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698章:霸业啊,霸业!

春秋大领主 第698章:霸业啊,霸业!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不行了,真的是不行了!

楚君熊招在接下来会约束举国上下,不能再一批批上去送人头。

这样的流血肯定有意义,证明楚人绝不会屈服。

然而,国家流血过多会失血而亡的!

“我闻秦人其争,无教从命而征,致流血多也,乃有今日之哀。”公子午肯定配合自家大王的。

讲的是秦君赢石头铁到不行,为了抵抗晋军的入侵号召万众站出来拼了,非常多的秦人响应秦君号召踏上战场,他们能够安全回家的十不存一,导致秦国从此之后消失在诸侯争霸的舞台。

楚国跟秦国一直是好朋友,私下的交流非常频繁,自从吕武西征攻破秦国都城“雍”,或者说赢石有了谥号之后,两国私底下的交流断崖式的减少。

当然是因为大量的秦国贵族被俘或被杀,导致很多楚国贵族失去了朋友,后面则是阴氏和魏氏封锁秦国的东境,以至于秦国那边很难传出消息。

一直到后面,其他诸侯国还在茫然之间,楚国已经发现秦国的贵族换了一茬。

楚国君臣倒是没有想到阴氏要灭亡秦国这一层,他们猜测阴氏要将秦国变成自家的后花园。

哪怕仅仅是后面那个猜测,打从实际上秦国也将得到一个“国将不国”的局面,又有哪个国家愿意获得这般下场呢?

“寡人问诸位,来年起兵雪耻,抑或……”楚君熊招看上去很是羞耻。

决定配合自家大王的公子午立刻说道:“我与晋争霸,非一朝一夕之功。晋得邲战之败可忍气吞声,我如何不能?”

可惜了,勾践生得太晚,要不然用一句“卧薪尝胆”就挺有意境的。

聪明人已经看出大王和令尹在唱双簧,考虑到这一波的损失真的挺大,哪怕不凑上去陪着演,也不会干拆台的事啊。

当然也存在刻意出戏的贵族,他们喊着吼着遭到奇耻大辱,一定要报复回去的话。

楚君熊招能看出有人真的想报仇,一些人则是立人设,说道:“郑、宋蕞尔小国,亦敢辱我?”

大王放话了,都有点逼数啊。

楚国现阶段很难再跟晋国打硬仗,收拾郑国和宋国还是有点底气的,要不就拿郑国和宋国出气吧?

说起来是,楚国要是完全没有动作,岂不是承认自己真的不行了?

真的去找晋国拼命吧?他们真的挺心虚,但凡存点理智也知道暂时打不过。

“晋有阴子执政,多有变革以至图强。寡人亦闻郑子产效仿求变,我遭此大难,不可不寻图强之法。”楚君熊招敏锐感觉到保持老样子会糟,一时间对变法相当有兴趣。

只是这一下连决定配合的公子午都噤声了。

一个国家怎么能够说变就变,知道一旦稍微出现一点点的改动,会触犯到多少人的利益吗?

薳罢说道:“如今我受创颇重,不可放过南疆诸盟。”

什么玩意?

不是在探讨变法的可能性吗?怎么突然话题转到了楚国南边去啦。

不过,要是了解楚国就会知道一点都不显得突兀。

楚国历来就是这样,他们一旦在北方吃了亏,雷打不动就会去南方跟各部落玩耍找回自信,再则也是用攻打南方的部落联盟来进行取得收获,好好的回一波血。

楚君熊招有点搞不懂薳罢讲这件“常规活动”是什么用意。

“我若攻郑、宋,晋必再南下。”薳罢已经看到很多人对自己怒目而视,无外乎就是觉得自己怂了。他语速极快地继续往下说道:“臣非惧怕于晋,乃是忌惮阴子。阴子已致秦、齐、卫如今这般,我实无力与之争锋,为何再行自欺欺人之举?”

该骂的人继续骂。

不少人则是动脑子进行思考。

薳罢的话讲得很难听,说的却是现状。

阴氏革新了冶炼技术,晋军当然不是全部用上了新装备,楚军几次与之较量下来却必需承认一件事实,也就是楚军碰上了使用新装备的晋军一再吃亏。

本来楚国在军队素质上就比晋军差劲,靠的就是人多和粮多才跟晋国维持一个五五开。

历经了“鄢陵之战”、“沫之战”、“郜之战”,楚国怎么都该认清事实了。

再则,以前还有秦国在明面上一再捅晋国菊花,齐国和卫国一直暗搓搓在给晋国找麻烦;现在秦国、齐国和卫国明显已经躺平,晋国的外交环境得到改善,可以想象“郜之战”结束后各个诸侯国会更舔晋国。

在这么一种明显的局势下,楚国明知道打不过晋国还一再头铁,真的要成为按例送人头了。

此时此刻,楚君熊招的脸色难看,内心则是一种狂喜。

作为一国之君不好亲自出面给臣民泼冷水,免得一泼之下彻底将臣民的心志给浇熄灭了。

然而,现实就是摆在那里,逼迫人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

有那么一个敢说实话又不怕得罪人的大臣站出来,吸引了顽固派的火力,是不是也该点醒一些理智者呢?

子强阴恻恻地问道:“薳氏遭受重创,胆气尽丧也?”

没毛病!

这一次晋军和楚军的交战区域就是在薳氏封地,未必攻下了薳氏太多的城邑,大肆破坏了薳氏的生产则是一定的。

猜测薳氏被晋军打怕了,是不是也挺合情合理的?

楚君熊招不能让薳罢成为攻击目标,看向伯州犁,问道:“如我攻郑、宋,晋将如何?”

内事不决问芈姓。

外事迷糊问外姓。

后面这个“外姓”特指从晋国那边投奔过来的群体。

伯州犁是郤氏的出身,郤氏再怎么样也是晋国的老牌家族,肯定了解晋国的吧?

楚君熊招将众人注意力引导到伯州犁身上是正确的做法,晋国那边跟楚国争霸失利也会将上上下下的注意力引到申公巫臣或苗贲皇身上。

谁让他们是从最强劲的敌人那边逃过来呢?天生就更吸引人的目光,也真的更加了解母国。

伯州犁就知道被召唤过来参加会议没好事,面对太多人像是刀子一般的注视,内心里慌得一批,表面看上去则是稳如老狗,说道:“王上应问阴子将如何。以臣所见,阴子持国,作何决定,诸‘卿’不敢有异议。”

这话说得,好令许多楚国大臣嫉妒呀。

身为人臣,谁不想在一国之中说一不二呢?

他们还是多少了解晋国的人,很清楚元戎能压制国君和其余“卿”该是多么牛逼,又是可怕到什么程度。

伯州犁选择担着一些风险,说道:“臣以为右尹(薳罢)之言持重,我可暂避锋芒,乃至示弱,使其骄横,再倾国结交阴子,引余‘卿’争强。如此,晋必乱!”

他冒的风险不是被骂卖国贼。

他们这一支小宗先被大宗要强行吞并,搞到不得不放弃祖业逃亡,在晋国时为晋国效力,来楚国肯定不能当透明人。

背井离乡再当透明人,怎么把日子过下去,不可能得到出人头地的机会。而没办法翻身,怎么让母国知道伯氏的牛逼,哪天还干一回衣锦还乡?

还有那么一个事实,晋国越是强大对伯氏其实是一件好事,与有荣焉的同时,侧面证明晋国贵族都有好基因,不愁得不到楚国国君的重视。

至于说伯氏在楚国奋斗的过程中会伤害到母国?他们只能在内心说抱歉了。

晋国内乱?楚国君臣现在对这个万分的感兴趣!

结果当然是话题再一次被带歪,七嘴八舌讨论晋国内部各个卿位家族都有什么矛盾,有什么办法去加深他们的矛盾,等等之类。

“晋古来自有章法,历来外部得大胜,内部必起其龌龊。我倾力坐实阴子之能,揭中行献子、智武子死因,不难使晋诸‘卿’重启旧事。”公子午突然发现伯州犁对晋国挺狠,大喜之下进行了总结。

大家一想:“对啊!晋国还有一个大矛盾被刻意压下。”

早先可以是楚国给晋国的压力太大,逼得晋国内部放弃矛盾,也压下了中行偃和智瑩死得不明不明。

现在晋国获得大胜,是不是该翻旧账了呢?

并且伯州犁说得没错,晋国对外战争失败就无比团结,失去外部的威胁则是很喜欢搞内斗,每一次都还能弄出大阵仗。

楚君熊招腼着脸,问道:“如此,我便暂不追究?”

讲这话的楚君熊招还是非常不甘心,问题是真的势不如人,铁头伸出去也会被巨锤砸扁,明知事不可为,又何必呢?

还是有人存在意见,喊着叫着怎么能够退缩,打不过也要跟晋人拼了。

这一部分声音并不大,多少让楚君熊招心态非常复杂。

一方面,大多数楚人明显怕了晋人,挺悲哀的。

另一方面,至少还有楚人头铁,说明血性未泯,就是有点憨。

公子午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说道:“如此,明岁我再启十万大军北上,邀晋人往‘湛阪’会猎。”

啊?

刚刚不是说好了,不再挑事的吗?

怎么下一刻又要出动十万大军跟晋国打???

这个其实并不矛盾,并且显得很春秋。

好比如郑国明明想要保住晋国的大腿,他们的做法是一再招惹晋国,又在跟晋军打开的时候各种拼命,目的是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楚国暂时不想跟晋国再玩耍,但是不能被以晋国为首的联军入侵之后立刻认怂,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再跟晋军打一场。

而明年真的开打,楚人这边要做好豁命出去拼的心理准备,证明楚国绝对不好惹,打出一个和平的环境,无论输赢再掉头欺负南边那些部落联盟。

没人反对,真心想拼命的人心里高兴,不想再继续折腾下去的人则是想着:“最后一次了?那就来个完美的落幕罢!”

决议得到通过,楚国这边需要开始在南边找攻击目标,一眼盯上了本就矛盾挺大的杨越。

他们正商议着,有人前来禀告,说是沈国背刺了晋国。

“为何呀?”楚君熊招真的不懂。

是,晋国曾经将沈国打得挺惨,甚至倒是沈国慢慢被楚国渗透和控制,双方的确有深仇大恨。

问题是,以晋国为首的联军这一次入侵楚国,深入腹地都到楚国的都城“郢”外面阅兵了。

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格局已经清晰,看着就是晋国要获得争霸的胜利,怎么都能当“东方世界”的唯一霸主五六年,乃至于是十来年的时间。

沈国脑子里面到底是哪根筋不对?怎么会在晋国声势最鼎盛的当下,有那个勇气玩一手背刺呀?

一众楚国君臣面面相觑,不少楚人心里破骂沈国真是多事。

为什么呢?他们不是已经决定打一场之后就对晋国认怂嘛?沈国那么一搞,会搞得他们骑虎难下。

道理摆在那里,沈国为了楚国都不惜彻底将晋国给得罪惨了,明年楚国损失再严重,怎么也要咬牙接着跟晋国拼,不然就不是假意认怂,变成是真的怂了。

“晋上军将全歼沈军,沈子战死。”公子午是彻底无语了。

这个沈国是周文王最小的儿子季载(周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国,一开始是侯爵国家,后来不知道什么情况变成子爵国家。

长期以来一直有沈氏的公族在楚国为官,两国的关系也就显得很亲密。

恰恰是那种亲密让沈国变成晋国针对的目标,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后来又在583年讨伐蔡国和楚国,接着继续攻破沈国,掳走了沈国国君揖初。

楚君熊招问道:“蔡、陈、许,如何行事?”

陈国先投靠了晋国。

蔡国和许国后面被迫臣服于晋国。

现在沈国玩那么大,是时候看陈国和蔡国的表现了。

公子午面无表情说道:“许北迁,陈、蔡并无异动。”

楚君熊招张了张嘴,看上去有那么点懵逼。

前一段时间顿国已经搬家,听说要去晋国北边落户?

现在许国又搬家?

那么就是楚国到了嘴边的两块肉跑啦!

最为让楚君熊招介意的是,蔡国怎么不学沈国玩置于死地而后生,不怕楚国缓过劲来,不再保持假装的温柔,一口将蔡国给吞了吗???

“遣使而去,质问阴子怎么敢如此。”楚君熊招必须为沈国出这个头啊!

只是吧,楚国刚刚历经大败,怎么个质问方式,需要考验臣子的智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