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589章:王牌对王牌?(二合一章节)

子耳是郑国的公族重要人物,还是郑国的司空,等于是郑国排行在第三的政要,能够说得上是又一个大人物死了。

他的死会变成一种抗争,控诉楚国将郑国逼得太狠,阐述作为一个弱国的悲哀。

相信会有很多实力不强的诸侯国感到心有戚戚焉,同情郑国则是未必了。

那是郑国的国际风评非常不好,本身不存在什么信誉度的负面因数说导致。

子耳的死暂时帮不上被包夹的两个郑国“军”什么忙,能够起到作用的是战事结束后,一些被俘的郑人可以得到稍微好一些的待遇。

随同子耳去面见的楚君熊审的郑国贵族回到营地,通报子耳自杀的消息。

郑国的贵族反应并不大,稍微商量选出一名贵族前往晋军那边。

吕武再一次见证了春秋才会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有郑国贵族安然无恙地抵达自己这边,请求赎回被俘的皇耳。

这个是因为郑军失去了子耳这名指挥官,他们需要新的领导者来继续带领。

皇耳是子耳的“次官”,地位相当于晋国这边的“军佐”,他因为质问赵武为什么“不讲武德”被俘虏。

关乎俘虏了皇耳的事情吕武知道,只是吕武并不知道详细的过程。

话又说回来,郑军失去指挥官怎么来找晋国想要赎回“次官”呢?这个又是牵扯到春秋的一些习俗。

比如,一旦晋军打赢了这一场战役,他们的确需要参战的郑军有个首脑,好商量郑国怎么来赔偿晋国。

吕武并没有权力帮赵武做主。

晋君姬周也在场,同样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置权。

谁的土地谁做主,谁的财产谁管理。

皇耳被俘之后就属于赵武的财产,哪怕是国君都不能抢夺处置权,不然就是破坏规则。

他们一来没闲工夫跟求见的郑国贵族多哔哔,再来就是没处置权,顶多就是派个人引路去寻赵武协商。

不得不说的是,俘虏皇耳是赵武在这一场战役打到现阶段为止最出彩的表现,考虑到俘虏的过程太过于“不讲武德”,有很大概率不会同意放皇耳离开。

郑国很惨,郑军更惨,关于这点吕武和晋君姬周在巢车上看得很清楚。

遭到楚军背刺的郑军等于是两头都在挨毒打,一层被削掉就代表至少数百上千将士失去生命。

一开始郑军并没有对楚军展开反击,直至有第一个心理崩溃的郑军士兵反抗,周边的郑军士兵有样学样,演变成郑军大规模跟楚军交战。

因为视野的受限的关系,处在交战第一线的晋军并没有察觉到郑军已经跟楚军打起来,位于晋军交战这一端的郑军同样不得而知,两波人带着一种同病相怜的心态,为了活下去往对方身上不断招呼。

中间的战场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左右两翼也开始发生接触。

舍弃了战车的魏氏所部,他们停下来布置盾墙准备迎接楚军的战车冲锋和箭雨攻势。

魏氏所部前方的楚军在相隔约两百米的时候却是也停了下来。

在这个时候,范氏所部已经跟楚君熊审其中的一“广”战车部队交锋,很快就进入到步兵排列战列线拼杀的步骤。

楚国的“王卒”不止是称呼上特别,他们的武器也是相当有特色。

目前各个国家的士兵一般是装备戈,“士”的级别才佩剑,不是看不见其它种类的武器,比较关键的是戈和剑才是主流(不算远程),其余的五花八门不是礼器就是玩特殊。

对于军队来说,使用起来越简单的武器最有用,要说还强调什么就属便宜。

楚国“王卒”的武器看着像戈,却是在戈的手部加了矛。

注意,是矛,不是枪头。

枪头比较短,为一种扁状尖锐物。

矛除了前端扁状尖锐物之外,还有首部的粗圆构造,并且前端扁状尖锐物比枪头更长。

他们除了列装戈矛之外,随身还有一种盾牌。

看着盾牌是一种塔盾款式,推进时塔盾被背在背上,停下来则是变得一手持戈矛一手提盾的姿态。

范氏没有王牌兵种,不代表他们的军队很拉胯,只能说用自家的训练度和组织度将“平凡”玩得更加“高端”。这一点能从布阵和行军姿态看得出来。

比较奇异的是,能看到范氏所部玩了点新花样,步兵阵列前三排的士兵手里的武器是长矛。

长矛的长度约是五米左右?推进时是竖向天空,得到命令之后的第一排平举,第二排略略昂起约二十五度,第三排则是四十五度向前斜放。

当前阶段的交战属于战车兵,它们在驭手操控拉车马匹之下驰骋,极少抵近了使用近战兵器,大多选择远远地互相射箭。

子囊恰好是位于范氏所部这边,看到范氏所部大量使用长矛兵问蒍以邓,道:“我‘王卒’戈矛长度几何?”

问的不是戈矛多长,是郁闷肯定会吃亏。

的确啊!

常规的战戈也就两米左右长度,楚国“王卒”的戈矛其实比战戈要短一些,约是一米八的长度。

这特娘的?对上看着五米左右的长矛,排战列线交锋很吃亏的!

蒍以邓是蒍氏的当代家主,蒍氏是续若敖氏(斗氏)衰败下去之后,楚国最为值得期待的家族,没有之一,

他们的家族历史挺悠久,有着面积极大的封地,家族军队的战斗力正处在上扬阶段。

说起来蒍氏还有比较奇特的地方,他们的很多族人取名时很多是两个字。

之所以奇特,主要是上古到两汉,诸夏一般是取名单一个字,认为双字是贱名。

蒍以邓说道:“晋长矛兵薄也。今日之战,亦可不战。”

他们上来主要是干么?不就是将郑军的退路堵死嘛。

所以,觉得会吃亏不用打就是啦。

子囊对蒍以邓的直接感到郁闷。

他们的老大很莽的,上来单是晃悠一圈,回去肯定要挨骂。

子囊没有忘记子幸是怎么死的,自家老大又为什么要灭掉那一家子。

在楚国当令尹,贪婪并不是什么罪过,哪一任的令尹没贪?

楚君熊审也不是为了安抚陈国才杀掉子幸。

陈国就是一个三流诸侯国,当代霸主之一,还是南方唯一霸主,为了陈国这么一个三流诸侯国宰掉自家的令尹?多么单纯才会相信啊!

那就好比如漂亮国为了黑大陆的某个区域性小强,弄死了自家的国务卿那样可笑。

后世有一句话叫“能做事的贪官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作为的清官”,历代楚君并不在乎令尹到底贪不贪,当代的楚君熊审最恨的是无能的人,无能又贪婪则是更加可恨,哪怕明知道会引发动乱也要做掉。

子囊在楚君熊审没到之前连续多次败给了晋军,成功将包括晋君姬周在内的晋人留在“朝歌”就算立功了。

“战车退下罢。”子囊看向蒍以邓,说道:“你为假‘将’,尽可使之。”

蒍以邓也不客气,先对子囊行礼,再接过令旗,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令旗是一种小号的三角旗,怎么摆动代表什么命令,事先早就约定好了。

蒍以邓用小旗子发号施令,会有持旗官用旌旗转达命令,更会有鼓手敲响代表命令的鼓声。

楚国“王卒”听到鼓点声开始整队,不是向前迈步推进,是不管交替成为一个更厚实的军阵,让开空间给后面的友军向前。

士鲂知道楚国“王卒”很能打,看到楚国“王卒”让出位置让其余楚军上来,多多少少是在心里松了口气。

“撤回战车,‘彻’一向前!”士鲂没有再调整阵型。

晋军这边的战鼓声开始敲响,节奏并不是很快,控制着士兵迈步的频率。

前三排都是长矛兵,第四排到第六排是战戈兵,从第七排到第十排则是弓箭手。他们就是所谓的第一“彻”了。

两军相隔约六十步(90米)时,晋军这边的弓箭手率先射箭,随后楚军只是慢半拍也射箭。

范氏大批武装弓箭手是在韩氏没落之后,早前其实也有武装,只是数量方面比较少。

毕竟,韩氏已经不是卿位家族,并且看着好像没有“卷入重来”的机会,范氏作为晋国“第一家族”干些侵权的事情,很是合情合理的吧?

晋国的其他家族?阴氏玩的是以弩为主,弓箭手算是一种增补辅助;其余家族,比如魏氏则是依然老样子。

总的来说,除非韩氏彻底玩完,要不很多家族哪怕“侵权”也不会像范氏那么明目张胆。

双方都射箭之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晋军射出去箭矢在经过一段时间落下,绝大部分落在了楚军的阵中,带起了一声声的惨叫或闷哼。

楚军射出去的箭矢却是很准确地落在推进晋军第一排的长矛之前。

什么意思?就是楚军的箭矢像是长了眼睛,每一支箭矢都准确无误地没碰到人,离晋军士兵恰好就是一杆长矛的距离。

看到那一幕的子囊完全懵逼了。

现在是什么岁月来着?是春秋中叶,更精确一点就是公元前563年。

当前的年月十足迷信,开战前的卜卦只是没刻意描写而已,不代表双方没很有仪式感的进行卜卦。

楚国这边卜了三次卦,三次都跟“吉”挨不上边,完全是上位者进行了暗箱操作,公布出去的答案是“大吉”而已。

当然了,并不是卜卦得个“大吉”就能等着胜利自己降临,纯粹就是上位者自己有个心理安慰,再来就是能更好的鼓舞士气,玩的就是“人定胜天”那一流派。

比较关键的是,有时候明明知道就是个“花样”,架不住玩得多了连自己都洗脑了呀!

子囊心里产生了不祥预感,有心让蒍以邓还是别打了,一想到自家老大不好伺候,硬生生又将到了嘴边的给吞咽回去。

结果是,楚军第二波射出去的箭矢,又大部分射程不足,加深了子囊内心的阴影。

蒍以邓尽管知道是弓和箭的锅,也品出风向有问题,心里却是也出现了阴霾。

一样是在推进的两军还没有正式发生近距离搏杀,晋军这边仅有少量伤亡,楚军却是倒下了数百上千。

进入到近距离接触战之后,事情如子囊预料的那般,己方士兵面对晋军长矛手的长度优势,手里的战戈根本碰不到晋军,要被晋军长矛手利用“长度”一刺再捅,憋屈又被动到不行。

士鲂心里想道:“学阴氏果然是对的!”

没错,带头成规模武装长矛的就是阴氏,要说获得“版权”则没那个资格。

诸夏的历史很足够悠久,出现的武器种类多到不行,长矛这种兵器真不是阴氏的独家。

范氏连阴氏的骑兵都想学,他们在跟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交锋中一再吃亏,发现长矛兵对付骑兵很好使,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大批列装和研究相关训练科目。

这不,长矛兵不但对付骑兵好使,打战列线一样占尽了便宜。

士鲂看到了什么,以为自己看错赶紧专注观察,发现自己没看错,低声骂道:“彼之母也!”

楚军弓箭手射箭了,他们根本就无视了误伤,凭感觉对战列线进行了覆盖。

箭矢就是一个死物而已,才不会去区分敌我,落下命中谁完全凭运气,刹那间战列线的双方士兵齐心破骂。

蒍以邓能说自己学的中行吴吗?

并且事态非常现实,楚军的战戈兵挨不到晋军长矛兵,以其让楚军战戈兵白死,不如让弓箭手无差别覆盖,对晋军长矛手造成死伤和混乱。

士鲂倒是不担忧己方长矛手遭到箭雨覆盖死多少人。

范氏从阴氏那里采购了不少甲胄,位处前排的范氏士兵一片银光闪闪,中箭的人不少,死真没被射死几个,受伤要看哪个部位。

只是吧,人对危险会有下意识的恐惧,没有多大伤亡的范氏长矛手一部分的精力被随时会落下的箭矢吸引,不免会造成捅或刺上的分心。

蒍以邓在不断大喊大叫,要求楚军将士不畏生死,抓住敌军分神的机会,爬或滚都行,反正就是欺身上去。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敌军矛长,不可近战,冲,冲,冲!”

咦!!!

那些话,怎么……

要是吕武在附近,一定会跟蒍以邓对暗号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