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641章:此刻起,晋国我来做主!

春秋大领主 第641章:此刻起,晋国我来做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吕武今年才三十五岁啊!

这么年轻给混成了四朝元老,怎么说?

当然,吕武刚出道要从“麻隧之战”进行纳赋算起,并不是获得贵族身份的时间点来算,也就是当了十五年的练习生才出道,混迹朝堂有二十年之久了。

晋国从晋景公离奇的死法之后,晋厉公和晋悼公在任的时间合起来差不多是二十年。

短短二十年之内,晋国换了四名国君,以当前继位就干到死的情况,国君更换的频率着实是太快了一些!

从晋国国君一再短命,玄乎一点都能断定晋国的国祚长久不了,公室权威方面的下降更是肉眼可见的消失。

按照习俗,公子彪需要至少服丧三个月才能继位。

在这期间,晋国的元戎会代行国君的权柄,与其余的“卿”一些协理国内外大小事务。

翌日。

包括吕武在内的所有“卿”以及够资格到灵堂的贵族,有一个算一个都戴上了一点跟丧事有关的装饰。

不是国君的亲族并不用穿上全套的丧服,披上一件灰白色的麻衣,左臂缠上一条白布,不用额头再系上白布带孝。

因为之前根本没有纸张,烧纸钱什么的习俗并不存在,烧的是一种艾草以及一些莫名的枯叶。

“君上乃是有为之君,谥号需得妥当择选。”吕武先定下了一个基调。

碍于姬周薨逝的年纪,谥号上面其实也没有太多能选的。

吕武那么讲,主要是在提醒恶谥什么的就不要提了。

君王得到恶谥固然是一种否定与惩罚,一帮大臣岂不是也要留下恶名?

所以了,一个朝代的大臣,没人喜欢为之服务的君王获得一个恶谥。

姬周在位期间,晋国没有发生影响太大的动荡,甭管是不是在他的策划中和指挥下取得的成绩,反正跳得最欢的秦国、齐国和卫国相续得到惩罚,晋军更是取得了“沫之战”的大胜,打得楚国隔年不敢再行北上。

有了那些成绩打底,怎么能够给姬周定一个恶谥?怎么都说不通的呀!

需要吕武去进行定基调,无非就是关于国君使刺客的手段杀死中行偃的事情变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身为一国之君用刺杀的手段弄死自己的元戎?不但失去了为君者该有的气度,手段也着实是太过于恶劣了!

众“卿”一听就懂了,美谥什么的姬周就别想得到了,他们需要从平谥里面选一个。

春秋时期的平谥有几个?其实根本没有后世那么多。

以姬周的情况,他们一阵讨论下来,选出了“平”和“宣”、“悼”三个,再继续深入讨论。

不是说好不定美谥的吗?怎么会有个“宣”的谥号???

这里需要明白周礼对谥号的解读:惠无内德为“平”,施而不成为“宣”,年中早夭曰“悼”。

上面的三个谥号跟姬周的所作所为和实际情况都能有点牵扯。

要是没有派刺客杀死中行偃的事?姬周其实能竞争一下施德为“文”、除恶为“武”、辟地为“襄”、服远为“桓”这四个美谥的。

那个“文”是姬周刚回国继任君位,颁布了很多对生民有益的律令。

在“武”方面,白翟和赤狄消失在历史舞台,秦国彻底躺平,楚国发怵不敢侵犯,以晋国的阵营定位不就是在除恶吗?

而在开疆辟土方面,姬周也就是略略输给姬獳。所以姬獳能得到一个“景”的美谥,但姬周取得了“沫之战”大胜,晋国的外部环境更是前所未有的有优势。

“景”的谥号解读里面包含了文治和武功,却是又比“文”、“武”这两个谥号差那么一丢丢,算是谥号里面非常称赞的一个了。

至于后面的那个“桓”,遥远的吴国看似臣服在晋国的道德之下,不是姬周的功绩之一吗?

当然,吴国可不这么看,他们应该是觉得晋国“人傻、钱多”什么的,觉得晋国是个好朋友,臣服什么的才不乐意。

中行吴说道:“或可以‘平’为谥。”

他的父亲死在姬周派人刺杀中,认定姬周哪怕在任期间晋国取得了良好成绩,还就是个“惠无内德”的君主。

这件事情里面有预设立场。

站在国君和公族的角度,中行偃参与弑君就是罪大恶极,属于死有余辜。

因此,国君只是单独针对中行偃,没有殃及到荀氏、中行氏、程氏,已经算是非常仁慈了!

然而,在中行吴的角度,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和内涵,国君刺杀自己的父亲就是不对。

在旁观者来看,他们对姬周的感官其实不错,一个只针对个人不会殃及家族的国君,没什么理由去恶意中伤的。

以中行偃当时面对的情况,姬周要是肯付出一些代价,还是很有可能拉上阴氏和范氏一块干荀氏(中行氏)的。

然而,姬周并没有那么干。

吕武心中更加倾向于用“悼”这个谥号。

既然因为姬周干了刺杀大臣的事抵消了功绩,再给予一些挖坑式的谥号就不合适了。

“便取‘悼’为谥罢。”吕武来了个一锤定音。

其余几位“卿”不免心里纳闷,想法大概是:“既然早就有属意的谥号,讨论个什么劲嘛!”

吕武选择“悼”给姬周当谥号还有一个理由,无法给予姬周一个“公正”的评价,干脆用跟年龄扯得上关系的谥号,功过让后人去推敲得了。

关于谥号确认下来,其余的事情也该拿出来商量一下。

士匄说道:“元戎可有安排?”

老兄,你的权柄太大太盛,有什么要一锤定音的先说,免得大家再次讨论了个寂寞。

吕武还真有安排,说道:“弑君之事无需辟谣;围攻我等之主谋为祁午,共谋者为贾硕……,二十余人。”

公族干的围攻没干成,关于几位“卿”弑君的消息却是传了出去。

一种言论的产生,哪怕听上去很是不可思议,还是会有人吃饱了撑着瞎哔哔,流传广了就成了谣言。

吕武太知道谣言一旦产生,越是进行辟谣越会引发讨论的道理了。

面对这么一种情况,冷处理才是最好的方式。

他们再以铁血手段清洗那些参与围攻的公族,震慑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凡事不哔哔,就是干。

看谁脖子上长的是两个脑袋!

魏琦皱眉,问道:“祁氏除名?”

士匄想了想,认同说道:“祁午乃是‘阍卫’,难逃其咎。”

是吧?

仅仅因为祁午负责宫城一切跟安保有关的事宜,怎么都无法摆脱身为主谋之一的嫌疑。

现在的情况是,他们无法第一时间处置杨干,需要有个人来担当“排面”的角色,只能委屈祁午了呀!

没人反对,甚至大部分“卿”都赞同,祁氏的命运也就被决定了。

这一刻,羊舌肸很后悔为什么要竞争卿位。

看看呗!祁氏先被国君丢出去当替罪羊,又落得了这么一个下场。

羊舌氏的命运会这么样?羊舌肸一想就内心深处泛起恐惧感。

吕武同样在皱眉,说道:“不绝其祀。”

祁氏要除名,全家整整齐齐入土的事就不要干了,留个逢年过节、忌日什么的给上香的后代,再给予一块面积小小的封领维持着过日子。

有机会没机会都要表现一下的解朔称赞道:“元戎仁慈。”

蛤?

一下子要弄死公族的二十四个封主,遭到牵扯的人还不知道有多少,哪里看到处置有仁慈的余地了???

以他们的角度,没脑子的公族在蠢货杨干的鼓动下对众“卿”进行围攻,名单上只有二十四家的公族封主,没有将羊舌氏以及几个有点实力的公族牵扯进去,只是在“依法办事”而已。

羊舌肸全程当透明人,呼吸都不敢太用劲,免得连呼吸都是一种罪过的情况发生。

众人又商议了另外一些事情,大多是集中在对外部的应对方面。

晋国的君位出现变动,公子彪的年纪太小,不免要让各个诸侯国产生想法。

可以预见的是,楚国得知晋国这边的事情,他们肯定会集结大军北上试探,一旦晋国又有点要不行了的样子,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一样极有可能出事的还有齐国。

目前齐国处在没有一国之君的状态,内部争斗中以公子光占了最大的优势。

要是齐国认定晋国会爆发内乱,又或者晋国因为国君年纪太小不适合大动干戈,齐国的内乱估计会很快会自行平息下来,搞出齐心协力谋求恢复齐国原有疆域的事情。

齐国到底是曾经称过霸,国中怎么也会有一些智者,一旦晋国给予机会的话,怎么可能甘心沉沦下去?

另外,说不得有精神病的卫君卫衎也会再次犯病,寻求将大河北岸的城邑夺回去。

“我总理国政。”吕武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用不容其余人拒绝的语气,说道:“诸‘卿’且听我言语些许。”

姬周薨逝的消息没传开之前,该处理的公族要用最快的速度清理掉。

士匄回应,说道:“我可暂缓对诸戎用兵之事。”

范氏攻略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军事行动被洢水阻碍了。

那一边有范氏的三个“师”,还有阴氏一个“师”和过万的骑兵部队。

以地理位置来看,他们只需要向北穿过周王室的地盘,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进入公族封主的集中地。

魏琦面无表情说道:“我可调‘令狐’一‘师’东进。”

中行吴紧接着说道:“‘荀’地可用兵一‘师’三‘旅’。”

解朔、赵武和羊舌肸也先后表态,动用的兵力都不少于一个“师”。

这些兵力之中,范氏不可能将攻略诸戎的三个“师”全部抽调走,拿出两个“师”用来针对公族则没问题。

吕武说道:“众家亦需出兵平叛。”

讲的是那些中小贵族。

而那些蠢货敢围攻众“卿”,国君薨逝的当下,有什么罪名还不是由“卿”来定吗?

这一件事情还会得到国君未亡人以及公子彪的“认证”,定义就是叛乱。

杨干要抢君位?国君未亡人和公子彪应该是乐意定性为叛乱的。

“这一下,公族的实力又折去十之二三……”羊舌肸表情苦涩。

关于姬周薨逝的事情,还有公子彪继位,晋国怎么都要去通知周天子,少不了邀请单公姬朝来参加丧礼。

而周天子会派人来收集关于姬周的记录,后面再整理成为史料,用以名传后世。

不将平叛大军计算在内,吕武要求所有卿位家族时时刻刻集结至少两个“师”的兵力,其中阴氏、范氏、魏氏和荀氏(中行氏)必须随时集结三个“师”的兵力。

这些兵力都是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赶往预定地点进行集结,不包括他们私自征调多少部队驻扎自家封地在内。

与此同时,吕武很快就会对中小贵族下达命令,要求他们集结或多或少的兵力来“新田”待命。

“但使大兵聚拢,以防不测罢了。”吕武就要让各个家族没有多少兵力能干私活,降低爆发内乱的可能性。

士匄心想:“是个好主意!大军集结在一个地方,只要卿位家族不乱,谁敢乱来就是找死。”

那么,他们这些卿位家族会乱起来吗?

看看没有人去在乎国君带进土的另一个秘密,足以说明很多事情了。

不管国君要搞什么,吕武和士匄已经取得共识,过去的事情暂时可以放下,先稳定局面才是最重要的。

这么一搞,不知道要闹什么场面的国君,诸多的努力随着咽气得到一个连半途而废都不及的结果。

当然了,吕武和士匄只是“暂时”放下,某天需要的时候,呵呵!

等待吕武将想说的话说完,目光扫视众人,用眼神询问有没有谁想补充一点什么。

一肚子火气的中行吴失去了平时的睿智,有些生硬地问道:“仅是集结大军,不若选一国伐之?”

好像……,不失是个好建议。

大家都以为晋国又要不行了?

那么,晋国主动出击,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依然行,还能转移内部矛盾呢。

吕武又一次皱眉。

他本来的想法是让某些人先跳出来再去收拾,开始思考中行吴建议的利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