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479章:难当的东道主

春秋大领主 第479章:难当的东道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不用说晋国了,即便是在各个诸侯国,很少会发生顶级的上层人物齐聚到某个家族的事情,每每出现这样的事情一般都会有个前提,那就是有大事发生了,或即将发生什么大事。

晋国有发生什么大事吗?智朔的死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葬礼举办完毕后,空缺的卿位已经确定由荀氏小宗程氏的程郑补上。

程郑怎么补了卿位,其中智罃与国君有什么交易,国君又与中行偃经过了什么样子的斗法?讲句实在话就是,没有动了其余家族的利益,谁都不想掺和进去。

众卿位家族冷眼旁观对荀氏大宗和小宗其实就是一种恩赐了,他们必须记住这个情份,以后几个卿位家族需要时给予回报,不然……呵呵!

要说有什么大事,晋国贵族不用谁来刻意通知,很清楚少则两年多则三年,过了这一段时间他们将不会有喘息的时间,需要跟楚国分出一个胜负了!

这么一来,规划家族的发展,增强家族军队战斗力,不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做,到时候超大概率是面临淘汰。

“主,我家聚集外族武士过万……”宋彬有着足够的警醒。

那么多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过来,一个带上两三千守卫力量,合起来的数量真的有点多。

各个家族的大多数部队在“阴”城郊外驻扎,看上去东一片、西一片,也幸亏他们懂得“让”出南边和北边没有扎营,要不就是从实际上将“阴”城给包围了起来。

他们在驻营之后还懂得拿捏分寸,没有在营寨之外架上鹿角、拒马,更没有挖掘沟渠设上外哨,否则干的是警戒的事,表达的却是对阴氏的提防。

来到阴氏却是摆出提防的一面,弄啥咧?

缺乏信任基础,你们特么别来啊!

各家当然要自己携带足够的粮草过来,军事用途的器械则不能带得太多。

阴氏在他们过来之后也会送一批粮草,数量不会有多少,纯粹就是尽一下地主之谊罢了。

现实的情况是,各家的军队本来就该由各家来负责供养,谁插手进去相反将遭到怀疑和忌惮。

嘛呢!

昂?

俺家的军队凭什么让你来插手?

说!

是不是有什么不良企图!?!

阴氏对自家的主城周边有太多驻军感到敏感没什么不对劲,哪怕有信心觉得那些家伙不敢轻举妄动,凡事不是还需要担忧个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偏偏阴氏不能集结自家的军队过来预防,免得造成什么误会。

这么一搞,阴氏不但要负责进城的客人安全,又要提防客人带着歹意而来,同时需要不留痕迹地加强戒备。

东道主当到这份上,不光心累,对待客之道的弹性也是一种挑战。

“山路封锁需得严密,不可留痕迹。”吕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抓住细作的报告,该防还是要防的。

山外有多个工坊,不过却是摆在明面让各家知道阴氏有那么些东西的。

阴氏真正的主要工业基地在霍太山里面,并且因为山里有适合放牧和居住的地方,位于山内建了一些“邑”级别的据点。

在霍太山之内长期有阴氏的两个“旅”保持备战状态,他们担负着警戒和守卫的任务,也要监视和限制里面的人私自外出。

阴氏当然不止在“阴”地有工业作坊,吕武名下的“吕”地和“霍”地也分别安置了一些用来制造兵甲器械的作坊,两地合起来的规模大概是“阴”地这边的三分之一。

这个没什么好奇怪的地方,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是一种常规操作,再来就是要考虑运输成本以及道路被切断的风险。

就说道路被切断的风险吧?真的爆发战争,有点脑子都该知道切断敌方的道路,不但是能够防止对方聚集兵力,还能最大程度进行分割歼灭。

一名贵族真的只顾一处封地,其余名下封地要啥没啥,平时的运输消耗就够喝一壶,遇到事了也极易首尾难顾。

当然了,注重一个主基地是正确的事情,只是不要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多少有些预备方案,跌倒了还能有机会爬起来。

“存,你寻各家友人,商谈购置粮秣、皮草、奴隶事宜。”吕武没攒钱不花的习惯。

说到底,阴氏垄断了铁质兵甲的贸易,大量的财帛汇聚过来,堆在仓库里就只是一些死玩意,购置能用得上的东西才是发挥财帛本身的价值。

吕武其实有些怕了。

独家垄断的生意太好做,大批大批的财帛流向阴氏,有一家算一家绝对眼红到不行。

这种状况并不会因为吕武将到手的财帛花出去多少,减少各家恰柠檬的心理反应。

毕竟,阴氏拿赚到的财帛再购进物资,实际上还是增加了阴氏的实力。

将制铁制钢配方和各种工艺技术交出去?吕武当然不可能这么干!

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停止发展的脚步,做到强者恒强,为人则是低调又圆滑一些。

最为重要的是,他不能让各家有联合起来对付阴氏的机会,一边拉拢靠得住的盟友,一边还要有机会或没机会让各家产生矛盾。

如果吕武有兄弟姐妹,他需要干的事情是自我进行分家,减少各家对阴氏的忌惮。

这个也是明明不分家能保持强大,为什么一些家族却会主动干分出小宗这种事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为了减少来自各个家族的忌惮。

当然,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周王朝秉承执行的是“宗族”的制度,人们习惯了强大到一定份上,干那种开枝散叶的操作。

并没有一种制度能够适应所有年代,历来就是观察社会背景的需要,再来评价某个制度的好坏。

什么皿煮、兹油,又是什么专治不服之类,各自有各自的需要,哪有什么一定正确这种事情。

所以,吕武秉承不分家这种理念,对于当代的社会背景来说,极可能会令子嗣产生不满,导致阴氏发生内乱。

关于这点,吕武暂时没有多想,需要等几个儿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看到时候能不能发现端倪了。

随着国君来到“阴”地,中行偃虽然是元戎,地方却是吕武的地方,迎接国君肯定是以吕武为主。

这个符合当代的理念,要不然就是中行偃干反客为主这种事情。

真要由中行偃为主去迎接国君?吕武会显得软弱,中行偃则是会被人暗地里骂霸道。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来阴氏作客的客人少不了要去到处逛一逛,吸汲属于阴氏的优点,思考怎么发展自家的封地。

这些东西吕武无法阻止,甚至被问及的时候,需要耐心地给予答案。

交情好的家族请求阴氏派出善于水利的家臣帮忙,吕武心里再怎么不乐意都不能明确拒绝,能办到的就是拖一拖。

而像是水车之类的东西,属于各家能看但不能开口要的类型。谁开那个口就是自己心里没b数,遭到阴氏的恶意反制属于活该,各家还会进行嘲笑。

这是属于春秋中叶的一种常规习俗,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概是:我想给的,才是你的;我不想给,你只能抢,但我有打死你的权利。

“阴卿,诸卿。”国君没下车,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说道:“得知诸卿荟聚,寡人来也。”

说!

你们这帮家伙到底想搞什么?

为什么会不约而同来吕武这一边???

一定是想搞事吧!

国君带来了一个“旅”的护卫力量,同行的公族成员不少,其中包括同袍弟弟杨干,祁氏的祁奚,其余小虾米不需要一一介绍。

吕武带头行礼,后面一大帮人跟上。

“臣已为君上清扫庄园。”吕武比了一个‘请’的姿势。

这个时候就该中行偃站出来,他也很合时宜地站出来,说道:“庄园颇大,随行诸人亦可入驻。”

得了。

免得国君胡思乱想,带来多少武装都一块住呗。

这个表态无比重要。

为了让国君不至于感到紧张,包括中行偃在内的“卿”以及其余贵族,他们甚至让自己带来的武装撤离“阴”城郊外,跑到更远的荒郊野外驻扎。

国君看到了智罃,笑着邀请道:“智伯与寡人同车?”

尊老爱幼只是一方面。

在这种公开场合,国君为了表现出“其乐融融”的一面,每一次都要跟元戎一块演戏,比如邀请元戎乘坐同一乘车。

国君只是不想跟中行偃同车,邀请吕武不合适,拿智罃来扛雷罢了。

这不,中行偃明明察觉到了国君的态度,偏偏因为被国君邀请的对象是自己的叔父,也是上一任元戎,不能表现出任何的不悦。

换作国君不是邀请智罃?中行偃都应该表现出不悦来符合作为元戎的职责。

在晋国,元戎是国君的副手,又是替贵族压制君权的角色。

一旦让贵族阶层发现元戎压不住国君?自己下台会是唯一安全的选项,另一个选项是等着被干死。

智罃有意推辞,发现国君眼神坚定,考虑到老智家的处境艰难,对着几个“卿”无奈地一笑,才被搀扶着上了国君所在的车辆。

站在吕武稍微靠后位置的士匄低声说道:“元戎可持重否?”

好些人都听到了。

他们对士匄那句话的理解是:这个元戎有点不行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