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559章:唯元戎之命是从

春秋大领主 第559章:唯元戎之命是从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大家都以为韩氏要完蛋的局面之下,没人拉一把超大概率是会真的完蛋。

那是一种概念成为现实,也就是大多数家族觉得韩氏会完蛋,必将造成一种“既定形势”,他们会像群狼那般扑上去撕咬。

吕武只是安慰韩无忌和韩起,像以往那般没有给予任何的承诺。

而实际上,吕武经过一番详细的思考,认为韩氏暂时不能倒下,应该作为某个“弱军”的补充。

另外,他很快就要上任元戎,怎么都要有个立威的举动。

别人的立威是拿一个适当的家族开刀,用来彰显威势和权柄。

现阶段的晋国是个什么情况?又该去拿哪个家族来开刀?挑选太过弱小的家族彰显不出威势和权柄,挑选太强的则可能形成大型内战。

“暂时保住韩氏会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吕武决定下来。

谁都觉得韩氏会完蛋,偏偏在吕武的操作下韩氏得以保存,能够展现一种仁德的胸怀,还用另一种方式来彰显威势与权柄。

当然,吕武保住韩氏的前提是,荀氏(中行氏)和智氏那边找不到是韩氏进行刺杀的证据。

如果荀氏(中行氏)和智氏有证据证明刺杀是韩氏干的?吕武就该操作起来将韩氏给覆灭掉,过程要极尽的干脆利索,甚至处理过程要越狠越好。

吕武没去问韩无忌和韩起刺杀是不是韩氏干的。

问出来会显得很傻!

毕竟,哪怕真的是韩氏干的,他们还能告诉吕武真实答案?

即便韩氏会说实话,比如真的是韩氏干的,荀氏(中行氏)和智氏却找不到证据,吕武到时候只会难办。

真实情况是,除非吕武现在要肢解掉晋国,要不一切还是以大局出发为稳妥。

非常现实的是,哪怕现在肢解掉晋国,阴氏也占不到最大的那一份,国际形势也不适合在当前阶段将晋国肢解掉。

一旦晋国在目前阶段分裂,秦国那边极可能会出现反复,中原也不再有一个国家能抗衡楚国。

看看中原各个诸侯国是什么尿性吧!

东边最强的齐国不忘霸业,一个劲地给晋国捣乱,晋国真的被搞没了,他们选择联合楚国成为南北两强不划算吗?

齐国会等待某天能够跟楚国掰腕子,再尝试正面刚楚国;亦可能是双方和平一段时间,楚国抢先对齐国动手。

卫国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诸侯国,他们估计会想站出来取代晋国的“盟主”地位,然后很快就会轰然倒下。

一再标榜自己是“礼仪之邦”的鲁国?他们除了会喊“爸爸救命”之外,还能干点啥???

其余诸侯国?他们的存在只是因为晋国还在。

只想争霸而没有旺盛扩张**的晋国,一直是作为一个压制了其余大型诸侯国的国家而存在,迫使那些大型诸侯国收起吞并弱小的猎心贼胆。

所以没有晋国之后,形成的结果必然是楚国一家独大,说不得以后会出现一个“楚始皇”了。

新一次的国君与众“卿”、中等贵族会议召开。

会议之上,关于吕武就任元戎的任命正式下达。

吕武上任元戎的第一时间公布了卿位的人选和排序,没有停歇地发布第一道“元戎令”,针对齐国吞并莱国给予必要的惩罚。

因为事先有得到沟通,没人表现出任何异议。

各个家族甚至要因为吕武选择对齐国动刀,不是向国内的某个家族挥刀,而感到极大的庆幸。

主政之后的第一个命令,其实一般会被看成执政方向。

吕武的表现无异于展现出自己的执政态度,警告国内的各个家族都安分点,有什么坏心思朝外使,别特么搞窝里斗。

“这样也好,避免国中内斗,先稳住东边,再南下与楚国争霸。”国君心里有点相信吕武看重诸夏文明得以延续了。

吕武没有再发布第二道命令。

他在正式的会议结束后,邀请众“卿”以及一些中等家族来到自己的家,干的事是分食智氏。

不是要把智氏搞覆灭掉,要做的是在保留“智”地和“虞”地的前提下,将智氏其余的封地进行重新分配。

其实吕武觉得自己很幸运,没有智氏主动“瘦身”并且将刀递到他的手上,就任元戎肯定要挑出一个家族来开刀的。

一切只因为晋国的贵族远比其它诸侯国要现实和直接,没有得到足够好处的话,他们被迫当小弟也会不情不愿的。

智氏想要保留“智”地与“虞”地,商议时中行吴和赵武表达了同意的意见,魏琦、解朔和祁奚明白或隐晦地表示不同意,士匄、士鲂表示怎么都行。

吕武能看出范氏并不愿意看到智氏变得太弱。

就目前的而言,阴氏、范氏和魏氏其实都有些撑了,新占的利益还没有得到良好的消化,处在扩张**最弱的时期。

最为饥渴的是解朔和祁奚,他们中的一个需要饥不择食地加强家族力量,好有足够的实力承认为“卿”的责任和义务;另一个则是并不想永远待在公族阵营,想要成为一种真正的独立自主。

吕武选择的是彰显仁德,何不加强自己的信用?

他的信用值一直挺不错,不能在选择答应庇护智氏之后给破了“功”,又能借这一件事情来展示自己对局面的控制。

有一个很明显的前车之鉴摆着,智瑩担任元戎时太过于贪婪,光荣退休之后没人觉得欠智瑩什么情份,看看智氏现在落得个什么下场呗。

最为重要的是,收小弟要像模像样,不能收了小弟再将小弟抬上桌。

那样干,谁还敢当吕武的小弟?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作为老大要保证小弟的生存,该保留或争取的利益也不能无视。

当然,一切都需要一个界线,要不到底谁才是老大,搞成收了一帮大爷了。

吕武会在其它地方补偿魏氏,不至于两家因为对智氏的处理意见不同而生龌龊。

解氏和祁氏?吕武倒是会补偿解氏,对祁氏的诉求则会无视。

阴氏拿了“瓜衍”、“铜鞮”、“断道”、“曲梁1(目前有三个叫曲梁的地方)”和“黎1”,其余的地盘则是进行了分配。

看看上面那些地方都是在哪,能看出吕武将祁氏给搞得“孤悬于外”了,并且控制住了北进的通道。

范氏很是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了“五氏”和“曲梁2”、“壶口”,一下子让吕武发现范氏对东面很有想法。

魏氏则是要了位于“新田”边上的“周阳”。

其余各家也是有所得。

总的来说,但凡有实力来参与这一场瓜分盛宴的家族,他们对吕武的分配非常满意。

不满意?那一定是那些家族实力不够,又或者实力不差,然而反对并没有什么鸟用。

别看阴氏获得四块地盘好像挺多,将“邑”和“邦”给计算进去,也就是实际的控制面积其实并不大。

吕武要的是完成战略意图,不是以占多少地为目标。

在这一场瓜分盛宴中,一样是“卿”的祁奚获得最少,另一个同样是“卿”的赵武则颗粒无收。

话说,赵武能保住卿位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吕武没给祁氏分配太多则是故意的。

另外,吕武要求韩氏让出“梁”与“耿”,其中“耿”归于阴氏,“梁”则是交给了魏氏。

“梁”在大河西岸,“耿”则是在大河东岸,明白通透了就是要让韩氏的手缩回去,加强阴氏和魏氏对西边的控制,同时也是换取阴氏和魏氏庇护韩氏。

韩起对此没有任何的异议,甚至因为阴氏和魏氏要地盘的行为感到心安。

想让别人干点什么,不给好处怎么行?会搞得自家心中犯虚,觉得只是得到对方口头的保证,真的出事对方未必会真的出力庇护。

拿了“保护费”就不一样了。收到好处又不进行庇护,信用会破产的!

这一次不独卿位家族吃得满嘴油,吕武对实力强大的中等家族也进行了照顾,人设方面近一步得到了增强。

其结果是,吕武决定讨伐齐国,一下让国君先前打算召集各个诸侯国南下会盟的事情遭到搁置。

众“卿”认为这是他们在国君表现强势之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其余的中小贵族也看到了元戎该有的样子。

什么样子?不就是当元戎就该压制国君嘛!

吕武压制国君的手段并不粗暴,决定搁置南下会盟前,有进宫跟国君讲道理。

晋国不能坐视齐国吞并莱国,一旦齐国做大做强,难受的不光是与齐国有交界的各个诸侯国,说不得晋国会因为齐国一再搞幺蛾子弄得个疲于奔命的下场。

真的那样,晋国刚按下了西边秦国这个“葫芦”,结果是东面的齐国抬起“瓢”,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改善,甚至会变得更糟糕。

国君乐意还是不乐意,只要他保持头脑清醒就必须明白吕武说得对。

道理讲不通?那就要动粗了哦!

“今岁秋收罢了,出兵东进。”吕武再一次主持会议,先看一眼国君,再环视与会众人,说道:“四‘军’齐出,过境‘长狄’而击齐。”

这个“长狄”是部落联盟,算一个不是国家的国家,亦称作“长翟”,国君是漆姓(盟主之类)。

“长狄”位于晋国东北部,诸夏的齐、鲁、宋、卫与之比邻。他们的活动范围非常大,有时候还会进入“鲜虞”放牧。

吕武非常温和地问道:“何人有异议?”

国君沉默。

其余的“卿”与众贵族站起来,齐齐行礼,异口同声道:“唯元戎之命是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