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708章:量我等之物力,结与阴子之欢心

楚国对晋国服软之后,吴国对晋国的作用便会大大降低。这种状况对宋国、郑国、陈国和蔡国都一样,他们应该考虑接下来怎么跟衰弱后的楚国相处,又要观察晋国会对列国怎么样。

一个衰弱下去的楚国才是最难相处的,楚国周边的国家要小心会不会变成楚人的养份。

即将获得争霸胜利的晋国同样让列国发怵,尤其是担任元戎的是没有经过正统贵族教育的吕武。

没有疑问的是,战争爆发在本土让吴国很伤,他们还被楚军征缴了大约半年,一下子让“芜湖”周边成了无人区,经济损失倒是其次,大量的人口减少就有点要命了。

“我闻吴国盟越国。如今越君何人呀?”吕武还是第一次听到来自越国的消息,感到挺好奇的。

余眛恭敬答道:“当今越侯乃是夫谭。其国战三夷得胜,正处鼎盛之时。”

三夷是个什么东西?他们是百越的归类,十分擅长栽种水稻,非常喜欢吃生鱼片。

目前的三夷与越国是死敌,双方每年都要大战一场,去年越国大胜三夷再举目四望,恰好吴国被楚国教训了一顿,膨胀状态的越国就想和楚国掰掰腕子,站在吴国这边跟楚军打了一场。

没人知道越军与楚军的较量结果是怎么样,反正后面越国对吴国极其不爽,却是又掉头跑去接着跟三夷玩耍了。

对于中原列国来说,南方的吴国挺有神秘感,知道越国是为了为大禹守灵和后继祭祀而建立的国家,其余就什么都不清楚了。

另外一个国家,也就是北燕,他们在春秋初期还有点存在感,后来包括中原各诸侯以及南方列国,谁也不知道北燕到底是已经灭亡,或者是依然存在,人们失去北燕的消息长达近百年啦。

余眛发现吕武对南方的情势很好奇,投其所好讲了不少。

目前南方的势力挺多,绝大多数都是百越的某一支。用“势力”来定义的原因是,百越的部落太多太杂,一般是以部落联盟形式而成为一个群落,称不上是一种国家的体制。

吕武对什么干越、阳禺、缚娄、驩兜都挺陌生,倒是知道杨越和闽越。

杨越是楚国三天两头会殴打一顿的百越部落联盟之一。

吕武知道闽越则是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奠定诸夏做努力,几乎没有费太大功夫就收服了南方诸越,其中就包括了闽越。

“阳禺就是广东吧?”吕武想起了看过的某个视频,小姑娘和几个小伙子玩得挺花的。

余眛一脸殷切地说道:“外臣恳请伯国复使巫臣赴吴。”

吕武张了张嘴一字没说,脸上露出了哀伤的表情。

申公巫臣已经在去年病逝,还怎么去吴国?

这位为了女人跟楚王动手的情种一去,身怀绝技的夏姬紧随其后也没了。

诸夏少了两个痴男怨女,尤其是夏姬没有留下自己的绝技,着实是可惜了呀。

余眛得知申公巫臣已经病逝,猛地就嚎哭出声,看着还不是装模作样,一边哽咽一边说道:“如此,我定善待于庸。”

这个“庸”的全称叫屈狐庸,是申公巫臣的儿子,至于是不是夏姬的骨肉,没人特别去了解过。

在申公巫臣被召回晋国时,将屈狐庸留在了吴国。

当时的吴君诸樊给了屈狐庸一个“行人”的官职。

什么是“行人”呢?不是马路上的行人,是吴国那边负责外交的一个职位。

申公巫臣病逝后,家里有派人去吴国通知屈狐庸,然而屈狐庸并没有归国,是父亲和母亲先后撒手人寰都没有回去,反而是跑去了越国当使者。

由于屈狐庸在晋国这边并没有爵位,再来是他向几个兄弟明确表示要留在吴国发展,等于他经历作为一个楚人跑到晋国为臣,又辞别晋国并放弃家业,落户吴国的举动。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屈狐庸为吴国和越国的邦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吴国能持续跟楚国掰腕子非常重要的一环。

吕武没可能去关注屈狐庸这么一个人,对于余眛表态会照顾好屈狐庸,则是需要进行感谢。

没办法的事情,身居高位之后一些莫名其妙的人际关系就会加身,跟自己没半点直接关联的人,有了需要就必须得会演。

对于吴国再次请求晋国接纳?吕武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表态。

事实上,晋人已经明白吴人的套路,只有在吴国弱小的时候才会服顺,一旦吴国觉得自己行了就会各种跳脱,并且两国在进行交流时,吴国的表现着实很难获得他国的友谊。

怎么说?除了吴人惯于慕强鄙弱之外,作为个体跳脱是自己的自由,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再天马行空乱搞就很难关系正常化了。

晋军没有驻营,也就等于根本没打算留在“商丘”接受宋国君臣的款待。

“阴子与晋诸‘卿’已远离?”华元听到这个消息懵了。

一个招呼都没有打就走掉,晋国这是对宋国的意见不小呀!

向戌说道:“如今楚已衰弱,我不惧楚来犯,便是晋与我不善,盟约仍在。”

“谬矣!”华元看上去挺着急,恼怒向戌乱下定论,控制不住大声说道:“你不见秦、齐、卫之下场?”

秦国不用说,晋国怎么对待都没有毛病。

齐国和卫国不一样是跟晋国有盟约,乱搞之后看到晋国因为盟约而去另眼相待了吗?

所以,该是蠢到什么程度才觉得有盟约就会让宋国变得安全?

说到卫国就让向戌不爽了。

宋国和卫国的关系一直挺好,原先是为了共同压制郑国,后来渐渐产生了真感情。

中原霸主受不了卫国先君卫衎,宋国很是有心无力。

上一次曹国站在鲁国那边一起对付卫国,向戌就建议宋国介入,哪怕不出兵帮忙,外交斡旋总是可以的吧?结果遭到了华元的强力反对。

宋国的君臣知道晋国已经彻底受不了卫国,问题是晋国接纳孙氏显得挺不地道,再来是卫衎已经遭到驱逐,换个国君就该翻篇了呀。

华元太过于惧怕晋国,不顾与卫国的老交情,包括向戌在内的一帮宋人觉得害怕晋国没毛病,卫国受难没有任何表示就显得太冷酷无情,会导致再也没有国家愿意跟宋国交心。

开始了,又开始了,右师和左师争吵,到了不顾公众场合不合适的地步。

虞显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看过去发现是华元,向前两步行礼等候吩咐。

“你为正使,携重礼往‘新田’拜见阴子。”华元说得很慎重。

这个虞显是谁?他是阴氏的第一任家宰呀!后面辞去阴氏家宰的职位,回到宋国老家继承家业。

有那么一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在虞显身上还挺合适的。

吕武在晋国身份越来越高,阴氏也发展成了一个巨无霸家族,不管虞显作为阴氏家宰起到了什么作用还是会粘上一点光环。

宋国这边看在虞显曾经是阴氏家宰的份上,不免也会猜测虞显跟吕武的交情怎么样,其结果就是让虞氏在宋国崛起,虞显本人也受到了重用。

“谨记一言,如阴子有所差遣,我莫敢不从。”华元说得光明正大。

那个“我”指的是宋国。

再是保守派的宋人也没觉得华元那么讲有什么毛病,原因当然是晋君姬彪年纪尚小,主持晋**政事务的人是吕武这位元戎。

最重要的是什么?恰恰因为晋君姬彪年纪小,晋国在吕武的操持下将要彻底打败楚国,所有的功劳也就落在了吕武的头上。

对于一个有能力又够狠的人,尤其这个人控制着“东方世界”当前最为强大的国家,再怎么礼遇都是应该的。

虞氏恰好有一批货物要运往晋国,虞显讲出来,包括华元与向戌,以及其余宋人,没有一个人觉得算什么事。

与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

为什么现在干外交是个肥差?在强国干外交工作除了能收到厚礼,出使期间带上自家的货物一路走一路推销或贩售;在弱国干外交工作除了收获人脉之外,一样是能一边做买卖。

哪怕是再有敌意的诸侯,他们本着基本规则都不会对使节团怎么样,为了保住脸面甚至会下令沿途的各个家族进行保护。

所以,干外交不是个肥差又是什么?

虞显先回去封地,不慌不忙地巡视了一圈,带上三百车的货物塞进使节团,启程前往晋国了。

那都是一些什么?其中的两百车,装载的是属于阴氏的资产,大多是一些玳瑁、珍珠、鹿茸以及南方特殊皮草。

为什么虞氏这边会有阴氏的资产?多大点事呀!

根由在于“鄢陵之战”后,吕武请虞氏帮忙处理从楚军那边获得的大批粮食,双方建立了互利互惠的关系,慢慢虞氏变成了阴氏在南方的“买办”了。

像是玳瑁和珍珠,其中玳瑁就是楚国那边的特产,珍珠在齐国那边也有出产,但是齐国珍珠的价格比吴国和楚国要贵。

而鹿茸纯粹就是吕武效仿管仲旧事,阴氏本身需要的同时,能起到打击楚国经济的效果。

现在这么一个年头,国战就国战呗,不能妨碍各个家族私下的买卖,一边开打一边做生意才是主流,并且不存在任何的禁售名单。

虞显花了近三个月才抵达“虎牢”,短暂停留歇息时,听到了一些见闻。

“晋复内乱?”虞显怎么一点都不觉得惊讶呢?

是的,晋国内部又出现幺蛾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