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辟道立心 > 第八百三十四章:阿赖耶识

辟道立心 第八百三十四章:阿赖耶识

作者:尘下散人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6:54 来源:笔趣阁

传送阵,最为基础的传送阵,那也必须满足两点,出入之门必须存在,一处进入,一处离开。

进入之门常被称为天门,在极天之上,天壁相对薄弱,而离开之门常被设置于地心之中,坚实难毁,常被称为地关。

绝大多数的传送阵,都是单向的,若是双向,那么所需要耗费的资源,是前者的数倍。

而六尘观拥有的传送阵,便是一道双向的传送阵,隐于云端深处,轻易不可见,即便是见到了,不得正法,也是可见不可触及。

随智度众主来到天门之外,他自宽袖之中取出一道墨黑如铁之物,镌刻有时空真意,是定位之物。

智度众主颇为郑重地提醒道:“这是传送令,即便是途中遇上时空乱流,天魔乱舞,也千万不要轻易舍弃此物,否则会迷失在时空之中,难以回返。”

听他说得郑重,吴毅也是小心翼翼地接下,道:“一定。”

袁绒衣眨巴眨巴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暗示智度众主是不是忘了什么,但是最后等了一个寂寞,看来直到到达五诏之前,自己都无法与这家伙离开了。

看来还是要从这家伙手里拿到传送令才是,否则若是自己哪一天想要离开五诏,到时候还要找到这家伙,麻烦死了。袁绒衣心中如是想着。

智度众主又是提点几句,便与吴毅及袁绒衣辞别。

吴毅与袁绒衣先后进入天门之中,就好像来到了一道漫长渊深而又丝毫不见尽头的道路一样,若不是手掌中的传送令逐渐变得火热,与周遭环境发生感应,吴毅可能要怀疑这是不是一道陷阱了。

吴毅看向身后的袁绒衣,伸出手来,意思明确,我手上有传送令,若是跟丢了,迷失在这个空间之中,可不要怪我。

袁绒衣看着吴毅的手,似乎想起了之前被吴毅抓住手,还被甩走的场景,哼了一声,心中颇为不满,竟然如此对她,衣袂飞舞,裹紧吴毅的手臂,就是不与吴毅发生肌肤之亲。

传送令发出嗡嗡的清鸣之声,玄光外显,包裹住吴毅与袁绒衣,这是防护手段,智度众主在来时已然说明,以吴毅和袁绒衣而今修为,想要进行长距离传送,巨大的撕扯之力,能够瞬间将他二人撕扯成为碎片烂肉。

玄光如墨,除了能够感觉到自己确实是在移动之外,根本看不清外界景象,待在如此狭窄的环境中,气氛说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只能够沉默无言,消磨时间。

但是,也不知道途中撞击到了什么,整个玄光壁激烈震颤,而内中的吴毅与袁绒衣也无法独善其身,能够站直身躯就不错了,经常一个摇晃,就将对方一起撞倒,靠得很近,能够感受到彼此延绵不绝的呼吸声。

类似这样的事情,屡有发生,狭窄的环境下,平添一分旖旎,但是无论是袁绒衣,还是吴毅,对于此情此景,都不甚满意。

对于吴毅而言,经常是袁绒衣将自己撞倒,但是被骂的却主要是吴毅,颇为无奈。

这样的撞击,应该是遇上时空乱流,或者说撞击到了残存的天外虚空的陨石。

这等危机,至少有玄光壁保护,但是无处不入的天魔,才是最防不胜防的。

经常吴毅一个抬头,就看见袁绒衣面红耳赤,吁吁微喘的景象。

这样的场景自然是假的,是天魔幻化出来的,倒是“合乎情理”,若是等闲弟子,说不定真的就被迷惑了,一旦沉浸在心魔建设的场景中,就像是汤池里面的青蛙,直到被煮熟之前,都无法再苏醒过来。

袁绒衣乃六尘观圣女,对心路的磨炼可不必吴毅少,怎么可能如此轻易中招。

暗中动用幽冥法眼,吴毅一口气将潜入体内的天魔给吞噬干净,世界才重新变得清净下来,看见袁绒衣身周,一道难以言明的神光缭绕盘旋,保护袁绒衣不受心魔干扰。

这道神光颇为神异,本于六尘而又超脱六尘,蕴含诸多大道真理,造化玄机。

“难不成是传说中的第七末那识?”吴毅喃喃自语,如此猜测,倘若这个说法为真,那就可以解释袁绒衣为什么看起来其貌不扬,修为在同辈之中,也算不得超拔,何以成为六尘观这等大派的圣女了。

让吴毅露出震惊之色,袁绒衣得意道:“不是,这可是第八阿赖耶识,我可是生而掌握之,一个界域之中,也未必有一个我这样的人。”

见吴毅一副不解之色,袁绒衣继续道:“此识含藏着产生世界一切现象和事物的种子,性质有染有净,杂染种子为轮回三界的依据,无漏净种子为出世解脱的依据,所以此识又被称为“藏识”或“种子识”。”

许是袁绒衣之言勾起了吴毅许久之前看见的对佛门八识介绍,记忆自心底深处涌现,不待袁绒衣继续言语,就道:“据说此识含藏的种子永远不会消失不见,所以又被称为“无没识”。”

“而且,”吴毅继续道:“据闻此识能够按照前世所作的善恶等行为(业)引发出后世的相应报应,保证精神主体永恒相续,并且以不同形体与身份生存于特定环境之中,所以又被称为“异熟识”。”

袁绒衣鼓掌,笑道:“现在你知道我的厉害了吧!你要是真的敢杀了我,我之下一世一定会找到你,了结因果。”

(作者注:文章之中,你看不懂的文字,都是散人抄的,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佛教研究室联合编订的《中国佛教基础知识》中关于法相宗经义的介绍,虽然说是基础,但是散人觉得写写小说也够了,比起某度上找到的,要完善上许多。

八识理论是法相宗承袭印度瑜伽行派的理论,用以论证“唯识无境”的中心教理。后世还有九识的说法,但是不入正统,散人不取之。

再闲扯一句,法相宗的传立者,就是玄奘,也就是西游记里面的师傅原型,因为玄奘住在大慈恩寺,所以这一流派也被称为“慈恩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