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美大唐 > 669 真正图谋 下

北美大唐 669 真正图谋 下

作者:白面黑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0:11 来源:笔趣阁

不仅仅是马戛尔尼等人对这次出访清国抱有极大的希望,当嘉庆在听闻英国高级别外交团队来访之后,也兴致勃勃。可以说,整个大清国现在最核心的外交关系是围绕着大唐展开的,清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大唐的。由于大唐在东亚地区(指地理意义上的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扩张行动,清国大量的藩属国已经成为大唐的海外领。现在勉强还能称得上是属国的也仅剩下一个朝鲜了,然而就算这样,大唐也对朝鲜完成了大渗透。多年以前,唐人就比照着当年跟清国签的条款,跟朝鲜也签了一遍,甚至还获得了在济州岛修建军事基地和进行军事驻扎的权利。

在这样的时候,一个欧洲国家主动来联络感情,对嘉庆来说意义上格外重大的。纵横学可是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年的东西,嘉庆也早想联络一些势力,联手对付大唐。就算不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给大唐添堵也是可以的。

他的视听也不是完全闭塞,唐人的到来实际上也带来了许多资讯。嘉庆也知道,唐人曾经在北美击败过英国,帮助英国的一个殖民地独立,还从英国人手中a走了一大片土地。虽然现在唐英两国是还算友好的,但是嘉庆很直观地就认为,两国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以及敌对。

马戛尔尼的觐见是十分官样化的东西,乏善可陈。马戛尔尼送上了一些不起眼的礼品,然后嘉庆又回赠一些值钱的玩意。马戛尔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跟这位清国皇帝进行深入会谈,他能够感觉到对方的眼神中同样存在着热切。可是无论是正式的朝会,还是国宴,都不是说话的场合。

终于,在马戛尔尼觐见嘉庆的第三天。嘉庆邀请马戛尔尼入宫。当马戛尔尼来到了上书房,以为终于能够跟嘉庆长谈的时候,嘉庆却对他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开口道:“贵使,不如陪朕在御花园走走吧。让贵使也瞧瞧我宫中气象。”

马戛尔尼曾苦练中文,与嘉庆的对话并不需要翻译,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低头应是。

两人来到御花园中,嘉庆随手让几个太监离得远了一些,并且站在花丛幽径中,四周也没有什么人。嘉庆并不会向马戛尔尼解释什么的,一年多前。他失手打翻了一支平时不怎么会动的花瓶,发现了里面藏着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他并不知道这玩意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但是仍旧恐惧,嘉庆在宫中大发雷霆,并且要求彻查,可是并没有查出什么结果来。几天后,嘉庆又在自己的寝宫发现了相同的东西,而那里他明明让自己的奴才们去找了。

冰冷的气息包围了嘉庆,这让他相当恐惧。他知道那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一瞧就像是什么机械造物。而世界上最擅长机械造物的无疑就是唐人,也许唐人正在利用什么他不知道的手段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更令他恐惧的是,那些太监们居然被唐人渗透成了这个样子。他无法想象。现在只是去设置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果是未来有人下毒或者暗杀,那该如何是好。惊恐的嘉庆想要打杀了那些太监,可是遭到了宫廷内侍官的反对。

宫廷内侍官这个职位也出现在京师事变后,新政的举措之一。国事内阁处理,而即便是紫禁城的事情,唐人也逼着嘉庆认下了,他不能完全决定,宫廷内侍官有建议和反对的可能。现任的宫廷内侍官已经是他登基以后的第四任了。甚至是他自己选择的人选,但是他仍旧想不到。这个家伙居然敢反对自己。说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滥杀宫中宦官。

这之后的嘉庆几乎绝望。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身边他都维护不住了。他下令辞退那个宫廷内侍官,这是他所能做到的事情,然后他又任命了一个新的宫廷内侍官,只是人选仍旧是他跟内阁联合决定的。他命令这个新內侍官再次清扫皇宫,但是内侍官给出的答案是,宫里什么多余的东西都没有。

以前的嘉庆,对于自己的权柄和地位有着无尽的幻想,可是在这件事情之后,嘉庆彻底知道,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甜美的梦中。也许他确实是皇帝,拥有着巨大的权力,但是他却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全知全能、至尊无双。

嘉庆能够肯定,上书房里有猫腻,所以他下意识就不想在御书房中跟马戛尔尼交谈,所以他选择了把马戛尔尼叫到御花园中,并且支开太监们,最起码获得一个可以说话的机会。

他不会把顾虑告诉马戛尔尼,因为这太丢脸了。

两人不咸不淡地寒暄了半晌,甚至马戛尔尼还卖弄了自己的汉学功底,作了一首拍马屁的诗。嘉庆这时候有意地在引导话题,叹道:“想不到贵使能文擅诗,学问令人敬佩。比起贵使,那些自诩华夏之民的唐人,却没几个懂得这些的,简直是丢老祖宗的脸。”

他这话自然是放屁一样,大唐也是存在着不少国学好手,比他和他那个蹩脚老子的水平高得多。学习传统文学,更是大唐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更重要的是,创造诗文的老祖宗是汉人的老祖宗,他一个野猪皮完全是往脸上贴金。

另一边马戛尔尼也跟着话头往上爬,说道:“外臣一直以来仰慕文化芬芳的大清国,听闻贵国君王贤明、士子才华、百姓知礼,当不愧为是最优秀的国家。大唐共和国虽然强势,但是比起充满了文化和道德气息的大清国,真的是不如甚多。”

虽然知道是马屁,但是嘉庆还是很乐意,他点头道:“不错,大唐虽以兄弟之邦称我大清,但行事虎狼,全无道德,据说其国内到处是道德沦丧。百姓官宦恬不知耻,纲常皆废,仁人羞于与之为伍。”

马戛尔尼觉得谈话渐入佳境。两个有共同话题的人显然是能够达成一些建设性的共识的。马戛尔尼是非常聪明的人,所以他不会去假意询问什么。“为什么唐清两国那么友好,皇帝陛下却不喜欢大唐”、“大唐怎么惹着你了”、“皇帝陛下难道被大唐欺压”了之类的话。他能够感觉到,对面的这个年轻君主,似乎格外看重面子。这是清人上流社会的一个典型,马戛尔尼了解得很透彻。

唐人也是好面子的,但是唐人不会好面子到丢了实际利益的地步。所以马戛尔尼很清楚地认识到,唐人是有理智的,而清人是愚蠢的。

马戛尔尼说道:“皇帝陛下的感受。就是吾王和不列颠国民的感受啊!霸道嚣张的唐人,在全世界都像是一只横冲直撞的野牛,他们根本不讲究贵族的礼仪,也没有皇帝陛下所说的高贵的道德感,威胁着文明的社会。但是,遗憾的是,这只野牛块头有些大,而且力量太强,任何一个想要寻求正义和公理的勇者站在它的面前,都会被它掀翻和践踏。但是。很幸运的是,不希望这只讨厌的野牛继续存在下去的,不只是一个势单力孤的人。大清不希望唐国强大,而我们不列颠,甚至很多国家都是抱有相同看法的。”

嘉庆听了这话,眼神一亮,他也没有什么含蓄,因为眼前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他在大唐这堵墙上碰壁太多次了,而且每一次他都感觉到格外的孤独和害怕。他需要一个朋友,能够跟他相同对抗大唐的朋友。数量优势是壮胆的最佳方案。

于是,他说道:“唐国虽强。但不得人心。无道者,众伐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英国乃是欧洲第一大邦,朕也听闻贵主乔治三世之名久矣。唐人在我大清肆无忌惮。人神共愤,朕不能长久坐视这一情况,早晚都是要给唐人一击的。不过,确实如贵使所说,唐国力强,我大清虽然国力兴盛,但国内受汉奸掣肘,又多其他事务,击败这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今有不列颠之友人,同愤慨唐国恶行,不如我两结为兄弟之邦,共伐逆唐,还这天下寰宇一个澄明。”

马戛尔尼喜上眉梢,他也没想到这个清国皇帝对大唐如此仇恨。居然没有用自己去力陈是非,就已经主动地寻求他们英国的帮助。不过马戛尔尼也很悠得住,他意识到这个情况对英国来说非常好,他可以利用一下为不列颠谋求更多利益。

“皇帝陛下的心意,令外臣十分感动,只是唐国的力量实在强大,虽然同情大清国的处境,但是我国也对正面反抗唐国十分犹豫。”

马戛尔尼这几乎是明着向嘉庆讲条件了,那意思就是结盟可以,必须拿好处出来。

嘉庆大笔一挥,说道:“若是事情能成,那什么北美之地,可以尽数归贵国。”

马戛尔尼眼皮都跳了一下,这绝对不是激动的,而是有些吓到了,甚至是有些生气。他有点怀疑自己究竟是在做什么。嘉庆说把北美让给英国,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完全没有诚意,随口说说;另一种则是他真的认为英国和清国联合起来能够灭掉大唐,然后把他根本不知道有多么重要和值钱的北美让给英国人。

前一种情况是无心,后一种情况就是愚蠢了。而不管是哪一种,马戛尔尼都觉得非常不好。

马戛尔尼轻轻咳嗽了一声,道:“皇帝陛下,我们还是讨论一些实际的问题比较好。”

嘉庆发现马戛尔尼不上钩,并不以为意。他本来就是信口胡说的,他觉得英国人在北美有存在,而且在北美被唐人击败,想必对北美有兴趣。他其实就是信口开河,想要拉拢英国人,可是英国人对于这种白痴行为根本不感冒。

嘉庆也无奈,只能道:“贵使请说。”

马戛尔尼道:“英国和清国,一在欧洲,一在亚洲。并不接壤,没有仇恨和冲突,是天然能够成为朋友的。我们英国很乐意为朋友奉献绵薄之力,去抵抗唐人的入侵。大唐是一全球性存在的国家,海外领遍布很多地方,同时也关注着欧洲。即便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面临多线开战,都是十分危险的,只要能够将其拖住,很可能就会爆发激烈的问题,使其一落千丈。”

嘉庆顿时觉得这个夷人很有眼光,说的都很有道理。

马戛尔尼道:“皇帝陛下有着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却缺少优良的武器,而我们英国可以为贵国提供这些。不仅是武器,各种商品,英国都能够提供给大清,用以对抗唐人。”

嘉庆眉头一挑,问道:“白给吗?”

马戛尔尼讪讪一笑:“自然是要付钱的。”

嘉庆的脸色变差了一些,“你的意思是通商?”

马戛尔尼一本正经地道:“这是互利共惠的事情,我听说唐国不出售给贵国优秀的大炮,使得贵**队的炮兵数量不足,为了朋友,我们是绝对不会限制火炮或者军舰的出口的。只要皇帝陛下您点头,我们就会敞开为您供应。”

马戛尔尼似乎看到了嘉庆脸色不愉,立即又道:“当然,在配合上,处于相对弱势的英国和清国,应该加强在情报上的相互沟通,并且寻找一切有可能的机会去削弱唐国。如果未来清国要与唐国开战,英国可以许诺在另外的战场牵制唐军的兵力,为大清创造机会。”

嘉庆自然知道两线作战对一个国家的破坏性,虽然他看不太上英国,觉得就是一个夷人小国,但是人口上跟唐国也差不不了太多(其实差不少),真的要是打起来应该还能凑活用一下。

很多细节问题,嘉庆之后又找来了他心腹福康安等人进一步商议,最终大致上同意了签订与英国的密约,共同对付大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