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规则系学霸 > 第四百四十七章 一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昆仑二组的设计完成了?”

“不可能!”

“二组才刚刚组建,人都没几个。我看了好几个,都不是专业做研发的,他们的设计怎么可能完成呢?”

“赵院士研究出了尖端技术吧?比如k03b,对了,我还知道燃烧室的分区片,也是最新设计的,我们组还做了新分区片的论证、计算。”

“那也只是两个技术。”

“但是二组本来就是在昆仑发动机基础上做研发的,有几个尖端技术、有几个改善就够了。”

“难道袁海涛说的设计定型,就只是在昆仑的基础上,添加两个技术,做了简单的修改?那样制造出来的不还是昆仑?”

“本来就是‘昆仑’二组啊!”

“呃……”

“也对!”

听到袁海涛说二组准备申请设计定型,甚至是准备制造样机,旁边的人也很快传出了消息,好多人都忍不住讨论起来。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昆仑二组也只是刚刚组建,他们组成审查组到此的目的,就是来看看二组的研发环境,领导层的意思也是,了解一下二组或者说赵奕研发发动机的想法,同时看看二组在技术、人才、研发环境以及经费等方面有没有什么需求。

结果……

二组的设计都准备申请定型了?

“((;)?”

“——!!?”

其他人正在惊讶的讨论时,袁海涛也被不断的追问,刘建昆连续问道,“怎么个定型?设计定型?你确定吗?所有设计?”

张刚川则说着,“袁队长,你确定不是开玩笑?真不是开玩笑?今天不是愚人节吧?你是不是对设计定型理解错了?还是说,你们有一种新的设计,需要审核一下?”

刘泽成、高明甫等人都沉默的看着,心情明显和张刚川、刘建昆差不多。

袁海涛被追问的有些烦躁,他很干脆的说道,“刘经理、张主任,我很确定,就是你们理解的那个设计定型,确定了设计才能申请建样机,这个我比谁都清楚,我本来就是负责昆仑二号样机的。”

“呃……”

其他人都还好一些,张刚川被堵得不说话了,他当然知道袁海涛了解其中的规则,但还是不敢相信,二组竟然准备设计定型。

“你们都做了什么新设计?”

“相比昆仑机?”

“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有什么最新的研发?或者最新设计之类的,袁队长,你说说……”

刘建昆、张刚川不再追问设计定型的问题,而是问起了有什么最新的设计,对比昆仑发动机来说,有什么修正的地方。

袁海涛倒是能回答上一个,“放气活门新设计,好像是做了孔道之类的,直接通往喷气口,据说能增加推动力……”

然后,没有了。

袁海涛不是专业做研发的人员,他只是了解一些新的设计,其他具体有什么改动就不知道了,几个人连续的追问,也让袁海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很是为难的踌躇在原地,都感觉有些尴尬。

这时候赵奕过来了。

袁海涛长松了口气,赶紧和赵奕说道,“赵院士,您可过来了,这些专业的东西,还是您来说说吧。”

“哦?”

赵奕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一大群人都围拢过来,但是还是没有人说话,等了好半天还是刘建昆开口问道,“赵院士啊,刚才我听袁队长说,你们的设计准备定型了?”

“对。”

赵奕直接点头承认,倒是让刘建昆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他想了想还是问道,“那么,你们二组的设计,和原来的昆仑相比,有什么修改的地方吗?”

“修改……很多吧。”

“很多?”张刚川下意识用力的质疑。

“对。”

赵奕依旧是平静的点头,“我们整体进行了修正,方方面面,还有的做了全新的设计。”他说完解释了一句,“因为昆仑二组申请时,没有瞄定的战机,现在只是做出了主设计,只有确定瞄定的战机,才能进行参数、材料以及设计上的改动,以期能符合特定战机需求。”

“啊……恩。”

周围人都点了点头。

他们理解赵奕说的意思,像是昆仑发动机瞄定的是国产j-20战机,设计定型就是根据国产j-20战机对发动机的需求来确定,随后再生产出相应的配件,制造出相对应的样机,因为设计是不确定上限的,比如燃烧室性能、涡轮组性能,并不是越高越好,性能越高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了制造费用越高,需要让各个部件性能,都在一定的范围内,组合在一起制造出符合参数范围的发动机,才能装载在特定的战机上。

昆仑二组设计也一样。

各个部件的性能不是直接配套的,会受到设计、材料、精工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会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同时每个部件的性能,肯定有一个参数的上限,但一些部件的性能参数高、一些部件性能参数低,必须定下一套适合的设计,让各个部件能够合理的搭配起来。

听到了赵奕的说法后,其他人还没什么反应,张刚川反倒是气笑了。

张刚川是昆仑发动机组的负责人,觉得二组这么快做完了设计,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尤其还说‘做了很多的修正、一些新的设计’,二组短时间就完成了好多的修正、还做出了一些新的设计,不等于就是说昆仑发动机组研发进度慢吗?

对比,伤害极大!

张刚川边点着头,边用力问道,“那么,赵院士,你倒是详细说说,二组做了什么新设计?对昆仑做了哪方面的修正?”

“这里?”

赵奕倒是不介意说说,但周围的环境不太好,几十个人都围着,设计肯定牵扯到保密性的。

“咳咳。”

刘泽成轻咳了一声,开口道,“我们去会议室。”

……

一群人离开了动力工程实验室的操作间,到了机械楼的小型会议室里,有一半儿的人留在了外面,进去的都是领导层和相关领域的精英。

昆仑二组的人也都过来了。

等所有人都会议室坐好,刘泽成开口对赵奕说道,“在这里,我是外行。也有一些人和我一样,不懂太专业的东西。赵院士,你就不要讲的太深入,只大体说一说,有什么创新、改进的地方,我们听听,就当是对验收设计前的了解了。”

赵奕点头道,“我就简单说说。”

两人说着话。

袁海涛找来了组里设计定稿的文件,抱着一大摞放在了赵奕面前,赵奕随手翻了一下,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了。

改动、新设计太多了!

他们几乎是把昆仑发动机从里到外的改动了一番,两个设计放在一起做对比,都很难看出二组的设计,是以昆仑发动机为基础的。

这要从哪里开始说呢?

张刚川似乎看出了赵奕的犹豫,他提醒道,“只说改的地方,还有新设计。”

赵奕抿了抿嘴没说什么,他继续考虑了一下,说道,“还是从主轴说起吧。”

他抬起了头。

会议室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如果说二组的设计有什么地方和昆仑发动机组的原始设计最相似,就是主轴涡轮叶片形态、压气机增压叶片心态以及主轴本身的设计。

主轴本身是没有改动的。

这也是唯一完全一致的地方,而涡轮叶片形态、压气机增压叶片,都是在昆仑发动机原本的设计基础上做的改动调整,就是技术性的修正一下,再添加空心孔道的设计,让叶片能发挥更高的性能。

不过新的设计比原来的设计,是否能发挥更高的性能,并不是通过听能理解的,还是要进行非常专业的计算。

赵奕说出了这部分,“我们对涡轮叶片和增压叶片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涡轮叶片原本是空心心态,是很好的设计,但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

“改动后的涡轮叶片,同样的材料性能下,重量和原来的设计相当,性能会提高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十五。”

“增压叶片,改成多弧道以及孔洞连接的设计,可以增大强风下的增压效果,配合静子……”

“改动后的增压叶片,增压的效率在百分之九到百分之十一之间。”

“这两个结论都是通过我们反复计算得来的。”

赵奕说完看着众人。

好几个人都看向了张刚川,张刚川肯定对主轴叶片的形态有了解,对相关也肯定有深入的研究。

张刚川则是皱着眉头仔细思考着,刚才赵奕讲解的并不细致,只是说起了怎么样去改善,但整体思路、方向还是说了出来,他想了好半天还是不能确定,赵奕说的方法是否能增加性能,确实需要很专业的计算才能知道。

有些人关注的点不同。

比如,刘泽成、刘建昆,两人发现张刚川沉默不说话,对视一眼肯定了一件事。

现在二组对主轴叶片形态的设计,不敢说百分百能提高性能,但肯定具有一定参考性和价值的,否则张刚川肯定第一时间察觉到,再考虑到赵奕本身的数学水平,提升性能应该是没问题的。

谈计算?

谁能比的上赵奕啊!

袁海涛、孙磊、王志国等人都坐在边侧,他们关注的点也不同。

孙磊左右看了看问道,“这个都是赵院士自己设计的吧?我们什么时候对这个进行计算、论证了?”

王志国咧嘴道,“我根本就不知道,我们都完成了涡轮叶片、增压叶片的改进……”

袁海涛道,“这都是赵院士做的,你们当然不知道,其他人,他也用不上。赵院士可是最顶级的数学家,这方面还用问别人吗?”

“也对。”

“不过,叶片设计也不仅仅是数学吧……”

几人正谈论着的时候,赵奕说起了最新设计,也就是压气机稳定性解决方案,他翻开了设计文件,感觉有些口干舌燥,旋即看向了这边,说道,“孙磊,你负责这一块内容,你来讲解一下吧。”

“我?”

孙磊指着自己有些惊讶。

“当然了,你负责这一块内容。”赵奕很认真的说道,“就说说放气活门。”

“好。”

孙磊站了起来左右看看,还是显得有些紧张,他走到了赵奕这边,拿过文件就开始讲解,“我们针对稳定性,做了全新的放气活门设计,完全改变了原来简易的活塞设计,而是采用多孔道放压的方法。”

“发动机身的孔道内口对应压气机各级,每一个孔道外口对应最终排气口……”

“我们把最后的排气口设计在喷气口外围,同时改变了压气机的外层形态……”

孙磊最开始还有些紧张,还说错了两次内容,后来似乎是找到了状态,连续的说了起来,一说就是十几分钟,从孔道活塞设计,一直到压气机外层设计,还包括第二风道,等于改变了发动机内外层的形状。

这个设计非常的新颖,核心就在于孔道活塞以及压气机包裹燃烧室的外层形态,孙磊只是简单的画出来,就让会议室里好几个人眼前一亮,包括张刚川都惊叹,“别出心裁啊!”

“这个设计,想到都不容易!”

“是赵院士吗?”

等孙磊都介绍完以后,张刚川忍不住问了一句,赵奕摇头道,“最开始是周庆提出来的。”

“谁是周庆?”

“不知道啊?”

别说是其他人了,就连张刚川都不认识周庆,周庆只是维护样机的小工程师,可以说是研发组的技术蓝领,想被记住名字可不容易。

周庆被提到名字顿时有些激动,他高高的举起了手,“我!我!”

其他人都看了过去。

这一刻,周庆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会议室所有的领导以及精英研发人员,全都把目光对准了他,他甚至清了下嗓子,想着应该说点什么。

刘建昆则是感兴趣的问道,“这个设计很有创新力,还有其他的吗?”

所有人的关注点顿时转到下一技术问题。

周庆把话憋了回去。

其实说新设计、改进到这里差不多了,已经足够所有人惊讶,就连张刚川也说不出什么,觉得有这些再加上k03b的性能,确定足以申请设计定型,设计上可以说和昆仑发动机,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不确定的只是,设计、改进是否正确,后续到了验收设计的阶段,肯定要经过详细的论证。

但是审查组来的人都没想到的是,昆仑二组的报告只是说了主要改动,还有一些附带的改动还没说完,接下来赵奕让袁海涛、李荣茂,分别就燃烧室分区片设计、压气机孔道活塞以及叶片新型材料进行阐述,随后他自己又说起了主轴前段扇叶和风扇部分的改动。

主轴前段扇叶和风扇部分是一体的,但不在‘设计验收’范围内,没有瞄定的飞机型号,也就是确定发动机需求,前段扇叶和风扇都很不确定,涡轮风扇发动机来说,不同的前段扇叶和风扇,带动同样的主核心部件,完全可以放在两种用途上。

比如,前段扇叶和风扇设计的非常大,就会产生很大的阻力,大大降低发动机推重比的同时,却能够大大降低油耗,可以用在民航客机上。

反之。

战机对涡扇发动机的需求是前段扇叶和风扇越小越好,越小就代表自身的阻力小,第二风道、第三风道最好是用不上,就能产生巨大的推力,支持战机超音速甚至以几倍的音速飞行。

区别就在这里。

赵奕还是对前段扇叶和风扇的改动进行了改动,他主要是调节了一下扇叶形态以及偏转角度,大风扇后方还加了个更细的小风扇,后面的前段扇叶也相应少了两片,“这个搭配的设计能够产生更大向前的拉力,而不会增加重量,因为前段扇叶对材料的要求小,我和材料组的人讨论过,改用一些新型的材料还可能减轻重量。”

性能提升是关键。

不管发动机用在什么飞机上,能直接提升性能的设计,肯定是都可以使用的。

赵奕说的风扇改进问题,倒是没引起多大反应,因为审查组的人,惊讶已经足够多了。

“结束了?”

“没有了?”

刘泽成有些木讷的反应过来,他大概是会议室里最难受的一个,因为只有他对航空发动机了解很少,有些地方听着就像是听天书,但也知道二组的设计给所有人带来的震惊。

他清楚一点--

赵奕带领二组给昆仑发动机做了巨大的改动,甚至说是完完全全从里到外的改动,包括最核心的涡轮组、燃烧室、压气机,还包括两层发动机外皮、前段的风扇等等,想在发动机上找个没改动的地方都不容易。

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设计改动少的问题,反倒是设计比较多,制造样机会比较麻烦。

这个刘泽成还是知道的。

如果想对的改动比较少,有制造昆仑发动机的经验,有些部件就可以直接使用,都是全新的设计,想制造出来难度就高许多倍。

“怪不得赵院士最开始问精工技术,原来如此啊!”刘泽成完全理解了。

这时,张刚川是最尴尬的。

当听昆仑二组的设计介绍时,他还听的津津有味,还对一些设计送上赞叹,可现在他却意识到一个问题,昆仑二组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甚至都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工作,还直接进入到申请制造样机的步骤,进度岂不是快赶上昆仑一组了?

另外,二组的设计也非常的高端。

如果在后续的设计验收时,他们的设计都通过了,再制造出相应的样机……

“我们一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张刚川忽然有些迷茫了,他心里产生了‘丢工作’的危机,甚至不由得想着,“要不……和昆仑二组合并,一起研发二组的设计?”

“不行!”

他马上摇头。

昆仑发动机组坚持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样机,与故障做斗争的进度也很喜人,直接就放弃实在是接受不了。

“也许二组的样机造出来,比昆仑故障更多!”这么一想,他的心情才平复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