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辟道立心 > 第六百七十三章:大乘小乘之别,人皇之道境界

既然说到了沙门之事,另外说一下,大乘与小乘相关事宜。

二者最大的区别,一言以蔽之,前者讲究普度众生,至始至终都是如此,而后者则是讲究渡众生之前,先渡自己。

看似只不过是一个先后问题,但是,后者,其实与仙道无异,带了自私之心。

渡自己,那么渡自己,渡到何等程度,是罗汉果位,菩萨果位,还是佛陀果位,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

小乘佛教这个选择,其实就已经自绝于人皇之道与神道,兴起之时无比向上的沙门,也不再如最初那般纯粹。

道门小小一计,佛门已然自顾不暇,内讧不休。说到底,佛陀也是人,是人,就有私心。

佛门内,真正的大佛基本上在大乘佛教,但是,大乘佛教之中,也是污垢最多的。原因无他,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恶,至少后者还落得一个坦荡直率之名。

道门总是想要给佛门安上一个仙道,人道,或是神道的名头,事实上,自从佛教崛起以来,就是三位一体的。

而在佛教的冲击下,道门也渐渐变为了三位一体,个中影响,日后落笔。

(作者注:真正的历史上,根据道藏以及佛经之中的记载,故事当然不是如我所讲的这样,散人写的是小说,整合洪荒流小说等小说体系,根据唯物史观以及矛盾论推演完善几大劫数运转,希望带给读者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逻辑。

当然,作者也不完全与历史脱节,在古印度历史中,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确实和我上面说的一样。

而且,信仰小乘佛教之人,以贵族地主为主,信仰大乘佛教之人,以贫苦农民为主,阶级差异明显。

大乘与小乘之争,直接导致了释迦摩尼逝世后的佛教大分裂,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我忘了,当时考试的时候老师说这个不考,我没有花多少精力在上面。

前面,散人已经解释了人皇之道出现的原因,以及阐释之争的进展。

你们凭着良心说,这个解释,是不是比起那些诸如女娲不许妖族建立王朝,只准人族建立王朝;准提,接引贪图东土物华天宝,因此鼓动佛教东向,这样的解释好。

不过,也怪不得他们,因为西游记里面,就有很多这样主观的解释,毕竟是前辈,不能够要求他们尽善尽美,就交给我这个后人来完善吧。

你们说,是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解释,是不是最好的解释!!!

哪怕是能够找到错漏,也不过是细枝末节上的更改而已,核心主干逻辑改不了,这就是哲学的魅力。

实不相瞒,当年散人从仙侠圈离开,去看历史文,就是因为仙侠圈里面的解释,实在是劝退,小白文泛滥,不堪入目。

唉,能够从第一章看到这里的读者,都是真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散人写书时的梦想,仙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就算你们所有人都忘记了,我也不会忘记。

很多人,前面一百章免费的,都没有看完,就说散人是骗子,说大话,好伤心呀!)

前面说过,人皇之道是一种体系,与仙道一样,仙道依靠修炼功法的速度来观看弟子的资质,经过甄选之后,选拔出资质最好的人,奉以最好的资源,推其步入巅峰。

如果说,兆亿百姓,就是皇朝的一块块血肉,那么维系皇朝运行的,便是一篇篇的锦绣治世文章,这些文章,也被称为人道文章。

正是在这些文章的指引下,无数底层庶民拥有了自己的武器,组建氏族,建立王国,滚滚人愿汇聚在人道篇章当中,进而形成人道法则。

这些人道法则超脱大道,独立于天地之中,非人道圣贤不可见。诸如仁道,王道,霸道,恕道等,有治国的法则,也有修身的法则,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而最为神奇的地方在于,这些法则扩展至极致,可以超越界域的束缚,乃至于传播到异域,如此,就解决了人皇之道难以延续的难题。

一道道人道法则,好似一个个神祇一般,只是没有半点自私自利的意志,完全为了传播而存在,自发感染底层人族,只要有一个人相信,就永远不会消除。

正是因为人道法则的存在,人皇之道才有了与仙道对抗的资本,否则对面借来天地之力,灭去你的传道之人,你根本就无可奈何。

随着几个量劫的积累,很多人道法则,已经不逊色于真正的天地大道,从某种角度而言,能够借来人道法则力量的人道文士,已经不逊色道门当中凝就金丹的真人了。

而吴毅祖父交予吴毅的书卷,正好就是一卷契合人道法则的书卷。只有明了真谛之人,才能够做到这个地步。

这一步,在人道之中,通常被称为开文心,当然,类似的说法有很多,总而言之,开文心的文士,能够从人道法则当中,借来人道的力量,真正拥有言出法随的力量,妖邪避匿,魔头陨灭。

你以为仅仅是如此吗?若真的只是如此,不过是金丹而已,吴毅之前也不至于失色至此了。

祖父交予吴毅的书卷上面,还夹杂着滚滚人愿,也就是说,百姓是从心底认从这些文字的,否则也不至于有如此浓烈的人愿。

就人道文士而言,能够收摄来人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到了这一步,借助人愿之力,你拥有了完善人道法则的资格。

若是与仙道对比,相当于仙人果位。

也就是说,吴毅的祖父,在人道之中,是个仙人一般的存在,当然,按照人道的说法,应该唤作贤人,或者说是大贤。

这才是吴毅惊叹的根源。

可惜,吴毅的祖父,算不得真正的大贤,只能够说是伪贤人,原因无他,因为吴毅祖父没有完全秉政,也就没有实行新法的过程,没有机会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镌刻在人道法则上,可惜可叹。

但是,书卷的价值并没有因此而缩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