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不让江山 > 第五百零八章 有多苦都写在册子上了

不让江山 第五百零八章 有多苦都写在册子上了

作者:知白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2:58 来源:笔趣阁

酒仙楼是古井县最好的酒楼,这酒楼最拿得出手的不是什么菜品,而是酒。

古井县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县城中有一口古井,已经不知年月。

这古井之水甘甜清冽,传闻常喝这井中之水,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而这口古井,就在方玉舟他们现在居住的道观中。

连古井县的百姓们如今都已经说不清楚,当初是因为这道观的名气太大而让人知道了井,还是因为古井名气太大才让人知道了这座道观。

道观名为正清观,古井名为仙露井。

传闻大概在一百多年前,第一代澹台将军刚刚到凉州城的时候,西域诸国的联军正在此地肆虐,杀生无数,残尸遍野。

澹台将军靠着几千悍卒,硬生生把数十倍敌人击败,而在此战最惨烈的时候,西凉之地,江湖豪杰,寻常百姓,纷纷赶赴疆场支援。

正清观的七十二位道人,带剑西行。

观主那时候已经有七十一岁高龄,弟子们皆劝他不要去,可是老观主却说......你们都去,我不去,你们不回,我熬不住疼。

老观主说,我是你们的师父,你们也有弟子,我当为你们的表率,你们当为弟子的表率。

老道人说,道门之人,盛世清修,逢乱入世,这是祖师爷留下的规矩。

天下门派万千,只有我道门门规之中写有:凡我道门弟子皆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不可通敌叛国这样的明规。

祖师爷写上去了,我们就得遵守这规矩,祖师爷敢写,是因为他坚信自他之后不管千秋万世,道门弟子都会这样做。

老观主还说,祖师爷敢写,是对我们这些后辈的信任,他敢写我们就要敢为。

我是你们的师父,我给你们做表率,你们也有弟子,你们给弟子做表率。

我战死,你们上,你们战死,弟子再上。

大战之后,澹台将军亲自护送七十二具棺木归来,那斩敌无数铁一般冷硬的将军,在这正清观里亲自动手挖土做坟的时候,几次痛哭失声。

数千凉州军,那一战后只剩几百人,江湖中人战死亦有数千,老观主被推举为江湖队伍的领袖,七十一岁,仗剑杀敌。

他说,大家让我做领头的,我接了,所以我不能站在别人背后看着,那不是领头的,领头的就当在最前。

老人杀敌二十余,身中六箭。

观主临死之前还笑了笑,对身边说,告诉你个秘密,我其实一直都不信天理昭彰,我只信道法自然。

何为道法自然?

他颤抖着抬起手,用血糊糊的手指向那满地的江湖客尸体说:“这就是,发乎本心,道法自然。”

天下苍生皆为道。

大战之后,百姓们自发到正清观里祈愿,祈求上苍保佑这些道长能平安归来。

他们离开的时候,背剑而行,谈笑风生,无生死之惧。

棺木归来,无数百姓跪倒在正清观外,嚎啕大哭,有人撕心裂肺的喊着......他们没回来。

澹台将军跪在灵前,以将军之尊叩首行礼,将军说......他们回来了。

如今这正清观还在,后院那七十二座坟也还在。

看着这些坟,方玉舟面带鄙夷。

“求虚名之辈罢了。”

他自言自语了一句。

他弟子具荷道:“用死求名,也是执念。”

方玉舟道:“这些土包里的家伙,早就已经化作了枯骨,此时都已经没有人知道他们名号,图名有什么用?

一说到这里,他就想到了龙虎山上那个老顽固。

“当初我在龙虎山上,和那老顽固辩法,我说既然祖师爷说道法自然发乎于心,那所有心中念,都是道法自然。”

方玉舟道:“这样有错吗?既然所有心中念都是道法,为何我的就是错的?”

具荷道:“不过是死要面子罢了。”

方玉舟点了点头:“那老顽固若肯开山门,每年百姓们供奉的香火钱便有多少?怕是不下百万之巨,最不济也要有数十万两。”

“可他偏偏不肯,一日两餐粗茶淡饭,山门弟子,跟着他一起种田种菜,养牛喂羊。”

方玉舟怒道:“我们是修道之人,为苍生参悟,为什么就不能得百姓供奉?”

就在他有些愤慨的时候,外边有弟子跑进来,说是县丞高大人请方玉舟过去。

方玉舟又瞥了一眼那些坟,哼了一声后说道:“我永远也不会做他们这样的人,若将来有一日我可做主,便让人将这些土坟都扒了,看着来气,看到就想起那老顽固。”

具荷道:“要不然现在就扒了?”

方玉舟沉默片刻,摇头道:“等这古井县皆为东陵道信徒的时候再说,那时候,我说什么是对的就是对的,我说什么是错的就是错的。”

一个时辰后,酒仙楼。

李叱在主位上坐下来,县令刘胜春在他一侧作陪,一边介绍这酒仙楼里的名酒,一边介绍古井县的往事。

“这古井县里,很多酒肆都去正清观的仙露井里取水酿酒,唯有这酒仙楼的酒滋味不同。”

刘胜春道:“当年,正清观的老观主不受香火,却开道门,因为百姓们都说这井水有神效,老观主就说,随意取之。”

听到这句话,李叱微微一怔。

这和冀州城里那道观比起来,天壤之别,冀州城内凤鸣山的道观,连上山都要收钱。

而事实上,凤鸣山上的道人,都是假的。

刘胜春道:“后来有人就取井水做酒来卖,弟子们不解,于是问他说,世人取水,任由取之,可是商人取水酿酒卖钱,为何也要任由取之?”

李叱问:“观主如何答?”

刘胜春道:“观主说,水不是我们的,是自然恩赐,我们只是恰巧住在这。”

李叱问:“观主安在?”

刘胜春随即把七十二道人背剑西行的故事给李叱讲了一遍,李叱听完后已是动容。

“明日我想去上香添坟。”

李叱缓缓吐出一口气。

刘胜春连忙点头道:“如今这道观里已有传承,有从外来的道人,取仙露井的井水做药,分发给百姓,也是得百姓们敬仰。”

李叱眉角微微一抬。

“哦?”

他笑了笑后问道:“是从何地来的道人,有如此胸怀气度,我倒是也想认识一下。”

刘胜春道:“若是大人想见的话,回头下官安排一下,那道人是从龙虎山来的,传的是龙虎山道法,可是颇有些神通。”

坐在旁边的张玉须脸色变了变,他坐在那没有什么表示,可双袖之中,两个拳头都已握紧。

他此时此刻听完七十二道长背剑西行的事之后,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方玉舟和他的人,不配住在正清观里,那是对七十二位道长的亵渎。

“其实......”

刘胜春笑了笑道:“今日之款待,也是那位方道长的安排,大人也知道,如今这地方治理着实难做,要让惠于民,又无朝廷接济,县

衙哪有什么收入,下官等人,已经有多年未曾领过俸禄了。”

李叱道:“想不到你们如此艰难,却还把本地治安维持的这么好,待我回去后,一定会在节度使大人面前提及,尽快给你们分拨钱粮物资。”

他看了刘胜春一眼后说道:“不过......”

刘胜春心说他妈的又来?

不过这次李叱倒是没有卖关子。

李叱有些为难的说道:“不过......不只是刘大人你们这里难,各地各处都难,我这一路巡查走过,各州县都过的很苦,之前过临兵县的时候,一场意外,县衙里几位大人遇难,却连发丧的钱都没有,还是我自掏腰包安置了他们。”

听到这句话,余九龄嘴角都抽了抽。

临兵县的县令等官员,有几个是被西篱子的人杀了,剩下的投降。

然后是雀南到了到了临兵县,她为大神官,那些投降的官员做了小神官,在她面前点头哈腰。

临兵县一战,唐匹敌杀了那么多人,那几位县衙官员也没能逃过一死。

要说是遇到意外死了,也是那么回事,要说是李叱把他们掩埋的,也是那么回事。

刘胜春一听李叱这话里的意思,立刻就明白过来,各地各州县都难,你这古井县也难,凭什么就先安排给你分拨钱粮物资?

李叱道:“节度使大人是有心整顿,也有些帮扶,所以才让我巡查各地,好好看看,仔细看看。”

李叱看了刘胜春一眼后,压低声音对他说道:“之前陛下到过冀州的事,你可知道?”

刘胜春是有所耳闻,连忙道:“下官听说了。”

李叱正色道:“节度使大人要做的事,那可是陛下亲自交代下来的事,所以节度使大人也不敢怠慢,大人清查了一下冀州城的存粮存银,又做了统筹和推算。”

说到这,李叱声音更低了些。

他往刘胜春身边靠了靠后说道:“节度使大人说,困难一些的州县,就拨款白银二十万两,粮食和种子,也要优先发送,过得去的州县,就拨款五万,粮食也要少一些,慢一些。”

“二十万两?!”

刘胜春的眼睛立刻就睁大了。

李叱叹道:“是啊,就是因为这事落在我肩膀上,所以着实为难。”

他端起酒杯,刘胜春连忙跟着举杯。

李叱喝了口酒后说道:“你说我这个巡察使有多为难?各地都那么苦,我是优先给谁合适呢?”

刘胜春连忙说道:“大人啊,我们古井县是太苦了,苦啊,苦的......难以为继。”

说到这刘胜春看向县丞高有心,高有心连忙说道:“本县确实是太苦了,百姓们早就已经没有余粮,可能明年就会有无数人饿死啊。”

他起身走到门口,朝着外边招了招手,立刻就有人抬着两口大箱子进来。

高有心让人把箱子放下,然后俯身道:“这是这几年来古井县的卷册,收成和支出,都详细记录,下官想着,大人虽然一路走来看到了各州县的苦处,但都不如我古井县记录的如此清晰明了。”

他把其中一口箱子打开,里边满满当当的都是银子。

李叱道:“你们确实有心了,各地都苦,就没有一个如你们这样,把怎么苦都写的清清楚楚的。”

他一摆手道:“送回官驿,我回去之后仔细看。”

“是是是......”

高有心连忙吩咐人,把这两口大箱子送去官驿。

李叱道:“那这样,明天去正清观看看?我就见见这个来自龙虎山的道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