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新中医时代 > 第二卷 在农村 154 春天来了

新中医时代 第二卷 在农村 154 春天来了

作者:沐仲景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8:36 来源:笔趣阁

郑好不放心白玉兰的病,中途他再次折返回白玉兰处所。推开门,却发现白玉兰已经不在屋内了。

自己放到旁边的油炸土豆已经动过,较拿来时候少了许多。郑好想:“大概是白阿姨睡醒后饿了,看到我拿来的油炸土豆就吃了。既然能吃东西,想来病一定是好了。”

郑好在屋外等了许久,始终没有等到白玉兰回来。看着天色越来越晚,再等下去恐怕就要摸夜路了。郑好不得不带着遗憾返回龙山。

回到家他把白玉兰的情况告诉郑铁山。郑铁山叹口气说:“唉,生病了也没有人照顾,真是让人担心啊!”郑好说:“病现在应该好了。”郑铁山说:“希望这样吧,过了年,我再去看看。”

接下来郑好又把遇到闫明叔叔的事情告诉了郑铁山。并且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详细说了。

郑铁山说:“你闫明叔叔,媳妇有病,女儿与儿子都上学,他这又下岗,负担真是挺重的。”

郑好心想:“是啊,这还有两三天就过年了,他却还要冒着被城管逮到的风险出来卖面条,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这个时候还出来摆摊啊。”

腊月二十八,离春节还有两天。唐树贵媳妇抱着丁丁来他家,她问郑好:“有没有空闲,今天还去不去卫生室帮忙?”

郑好说:“已经有好长时间不去谢彩霞卫生室了,有空闲,嫂子有事尽管说。”

唐树贵媳妇说:“我们今天过油,人手不够。你能不能帮着照看一下丁丁。”郑好爽快说:“没有问题,只要他愿意找我。”

唐树贵媳妇说:“他会找你的,这孩子不认生,谁都找呢!”说完把丁丁交给郑好。

郑好把丁丁抱在怀里,那孩子瞪着大眼睛好奇的望着他,并不哭闹。唐树贵媳妇说:“你看,他一点也不怕生人。”

望着孩子清澈的眼神。郑好由衷的感到亲切。他在孩子脸上亲了一口,对唐树贵媳妇说;“大嫂,我感觉我们还挺有缘份的呢!”

唐树贵媳妇会心笑了,她告诉郑好:“今天晚上就不要在家吃饭了,看完孩子去我们家吃饭。”

丁丁快一岁了,会走路,但走不稳。会说话,仅仅会喊爸爸妈妈。

郑好照看了一天,这一天,小家伙在他身上拉了两次大便,尿了无数次小便。郑好把所有能更换的衣服几乎都更换了个遍。

好在换完最后一身衣服时候,已经是日薄西山。唐树贵媳妇来了。郑好这才松了口气,再看下去,他已经没有衣服可以换了。

郑好本不打算去他家吃饭的。无奈何唐树贵媳妇让得恳切。丁丁那孩子也蹒跚过来扯着他的衣服不放,仅仅看了一天,这孩子就与他有感情了。

唐树贵媳妇说:“你看看,丁丁也想让你去我家吃饭呢!”郑铁山说:“你嫂子让你去,你就去吧!”

晚上郑好在唐树贵家里吃饭。唐树贵媳妇听了郑好看孩子情况,咯咯

笑起来。说:“忘了告诉你,过半小时就应该让他尿尿拉粑粑的。”

唐树贵埋怨妻子说:“你这一马虎不要紧,让我们郑好可遭了殃。”唐树贵媳妇说:“看你说的,心疼郑好遭殃,就给郑好买身衣服啊!”

唐树贵说:“那有什么难,明天集上就去买。”郑好摆手说:“不要,不要。衣服脏了不打紧,回去洗洗就可以了。”

吃过饭,临走时候,唐树贵媳妇又给郑好包了一大包油炸的吃食。郑好说不要,自家有。

唐树贵媳妇解释说:“我知道你们家过了土豆,这个就没有拿。送你的这些都是过油的鸡、鱼。”

郑好推辞说:“这个就更不能要了,鸡、鱼的多贵啊!”看到郑好不要,旁边唐树贵不高兴了,训斥郑好说:“你大嫂让你拿着你就拿着,鸡鱼再贵我们也买得起。这不要那不要,难道还要我们给你付工钱啊。”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郑好再说不要就不合适了。只得收下唐树贵媳妇给的东西。

拿着唐树贵媳妇送的东西回到家里,郑铁山看了说:“不该要人家这么多东西的。”郑好无奈地说:“没有办法,不要,人家不愿意啊。”

唐树贵说到做到。第二天他就去镇上给郑好买了一身夹克服。郑好看到唐树贵媳妇送来的衣服,连连摆手说:“这个真不能要。”

唐树贵媳妇说:“你唐哥说了,这是专给你买的,他太胖了,你不要他也穿不了,只能扔掉,再说你一年到头中山装,也该有个其它替换的衣服。”

郑好只好又收下了对方送来的夹克服。春节如期而至。这是父子两人在龙山过得第一个春节。

三十晚上,郑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郑铁山在大桌子正中摆上了贡品。这些贡品有唐树贵给的油炸鸡鱼。还有段天明送给他们的几条鲤鱼。并且点上香烛。

夜里十二点钟声刚刚敲响,远近的鞭炮声像是炸开了锅。郑好点上了自家挂在院子里的鞭炮。听着噼里啪啦炸开的鞭炮,看着院墙外不断升起的烟火。

郑好知道,此刻在中国,十多亿人在和他过着同样的节日。自此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初一早上唐树贵、段天明父子、发才父子……还有郑好认识的与不认识的村民纷纷过来拜年。

郑好也出去拜年,见面后,大家相互问候过年好,说吉祥话,祝愿大吉大利,财源滚滚。龙山到处弥漫着喜庆祥和的气氛。

过了正月十五,看过花灯,吃过元宵,这年才算是真正过去。耳边的鞭炮声渐渐稀疏,路上走亲戚的人也渐渐少了。

开学了,小学生们戴着红领巾,背上了书包去上学。

这天阳光明媚,郑好打开郑铁山的红灯牌收音机,此刻收音机里传来一位小学生的散文朗诵。他朗诵的是朱自清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是啊,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郑好感觉朱自清这篇散文就是写龙山的。

春天来了。龙山河的水解冻了,哗哗地开始欢快流淌。

田野里,山岭上,数不清的山花,红得,蓝得,黄得……正自烂漫绽开。争奇斗艳。燕子飞回来了,鸽子咕开始咕咕的叫起来,到处春意盎然。

村民们开始了新一年的耕作。田间地头,乡村小路,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小牛终于从失去妈妈的阴影里走出来。它长得真快。转眼已与郑好齐腰高了。

它贪婪地咀嚼着郑好给它割来的青草。它调皮胡闹。一不留神就蹿到院子里,东奔西跑,上蹿下跳。

它在院子里撒欢乱跑。踢翻了缸,踩翻了盆。甚至还顶着郑好父子两人刚刚晾晒在院子里的衣服乱撞。

这就是龙山的春天,充满希望,一切都是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