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649章:阴氏还能缺了狐朋狗友?

春秋大领主 第649章:阴氏还能缺了狐朋狗友?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实际上,吕武这一次真的被魏氏搞了个措手不及,内心里甚至很是懵逼。

魏氏察觉到了什么?

又或者说,魏氏从阴氏这里预示到了什么危机感?

如果不是魏氏觉得事关生死存亡,不会干出这种头铁到得罪在任元戎的事情,更不用说阴氏与魏氏的合作还算愉快这个基础了。

这一天,吕武命人将精心绘制的地图搬过来,平铺在地上又让所有人出去,脱掉靴子踩在地图上进行观察。

这是一张长三米、宽二米八的地图,材质什么的取当代最佳,不止有山川地势,还标注出了现有的“城”、“邑”、“邦”和一些“武城”。

里面最为紧要的东西还有挺多,比如哪里的水源能够提供最多多少大军,哪一处的地形适合用于临时驻军,哪里适合布局埋伏敌军。

用专业术语来说,其实就是一张很有技术含量的军事地图,并且绝对是当今年代最为详细的那张。

“西边以泾水为界,再往西能算作阴氏的势力范围;北边从洛水中游算起,延伸到大河上游,同样全归于我的势力范围……”吕武心里想到的地区大概是战国中期时期的秦国疆域。

他走到了地图的东北端,目光扫视着上了色的格局分布,不出声的默念:“‘祁’归于我,‘铜鞮’亦我所有。”

如果只是看有效控制范围的地盘大小,阴氏控制的土地面积其实已经超过晋国的总体疆域了。

问题是,强不强从来不单纯看控制的势力范围大小。

当然了,势力范围大小其实就是代表着各种实力。

关键在于地盘大,还要看人口数量以及产出,还有科技实力方面。

阴氏目前的人口应该在一百七十万左右(包含奴隶),成功取代秦国会大约会增加一百五十万左右(不包含奴隶)。

吕武很重视耕地的开垦,阴氏在粮食产粮上却是依然输给范氏和荀氏(中行氏)。

那个不仅仅是封地在农业上面好与坏的区别,还有开发时间年代的差距,阴氏在吕武这一代才崛起,范氏和荀氏(中行氏)历经了多少代人的打拼?

阴氏在产粮方面只是略略输给范氏和荀氏(中行氏),还是因为得到了郤氏和栾氏的遗产,后面又将“温”和“原”给拿出去置换封地。

舍弃掉“温”和“原”从来没有让吕武感到后悔,阴氏的发展战略很明确,暂时根本不想多面开花,主体封地都在北边,南方再有封地到后面会成为负担。

拿出来换一块看上去很烂却很有战略价值的封地,不理解的人会觉得吕武脑子坏了,等阴氏真的“化家为国”会被视为有超长远的目光,或者说叫早有预谋。

吕武需要搞清楚魏氏为什么要跟自己撇清关系,观察山川舆图会是一种比较“看得见”的方式。

从这一张山川舆图上面来看,魏氏的核心封地已经完全处在阴氏的“包围”之中,哪怕周边有一些其余家族,看看都是哪些家族,他们又是个什么成份,会发现根本跟被阴氏“包围”没区别。

吕武代入现在人们的思维,想道:“各个家族的封地东一块西一块,哪一家不是同时跟好几个家族成为邻居,魏氏不至于从封地的分布就产生危机感,并且是那么强烈的危机感啊。”

其实,最先想要让家族封地集中起来的并不是阴氏,事实上是魏氏第一家这么干的。

到后面,也就是魏琦当家作主时期,魏氏并不是没有获得其它区域的封地,一下子又让魏氏多了不少飞地。

然而,当前根本就没有“飞地”的概念,有也只是察觉到封地分得太散对家族的发展不利,光是运输的损耗和人力支出就是个大麻烦。

“不是因为被‘包围’的关系?那就是跟我在秦国的为所欲为有关了。”吕武想到这里,对外招呼了一声。

山川舆图被收起来,进行妥善储存的同时,还会有心腹进行昼夜的看守。

这一张山川舆图只有两个人能看,一个当然就是吕武,另一个则是阴氏的继承人吕阳了。

吕武在秦国那边都干了什么?那不是明摆着的事嘛!除了把持朝政之外,无外乎就是杀得人头滚滚。

这些事情不是这一两年之内才发生,不至于让魏氏突然间被吓了个够呛。

“是我在秦国一再颁布新法的关系吧?”吕武打算去士匄那边一趟,需要更换衣裳,给予家臣带人先行勘探沿途,再给一众随行人员的准备时间。

吕武在秦国颁布的很多政令大概都跟“离经叛道”有点关系,仅仅是广大群体的普通人依靠战功能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无疑是在打破贵族在“特权”上面的垄断。

说难听点,贵族开恩式的给一两个泥腿子有晋身的机会,他们管那个叫恩赐。以律法形式来规定一个群体都有晋身之资?那不是在干将贵族身份进行批发的事情嘛!

什么玩意一多就会变成路边摊货色,本来能吃独食的事情被破了规矩,一帮既得利益者还不得恨死啊?

贵族老爷们想要的是“万世不易”,认为阶层之下的奉献和牺牲就是一种理所当然,乖乖背朝烈日面朝土,再乖乖听命去送死,为什么要有改变???

商鞅为什么会被战国时期的普罗大众视为伟人,到了后面的封建王朝却变成一个暴虐流毒的人?

有商鞅那一派徒子徒孙不给力的原因,要是法家的徒子徒孙像儒家的徒子徒孙那么能忽悠,至于吗?

商鞅变法动了当代吉利益既得者的亲命,造福了广大的群体,连带后面一批又一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受到了威胁。

一直到经过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的爷、爹、孙三代大肆批发“二十等爵”,才将商鞅搞出让人晋身的规则从某种程度上破除,破坏了“信誉度”和庄严性,进入到人治阶段。

再后面,每一代王朝的既得利益者?谁不想人上人永远是人上人,人下人永远被人上人进行廉价驱使?

吕武到了范氏府宅才从深思状态脱离出来,心里感概道:“那么看,魏绛还是挺有前瞻性,就是胆子太小了。”

什么意思?

魏氏洞察到了阴氏“化家为国”的计划了吗?应该是有那么点,只是不相信阴氏的胆子能有那么大,陷入一种纠结和迟疑状态,不敢再跟阴氏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了。

现在,魏氏和阴氏的亲密度清零,不代表两家从此以后就变成仇敌,简单的视为各自的发展不再进行联动就可以了。

更直白一点的来讲,魏氏不乐意无条件配合阴氏,包括帮忙封锁关于秦国那边的消息。

士匄出门相迎,有些不理解,又带着期盼,招呼道:“突兀前来,可有要事?”

没事就不能串门啦?以他们的地位,还真没事就少串点门。

吕武没有说事,简单的回应招呼,扫了一眼街道,跟士匄一块进去了。

范氏在“新田”的府宅历史比阴氏悠久多了,占地方面跟阴氏的府宅差不多,就是格局方面比较“常规”了。

当然,吕武建造在“新田”的府宅是用建设“要塞”的强度来搞,建成之后惊掉了一大批人的下巴。

在那之后,各个在“新田”有足够地皮的家族,他们或多或少对自家的府宅进行了改建。

“我此番前来,为郑、宋、卫之事。”吕武看着前方水塘上被风吹得左摇右摆的荷叶,又发现天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被乌云笼罩。

秋天就是这样,没多久之前还阳光普照,过一会乌云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遮蔽了天空。

士匄立刻来了兴趣,说道:“郑拒不归还侵宋所获城邑,视我为无物也!”

老范家可不会轻易放过郑国,碍于先君晋悼公的坚持,再加上吕武配合晋悼公的政治主张,晋国才接纳了郑国。

晋国为什么要接纳郑国?还不是郑国非常有诚意,干脆利索地割肉给晋国,还有郑国后面又跟楚国卯上,来进一步展现靠拢向晋国的坚定意志嘛。

吕武先是愕然,随后摇头笑着说道:“郑归于我,郑宋相恶与我无关。”

晋国是老大,的确能调解各个小弟的矛盾,小弟表示那是他们自家的事情,老大总不能每一次都直接挥出大棒吧?

郑国不愿意将付出伤亡和国力代价的城邑归还给宋国,却也没有表示要永久强占,要求宋国拿出人口和财帛赎回城邑,算是很通情达理了。

宋国的操作比较骚,要求郑国就是必须归还城邑,一根毛一块铜板都不会交给郑国,另一边又威胁郑国君臣说要建议晋国将他们踹到一边去。

老大从某种程度上是小弟的“筹码”没错,就是用着拿来吓唬人的,宋国要是有事先取得老大的许可,那么干并不算过份。

比较要命的是晋国知道那么件事,是从郑国那边知道,宋国并没有事先跟晋国沟通。

“郑宋相恶与我无关,宋卫相亲则有。”吕武也不多绕圈子,顿了顿让士匄消化消化,才接着往下说道:“曹鲁会盟,宋卫互友,郑入其局,诸侯不费光阴是也。若楚北上,焉我有利?”

兄弟,里面有太多能够操作的地方了。

要不,范氏出人出力,阴氏只发挥影响力,合作赚特么不止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