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713章:天不生我阴武,万古如长夜

春秋大领主 第713章:天不生我阴武,万古如长夜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吕武是赵武的姐夫。

士匄还是赵武的大舅子呢。

联姻关系能够避免的只会是小事,关乎到大事一点屁用都很难起到作用。

“范氏乃是强族。我即便愿助力于你,阴氏折损如何定数?”吕武不是为了讲难听话,只是在讲述一件事实。

赵武不明白吗?他太明白了。

有些人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来作为出发点,自己的目标达成,哪管谁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偏偏在事后还会去讽刺某某谁的智商着实太低。

赵武可能没有上面讲的那么恶劣,不过对他们这种贵族来说,情面什么的都是次要,真要只顾情面不讲利益,哪个家族又能落个好?或者说,都是一大家子怎么能够这么任性!

一旦阴氏以武力介入,赵氏能负担起阴氏的损失吗?而会有什么结果很难在事前有个准求的判断。

所以,凭什么阴氏要去入场,就只因为赵武是吕武的小舅子???

当然,吕武不能让赵武彻底绝望,说道:“你若愿赠‘温’予范氏,我可再寻中军佐。”

这下好了吧?白白失去一块富裕肥美的封邑,毛都得不到一根。

不要说“温”那边已经开打,战况是范氏在野外击败赵氏,进入到攻城战阶段。

吕武去找士匄还不一定能平息交战,哪怕士匄同意罢战,赵氏这一波完全就是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往后赵氏在国内外就别想有什么逼格可言了。

一句话让赵武的脸色变得惨白。

只是吧?能够和平罢战已经是赵氏目前能够得到的止损方式,远比战败的下场要好很多了。

如果是赵氏战败乞降,以为光是交出“温”就完事了吗?范氏势必还会从赵氏身上割肉,以晋国内部的习俗约定,赵武领导下的赵氏也将沦为范氏的附庸。

“我有一言。”吕武不是为了打击赵武,不得不讲在前头,说道:“中军佐若是不允,抑或愿罢战再掠赵氏封邑,我不可再多纠缠。”

赵武又不是傻子,哪里不懂那种道理。

要说有什么怨怼吧?赵武还真无法埋怨到吕武身上,吕武这一次愿意当说客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赵武再奢求更多就是完全没有逼数。

“旦夕之间,我复厉公境况。”赵武很是落寞地想道。

晋厉公在位期间,赵武还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大量的遗产。

赵氏的旧地,也就是后来被称呼为“杨”的地盘,内乱期间早就被打得稀巴烂了。这个也是赵武愿意拿出来跟阴氏置换“温”的主要原因。

获得“温”的赵氏一下子有要恢复兴旺的趋势,可以想象“温”到底被郤至经营成何等模样。

包括赵武和其余的外人看来,拿“温”换“杨”的吕武真心是太照顾自己那个小舅子了。

实际上,不管是被称呼为“赵”地还是“杨”地,这一块地盘从经济角度和农业开发的质量上来讲真的不怎么样,也就吕武这种从战略需要角度出发的人才会觉得很香。

吕武只是将赵武送到室外,没有送到家门外。

后面,?嬴小心翼翼地过来赔罪。

如果吕武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春秋人,哪怕不从重处罚?嬴,也要狠狠地训斥一顿。

关键吕武还没有完全被春秋时代所同化,再来是觉得平时亏欠后宅甚多,装作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轻轻地揭过了。

吕武对?嬴是这样,对魏晗也会是相同的处理方式。

当然,也就是一个下不为例的界线,再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至于说阴氏后宅弄权什么?吕武说什么也不会放任。

晋国有头有脸的人物全被吕武召唤来到“新田”,他们却是一次都没有聚首,有的只是少数人私下的交流或进行肮脏的交易。

聚而不议当然是一种很高明手段,各家的头头脑脑都到“新田”来了,私军失去家主的指挥打起来会相对克制一些。这个并不是开玩笑,家主不在场进行灭门在当前是一种“于礼不合”的行为,一旦战败方躲进自家祭奉祖宗排位的庙里,不是谁都有够资格下令攻进去的。

晋国的内乱在持续,国外也是风波渐起。

第一个发生大事的是卫国。

前几年卫衎遭到国人驱逐,他第一个逃亡的国家是鲁国,然而鲁国君臣拒不接纳,后面跑到了齐国。

遭到晋国肢解的齐国当然是大不如前,要说影响力全面退散则是不至于,齐桓公……或者说管仲给齐国留下的余萌多少有一些。

这一次在齐国的奔走之下,卫国内部有一部分贵族发出请回卫衎的呼声,搞得现任卫君卫秋很难做人。

卫君卫秋并不是卫衎的子嗣,他是卫衎的堂弟来着。

也就是说,卫衎和卫秋有同一个爷爷,父亲却不是同一个人。

某种程度上来讲,源于卫秋和卫衎的父亲不是同一个人,整得卫秋坐上君位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尤其是卫衎只是遭到驱逐并没有薨逝。

卫国先是出现请回卫衎的呼声,后面不是晋国爆发内乱了吗?卫国不但被晋国殴打几次,大河以北的城邑还被割夺,他们不怨恨晋国才是怪事。

之前是晋国看上去根本惹不起,眼看晋国爆发大乱,是不是该将面对晋国表现得像个孙子的卫秋赶下君位,迎回敢于正面跟晋国刚的卫衎,谋求夺回大河以北的城邑,哪怕是继仍然招惹不起晋国,是不是能找鲁国开刀的呀?

而一旦卫衎归国,卫国还真有现成的借口去讨伐鲁国,理由是鲁国拒绝卫衎很合理的庇护请求,别说卫国现在跟鲁国和曹国处在战争状态。

打从事实上来看,鲁国先是拒绝庇护鄅君,后面又拒绝庇护卫衎,表现出的那种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蝇营狗苟的嘴脸,不知道让各诸侯有多么感到恶心了。

如果不是晋国硬要庇护鲁国,鲁国又没有周王室给予的特殊定位,信不信周边的国家早就联合起来将这货给灭了?

所以,拳头伤人也就那样,动辄嘴贱才是最可恨,亘古至今就是一个不会变的真理呀!

作为元戎的吕武不光要看着自己的家族,还要关注晋国各家族,连国外诸侯都要盯着,充分体会到了身居高位的不容易。

有德无才而窃居高位必有祸事,同样是一个真理。

有了诸多成就的吕武当然是一个有德的人,要说能力方面的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他自己只觉得比较一般般。

不是凡尔赛,也不是自谦,一身神力是老天爷的赏赐,办成了那么多事大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成就,换作一个种花家体制内的人,又或是真正双商高绝的人,一定会比吕武玩得更漂亮。

现在晋国这边负责卫国邦交的“卿”是中行吴,他被吕武召唤到家中。

“如卫先君归国,我将如何?”吕武问的是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其实,不能说现任的卫君卫秋是晋国扶持起来,晋国有那个能力却不会去做。

卫君卫秋原先在国内名声不差,卫国驱逐了卫衎之后,举行了一种很古老的共议,推举卫秋接任君位。

以为卫秋愿意丢掉大河以北的城邑吗?又或者说,当他愿意当晋国的一条狗吗?还不是情势逼人啊!

看看鲁国一再吃败仗却一直在开疆辟土,谁要攻打鲁国都要事先取得晋国的同意。

所以,鲁国当晋国一条狗有什么不好的?多少诸侯想当晋国的忠狗,晋国还不要呢!

现在的中行吴没有多少精力去关注卫国的事情,其中还必然会将齐国给牵连进去,处理起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又要进行多少细节上的操作。

“我将派人往卫国警告师曹。”中行吴答道。

这个“师曹”是谁?他是卫衎的一名乐师,曾经因为教导卫衎的嬖妾学琴,被责打三百鞭。

目前师曹跳得很欢,不知道是想逼死卫衎,还是被打出了感情,真要将卫衎重新接回卫国。

春秋时代的乐师地位并不低,有相当多的乐师还很喜欢搞事情,一般是作为某国国君的“卧龙凤雏”角色,利用亲近关系来蛊惑国君,有些人成功华丽转身变成重臣,更多下场并不美好。

吕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道:“荀氏、中行氏需调兵西向。”

魏氏的主要封邑集中在晋国的西境,东边只能算是次要封邑。

当前,魏氏在西边扛住了韩氏和智氏的进攻,有点要反攻倒算的趋势;魏氏东境的城邑则是在荀氏和中行氏私军的打击下,以一种很快的速度在沦陷。

“这……”中行吴肯定不乐意,拒绝又不敢。

吕武为什么要将魏氏、荀氏(中行氏)和赵氏安排到晋国东境去?里面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让魏氏将重心转移过去。

现在要不要打死魏氏尚算不确定,韩氏和智氏联合起来扛不住魏氏,单独让荀氏和中行氏占尽便宜,不但不附合阴氏的利益,可别搞得最后赔进去了智氏和韩氏。

中行吴当然知道西境的战况,有没有埋怨韩氏和智氏的不中用就不清楚了。

他拖了一个很长的尾音,眼见吕武没有改主意的迹象,答道:“愿从元戎安排。”

“非也。”吕武很严肃地说道:“智氏乃是荀氏小宗,你为荀氏之主,焉能不救?”

操!(一种运动)

一点便宜都不给占啊?

偏偏中行吴又无话可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