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474章:日落西山,一言也多

春秋大领主 第474章:日落西山,一言也多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嘛呢!

这种场合,搞出这么个场面。

不过,好像也有点理由?

智盈的姐姐会嫁给吕阳,算起来吕武也就是智盈的长辈,喊声“叔父”是很合情合理的。

关键问题在于中行偃在场,智盈的很多荀氏长辈也都在,要行礼也该是智盈先向那些荀氏长辈行礼才对的。

智盈又被智罃带着分别向士匄、魏琦和赵武行礼。

轮到赵武时,智盈一样以长辈称呼之。

老智家跟老赵家是正式的联姻,不像跟阴氏只是订婚,智盈对赵武执晚辈礼显得更加理所当然。

一系列的礼行下来,可算不把吕武完全架起来了。

那么就能视为智罃是用这样的态度,拜托几个卿位家族以后有机会多照顾一下智盈。

有一说一,照顾什么的不会完全没有,一旦出现竞争则不会有半点的客气,到时候真的谁都别怪谁。

智朔是英年早逝,导致葬礼方面没有举办“全礼”,只是走了一部分的流程。

这种习俗到现代都依然在流行,只有寿命正常的耗尽才会走全套礼节,岁数越大葬礼则会越热闹,不到岁数却逝世则一些礼节不应当举行。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发生在智罃身上,使得本来就有暮气的老人变得更加暮气沉沉。

葬礼结束之后,智罃又是带着智盈对来宾进行答谢。

小家伙不像刚开始那么像模像样,变得会哭也会闹。这样对于一个只有两岁的幼童来说才是正常,全程保持有礼有节绝对要被视为妖孽。

一些该离开的人在葬礼结束后要识趣地离开,有些人想走却是走不了。

倒不是什么受到劫持,纯粹是得到明示再走就是不给老智家面子。

“缴获何时赠予君上?”魏琦问道。

吕武是归师到半途得知智朔逝世的消息,大部队被丢在后方,自己则是带上必要的护卫力量加紧回国。

他这么干其实也是在展现态度,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视与智朔的交情不一般。

而事实上,他跟智朔的交情也的确不错,历来没什么矛盾,还有过不少次良好的配合。

阴氏和魏氏的这一次联合西征进行了将近五个月,其中有三个月是花在行军路途上面,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在秦国境内横冲直撞,一边探索游牧状态的秦人部落以及寻找义渠人。

总的来说,他们这一次西征非常顺利,只是因为秦人被迫干了“坚清壁野”导致收获不算多。

坚清壁野需要打个引号的原因在于,秦人并不是主动破坏一些生活设施,乃至于是在所有水源投毒,他们纯粹是无力修复之前被破坏的各种东西,人本来就是集中向有城墙的“邑”或“城”。

而一些“邦”早在吕武的两次入侵下被劫掠,人口大量被掳搞得连农田的耕作量都十分稀少。

所以,不要看吕武这一次的西征缴获不多,对秦国的打击则超乎想象的大!

魏琦已经知道西征的大体经过,以一个春秋人该有的思维,认为对秦国的打击已经能够暂停。

“归‘新田’再予罢。”吕武先回答,再提问道:“明岁西征,魏氏同行否?”

魏琦立刻一脸的惊讶,说道:“已难有收获,不待秦人复苏?”

说来说去,春秋进行战争很少会奔着占领土地而去,他们想要的是立刻能拿到手的收益,比如各种资源以及人口,还有战败国的赔偿。

这个并不是春秋人看不到占领土地的重要性,比较关键的是目前需要建立据点才能守住某块区域,不是画条线再吼一嗓子就算自己家的,导致占领土地的投入成本会很大。

受于人口的制约和生产力的限制,任何国家都办不到占领一块区域就大肆建城,出动军队攻打敌国再实施占领的成本,也比去占下一块无主之地进行开发的麻烦更多。

毕竟,土地是从敌人那里抢夺,要防止敌人来重新抢回去,哪怕是时不时来报复也是一件没人愿意承受的事情。

所以,以其费劲又费力地一再跟谁较劲,明显寻找合适的无主之地更香一些。

而吕武的思维跟春秋中叶的人不一样!

他看到的是秦国明显撑不住了,一下子打死办不到,撵着秦人向西迁徙则很有可能,怎么可能放弃继续打击,必然是要趁他病要他命啊!

魏琦听到吕武明年还是要出兵西征,想了想说道:“如此,魏氏出一“师”罢?”

如果不是碍于情面和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魏琦觉得明年的西征也许会亏本,一个“卒”都舍不得再派去西征。

吕武说道:“我留一“师(骑兵)”予秦地寻放牧人。今次亦得知秦庭有意征讨乌氏,绝不可任之使之。”

没有被改变的历史,乌氏一直到战国末期才被秦国所攻灭和吞并。

这个“战国末期”应该是在秦昭襄王那一代?

吕武并不是那么熟知历史,也就不知道自己把秦国逼得太狠,导致秦国对乌氏的攻略提前了两三百年。

跟绝大多数晋人一样,魏琦压根不知道乌氏是个什么玩意,露出了茫然的表情。

倒不是魏琦完全没听过乌氏,他记得赵武提到过一次乌氏,只是没讲明白乌氏到底是个什么构成。

他问道:“你欲盟乌氏以拒秦?”

这是个委婉的说法,直接说吕武想搂草打兔子将乌氏收拾掉多好。

吕武笑着说道:“乌氏太远,需先驱逐义渠。”

没正式接触过义渠人之前,吕武原以为义渠就是个游牧部落联合体,真没想到义渠实际上处在半游牧半农耕的状态。

这样好啊!

攻打起来收获更多,俘获的一些义渠人都不用再从零开始教种田啦。

他俩在这边低声交流,旁边不是完全没人。

坐得比较近的赵武就很努力地在倾听,只是由于声音太小,好多词句听着模糊,依靠连蒙带猜和脑补,琢磨出一个大概。

要不是太过于冒昧,赵武真的很想凑过去,再商讨一下赵氏跟随阴氏、魏氏一块西征的可行性。

这个并不是赵武看到有利可图就想上,单纯是晋国的局势没正常过,韩氏给失去了卿位,导致赵武想试一试能不能来个左右逢源。

鉴于赵武跟阴氏、范氏、智氏都是姻亲,等于也跟荀氏、中行氏有点连带关系,完全能够实际地操作一下。

上次的安排是赵氏跟范氏、智氏一块负责南边,有的是机会跟范氏和智氏处好关系,主要封地换到南方再想跟阴氏和魏氏接触的难度得到了增加。

另外一边,中行偃跟士匄凑近了在嘀嘀咕咕,无法从脸色看出在讨论一些什么。

他们的交谈在智罃带着智盈和智起过来,不得不暂时停下来。

“智氏遭此不幸,老夫白发人送黑发人,宗子年幼难行。”智罃讲了开场白。

现在,智氏已经排除了智朔他杀的可能性,等于接受智朔是自己犯病致死的结论。

不拿智朔的死来做文章,肯定不单单因为中行偃跟智氏的关系摆在那里,更大的可能性是老智家完全折腾不起了。

智罃继续说道:“国事艰难,内动荡频频,外虎视眈眈,老夫多言,诸位且听之。”

长篇大论讲得非常复杂。

首先表达的意思是,晋国内部真的不能再乱,要不很可能要一块去东北玩泥巴啦!

晋国的东北是哪?太行山呀!

一旦被逼到去太行山,等于晋国面临亡国局面,谁都落不到什么好。

楚国是一个无法避免被谈起的对象。

近些年来楚国一直保持攻势,要不是晋国在“鄢陵之战”获得胜利,说不定楚人已经不止一次饮马大河了。

晋国想要跟楚国抗衡,需要有一个能够精诚合作的内部。

智罃一边说一边观察几个“卿”,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将每一个人的反馈记在脑子里,事后再慢慢地进行品读。

在场的“卿”只是安静听智罃讲话。

他们心里的想法有可能一致,想的是智罃早干么去了,担任元戎时光顾着扒拉东西给老智家,卸任了再来讲那些屁话。

团结绝对不是光靠嘴巴来说,看得是各个家族愿不愿意遇到利益相争保持克制,别搞那种动不动就召集军队开战的事。

对于晋国的卿位家族而言,遇事就召集军队备战却是已经形成一种本能。

而这是赵氏、栾氏和郤氏灭亡给他们带来的经验教训,深怕召集军队的动作慢了来不及,遭到一个灭顶之灾的下场。

卿位家族这样的举动又带动其余中小贵族容易情绪紧张,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其它没想,第一个反应也是召集军队准备自保或搞事。

智罃说得无比真诚,众“卿”却是越听越不耐烦。

不要怪这些“卿”有这种心理反应,主要是智罃的屁股本身就不干净。

想说教啥的?前提是自身要干净,再来就是有足够的威望。

而智罃不但浑身不干净,老智家目前的状况也足够堪忧,也是众“卿”足够给面子才能安静坐着听了,要不谁站起来提起智罃的黑历史,一定会让智罃吐血三升。

智罃当然发现有“卿”很不耐烦,导致自己的心情变得很是抑郁,看中行偃时的目光就不免带着嫌弃了。

在他看来,但凡中行偃能压得住其余的“卿”,会有“卿”敢表现出不耐烦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