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规则系学霸 > 第四百二十六章 听我的,试试不吃亏!

国内的涡轮叶片研发都看好单晶镍方向,因为‘单晶’是一种新型的技术,让组成合金的元素、原子,保持统一的方向,来增加合金的性能,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

单晶镍合金和普通合金的不用点在于,镍的含量更高一些。

镍具有很好的可塑性以及高度的磨光和抗腐蚀性,好多合金相关的研究都表明,镍的含量高有助于提升耐高温性、提升强度。

另外,国内看到单晶镍方向的重要原因是,国际上顶级的涡轮发动机叶片,用的就是单晶镍合金。

前路已经被打通过,只要努力继续向前肯定就会有成果。

镍铁合金方向就很普通了。

镍铁合金好多年都没有过进步,还是过去几十年前的产品。

如果把单晶镍方向和镍铁合金方向做个区分,可以说单晶镍就代表着最新的合金技术、研发方向,而镍铁合金则属于‘传统’技术。

传统,似乎是要被淘汰掉的。

这次赵奕站在了‘传统’的阵营,原因不是他不看好单晶镍方向,而是……

麻烦!

申请单晶镍的研发太麻烦,做单晶镍的研发也太麻烦,最新的技术也代表着复杂,‘单晶’技术的过程就需要很高端的设备,更别说,从dd5开始做研发,还要和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打交道,以他们的成果继续做研发,成功以后算是谁的成果?

他仔细思考过以后,认真针对现有的需求,改善镍铁合金技术,提升最终成品合金的性能,就已经完全足够,并不需要‘太高超’的技术。

这也是最简单、最容易的方向。

赵奕和张洪涛商定好以后,很快就扩充了参与研发人员的名字,赵奕这边添加的是沈丙河,沈丙河也是燕华大学唯一拿得出来,和合金材料研究相关的人,张洪涛那边则增加了王志芳的名字。

这样参与研究的人员就有四个,分别是赵奕、沈丙河、张洪涛和耳王志芳。

他们就是参观307钢厂的‘专家组’了。

在项目被审批下来后,赵奕就申请了去307钢厂参观镍铁合金涡轮叶片的制造过程,他收到了同意的消息,并把参与人员的名单上报。

人员审批是很快的,时间安排还是要看307钢厂那边的情况。

……

307钢厂。

和其他以代号为名字的工厂一样,307钢厂也是纯粹的军-方背景,是专门为军-方生产合金材料的工厂。

307钢厂拥有非常完善的生产制造设备,并拥有属于钢厂的研发组,会参与到很多的国-防、军-工项目,包括战机、潜艇、坦克等军用武器,生产过程都有307钢厂的影子。

虽然307钢厂是国-有的、军-方的,但钢厂的研发部门是有些尴尬的,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材料的研发组,就更是尴尬到‘毫无存在感’。

航空材料的研发组就是这样。

在几十年以前,307钢厂生产的钢材、制品,技术都来自于内部研发组,等于是自己做研发、自己生产,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材料研发组的能力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航空领域对材料的需求,不得已钢厂只能使用外面科学机构的成果。

这让航空材料研发组的存在变得很尴尬。

如果航空领域材料的生产,使用的都是外面机构研发的成果和方向,他们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但研发能力跟不上是事实,他们拥有最好的科研条件,却没有相应吸引人才的能力。

现任航空材料研发组的组长何桂林,就总是为这件事情发愁,他都担心有一天,钢厂会撤销航空材料研发组,但面对的问题就是,他们航空材料组已经有几年时间,没有材料研发突破了。

人才,是最重要的。

何桂林很希望能有更多合金材料专家,加入到的钢厂的航空材料研发组,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都会选择在高校、科学院,或者企业的科研机构工作,而没有人才的情况下,他的航空材料研发组就更难出什么成果。

“唉~~”

何桂林坐在椅子上,连续看了好几份研发实验失败的报告,满心都被无奈充满,他只能长叹一口气。

“报告!”

门口传来一声喊。

“进!”

何桂林轻声喊了一句,有个工作人员走进来,并递上了一份文件,“是上面的文件,让您签字。”

“我看看。”

何桂林扫了几眼文件,知道是有‘专家组’来参观涡轮叶片材料制造过程。

他忍不住嘴角直跳。

涡轮叶片的材料是镍铁合金,而外面的机构都在研发单晶镍合金,单晶镍合金被认为是前沿方向,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他的航空材料研发组中,没有懂单晶技术的研究员,他们也做单晶镍方向的研发,但也只是做了个开头,就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了。

“估计又是做单晶镍合金的,来看看镍铁合金的制造过程,给单晶镍方向做个参考。”

“照这样下去,航空材料研发组都可有可无,307连一点自己的技术都没有,也快变成纯粹的工厂了。”

“唉~”

何桂林再次叹了口气,还是在文件上签上了名字。

……

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国内最开始研究单晶镍合金的是首都航空材料研究院,而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凭借强大的人才储备以及科研能力,后来居上研发出了dd5,又在不断的进行改进,来加强合金的性能。

这个研究的主导人就是彭恩贵院士,他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合金材料专家,主导研发过十几项追上世界水平的合金材料。

在涡轮叶片的材料上,彭恩贵无疑非常有发言权,行业内的消息也逃不过他的耳朵。

很快。

彭恩贵以及他带领的研发小组,就知道了国内出现第三个涡轮叶片材料的研发项目,还知道是赵奕和张洪涛联手做的申请。

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最多在研发速度上有竞争,但他还听说赵奕的申请报告上,写的是‘镍铁合金’方向,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两个研发方向,自然就不是竞争对手了。

彭恩贵进了实验室和研究组几个人,说起这件事都有些好笑,“赵奕,研究合金材料?他是从理论转应用了?就算是转应用,也应该是应用数学啊,搞什么合金材料研究。”

他说着都直摇头,教导式的说道,“咱们这一行啊,最重要的是什么?经验!”

“经验是最重要的!”

“像是数学啊、物理啊,都是理论为基础,理论支持下,才能发展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合金材料不一样,你谈理论,能推到出合金的制造方法吗?不能!”

“这个研究,就是个不断试错、不断改进的过程,学问都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所以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几个研究员也跟着点头,“彭院士说的对啊!有道理!”

“咱们这个研究就是不断试错,也许那个步骤,增加了温度、增加了时间,也就成了!”

“彭院士是经验之谈啊!”

彭恩贵被吹捧了几句,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继续道,“赵奕,咱们不说,天才啊,张洪涛是有些本事的,他运气是真不错,年纪轻轻,就能仿造出卫星外皮,据说研究航母甲板也有成果。”

“双航的合金实验室也是有水平的,王志芳院士的能力水平是值得肯定的,据说他也加入了研发组。”

“不过……”

他说着话音一个转折,“他们选错了方向。镍铁合金?没有前景啊!好多年都没有进步,不可能他们一做,就出成果了。”

“你们说对不对?”

……

一周后。

赵奕、张洪涛、王志芳以及沈丙河四人,一起来到了307钢厂参观,到机场的时候,就被钢厂的人员招待,等进了厂以后,就见到了何桂林。

何桂林是航空研发组组长,相关的‘专家团’参观,肯定是要他来招待。

前年也有科学院的专家团来参观,何桂林就做过一次招待,这次来的人更少,他对工作倒是轻车驾熟,只是没想到专家团里还有赵奕。

“赵奕、赵院士?”

何桂林惊讶的张大了嘴,才想起自己没有仔细看来人名单,直接就签名等着了。

但是见到赵奕也只是感到意外,他还是正常的履行‘导游’职责,给他们讲解着涡轮叶片材料镍铁合金的制造过程,带着参观工作中的大型车间,还有高温熔炉、凝塑室等设备,也找机会打听一下,‘专家组’对涡轮叶片的研发问题。

这倒是没什么可保密了。

“我们就是做改进镍铁合金的研究,而且才刚刚开始,才到这里参观一下。”王志芳直接说了出来。

何桂林惊讶的反问道,“不是单晶镍?”

王志芳带着郁闷看了眼赵奕,有气无力的说道,“单晶镍不是有其他机构在做吗?”

他是用这个理由说服的自己,才决定加入到研发项目中。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对涡轮叶片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就算不能出什么成果,机会也是不容错过的。

何桂林注意到了王志芳的眼神,知道‘专家组’是赵奕主导,心里也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赵奕的名气太大,影响力太大,别说是合金材料的专家组,就算到了哲学研究的小组,估计也成为核心人物,跨领域对赵奕来说,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他意外的是,赵奕决定研究‘改进镍铁合金’,而不是单晶镍方向。

“这有点外行了吧?”

“改进镍铁合金?如果能改进的话,我们不是早就有成果了!”

何桂林有些搞不懂。

参观工作过程了持续两天。

其中真正的参观只有四到五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等待制造过程,比如,有个高温冶炼炉,启用‘超高温状态’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因为需求不是那么高,每周也只会启用一次,其他时间只是维持高温就可以了,‘超高温状态’也不可能为专家组参观启用,而是维持正常得生产状态,他们就必须要等待。

‘专家组’的四个人中,赵奕和沈丙河都是第一次来钢厂参观。

张洪涛去过几次钢厂,但要说经验也很少,对于真正生产的了解不多。

王志芳倒是很有经验,镍铁合金的制造过程,并没有出乎意料的部分,也只是一些细节仔细看看、具体问问,也正因为如此,他全程就只是看看。

赵奕和沈丙河都没什么经验可言,就连沈丙河都算是‘纯外行’,多数时间就是听听何桂林的讲解,低头看看手里的资料。

张洪涛和何桂林交流最多,他频频的问研发、制造有关的问题,好多问题总是问到了重点,让何桂林不由得刮目相看,也想着,“要是这样的年轻天才,来我们研发组该有多好。”

有能力的年轻科研人员就代表着希望,也代表着未来可能的成果。

何桂林对张洪涛非常热情,最开始倒是还好,后来就感觉张洪涛像是‘领队’,其他人都是附带的陪衬,参观过程都是他在说话。

赵奕、王志芳以及沈丙河,都在旁边默默的看着,王志芳倒是为张洪涛的能力感到再好,赵奕和沈丙河完全没有反应。

赵奕是因为不在意。

沈丙河长期走在最后,根本就没有任何想法,他就差点举个牌子说,“打酱油,路过……”

他就是个附带的人员,参与项目都是‘被动’的,能有什么意见呢?

两天后。

在对最后冷却后的材料做检验,并到研发办公楼逛了一圈后,参观差不多就结束了。

何桂林和张洪涛寒暄着,把几个人送出了门,他心里也有个评价,他觉得张洪涛是个很有实力的年轻人,合金材料领域未来不可限量。

王志芳自然不用多说。

老院士全程没有说过多少话,但能以合金研发领域评上工程院院士,也是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顶梁柱的人物,能力肯定是不用质疑的。

赵奕就是个外行人了。

沈丙河就像是助理一样的人物,似乎懂一些合金问题,似乎也什么都不懂。

“据说是赵院士决定研究改进镍铁合金,也不知道为什么……”

“外行人指挥内行?”何桂林也搞不明白,干脆也不去多想,反正他的工作已经结束了。

一行人走到了正门口。

何桂林象征性的寒暄一句,“感谢各位来参观!各位都是合金材料领域的专家,参观了我们的生产制造过程,有什么宝贵的意见可要提一提啊!”

王志新笑着点头,摆手说道,“什么专家不专家的,你们的技术已经很完善。”

张洪涛则说道,“我们就是来参观学习的。”

“说起来,我还真有个建议。”赵奕忽然开口说了一句。

其他人马上看过去。

赵奕说道,“何组长,我看了整个过程,发现,问题很多啊!”

何桂林笑的有些尴尬。

赵奕则继续说道,“但是,不牵扯配比,就都是小问题,有个地方,我觉得可以改进一些,就是在给硅铁和镍铁混合时,你们用的是跳转混合器倒来倒去的,这个技术先不说,但我认为这个时候,应该为了防止温度下降,采用继续加热处理,让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等混合以后,再继续保持高温,直接快速的进行脱氧处理,就不要有中间步骤了。”

他说完补充道,“就是这个建议了。你们可以试试,我想应该是能让最后得到的成品性能有所提升。”

何桂林听的有些愣。

他没想到赵奕真说出来一套东西,还是制造过程中,很细节的东西,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张洪涛的反应很快,他马上跟着道,“何组长,赵院士才是真正的专家啊,他提了意见,才叫真的宝贵,你可一定要试试啊!”

他还特别叮嘱了一句,“听我的,试试不吃亏!”

“好、好,一定、一定!”

何桂林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赶紧点头应和了几句,把几个人送上了汽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