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433章:智罃的儿子太聪明啦

春秋大领主 第433章:智罃的儿子太聪明啦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30:10 来源:笔趣阁

此时此刻,吕武满脸不愉快地扫视智朔与彘裘。

一切的起因是两个家伙禀告的是外出游弋,干的事情则是调头袭击秦军。

幸亏也是范氏的家臣及时找到吕武像是无意地提了一嘴,才让吕武知道范氏去抢秦人的马,后面又知道另有智氏的份。

两个家伙这是打了擦边球。

吕武能肯定是智朔的主意,要不就是彘裘一直装得像是个老实孩子。

“下军将请听我言……”智朔很能说会道。

他表示结果是那么个结果,事情的过程比较转折。

老智家真的就只是外出随便游弋,碰上了老范家的部队,双方迷了路才去的南边,更碰巧的是撞上了游牧中的秦人,本着送货上门不要就是亏的心态,临时起意给抢了一波。

吕武安静地听着智朔胡说八道,思考到底要不要拆穿。

这位智氏的继承人很聪明,就是往往表现得聪明过了头。

那一套说词随便一捅就破,讲出来并不是正儿八经地在解释。

智朔分明是知道吕武不好追究,甚至会帮忙进行掩盖,给个台阶而已。

而他这么干的基础只有一个,老智家的家主是晋国目前的元戎,他们跟范氏、韩氏私下里动作不断,打擦边球没有引发严重后果为前提,认为吕武会很明智地就着台阶下。

“下去罢。”吕武面无表情地说道。

智朔嘴角幅度不大地一勾,行礼应声“诺”走了。

另一个犯错的彘裘留在原地,等智朔离开才满脸诚恳地看着吕武,说道:“裘虽为朔从犯,愿由下军将处置。”

就是说嘛!

大贵族家的孩子哪有真正的蠢货。

彘裘不信吕武没察觉,不学智朔那一套,选择了大错不扛小错承担。

吕武看了一眼彘裘,重复说道:“下去罢。”

处理个屁!

虽然是打擦边球,造成了违逆军法的事实,诡辩一下则能说得过去。

各家孩子各家管,长歪了难受的是老智家和老范家。

如果智朔没有诡辩,吕武不介意帮智罃教儿子聪明,事情的发展成这样就不必了。

在随后,吕武通告全军,再一次强调纪律的同时,明言不从军令行事视为各家独自行事,勿怪见死不救。

军中的中小贵族没那个胆子玩胡搞瞎搞,他们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吕武强调纪律是为哪般。

蠢货才会认为吕武是怕了老智家或老范家,明白事理的人无不暗中笑话智氏出了个好继承人。

魏琦刻意找到吕武,问道:“元戎针对你我如此明显?”

这是智朔所作所为引发的后续反应。

魏琦这么想很有理由,认为智氏、范氏和韩氏没放弃联合,才让智朔显得有恃无恐。

吕武了解智朔,猜测纯粹智朔聪明过头而已,侧面也说明智氏、范氏和韩氏没那么简单放弃一些盘算。

他乐得营造紧张气氛,使得魏氏和阴氏的盟友关系变得更为牢靠。

结盟这种事情,无外乎是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要么就是受到外部压迫下的抱团取暖。

看魏琦的反应以及说的一些话,足以认定智朔给阴氏打了一波助攻,也能理解吕武为什么是那样的处理方式了。

本来吕武还想着要不要找机会给秦军来一下狠的,老智家的聪明儿子带着老范家的老实孩子弄那么一出,致使秦军有了更多的防备心,搞秦军那是真的搞不成了。

他们这一股晋军花了十天的时间重新来到泾水河滩,进驻之前秦军留下的营地,先行将战利品以及俘虏送到泾水北岸。

秦军的“礼送”行为在距离泾水二十里左右停了下来,谨慎地选择了驻营观望。

晋军这一次入侵秦国的收获非常大,哪怕之前就已经有分批送走,来到泾水这边渡河还是花了七天的时间才弄完。

在这七天中,第三天开始有秦军骑兵过来在外围游弋,吕武的选择是不出兵对战,只是进行了必要的防备。

有晋国贵族小心翼翼地询问为什么不打。

吕武给出的答案很现实,他们现在穿上了鞋,秦人赤脚又红了眼。

秦军骑兵要是头铁,来冲营享受箭雨洗地,爱在外围蹦迪则随便。

估计是吕武的放纵让智朔产生了什么错觉?

智朔在第六天向吕武请战,说是老智家有戎骑三千,很想去跟那支数量约两千左右的秦军骑兵快乐玩耍。

话说,老智家的马是哪来的?

他们出征在归途,没有正式划分战利品之前,所有的缴获都算公家所有。

大贵族有任性的资格,只是一搞就私藏挪用三千以上的战马,过分了啊!

当然,不能排除老智家不缺马,用来组建骑兵的战马本来属于老智家。

吕武当然察觉到智朔对骑兵起了兴趣,甚至真的找善骑的人手在组建骑兵,没发现智朔侵犯阴氏的马鞍、马镫和马蹄铁的“专利”相关,选择了冷眼旁观。

以为能骑马就是骑兵?

吕武倒是想看看智朔到底都搞了什么成果出来,同意了智朔的出战请求。

交战结果对智朔来说很悲伤!

三千智氏的“骑兵”气势汹汹而出,一开始借着士气以及数量倒是压制了秦军骑兵,只是打着打着智氏“骑兵”却逐渐演变成被秦军骑兵摁在地上锤。

时间不是那么长的交锋下来,出战的三千智氏骑手没了将近一千,剩下的智氏骑手模样狼狈地依靠营寨远程部队的掩护撤了回来。

全程观战的吕武目测秦军骑兵折损了约两百多,并且发现秦军骑兵竟然开始在使用穿插战术。

吕武肯定看出秦人在刻意模样阴氏骑兵的战法,心想:“秦人善于学习是从先辈就有的品德?”

输了一场的智朔消停了下来。

吕武刻意地关注了一下,发现智朔非但没有因为输了一阵变得沮丧,相反这个小伙子用更多热情投入对骑兵的建设。

幸亏智朔没跑来向吕武要求引进马镫、马鞍和马蹄铁,要不……呵呵!

另外,马镫和马鞍因为显眼是人尽皆知,倒是马蹄铁这玩意暂时没有被人窥探。

第八天,晋军的辎重部队完成渡河。

吕武无视赢了一场变得有点自信的秦军骑兵,下令阴氏骑兵垫后,其余大军进行渡河作业。

在这一次西征中,阴氏骑兵的表现引起了秦国的关注,顺带让智氏有了发展骑兵的心思。

吕武对那些保持关注,要说有多么紧张则是未必。

如果骑兵真的那么好发展,好几个中原王朝就不会眼馋骑兵却没将骑兵建设起来。

想要发展骑兵离不开优良的战马,还需要掌握对优良马匹的可持续性培育,单单这点门槛就能将多数想发展骑兵的势力拦住。

想要培育优良战马不止需要马种,还需要地理位置合适的牧场,好些中原王朝不缺钱也能搞到优秀的马种,关键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牧场。

智氏只看到了阴氏骑兵发威,不知道吕武为了发展骑兵付出多少。

老智家要是没搞明白骑兵到底怎么培养的话,势必会掉进一个无底的大坑。

另外,吕武从来没有想过要大肆发展骑兵,三年内数量达到一万就算够用,以后则是保证有足够的预备役兵源,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骑兵的数量。

事实上,他很清楚除非是找到更优秀的战马,要不然骑兵就只能承担起辅助作用,以其耗费太大的精力和资源去增加能骑马作战的骑兵,不如大力发展骑马步兵。

这个并不是在开玩笑,取决的是当代的实际需要。

诸夏现在玩的是战车与步兵的协同,以后世的观点认为骑兵必然取代战车是一件事实,然而却忘记需要一个过渡期,也忽略养骑兵不是谁都养得起这个事实。

凡事都有两面性,并且需要有一个横向对比。

吕武就知道历史上的秦军战车和步兵组合将匈奴摁在地上锤,到了汉初却是汉军的战车和步兵组合反而被匈奴摁在地上摩擦。

同样的组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只是匈奴人变聪明不跟汉军打阵地战,逼得汉帝国需要一支机动性不输给匈奴的骑兵部队而已。

换个说法,一样玩步兵怎么就能分出胜负?不就是双方在部队的使用上的不同,依靠统兵将领抵消敌军优势,降低己方劣势的存在感,再争取获得胜利的呗。

除非是双方硬实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要不决定战争的胜负,哪一次不是取决于双方统帅的智商?

以弱胜强不多的战例不多,却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人们会觉得听到得多,只是因为被反复拿出来吹,形成一种以弱胜强很普遍的错觉。

战争这种玩意,恃强凌弱才是王道!

吕武统率大军过了泾水,摆出一副无视秦军的姿态,大摇大摆地沿着之前行军的路线一路向东。

秦军并没有追击过泾水北岸,他们确认晋军真正离开,回国收拾烂摊子去了。

“今次不宜再攻‘大荔之戎’。”吕武一脸苦笑地对魏琦补了一句,说道:“攻秦收获过重,各家饱餐尤甚,军无战心不宜再战。”

魏琦其实不用吕武多说,老行伍哪能看不出军队的状态,爽朗地说道:“明岁再返便是。”

这是个好建议!

吕武琢磨着明年国内没征战任务的话,再招呼各家一块西征是个好主意。

干削弱秦国这种事情,阴氏不会缺乏兴趣,相反会一次次带上饱满的热情。

只要条件允许,肯定是一年去一次!

话说,报刺杀之仇这个理由,能不能用到将秦国灭掉为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