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和李白是同学 > 第234章 国旗和国歌

我和李白是同学 第234章 国旗和国歌

作者:大强67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4:49 来源:笔趣阁

对于各种后世的技术,王小强还勉强懂一些。也不算懂,那是全靠记忆。但是对于国家的治理。

王小强是两眼一抹黑了,后世别说从政。他连个上学时候个班长都没当过。

专业的事情自然让专业的人士做。并不是过去所有的统治阶层都让人唾弃,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长处。

中国的封建王朝持续那么久,那时候的交通,通讯那么落后。统治阶级仍然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为啥?

这个肯定不是侥幸,除了指导思想,肯定还有一批能干的官吏呗。

所以,王小强回来的第一天,就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个大会。这可是南诏三国的大会啊,首先王小强觉得三国三国的叫不好听,容易跟刘备曹操他们混了,所以先要起个名字。

为这个名字整整讨论了一天,无数的提议,无数次的否决。最后王小强看着实在不能达成统一意见,拿起笔,在一张纸上面写下大大的两个字,“华夏”!

会场上静默了一阵,随即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所谓的华夏,其实就是炎黄子孙。

直到后世,对于炎黄子孙的血脉问题争论还一直没有停息。但是东南亚一带肯定跟炎黄血脉是同源,这个是无法遮掩的事实,看长相就知道了。

其实王小强极力想发展舰队的最大原因之一,也不仅仅是为了在世界争霸。他老觉得印第安人跟炎黄子孙也是同宗,不然为啥会那么象?所以他的去保护。

国名既然已经确定,剩下的就是各级官员的认用了。王小强只是确定了几个大部,吏部,财政部,教育部,工业部,国防部,监察部。

然后就是选举开始,每个竞选者首先要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定好目标,以五年为期。如果达不到目标就自动下台。

这一下就比较热闹了,王小强弄得这个结构因为没有州府之类的上级机构。都是县级直接对国家部委负责制。而每一个部位都是单独审核各自的考评,基本也就没有了作弊的可能。

这样一来,县令的自主权就变得相当大了。权利给你,有能力你就施展,没能力你就下来。

因为国家是初创,所以这一届没有选择全民公投。县一级官员都是直接认命的。而部级高管则由县级官员投票选举。

最后结果产生,财政部长冷毅,副部长张芷若。工业部长颜令宾,副部长王梦远。吏部部长王子元,副部长刘恒。教育部长孟浩然,副部长杨大姐。国防部长郭子仪,副部长蒋书恒。

监察部作为一个特殊机构,负责监察百官。部长李白,副部长皮逻阁,姚异,刘易守,崔成器。

监察部分为监察司和密谍司两个部门。监察司负责监察百官,密谍司则负责情报收集工作。

南诏城作为国都,各部委自然都在南诏办公了。有了国家,自然该有国旗,王小强对于红旗一直情有独钟,华夏本就以龙为尊。因此红旗加上金龙自然就是标配了。

从这天开始,华夏国每个政府学校门前。就有了一根旗杆,上面飘扬着红色的金龙旗。至于国歌,王小强本想让李白写一首的。后来一想,这是每个百姓都要学会的歌,再说将来的疆域还不知道会到哪里,就干脆把国际歌拿来用了。反正作者还没出生,不至于为版权跟他打官司。

升旗仪式,最开始只是在县衙,部委和学校门口举行。只是内部人员唱国歌,升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天早上,聚拢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自发的举起右手,跟着唱国歌。那神情肃穆无比。

然后,国歌便开始慢慢的传扬开了。华夏国内,从幼童到老妪。如果这一生只会唱一首歌,那肯定就是国歌。这个绝没有人强迫,完全都是自发的。

南诏的每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一面红色的龙旗缓缓升起,“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国家的灵魂在于团结,民族的灵魂在于凝聚力。华夏的国歌如同魔咒,把所有的国民紧紧的糅合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因为有五年之期的约束,没有哪个官员再敢虚度光阴。都再竭尽所能的把自己治下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到不是怕丢官。而是丢不起那人!

在华夏国,你现在问任何一个百姓。哪怕是最忙碌的商贾,谁最忙?他保证告诉你,“公务员!”

官员的忙碌收益最大的自然是百姓!而这些官员大部分都来自大唐,所处的环境比华夏复杂的多,毕竟还要面对那么多世家大族。还有那么多各种亲戚。

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自然就是各种人际关系的掣肘。而在华夏,这些根本不存在!主要你人为对的事,尽管去做好了!

至于原来的那些贵族,好像都去挖矿了,还有做生意的。王小强并没有一杆子全打死,不听话的自然得去改造!

至于听话的,只是让他们让出土地。还鼓励他们经商!毕竟土地是国家的,大唐那边的错误,王小强自然不会再犯。

一些开明的绅士很快在商贾上尝到了甜头。毕竟现在的华夏已经不是过去的部落割据时代了。这可是丝绸之路的中转地,渐渐已经有取代长安的趋势了!

随便做点啥,也早就超过了霸占几百亩土地的收入。而这些商人在王大强的感召下,也学会了做善事。最起码自己家乡的学校,养老院,他们会定期捐款了。

有时候好人和坏人的定义,就是看你把钱花在哪里?比如后世的一些富豪,给人家外国名校捐几千万,几个亿。而国家有难的时候,几毛都没有,哪怕你有再多的理由,在百姓心中你就是渣渣!

因为无论你到了哪里,你的国籍不管是什么,可你那外貌已经注定了你的种族。特别是你的钱不是在国外挣得!

拿着你在同族中挣的钱,去外族装逼。别说骂你,不削你那是因为够不着!

当然,王小强不会宣传民粹的那些东西。因为他在意的只是国家!而国家的概念,本就是多民族的融合!

华夏国从建国起,就开始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毕竟这地方气候温暖,粮食一般都是三季。土地肥沃,又不缺水。国民人口又不多。这样的国家若不富,那就肯定是统治者的无能了。

当第一个五年到了尾声的时候,经济发展最快的反倒是安南!因为海产品资源太丰富了!

那巨量的鲸油产生的利润是惊人的,大量的蜡烛,香皂,肥皂。和工业用油脂,都比猪油和植物油价值高的多!

大量的海产品以干货,腌货,和罐头的形式倾销东南亚和吐蕃,以及大唐!

华夏海军也终于建成了,整整32条大船!两艘铁甲舰!舰长都达到了六十米,宽二十米。简直是海上的庞然大物!

每艘舰都配上几十门大炮,船头船尾还有巨型火炮。射程达到了可怕的三千米。最可怕是是那开花弹。三千米轰出去,那炮弹炸开的威力足以炸塌任何坚硬的城墙!

至于华夏的邻国吗?各个县令都自动模仿了郭子仪最初的一些政策。界碑内就是我的治下。我治下的土地和子民自然就得归我管!

我原来的界碑在哪?对不起,本官那么忙,哪有时间整天盯着界碑看!

其中扩张最厉害的就是王岳。因为这小子做事稳健,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治理地方经验。本该在吏部任职的他却非要当县令。

王小强就把南诏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给了他。毕竟南诏是国都所在地,王小强的家小可都在那里。没有自己人他可不放心!

结果几年下来,王小强和姚异几个人偶尔有一次想去他的赤年县看看。却发现跑了半天也没看到县衙所在地。

王小强觉得有些不对了,南诏城本身就在南诏国的西南边界上。每次快马两个时辰也就跑到赤年县衙了。

但这次三个时辰还没看到县城的影子。王小强看看那几个人,姚异摇摇头,“别看我,我也不知道咋回事?”

这时候正好路过一个小镇,王小强连忙问一个百姓。“老乡,赤年县城哪去了?我记得没这么远啊?”

那老乡似乎也有些纠结,“看着王小强鲜衣怒马的样子,知道不是凡人。自然也没敢啰嗦。”

“大人,你是问哪个赤年县城?”

王小强一愣!“赤年不就一个县城吗?你这话从何说起?”

老乡嘿嘿一笑,“县城就一个,可是搬迁好几次了,一直在朝西搬啊!咱们现在这个小镇就是第二次赤年县衙所在地!”

“那现在的县衙还有多远?”王小强是真的吃惊的问道。还看了看看着他手下这几个监察部官员。

那老乡想了一下,“你们这马比较快,大概一天时间能跑到!”

王小强被吓了一跳,以前两时辰能跑到的赤年县衙,现在快马要跑一天半才能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