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十四章 金庾信的隐忧

大唐不良人 第十四章 金庾信的隐忧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功德五读书。

人生而不同。

有的生在帝王家。

有的,却是低贱如草,食不裹腹。

对所有人来说,这世间如果还存在唯一公平的东西,那便是……

时间。

人间不过百年。

无论帝王将相,贩夫走卒。

谁能逃得过时间?

到了大限之日,都是黄土一抔。

就算再多的陪葬品,又有何益。

所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不。

或许,有些人会超脱这个法则。

苏大为端坐于营帐内,面前的小木几上,堆满了从泗沘城里带出来的文书,手里执着笔,似乎正在发呆。

营帐里鲸油灯的光芒明亮,聂苏站在一旁,正弯腰帮苏大为磨着墨。

一低头,乌黑的发丝,如瀑布般散下,有几缕飘到苏大为脸上,又麻又痒。

苏大为从出神状态回复过来,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苦笑道:“小苏,你在营里还是注意一点,把头发束起吧,让人看到不太好。”

聂苏嗯了一声,眼波微转道:“可是刚才梳洗了头发,不散开晾干,会痒的。”

苏大为一手托着下巴,侧脸看向她:“可惜没有吹风机。”

“什么是吹风机?”

“咳咳。”

苏大为轻咳两声:“继续磨墨,我还有些公务要处理。”

聂苏在苏大为面前颇为乖巧,立刻弯着腰,接着磨墨。

从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如兰似麝的香气,非常清淡好闻。

苏大为不禁吸了口气,有些昏沉的大脑也变得清明起来。

“现在我手里掌着四千人,其实已经远超一个折冲府的规格了,下面娄师德等人,完全可以独领一折冲府兵马……这次若是稳住百济的局面,要向朝廷表功,帮他们位置往上挪动一下。”

大唐共有六百多个折冲府,其中大半都设于关中,实行的是强干弱枝之策。

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制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

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

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

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

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

十人为火,有火长。

当然人员这个规则,只适用于普通情况,在战时,会根据需要略有调整。

像苏大为下辖四千人,实则已大大超标了。

不过此时身在敌国,需要统一军权事权,方便镇抚。

按平时的情况,这四千人,可以分成四个中等折冲府。

实际上苏大为手下有一帮优秀的将领。

像娄师德早先已因功拔为折冲都尉。

王孝杰和崔器等也升上了果毅都尉。

至于阿史那道真,也因累功升至折冲都尉。

但,之前与薛仁贵征高句丽时,功败垂成,以至战损。

李治盛怒之下,虽然没有严惩薛仁贵,但对他手下这帮将领,都是降一级录用。

苏大为此来,正好因重建情报,为苏定方半月拿下百济,立下汗马功劳,被升为折冲都尉。

然后娄师德他们,就被苏定方顺水推舟,大笔一挥,全都归于苏大为帐下节制。

按说娄师德他们,早就有单独领一折冲府的能力了。

只不过……运气不好。

这事苏大为也颇有些自责。

若不是他极力推荐,当初薛仁贵也不会把这些将领要过去。

谁能想到薛仁贵在战场上,在大非川之外,还有吃亏的战绩。

所以苏大为认为,自己有必要,帮着手下这帮兄弟们,立些战功,把位置往上升一升。

翻阅着手里的文书,苏大为忽然想起一事,忍不住道:“大唐的军制,常备只有二十多万,不到三十万的样子,难怪每次出征,普遍只派五万人左右。”

“阿兄,你在说什么?”

聂苏在一旁好奇的问。

“哦,我是说,大唐的卫府兵是轮值的,一般在役的只有三分之一人。

三分之一的在役卫兵,也就是二十多万人。

此次征高句丽,出动十几万大军,已经是在役人数的一半了。

难怪大总管要这么急着把主力带回去。”

不带回去行吗,大唐的兵力已经抽调一半了,这连镇守本土都有些捉襟见肘。

如此大军,自然不能太长时间孤悬于外。

苏定方大战一结束,就把人带回去,想必也是安李治之心。

就在此时,忽听有人在帐外轻咳一声:“都尉,那个扶余公子指名要见你。”

说话的人,是黑齿常平。

他现在被苏大为任命为帐下长史。

黑齿常之自然也被苏大为封了一个官。

做他帐下参军。

安文生是别将。

崔器是兵曹。

娄师德和王孝杰是左右果毅都尉。

至于周良和南九郎,在暗处替苏大为负责半岛都察寺的活动,处于半隐形状态。

“扶余公子?就是那个扶余庆吧?”

苏大为想了想:“把他带上来吧。”

“诺。”

扶余庆,就是此前都察寺探员从泗沘城附近抓到可疑之人。

后经审讯,这人招出自己乃是百济扶余王族。

城破之时,他用灶灰抹黑了脸,换上家中下人衣服,趁乱逃出了城。

可他一无长技,没有任何谋生技能,混在郊野里,饿得跟个鬼一样。

正要不支,结果被唐军发现了。

这等贵公子,并没有任何顽抗的意志,很容易就审出来。

原本也没有什么特别有用的价值,可扶余庆无意中吐露的事关百济“龙脉”的说法,引起了苏大为的兴趣。

他本想着把军务和熊津都督府公务处理完,再见这个人,没想此人反倒主动提出要见自己。

未谷城。

这里原本是新罗与百济的边境重镇。

现在,新罗军在此驻守。

金庾信站在城头,仰望着夜色。

今晚的月色很好,银月如盘,高悬天上。

算是近一段寒冷天气里,难得的清朗。

皎皎月色投在墙头,将饱经战火煎熬的未谷城城头,染成一片雪白。

金庾信就这样站在城头,仰首看着天中的银月,仿佛化作了泥塑木偶,一动不动。

他早已不再年轻。,

近年来的战役,令他画上皱纹的脸上,又凭添了几许风霜色。

在这样的月色下,花白的头发、眉梢、胡须,整个变做了银白,好像一下子又苍老憔悴了许多。

没有人知道,他站在那里在做什么,又在想些什么。

是想起昔年西拒百济,凡大小百战百胜的经历?

是想起曾经的真德女王、善德女王?

还是想起推动自己的妻舅兼妹婿,金春秋登上王位,那跌宕起伏,步步惊心的政治斗争?

月色渐渐黯淡,夜里的寒风开始呼啸。

乌云开始遮掩月光。

一名新罗亲兵放慢脚步,轻轻走上城头。

在距离金庾信数丈远的时候,先轻咳一声,然后用尽可能温和的声音道:“上大等,有信到。”

原本以为金庾信会很久才反应,谁知他的眼珠一动,原本伫立在那里,毫无生气的老朽身体,仿佛一下子又活了过来。

他的白须在寒风中微微抖动,一种嘶哑的声音传来:“呈上来。”

似乎,金庾信对这封夜里突然来的信,并不奇怪。

根本没有问信从何来。

又似乎,他根本就在等这样一封信。

卫士低头,双手将一个细小的木筒献上。

“这是刚刚由海东青送来的。”

海东青,是一种凶猛的禽类。

传说它是世间飞行最快的鸟,有着万鹰之神的美誉。

居住在辽东的猎人,在训练猎鹰的时候,偶然发现这种鸟比鹰飞得更快,更凶猛,尝试驯化后,便成为猎人的好帮手。

它的目力极佳,没有任何猎物能逃过它的眼睛。

而且还可以充当信使。

后世《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

金庾信验看了一下竹筒封口的火漆。

确认无误,这才拧开竹筒,从里面倒出一枚拇指大的蜡丸在掌心。

显然写信之人非常谨慎,经过了层层加密。

防之被人中途偷窥。

金庾信目光凝视掌中的蜡丸,借着黯淡的星月光芒,及周围的火把,确认蜡丸上的印戳无误,没有被人开启过的痕迹。

两指一搓,将蜡丸捏碎。

从里面抽出一张卷得极细的丝团。

丝是上好的蜀锦。

既轻,且薄。

将其抖开,上面写着细如蚊蝇的小子。

亏得金庾信眼神不错,细细看完,双手一搓,将丝团搓为粉末。

“下去吧。”

他对着守在面前,等待自己回信的亲兵道:“没我的命令,不必上来。”

“是。”

等人退开。

在城头,火把照不到的幽暗中,突然响起一个人幽幽的声音:“是苩春彦的信?”

“你倒是知道不少。”

“唔,知道的不少。”

阴影中的那人,声音毫无谦虚之意。

说完接着道:“苩春彦的信既然来了,我们那见事,你考虑得如何了?”

“事关重大,老夫不能仅凭你一面之辞。”

“上大等,机会只有一次。”

幽暗中的声音,发出噗哧冷笑,略带嘲讽道:“你们引来唐人,如今整个半岛都在唐人的刀锋阴影下匍匐,你们新罗,又能好上多少?

百新与新罗之争,乃是兄弟之争,你们请来外人打死自己的兄弟。

难道外人会放过你们吗?”

金庾信默然。

声音所说,也是他心底里的隐忧。

“更何况,托你那份‘重礼之福’,大唐的熊津都督才刚赴任,便暴毙于任上,你说,以大唐那个小皇帝睚眦必报的性子,会放过新罗吗?”

金庾信浑浊的眼中,凶光一闪:“这一点,不用你说。”

“嘻嘻,上大等生气了?那说明我说中了。”

“无礼!”

金庾信冷哼一声,大袖一拂,一点绿光没入砖石中。

下一刻,无数碧绿的藤蔓自墙隙中疯狂,向着黑暗涌去。

幽暗中那人发出一声低呼,声音瞬息远去:“举事在即,是战是和,上大等可自决。”

余音袅袅,那人不知走了多远。

金庾信面笼寒霜,重重往墙头上一拍。

城头上的积雪,噗的一声,迸碎成白茫茫一片雾气。

地上的藤蔓好像瞬间被抽去了精气神,枯萎腐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