什么都要靠边站。

吕武心想:“以当前的时代来考量,经济因素没有那么重要,以后依样画葫芦将‘郑国渠’搞起来,反正都城将很难出现缺粮的窘境。”

阴氏选在这边建城,吕武又不修建函谷关的话,有一座主城,再加上一座别宫,一个掎角之势也就成了。

说是别宫,经年日久肯定也会变成一座城市,到时候两座城市隔水相望,时机成熟了再合并,一座超级大城也就出现,并且周边也能收归于作为京畿区域。

“我家夺伊洛之戎、陆浑戎,再往南扩土至少习山,择地建一关隘,此处便无忧。”吕武说道。

吕阳没有踏足过那么远的位置,脑子里也就没有相关的概念。

少习山在是哪里?其实就是现代的“商南”附近,那边秦帝国一再击败楚国夺土之后建立了武关。

那里是秦岭以东,一卡住基本也就能够保证相当的安全。

如果觉得一个武关不够保险,还能在霸水下游建造另一个关隘,也就是峣关。

吕阳说道:“父上为何忧虑于此?”

老父亲啊,还没有建国,怎么就想着建造边防,是未来的敌人会很强大吗?

吕武一愣,心想:“是啊,我怎么越来越保守。”

这个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常态,担心的并不是自己,其实是害怕子孙不争气,想着自己这一代多打拼,再把应该考虑的事情考虑周详,尽可能地免除掉更多的后患。

有点意识到自己变得保守的吕武并没有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从保守姿态变得激进,一些该修的关隘还是要修,修完了武关就修伊阙关。

这个伊阙关又是在哪?就在东汉新都“雒阳”边上。

吕武一下子要建一座城,更要建造两座关隘,阴氏能不能扛得住?

另外,阴氏的动作一下子这么大,会不会引来不好的窥探?

“我归国便上禀秦国已亡,秦君岐山之处逍遥。秦地必将更名,我属意为唐,抑或为汉。”吕武说道。

吕阳知道“唐”或是“汉”就是建国后的国号,一时间不由变得兴奋。

吕武想了想,说道:“汉,银河也,亦称云汉、银汉、天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吕阳不断点头,现在这么个年头,哪个贵族没有读过《诗经》,哪能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云汉》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

所以,吕武属意的国号还是“汉”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