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汉血长歌 > 第五百四十四章 科举

汉血长歌 第五百四十四章 科举

作者:西门吹灯零零七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2:20 来源:笔趣阁

随着十月的到来,龙都内外话题便成了科举一事,连河间侯侯府内的下人们,也时不时地谈论起科举。科举考试三年一次,一般来说皇帝登基会额外增加一次科举考试,但大德帝登基之后的元年,朝廷主要精力放在应对江南叛乱之上,所以这额外的恩科便免了。按照正常顺序,大德三年十月十五日,便是科举之日,也是天下间所有才子佳人最关心的日子。

张孝武听芒种叽叽喳喳地讲着,说关于这次科举,有龙都的好事者列出了十大才子,说这十人将来必定是天榜的前十。

“这是个人都是士族的才子,将来都是朝廷栋梁,而且你知道吗?这十个人还都没有成亲呢。”芒种叽叽喳喳说,“也不知道将来谁那么有幸,能够嫁给他们。”

张孝武敲了她小脑袋瓜一下,说:“你这小丫头,要是瘦一些倒是有机会,可是你现在的胖样子,肯定不入他们的法眼。”

芒种气呼呼地说:“人家还不能想一想吗?”

张孝武大笑,道:“从今年开始,科举考生即便中了大榜,也不会直接做官了,他们十个人再优秀,也要入帝国大学学习三年才能做官。”

按照以往的惯例,天榜可是要调到翰林院学习,前十名随后进入御书房直接服侍皇帝的,那才是天子近臣,其他学子不过是天子门生。但从今年开始,朝廷将取消天地人三榜,并立三百六十人大榜,而这三百六十个人称之为中仕,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是朝廷的储备官员,当然,大榜第一人依旧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朝廷会重点奖励。但三百六十人将进入帝国皇家学院继续学习做官,学习时政管理经验,学习为官之道等等。

之所以张孝武强烈要求建立帝国皇家学院,便是需要一匹技术性官吏,而非一群只会写诗作赋的文人,以往的太学院太过注重举人们的文化素养,却忽略了他们的时政管理能力,以至于许多人做了地方官后却只会阿谀奉承,而对于当官后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一窍不通。

“老爷,科举那日,我能不能去看看?”

“看什么?”

“看状元啊。”

“状元有什么好看的,你天天看着中枢令,难道他不香吗?”

芒种撇嘴道:“老爷,你只是俊朗刚毅,但和帅没什么关系的好吗?”

张孝武恨铁不成钢道:“愚妇!”

“我还没成亲呢,我不是愚妇!”芒种反驳道。

张孝武道:“那就是蠢丫头。”

芒种哼道:“老爷就是嫉妒人家有才华。”

张孝武转头走了,心想着说今年必须跟向瑞说说,考题要难一些,绝不能便宜了那些人。

本次科举主考官便是右相向瑞,因向瑞负责税赋法改制一事而遭到士族攻讦,中枢府为了恢复向瑞的影响力,不至于他主政遭到攻击,特点向瑞作为主考官。这是一种平衡,朝廷不能总被士族牵着鼻子走。

对于科举,张孝武所知不多,谁让他是一个理科出身的技术员,他回忆起前世重重,当年若非因为自己的文科成绩太差,也不至于选择了理科。而他对科举最熟悉的,便是八股取士了,明清两代中,谁的八股文作得好,谁便能够取仕。而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取四书五经内容,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

工作之后,张孝武因为在图书馆,所以有幸看到了一篇清代的乡试八股文原本,同时也是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不过他倒是觉得人家写的非常好,不但字迹优美且文采优雅,然而当时图书馆馆长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竟然没有考中乡试,由此可见当年南方学子学习的刻苦,若是这人不是江南学子,生在山西、山东、直隶,只怕能中乡试头几名。

而圣汉帝国的科举是进行三场考试,第一场帖经试卷,考察的是学子们对于诗书的记忆力,考题多出自于四书五经,当张孝武看到四书五经之后,顿时有一种灵魂遭到重击的感觉以内这四书五经竟然除了一些地名和人名与自己穿越前历史不同,其他文字语言等几乎一模一样,也难怪他说的许多成语,别人也能听懂。

帖经考试考的是学子们对书本死记硬背的能力,也考的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所以这一场考试只有半天时间。考完之后,科举考场是要放开,学子们回到住处准备下一场,而非明清时代需要关在考场里三天三夜。

由于帖经考试只考察一百道填空题,所以只要答错超过十道填空题的学子,便没有资格进入下一场考试。但基本上只要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是学富五车,极少有人会在第一场考试中被剔除——当然,也不排除有的考生考试时状态不好或头昏脑热或因俗世所扰。

帖经考试之后的第三天后,科举第二场考试为诗赋,以长诗或赋论方式对主考官的考题进行解题,同时根据自己能力对该考题进行通古论今的发挥,其形式类似于另一个世界的议论文,先解题再议论。诗赋考试考查的学生的文字能力,能否写出一篇文字优美、有论有据、能够说服他人的文章。

第二场考试结束之后,学子们只会休息一日,随后进行第三场考试,策论。策论则是以论施政、时事、人事、政治、学问等实用知识为考题的考试。一般平民学子在帖经、诗赋两项考试中与士族学子不相上下,但是在策论考试中便略逊一筹,毕竟许多平民学子对于朝廷甚至天下大势并不熟悉。而士族学子们因为家庭和族人的关系,更加熟悉朝廷的大势,从而在策论中更能写出附和朝廷要求的文章来,并取得相应的好成绩。

张孝武看着第三场的考题,不由得问对向瑞说道:“这是不是太刁钻了?”

向瑞奇道:“不是少保大人让我考难一些吗?”

张孝武咳了咳,红着脸说:“我是让你考难一些,可没让你考死他们啊。”

向瑞大笑:“少保大人,万勿轻视学子们的能力,他们比你想象的更加聪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