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第一吏 > 第257章 牛尾巴山!

大明第一吏 第257章 牛尾巴山!

作者:纸花船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3:15:34 来源:笔趣阁

“三儿,这,这雪竟真的下起来了,还这么大的?这……” 次日一大早,天色还未放亮,俞瑶就起来查看雪势,却是发现,李春来竟比她更早。 而且,此时的雪势,已经由昨晚的细碎小雪变成了鹅毛般的大雪,气温仿似也一下子冷了许多,整个天地间,一片冰封。 李春来这时已经缓过来,笑着看向俞瑶的美眸道:“姐,那昨晚咱们的赌约,可还作数?” “嗳……” 俞瑶俏脸登时红了。 她之所以这么早起来,是担心李春来有心事,必须得盯着。 但此时李春来俨然不像有事的样子,她忙是找了个帮李春来做早饭的蹩脚借口,急急跑开。 看着俞瑶扭着小蛮腰快步离去,李春来不由摇头苦笑。 昨夜,李春来近乎是一夜未睡,但即便搜肠刮肚,却也着实探知不到关于萨尔浒更为详实的信息了。 他只知道,老奴和后金之所以在萨尔浒取得大胜,是遵循了一个一直流传到后世、极为有名的方略! ‘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单凭这个方略的字眼,便不难猜出来,老奴和后金,此役主要便是打的一个时间差。 毕竟,大明此时的作战方略,完全就是‘明牌’一般,怎可能挡得住后金那强大的情报体系? 而四路大军,看似气势汹汹,但真论实际兵力,怕还真比不过此时的后金主力。 明军此役把口号喊的震天响,又是十几万二十万,乃至是四十五十万大军的。 可,其中水分着实太多了! 杜松、马林、李如柏那三路,李春来不知道详情,不去评价,身为刘綎这南路军的一员,李春来俨然是门清南路军的情况。 此时,南路军所有能战之力加起来,绝不会超过两万! 这还是连他李春来部都算上的情况下。 而后金主力呢? 军议时,李春来曾听刘綎提了一嘴,后金此时至少聚集了六七万丁口,里面的能战之力,恐绝不下五万人! 五万人。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算此时不知道杜松那边的详情,李春来也可以负责任的说,杜松部,绝不会超过五万人! 因为麾下的将领是有数的。 杜松那边虽是有三个四个总兵、好几个副将参将的,看着很唬人,可都多少年了,明军作战,什么时候满员过? 杜松那边,要是能有个三万战兵,那便已经要烧高香了。 若是能有七八千真正能打的精锐家丁,那,怕太祖爷朱元璋都要睁眼了! 外强中干啊! 再者,便是时间差的问题。 四路大军,地势各不相同,人员参差不齐,怎可能齐头并进? 起码在这个阶段,以李春来的身份,那等人言微轻,又怎可能解决这杨镐他们那些大佬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李春来此时也想开了,把握住能把握住的便足够了,想那么多又有个鸟用? …… 简单吃过了早饭,刘綎很快召集众将官军议。 或许是‘打野味’打的很不错的缘故,李春来再次获得了列席的资格。 这次军议的内容,显然大多数人都已经猜到了。 ——正是下雪后行军的问题。 但让李春来、包括众人都有些懵的是—— 饶是这般天气,刘綎也没有开恩,依然让大军继 续前行,雷霆威压众将官。 最后,对李春来这边的命令也很冷酷,尽可能打到更多的野味! 李春来刚开始还有点没搞明白刘綎的用意,但刚出刘綎的大帐,他便是想明白过来。 就现在这般状态,哪怕山里不下雪,队伍一天又能前行多少里? 或许这场雪,对杜松他们三路主力军影响很大,但对南路军这边,其实是寥寥的。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此时这般下雪天,往山中行军,可能比不下雪还要容易点。 若不下雪,大军这么多人,单是落叶层就能让人烦死,跟天然陷阱都没太大区别。 此时下了雪,只需要前面趟路的兄弟吃点苦,后面的人,踩着‘路’走便完了。 …… 就在这种步履维艰的山中行军路上,两天时间匆匆而过,时间来到了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三。 这时,沈阳中军那边终于是传过来消息,确定了动手的时间是二月二十五! 李春来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已经是古井一般平静。 想毛线呢? 做好眼前就已经很不容易,提高警惕便是了! 因为随着打猎行动的持续深入,李春来部此时,几乎都能顶半个夜不收用了。 而这几天时间,李春来不仅射术和打猎技巧愈发纯熟,跟那帮高丽棒子也是混的越来越熟。 包括毛文龙都是适应了此时的这种节奏,不敢在耍什么幺蛾子。 二十四日,大军终于是来到了董家江(后世吉林浑江)一线,沿着冰封的江面而行,路终于是好走了些许。 二十五日,大军前锋已经是进入到了后金的控制范围之内,但距离后金的哨卡,还有一些距离。 说白了,此时的后金虽是很凶,猖狂又暴虐,但在骨子里,他们的自信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还是很害怕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的。 这就导致,他们的实际控制区,据点也好,哨卡也好,都是据险而建。 哪怕周边有很多更舒服的好地,却也只能是放弃。 而到了后金的控制区,毛文龙终于是坐不住了,晚上偷偷摸摸的过来跟李春来商议,要‘以打猎为名’,去‘摸个鱼’,端个后金的哨卡! 主要是毛文龙对这边很熟悉,手下有不少这边的土著。 而且,大军各处渠道传回来的信息,都表明着,后金主力已经龟缩到了老寨一线。 像是南路这崇山峻岭的老林子间,是不可能有多少鞑子的。 正好也借着这个机会,给大军拿个开门红也好,让己方先真正立足、处在不败之地也好,俨然没有什么坏处。 李春来想了没多会,便是同意了毛文龙这个提议! 决定在今夜行动! 但前半夜还是后半夜,到时候再说,根据具体天气而定。 主要是这几天下雪的缘故,晚间雪可以反射月光,并不是太黑,能见度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这也让李春来暗暗腹诽。 在那个时空,恐怕,刘綎麾下是绝没有毛文龙和自己这种‘刺头’的。 刘綎的治军方略,李春来此时已经很熟,还是比较严苛的。 他李三爷之所以能得到这种‘特殊待遇’,也是一步一步,无数弟兄们顶着严寒、卖着性命打拼出来的! …… 时间很快来到了晚上。 正如李春来预料中的一样,今晚虽是依旧飘着细碎的雪沫 子,但月光不错,能见度还算可以。 大队人马此时已经彻底进入了后金的控制区,沿着董家江分散两岸扎营,前面不远,便是叠伏的崇山峻岭。 而前面深处最陡的那座山,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牛尾巴山’。 此时借着幽幽月光遥遥看过去,叠伏的山势正像是一头牛撅着屁股,撂着尾巴。 在牛尾巴山上,有一座‘牛尾巴寨’,是后金在这片区域很关键的一个寨子。 当年建州起势时,曾与敌对部落厮杀数年,近年来才是真正把这牛尾巴寨给占稳了。 因为谁把牛尾巴寨占稳了,待到夏天时,便是可以顺董家江沿江而下,与汉人交易。 说到这,必须要说说宽甸诸堡! 宽甸诸堡的建立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李成梁! 最开始,宽甸诸堡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备后金,准确的说,是为了防备老奴的建州部的。 因为那时候,李成梁都感觉到他那个干儿子不太听招呼,有点hold不住了。 但后来不知道老奴给李成梁灌了什么**汤,宽甸诸堡由防卫变成了集市,开始与后金开市,为后金提供方便,并且大量移民。 再后来,李成梁真感觉老奴hold不住了,又下令迁移移民,把宽甸诸堡变为防守要塞。 但已经在这边站住脚跟的汉人老百姓,付出了这么大的心血,刚刚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还没收回回报呢,咋可能这么听招呼? 这无疑又是一部血泪史! 恐怕,也正是因为李成梁这‘迷之操作’,老奴和后金才会发展的这么快,逐渐压过其他女真诸部,变成了现在的怪胎! 想到这,李春来也无力吐糟。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比如,写下了《纪效新书》的戚大帅。 可前人挖坑,还是挖大坑,挖深不见底的迷之神坑,后人…… 比如,十次报大捷的李总…… …… 吃过了晚饭,李春来刚找来毛文龙、满桂、洪斌、张黄等人开小军议,刘綎却忽然召集李春来在内的诸多将官们开大军议。 这一来,李春来的小军议只能先放放。 来到刘綎这,仔细听了一会儿,李春来也明白了刘綎的意思。 前面在后金控制区之外时,大军可以沿江而行,但是进入到后金控制区内,就算还可以沿江而行,却是必须要加倍小心,并且,付出更多努力了。 道理并不复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江面肯定是山间的低点,算不上最低点估计也**不离十。 若大军贸然走到这种冰封的最低点上,后金方面万一耍点什么鬼心思,又岂是闹着玩的? 李春来听完也是深以为意。 他虽与刘綎只是‘点头之交’,刘綎也只是在为后人铺路,忙里偷闲提点下自己这个‘潜力股’。 但是,真与刘綎工事,李春来才是明白,像是刘綎这种成名经年的老将,绝非是浪得虚名之辈啊。 开完军议回到自己的营地,有毛文龙这‘地头蛇’在,他们已经商议出了一个大框架。 在牛尾巴山西侧四五里外的一座山上,毛文龙的人已经发现了一个后金哨卡的位置,人数不会超过三十人,而且,周围地势复杂却并不险峻,很适合作为动手的目标。 现在,就等着李春来回来做这个决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