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745章:大佬,给次机会呀

春秋大领主 第745章:大佬,给次机会呀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吕武觉得郑国的君臣脑子有坑,证据是他们没有在得知五氏叛乱后,缴了五氏在“新郑”五千士兵的械,或是干脆全部诱杀掉。

这件事情在吕武看来或许比较离奇,当代人的想法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现代人看来,清除或对叛乱归属的军队缴械或消灭,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吧?

春秋爆发的叛乱屈指可数,太久才会发生一次,搞得大家伙对叛乱没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很多事情因为没有前例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当然了,也能够说郑国的君臣心大,又或者是脑子不好使,很多事情没有前例,有些人处理起来却是应对极佳。

总之,乌龟壳一般的“新郑”以一种在春秋人看来非常离奇的方式陷落了。

在原版的历史上,五氏是在公元前563年爆发叛乱,他们想要投奔晋国被拒绝,感到绝望也就挥兵攻打“新郑”了。

而郑国可没有集结国中大量的可战之兵出征,国都“新郑”当然也没有采取戒备,一样是被五氏搞了里应外合轻易攻陷。

所以是“新郑”合该有这么一个劫难,比原历史好的是晋军的参战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新郑”的许多人。比如说,晋军没有在“新郑”大肆搞奸淫和屠杀。

历史没有被改变的话,五氏攻克了“新郑”就进行各种奸淫掳掠和屠杀,许多达官贵人死于这一场战事的同时,居住在“新郑”的普通人没死也会留下身体或心灵上的创伤。

尽管历史被改变了,居住“新郑”的所有人命运也只是好一丢丢,达官贵人成了晋军的俘虏,普通人少不得会有成为奴隶的人生经历。

郑人如果成为其他家族的奴隶,不但自己一辈子会是奴隶,子孙后代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也会是奴隶。

如果他们能够成为阴氏的奴隶,起码在某一天还能重获自由之身。对夫妻有点残酷是,他们后面未必能够团聚。

“郑君及大臣送往‘新田’,待我归师再行处置。”吕武不会将所有郑国的达官贵人押解前往‘新田’,会留下一些愿意合作的郑人劝降其它城邑。

用语言能够解决的事情,何必搞得血淋淋,是吧?

以现在的社会结构,贵族投降之后,他们的封邑基本上也就失去了抵抗意志。

按照正常的玩法,胜利者会拿走合适的利益,包括但不限制于人口、财帛等物,后面则是会放归被俘的贵族。

吕武一番思考之后决定还是尝试灭掉郑国,该拿的好处会拿,再到后面收割范氏一波。

什么意思?就是阴氏大肆转移郑国的人口和财富,后面再将城邑卖个好价钱呗。

范氏肯定会买,并且还欠了阴氏好大的一个人情。

吕武的想法是用郑国这边的城邑跟范氏置换,获得陆浑戎的地盘,晋国疆域范围则是扩展到“瓠瓜”一带。

那样一来的话,阴氏的势力范围就会将晋国公族的“自留地”包进去,瓜分晋国的地盘将达到百分之四十左右。

考虑到吕武想要的地盘,有些还不在范氏控制之下,有的则是范氏刚拿到手不久,没有插足到晋国南境,不损害范氏核心利益为前提,士匄应该没有拒绝的理由?

他们攻克了“新郑”,以原来是郑国贵族身份的五个家族功劳最大,本着有功必赏的道理,作为晋国元戎的吕武给出承诺,不但会保留五个家族原本的封邑,还将赏赐他们附近新的封邑。

打从事实上来讲,吕武这件事情办得地道却是坏了规矩,甚至能说将礼崩乐坏大大地推了一把。

原历史上晋国为什么不接受郑国五个叛乱的家族?原因在于晋国君臣不能鼓励贵族进行叛乱,非但不能够接受,有必要甚至需要出兵帮忙剿灭,用以维护“纲理伦常”的神圣性。

晋国现在做主的人是吕武,他知道自己坏了规矩,更清楚会遭到很多诸侯国的口诛笔伐,下一步则是找来了姬辊。

“郑叛于周,合流楚、吴、宋、齐、卫诸国,属实否?”吕武问道。

姬辊实际上还有些晕懵,搞不懂号称“永不陷落”的郑国都城怎么短短几天就被攻克了。

“楚称王,吴亦称王,必是叛逆。”姬辊不能否认这点,周王室当前也只剩下那层‘脸皮’了。他迟疑地说道:“宋、郑等国……,或是情非得已?”

尼玛!

会讲人话吗?

那些国家不管是源于什么原因,他们已经成为晋国的敌人,用“情非得已”这样的用词,在骂晋国呢???

吕武说道:“君既在此,克‘新郑’亦有功劳,可得犒赏。若攻伐诸侯,君或可再立新功?”

啊?

原来有好处!

姬辊立刻说道:“楚问鼎重,吴违逆称王,皆叛臣也!宋、郑、齐、卫诸国与叛臣为盟,亦叛臣也!”

吕武边听边点头,笑眯眯说道:“如此,君为天子重臣,亦携旌节而来,何不广而告之?使天下人明了此等诸侯有当伐之罪?”

姬辊再次迟疑了。

两个人谈话,有些事情做了定性,代表愿意承担一些责任。

进行广而告之的论罪,不单单是姬辊个人的表态,还代表周王室进行了背书,性质上要严重得多。

吕武说道:“除却我执王旗,诸侯目中尚有天子?”

话不能那么说,曹国、鲁国等一些诸侯国,他们还是遵从天子的。

关键问题在于,拥护周天子的诸侯国以晋国实力最强,一直以来也尽力在保住周天子最后的脸面,乃至于时不时会投喂一番,更多的诸侯只是嘴上喊一喊而已,压根无法保护周天子或者是带去利益。

姬辊心想:“别讲那么多废话了,直接说能给俺多少好处呗。”

事实上,吕武不是拿不出好处给姬辊,问题在于姬辊有值得吕武付出的价值吗?

姬辊只是空有一个封号,小猫没几只的家臣和仆从,连自己的私军都没有。

吕武也在进行思考,想道:“也许可以将姬辊塑造成一个榜样,引诱周王室的其余公卿?”

阴氏的图谋很大,注定了需要盟友。

在晋国内部,范氏和荀氏是吕武选择的盟友,也是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最合适的盟友。

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合适的盟友,并不是吕武觉得最理想的盟友,区别还是挺大的。

一直以来,吕武并不觉得自己能够控制范氏,很多事情也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士匄,才不是什么命令形式。

另外,不要看中行吴对吕武很服顺,甚至察觉到了危险与机遇并存,不顾脸面公开是阴氏附庸地位,某天中行吴翅膀硬了就会是另外一幅景象。

何必呢?大家都是大灰狼,装什么小白兔。

吕武待在“新郑”的时间有点长,期间有人提议将“新郑”的防御工事摧毁。

郑人将“新郑”打造成了乌龟壳还是没有能够成为一座永不陷落的坚城,不能说那些防御工事就没有用了。

这个也不是什么“人心墙,不墙”那一套,纯粹就是郑国君臣的脑子不灵光罢了。

吕武为什么待在“新郑”呢?当然是为了收获更多的战利品。

失去“头脑”的郑国,各地的反抗微乎其微,又或是根本没有反抗,城邑一个接着一个城头易旗。

跟随吕武出征的公族和中小贵族陷入狂欢,他们的损失没有多少,战后的论功行赏却是不会少,怎么会心里不乐呵呢?

一直到临近夏季,吕武才下令拔营。

在“斗首”那边的战事还在继续,双方已经进入到精疲力尽的阶段。

关于“新郑”陷落的消息延迟很久才传到“斗首”战场。

士匄得知吕武率军攻克“新郑”之后心情无比复杂,当时问了一句“元戎亦复焚城?”的话。

没办法,阴氏攻打“魏”城用了焚城的手段,给予士匄的印象着实是太过于深刻了。

五氏叛乱的消息当然传开了,用里应外合攻克“新郑”的消息则是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封锁。

并不是吕武想干么,是五氏恳求控制影响。

五氏为什么那么干?他们还想好好当个人,无法抹除掉叛国的事实,一些手段还是需要藏一藏的。

吕武对五氏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感官,反正以后五氏的麻烦会归于范氏。

当然了,埋藏一手这种事情,又或者叫掺沙子,吕武才不会忘记。

郑国都城“新郑”和“斗首”的直线距离越是两百里左右,实际路程肯定超过两百里。

期间,子产并非不知晓“新郑”爆发战事,考虑到“新郑”是个乌龟壳的事实,认为坚持一段时间不成问题。

现实是什么?是“新郑”被里应外合,外加晋军参与攻城,连坚持两天的时间都没有就给陷落了。

哪怕是“新郑”第一时间派人外出求援,不被拦截消灭,往死里赶路,前往子产所在的“斗首”也要耗费七八天的时间。

假设子产得到了求援,以为他想走就能走的吗?

取得优势的士匄所部,他们只是执行吕武的命令,能击败当前的敌军硬生生忍着,很努力在表演“势均力敌”的假象而已。

另外,楚国、宋国等盟友能允许郑国私自撤军吗?一旦子产强硬要走,有极大的可能性让郑国再次陷入孤立的。

“元戎已到,距此处不过三十里。”解朔一脸的振奋。

士匄却是皱眉,说道:“诸敌援军仅是郑军前来,其余诸侯援军未抵。”

其实也是够了!

楚国距离“斗首”比较远,速度慢一些很是情有可原,其他各国则像是故意在磨磨蹭蹭。

这样让想借这一次交战狠狠给列国放血的晋国很难受的啊!

士匄现在满脑子都是郑国君臣被俘,猜测阴氏会插手南方事务到什么程度,心情并不怎么美好。

解朔说道:“我闻两万宋军折于洪水,吴亦拒绝增兵。”

齐国和卫国暂时跟他们没了关系,反正遭到中行吴率军入侵的卫国忙着自保,齐国出兵也只会增援卫国。

这一次中行吴可是率领十万大军讨伐卫国,除非遇到那两万宋军的情况,要不然卫国哪有实力硬抗,不是被迫投降,就该是全境陷落,看就看中行吴想将战争进行到哪一步了。

士匄对晋国的武力之盛一直心中有数,迷糊的是各家怎么会抛开伪装,一下子亮出底牌玩那么大。

这个是作为实际参与者,哪怕很多命令是士匄亲自下达,过程还感到迷迷糊糊,回忆起来怎么都觉得不对劲。

士匄问道:“元戎可会灭郑?”

解朔假意沉吟了一小会,说道:“郑人反复无常,实不得享国。”

没回答吕武到底会不会灭掉郑国,答案却已经给出来。

士匄并不希望郑国就那么灭了,至少不能灭亡在吕武手上,要不然范氏还能得到什么?

解朔又说道:“此次诸侯会盟乃是宋国奔走,‘斗首’战事得胜,我军势必侵宋。”

那是当然。

士匄知道会去讨伐宋国,到底要拿宋国怎么样,国内的情况不允许出征晋军在外太久,猜测也就是狠狠教训一顿就会收兵。

一天之后。

吕武带着军队来到“斗首”。

楚军想要拦截,奈何其他盟友已经胆怯,想让楚军独自上则属于没有可能。

结果是诸侯联军根本不敢有任何阻拦的动作,眼睁睁看着吕武带来的晋军伐木驻营。

吕武还没有见到几位同僚,倒是先见到子产了。

“寡君何在?”子产看着没有多么慌张,有着一股莫名的毅然决然。

吕武要开口说话,结果是子产又提出问题了。

“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乃是乱臣贼子,伯国不顾天下人侧目纳之,为何?”子产问道。

这一次五氏忙着收割更多的胜利果实,并没有跟着来到“斗首”。

吕武干脆安静看着子产,等着问出所有的问题。

子产深呼吸了一口气,再次问道:“阴子如何处置郑国?”

吕武这次不用思考,说道:“天子言,郑叛周,其罪重于楚、吴。”

啊?

叛国罪?现在有这个罪名吗?没有的。

子产是个聪明人,猜测到郑国有可能灭国的下场,很艰难地问道:“如我行‘沫’旧事,可能转圜?”

什么旧事?就是郑军玩得很溜的背刺盟友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