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规则系学霸 > 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才叫善待科研人员啊!

大闸蟹有多诱人暂且先放在一边,实验室的几个研究员,讨论的还是神经信号传输的实验方向。

实验最开始找方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许最初的选择,就能决定能‘走多远的路’。

赵奕说支持张薇的想法,但只是觉得的艾立新、朱琦所说,做大量的动物神经实验收集数据,等于是平白的消耗经费却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他能从单一的实验中找出关键,并不需要做太多类似的实验。

同时,他们也商定了另一个方向,也就是李明的建议,去对神经细胞进行研究。

神经细胞被研究过无数次,确实很难从普通的实验中得到结果,但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都很擅长细胞机制类研究。

这是他们的专长。

当做一项高难度研究的时候,抛弃掉自己的专长,并不是好的决定。

哪怕对神经细胞研究没有结果,他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数据,或者神经细胞的一些特性,来比对其他实验方向的情况,也就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进行两个方向的研究,对赵毅实验室来说不算什么,他们有足够的研究员、还算充足的经费支持,完全可以进行多方向研究。

神经细胞的研究方向,就交给了李明、艾立新负责,朱琦、张薇则负责还原经典实验。

等工作分配好以后,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神经细胞的研究暂且不说,神经信号传输经典实验的还原,并不是从‘大闸蟹’开始,他们首先做的是六十年前,英国科学家艾伦-霍奇金和安德鲁-赫胥黎的实验,就是测量信号经过神经传导,电机膜电位发生的变化。

还原实验的目的是,希望看到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发现,也就是神经元兴奋出现的时候,钠离子从细胞膜外涌入细胞膜内,然后钾离子又从细胞膜内涌向细胞膜外,使膜电位恢复正常。

这就是经典hodgkin-huxley模型的来源。

之后才会做‘大闸蟹’实验,追寻田崎一二的研究历程,研究磐蟹的腿部神经,并用显微镜观察放置在小块反光的铂片,接着用一束激光照射铂片。

通过测量激光的反射角度,能检测到当动作电位通过时,神经束的宽度是否会发生微小改变。

这需要细微的操作,也需要很多次的实验。

据说田崎一二和他的博士学生,进行了上百次的测量,做出详细的记录后,得到‘动作电位通过时,神经束会略微变宽再变窄’的结论,而发生变化的过程,用时仅仅为几毫秒。

田崎一二做研究的时候,科技并没有这么发达,他所使用的实验器具,和现在肯定无法相比。

现在高科技精密仪器帮助下,想要测量发生反应的准确时间,还是非常轻松的。

这个实验最主要想证明,神经传导和细胞膜存在直接关系。

田崎一二给出的报告是,神经发生兴奋反应时,细胞膜会发生形变,表面上升千米左右。

细胞膜发生形变,起到了神经信号传输作用,就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神经传输所依靠的,不仅仅是电信号,还可能依靠机械波,只有机械波才会引起颤动。

当然了。

田崎一二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因为好多人认为,细胞膜发生形变,是电信号的副产物。

但不管怎么说,最主要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现在赵奕实验室所做的,就是还原发现神经传输电信号和机械信号的两个实验,他们要在实验中测量记录细微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以上两个实验听起来不太像生物医学研究,反倒有些像物理实验研究,最开始大家还没有在意,当实验真正开始设计后,就发现想还原并没有那么容易,设备、测量工具的问题还好解决,但最好是能有个专业的物理人士帮忙

术业有专攻。

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去做物理实验,测量物理的数据,肯定就没有那么顺手了。

于是赵奕决定找一个物理学人士帮忙,倒是不需要一个国际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哪怕是懂一些物理实验的也可以。

然后他找到了高义华。

高义华是赵毅的物理老师,和赵奕还是很熟悉的,但高义华主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物理研究上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

当听到赵奕找他帮忙做神经实验时,高义华稍稍有些发蒙,“你确定没有找错人吗?”

“当然。”

赵奕道,“我就是来找你的,高老师,我们实验室正在做测量神经反应的实验,需要懂一些物理实验的人,还有一些精细的测量设备。”

最主要还是后者。

朱琦和张薇长期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做详细的物理实验测量,操作上倒是问题不大,但也许就会出现数据误差,而实验过程中测量数据,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赵奕……

让他研究理论物理还好一些,实验无力就不太懂了。

高义华不是专业从事科研的人,但最少也是个物理学教授,也经常到物理实验室做研究,肯定对他们的实验是有帮助的。

高义华听了以后,很爽快的点头,“你都开口说帮忙了,我肯定同意,这没什么。”

赵奕道,“帮忙是帮忙,但还是要提前说好,如果有了相关成果,论文上也会挂上你的名字。”

“那倒不用。”

高义华一点都不在意。

赵奕道,“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他对朋友还是很照顾的。

虽然高义华只是过去帮忙,但万一就因为他的帮忙,让实验顺畅的进行并有了新发现,肯定是要记上一笔的。

赵奕把高义华拉进来,帮助朱琦、张薇的小组做实验,心思也活跃开来,他觉得团队还是缺人。

实验室有五个研究员,再加上高义华等于是五个半,再加上能一起做研究的副研究员,人数能超过十个,而且每一个都很有水平。

但是团队有个问题是,每个人擅长的领域都差不多,都是生物医学类机制研究。

神经信号传输就不止是医学研究了,还牵扯到专业的神经学、物理学,物理学有高义华和他,倒是也足够了,但他们中没有神经学专家。

神经学,可以说是医学,最好是有一个专门做神经学研究的人,过来一起的做研究,肯定能在理论和实验中,给予很大的帮助。

“找谁呢?”

赵毅仔细想了想,发现自己的交际圈里,还真没有神经学专家。

这时,钱虹忽然打电话过来说,有个叫‘邓丙成’的医生来访。

“邓丙成……医生?”

赵奕一时间有些茫然,就让钱虹带着邓丙成过来了。

学校外面的人想直接找到赵奕不容易,他确实就在学校里,但行踪却是保密的,有人来找的时候,就会被带到钱虹那里。

钱虹会简单的询问,没什么问题才会联系赵奕。

在医学科学中心的一间小会议室,赵奕见到了来访的邓丙成,邓丙成将近五十岁的年纪,身材显得有些精瘦,似乎有那么点‘文人’气息。

他走进会议室后,马上礼貌的握手,一边苦笑道,“赵院士,见到你可真不容易。”

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叹。

邓丙成不知道赵奕的联系方式,的他到了燕华大学以后,就直接去了教务处问起了赵奕,出门就被两个持枪武警盘问身份。

等一顿盘查以后,他就见到了钱虹,随后钱虹又问了一下,再等了有半个多小时,他才跟着持枪警卫到了医学科学中心。

这一套下来感觉比见大领导都不差了。

赵奕歉意的说道,“没办法啊,上面总是担心我的人身安全,其实啊,我感觉挺安全的。”

“这样才对啊!”

邓丙成道,“您可是国家科技的顶梁柱,什么都比不上安全重要,如果您的安全出了问题,可是咱们国家的重大损失。”

“谢谢。”

赵奕淡然的礼貌回应,让着邓丙成坐下来。

邓丙成也直接进入话题,说起来访的原因,“我申请了一个脑神经研究的项目,结果……”他苦笑一声,“上面批是批了,就给十万经费,说直接点,连材料钱都不够。”

“嗯嗯。”赵奕听着。

“赵院士,我看到你的实验室也申请了一个神经研究的项目吧?我就在想,能不能过来这边,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个要求有些唐突。

邓丙成说着都有些不好意思,主要说出来就好像是,希望用赵奕实验室的经费,来做他自己的研究,但他确实想做一下脑神经的研究,也只能厚着脸皮过来问问。

邓丙成补充了道,“我不是单独我自己的研究,是和你们一起,两个研究共同点很多,神经信号传输都是关键。”

“我发现,你们的团队,似乎没有专业的神经学专家的,国内来说,我在神经学领域,还有那么一点点名气,也许能有帮助吧。”

赵奕拖着下巴认真的思考,似乎是在想是否同意,实际上,他正感叹邓丙成来的正是时候,都有种‘说曹操、曹操到’的感觉。

之前他想着找个对神经学有研究的人,可完全没想过找个顶尖的‘神经学家’。

在见到邓丙成之前,他就拿到了邓丙成的资料,知道对方来自中北附属实验室,是国内有数的顶尖神经学家,还是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做过很多成功的手术。

这样的顶尖神经学专家,正是实验室研究所需要的。

当然,做人还是要矜持一些。

赵奕仔细想了好半天,有些为难的说道,“我们实验室人手很多,参与这个项目的研究员,包括我自己在内,一共就有五个。”

邓丙成听着有些失落。

“但是……”

赵奕的话音一个转折,“科学无国界,更别说,咱们都准备做神经传输方面的研究,一起做也可以。”

邓丙成顿时露出欣喜。

赵奕停顿了一下,点头说道,“一起做研究可以,有些事情要提前说好,首先呢,项目是我们接的,成果方面,尤其是神经传输相关的成果,都归我们实验室,和中北医学附属实验室无关,不过成果论文可以加名字。”

邓丙成听着认真点头,他完全不在乎这一点,因为他觉得神经信号传输,是非常困难的基础研究,即便是有成果也很小,成果归属没有讨论的必要,另外,项目本来就属于赵奕实验室,成果完全归赵奕实验室也合理。

赵奕说起了下一条,“虽然我们的研究相同点很多,但是不同点也很多,你是做脑神经研究,应该偏于医学方面吧?”

“如果是脑神经研究相关的成果,依旧归属我们实验室,出现医学相关的专利,我们要占八成。”

“论文,就随意了,谁的研究就是谁来发表。”

“另外,还要签订保密协议。”

赵奕说完认真看着邓丙成,他提的要求听起来很过份,实际上,都是正当的要求,因为研究经费是实验室、研究所来出,脑神经相关的研究,经费也许能多花几百万,就算是研究有交叉,也省不下多少钱,他们等于是给邓丙成提供了科研资金和环境。

如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签订的条款差不多就类似,企业方面出资金并占据技术专利所有权,科研机构负责研究,只占据一小部分技术专利权。

另外,赵奕要求这么多的原因,还和出成果的过程存在直接关系。

虽然邓丙成是国内顶尖的神经学家,但想要在脑神经研究上取得成果,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但是研究的过程中,有他来辅助指导就不一样了。

他能利用自己的能力,找出实验过程、结果以及数据的关键,肯定会对研究帮助很大,甚至可以说,他才是出成果的关键。

如果换做是高义华,他不会要求这么多,两人都非常熟悉了,高义华还是燕华大学的教授。

邓丙成不一样。

他是外人。

和外人一起做研究,肯定都要提前说好的,先小人、后君子,才不会产生矛盾分歧。

邓丙成听了赵奕的话后,皱眉仔细思考了一阵,最后还是点头道,“赵院士,您说的我都同意,但我的研究可能会有额外的耗费……”

“经费不是问题!”

赵奕大手一挥,“你有什么要求都直接说,重要不是太过分,能做到的都可以。”

邓丙成顿时心情敞亮了。

“经费不是问题!”听起来就感觉豪气冲天。

作为长期为经费苦恼的研究人员,邓丙成都有一种流泪的冲动。

哪个科研机构能配合他的实验,并提供足够多的经费支持,就算是白打工都愿意。

……

邓丙成连续签了三份协议,有合作研究协议、成果分配协议,还有一份是保密协议,他感觉像是签了卖身契,其中甚至包括工作时间规定。

比如,必须要为相关项目,工作超过一千个小时。

一千小时啊!

因为有自己的主职医生工作,平均一周最多工作三天,一天工作八小时算,差不多要一年时间。

好在协议上还有个条款是,赵奕实验室以及生物医学研究所,额外提供不低于一百万的经费以及每小时五十以上的薪资。

“一小时五十块……”

“虽然不多,但就当赚外快了。”邓丙成也只能苦笑一声,和普通打工族相比,每小时五十块不低了,但他是国内最顶级的神经学家、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每小时五十就不够看了。

当然了。

在有经费支持做研究的同时,还能顺带赚到外快,邓丙成对协议还是很满意的。

他也很期待开始工作。

第二天中午,的忙完了医院的工作,就过来医学科学中心,想先熟悉一下环境。

等到了赵奕实验室门口,就看到有个似乎是学生的年轻人,端着一大盘散发诱人香味的大闸蟹,推门放在了外间桌上。

他还喊了一声,“餐厅大厨做的,刚出锅,趁热啊!”

邓丙成看向了盘子,只见十几只大闸蟹中,还有一只是‘帝王蟹’,他闻着香味咽了咽口水,问向旁边的年轻人,“这是……?”

“午餐!”

范雷很爽朗的说道,随后主动和邓丙成握手,“我叫范雷,研究所的后勤。您是邓丙成医生吧?以后在这边工作,有什么生活上的事情,都可以找我。”

“嗯,好。”

邓丙成点头继续问道,“这是午餐?实验室的午餐?”

“对啊?怎么了?”范雷疑惑的反问。

“哦,没什么,就是问问。”

邓丙成努力压住了心头的震惊,让自己不表现出‘土老帽’,心里则是琢磨着,“早知道工作餐是这个标准,昨天就不应该回去。怪不得生物医学研究所能成为国内第一,这才是善待科研人员啊!”

“原来还觉得中北待遇不错,看来眼界是被限制了。”

“那都是什么穷酸日子!”

“要不……”

“辞职?来这边找找机会?我是脑神经专家,来医学科学中心做研究,专业也对口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