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739章:该安排秦国了呀

春秋大领主 第739章:该安排秦国了呀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冬季来临,大雪、中雪、小雪换着下,慢慢将山川披上一层银白之色。

秦国都城“雍”一样成了一座银色之城,并不会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而有区别对待。

话说,“雍”是什么时候成为秦国都城的?是在公元前762年,时任秦君文公选了这个地方,用意是向东面各诸侯更近一步。

跟每一座城池相同,“雍”的建立并不是从四周的城墙开始,相反是从建造一座夯土台伊始。

为什么会是那样?理由只是需要祭祀天上神灵和山川诸神,再来就是向祖先进行祷告了。

祭祀需要有专门的场合,人们就会建造一座高台,一般是看上去像个立体三角型的建筑,顶上留下一个可以活动的平台。

这座“台”不出意外会一直留着,给予日后每一代君主用来举行祭祀和祷告之用,重大意义的出兵也将在这里举行出兵仪式。

有“台”在那边,宫城基本上距离“台”不会太远,周边也会留下一个或大或小的广场。

“雍”的祭祀台在靠近汧水的方向,导致的是宫城也离汧水相对比较近。

现在,吕阳站在宫城的西面城墙之上,远远地眺望着汧水那边。

不出现意外的话,汧水的河畔会有一滩滩殷红色的血水,一些没有来得及拉走的无头尸体也将堆叠在那一边。

吕阳从晋国返回秦国,来到“雍”代行执政职权,下令召集各处贵族来“雍”。

听从命令来到“雍”的秦国贵族未必会死,没有听命应征的秦国贵族则是绝对会被算账。

期限一到,阴氏的骑兵活跃起来,他们或是单独前往某个秦国贵族的封邑,可能会到了某处要求驻军配合再去清算某个秦国贵族,当场杀死就腌制脑袋送往“雍”城,活捉则是押解而去。

八个月的时间里,秦国这边真正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由此爆发了大大小小的交战近百次,许多死不悔改又不想人死族灭的贵族选择逃亡向“冀”,其中的八成被阴氏拦截,一成因为内讧或被野兽解决掉,只有不到一成的贵族逃亡成功。

“宗子,罪犯及族人已竭尽斩首,尸首当如何处置?”无地原本是秦国的‘庶长’之一,不知道是经过了什么样的心理旅程,变成阴氏忠犬了。

那么多的投机分子不用,着实是太过可惜,吕阳才没有傻乎乎地脏活累活都由阴氏自己来干。

无地心中有愧,要说后悔什么的则是没有,不取决于太复杂的因素,一切只因为阴氏来管理秦国建立了“公平”。

什么“公平”呢?就是有功必赏和有罪处罚,不会因为谁身上流的是什么成份的血,采取十分明显的区别对待。

按照阴氏新执行的制度,无地一再积累功劳已经成为一名“中帅”,不要看只是到了爵位的第八级,已经比很多人的级别要高太多了。

原本的“庶长”怎么办?凉拌呗!

不同的势力,职位肯定会出现变动,只是在旧势力地位高,去了新势力多少会得到一些优待。

像无地这种投靠阴氏的原秦国贵族不少,十数年时间里有人飞黄腾达,不少则是想玩反忠间暴露身死族灭,有人因为个人能力的关系泯灭于众人。

事实上,秦国一直以来都跟其余区域的诸侯国格格不入,不单纯是某些制度,秦人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也是有别于各诸侯治下的臣民。

简单的来说,或许是跟大量戎狄融合的关系,致使秦人有了更多属于戎狄的思想,对理、智、仁、义、信之类的在乎程度没其他诸侯治下的臣民那么高。

商鞅没有在秦国变法之前,秦人是保守与趋利避害兼合的群体,保守在于顽固派想要保住利益,不想出现一丝一毫的变化;趋利避害则是有好处抢的比谁都凶,还是不顾颜面的那种。

阴氏面对的就是上述那种秦人,干掉最顽固的那一批,给予不顾颜面者适当的好处,很多时候不用阴氏亲自动手,秦人就能自己杀得血流成河。

作为实际操作者的吕阳很多时候会想,秦人那些习性固然有利于阴氏吞并秦国,以后统治这么一类人会不会是一种麻烦?

说白了,秦人轻易地舍弃掉赵氏嬴姓,因为各种新变化带来的好处而臣服于阴氏,日后阴氏会不会也得到一个跟赵氏嬴姓相同的下场?

关于这点,秦二世和赵高有话说,他们给予阴氏的答案会是:必需一直给秦人构建目标,给予阶段性的好处,一旦好处停下就是遭遇外敌入侵不抵抗,再在新主人的各种许诺下焕发出强悍的战斗力。

并不止秦人会是那样,只要是军果主义的体制都会有相同的毛病。

秦末是个怎么回事?首先是始皇帝许诺给秦人的好处没有实现,个别人却是极致的荣华富贵,绝大多数该得到的赏赐却是没有得到落实。

蒙氏、李氏等家族在秦国的兴起,源于他们确实是有能力,对国家的好处不止一点半点。

真正的老秦人只有王氏、赵氏极少数获得高位,着实令秦人感到失望。

在很多人看来,孟、西、白的灭族或消失让秦国已经不是秦人的秦国,变成山东诸国移民的秦国,各种怨怼只是没有爆发出来而已。

秦人谁都没有说,他们却是对赵氏嬴姓看得很透彻。

不管是老秦人还是外来者,对赵氏嬴姓有用才有荣华富贵,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清除掉。

百里奚、奄息、仲行、针虎、商鞅、张仪、范雎、吕不韦……等人纷纷点赞。

而到了秦灭六国的中后期,商鞅建立的军功爵制度就已经在瓦解的边缘,等最后一个齐国被灭,始皇帝已经拿不出关中的土地来赏赐中下阶层的有功将士,而关外的土地秦人又不想要,上下的对立形成,局势一下子变得老尴尬了。

有毛病吗?只要是一个智慧生物就有利益追求,努力了无法得到回报,谁特么愿意拼死拼活?

“秦公族……不留一人。”吕阳知道自己的父亲一直怀疑自己嗜杀,某种程度上他本人觉得没毛病。

只有亲自去执行的人才会更加透彻的明白一句话:只有死去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

明明必须斩草除根,为什么要留下后患呢?等着某天仇敌的子孙找自己的子孙算账啊!?

作为一名合格的长辈和祖先,肯定要帮子孙后代剪除掉所有忧患,儿孙自然会有自己面临的挑战,长辈和祖先故意给子孙留下敌人是一种极度不负责的行为。

还有那么一种人,知道敌人已经跑得不见踪影,明明是没有能力永除后患,为了保住面子哔哔一句:上天有好生之德,且饶他一命。若日后寻仇,我子我孙一应接下。

我了个尼玛!

这个就是所谓的遗祸子孙了吧???

无地浑身颤栗了一下,迟疑道:“便是有意效力于我……”,说到这,感觉到冷意,又看到吕阳一脸的笑吟吟,改口应命:“诺!”

阴挈(qiè)见无地走远,低声说道:“秦君之死,饮药?白绫?见血?”

这家伙是谁?看年纪大概三十来岁,五官跟宋彬很相似。

他叫阴挈,是阴氏家宰宋彬的儿子之一。

“父上不欲赐死。”吕阳其实是反对的,但小胳膊掰不过粗大腿。

阴氏的其他“二代”在教育方面趋于平凡,也就是大多选择当代的教育方式。

吕阳在教育上则是吕武全程把控,会学习当代有的知识,更会得到吕武亲自教导一些不成体系的知识,思想上则是更倾向于“现代人”。

说通透点,吕武给吕阳的思想就是学会什么是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吕武整理出来的管理学着重了教导。

管理学在现代或许是烂大街的玩意,封建时代和帝国时代则是“帝王学”啊!

听到是吕武的意志,致使阴挈下意识缩了缩身躯。

开创阴氏现如今局面的吕武,其他家族的人怎么看无所谓,越是忠诚于阴氏就越感到崇拜,几近与神灵无异啊!

“秦君不死,秦国焉亡?”吕阳信奉的就是,但凡有威胁就应该清扫,对不绝人祀比较不感冒。

阴挈低声说道:“主有命,必从之。宗子怎可不敬?”

哎呀!

应该全心全意忠于自己的小伙伴竟然跳反???

吕阳却像是早就习惯,无奈地摇了摇头,问道:“去病何在?”

作为嫡长子,也是阴氏下一代家主,吕阳各种忙碌不说,阴暗的事情都是一肩扛起。

同父同母的胞弟吕去病到了秦国这边像是彻底放飞自我,先是三天两头往城外跑,后来干脆待在骑兵营地,再后来就是各种骑马纵横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吕去病对骑兵这个兵种有着痴迷一般的感兴趣,几天找不到人影变成挺正常的事情。

吕阳倒是不害怕吕去病出事。

任何时候都有近百人护卫,秦地这边的阴氏所有人都处在高度警戒状态,怎么可能让吕去病出事呢?

阴挈多少有些阴鸷,很快隐藏起来,答道:“携宗子令牌调兵,率三千骑往‘乌氏’而去。”

“我之令牌?”吕阳很确信自己没给吕去病什么令牌,更没有给予调兵的权力,一瞬间变了脸色,有那么些铁青地喝道:“胡闹!”

那可是窃取令牌,再私自调兵啊!

吕阳这个阴氏第一继承人都不敢那么做,是谁给的吕去病胆子?!

他就用不善的目光扫视包括阴挈在内的所有人,下令决心搞清楚里面有谁动了什么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