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十章 横扫

大唐不良人 第十章 横扫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十里外,百济都城泗沘城的高大城墙,已经隐隐在望。

不久前才经历过战火,所以泗沘附近的树木早已砍伐一空,不少地方还残留有焦土,一些草丛和泥地里,还能看到隐约的箭簇,一些大石上都有刀劈斧砍的痕迹。

那一战,泗沘城是动用了投石机的。

也不知大唐的将士究竟用了怎样的勇气,才能冒着矢石,完成半个月征服百济这样的壮举。

细细的雨丝飘落,犹如烟雾。

苏大为抹了一把脸上的细密水珠,伸手拍了拍身下的龙子,安抚一下爱骑焦躁的情绪。

刚要和安文生再说点什么,苏庆节一声惊叹,将他和安文生的注意力又吸引过去。

原来阿史那道真已经讲到太宗征高句丽时最紧要的部份。

“援兵即溃,白岩城主孙代音眼见无望,终于举城投降了。不过太宗并没有真的纵兵劫掠,而是用大唐府库里的钱财封赏所有攻城的将士,平息了将士们对财富的渴望,并且将白岩城改名为岩城,命孙代音为岩城刺史。”

苏大为眼露惊讶。

这一点是他没想到的。

他还留意到,左近的苏庆节、娄师德和王孝杰都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若是平常的将令,一怒兴兵,说屠城,便会屠城。

但似太宗这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驾驭住士兵的贪念,来获得政治上的成功,说明太宗的头脑非常清醒。

白岩城屠了容易,但往后其他城,只怕会更加殊死抵抗。

赦免白岩城满城老幼,这是仁。

以府库钱财,代替劫掠之财,赏赐将士,这是信。

任命孙代音为岩城刺史,这是义。

这一手玩出来,除非是狼心狗肺之人,否则绝不会再背叛太宗。

而且,就算孙代音想叛,只怕白岩城的百姓,也必会有人感念太宗的仁德。

再则,附近各城,见到投降不但没有降罪,反而得到封赏,继续得到重用,只怕抵抗的心也会动摇几分。

果然不愧是天可汗,这一手玩得漂亮至极。

哪怕是今天,对苏大为等人来说,也极有借鉴意义。

安文生在一旁叹道:“难怪太宗能得四方之才投奔,恨不能早生几年,随太宗一起征战。”

“老安,你不是说你讨厌官场,不出仕吗?”苏大为白他一眼。

“咳,如果是太宗朝,我愿为国效力。”

“呵呵,有见地。”苏大为向他竖起大拇指。

“你们俩别岔开话题,白岩城之后,唐军如何了?”苏庆节追问。

“兵马在白岩城经过十天的休整后,六月十一,太宗留下一万多人驻守刚攻下来的几座城池,率领五万人,向着辽东最后一座坚城安市城杀了过去。”

咯噔!

所有人心里一动,知道阿史那道真终于说到戏肉了。

都听说昔年太宗征高句丽,惜顿挫于安市。

终不得辽东。

但其中细节如何,还真没多少人清楚。

老一辈都没怎么提这件事,他们这些大唐府兵二代,勋贵二代,自是不知其详。

“六月二十日,大军到达安市,立即对安市发起了猛攻,二十一日,高句丽北部酋长高延寿、高惠真率领十五万援军,也向安市城杀过来。”

嘶~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五万,对十五万。

还要加上安市城。

这仗,不好打。

“决战之前,太宗与左右众将曾言:若我为高延寿,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与安市城互为犄角,占据要地坚守不出,再派骑兵纵掠唐军粮道。

中策是带着安市的百姓撤离。

下策,是与唐军决战。

我料,高延寿必是要与我军决战。”

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说这话,大家都捧场,要换个人这么说,一定会被怼回去。

人家十五万人,你这才五万人,人家不寻求决战,难道跑来浪费钱粮旅游来的?

“决战之前,太宗又做了几件事,首先是让阿史那社尔,也就是我阿耶率一万突厥骑去引诱高延寿军,交战后便佯败,以轻慢其心。”

说起自家老爷子当年的雄姿,阿史那道真颇有些眉飞色舞之感。

“决战之日,高延寿率十五万大军,列阵四十余里,在唐军前耀武扬武。

太宗心生一计,派一名使者向高延寿表示怯战之意,并说只要两国修好,给大唐一个面子,好方便撤兵,并且不小心透露大唐‘缺粮’的秘密。

高延寿大喜过望,加上前天刚将大唐的突厥骑追砍了数十里,以为唐军真的不敢战。

二十二日,天还没亮,太宗便下达总攻命令。

先是留二万人守大营,防备安市城的敌军偷袭。

接着命李勣率一万五千名步骑兵,在西岭列阵。

还令长孙无忌率领一万一千名精骑,从山的北面迂回包手抄到高句丽军的背后。

最后是太宗亲率四千步骑,登上北岭,指挥作战。

高句丽这边,见唐军只有一万多人在前方布阵,皆放肆嘲笑说唐军不自量力。

太宗在山上看到长孙无忌已经绕到敌后了,立刻下令擂鼓进兵。

一时间,战鼓号角,响彻战场。

从前方,后方,还有太宗从侧面,一齐向高句丽军猛攻。

直到这个时候,高延寿才发觉大事不妙。

忙下令高句丽军兵分三路阻挡唐军进攻。

可惜为时已晚,高句丽军阵型都还没布起来,听到号令,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又被大唐铁骑杀到面前,一时大乱,不能抵挡。

而且当时还电闪雷鸣,天降大雨,高句丽疑唐军有法术,彻底乱了。

对了,双方正在鏖战时,从唐军中杀出一位身披银甲的猛将,单人独骑,冲入高句丽军中。”

说到这里,阿史那道真终于停下来,需要喘口气。

而苏大为则是与安文生、苏庆节,异口同声道:“薛仁贵!”

“对啊!”

阿史那道真一拍大腿:“被你们说中了!”

苏大为翻了记白眼,心说:薛仁贵,我兄弟啊,他的事迹我能不清楚吗。

“总之这一战,太宗以三万人,大破高句丽军十五万,狂追高句丽军近百里,最终杀伤二万余人,俘获五万匹马,五万头牛,一万领铁甲,其余辎重器械无数。”

听到这些战利品,包括苏大为在内的众将,都是摩头擦掌,露出兴奋之意。

三万破十五万,这战绩,无论放哪里都是一个奇迹。

而太宗李世民,就善于打出这样奇迹般的战绩。

“对了,说了半天,你还是没说,安市城最后怎么回事?”

“别急,高延寿那里还没结束,他战后收拢了三万残军,依山固守准备与我军持久战,结果被三万唐军给围了,拆掉了所有的桥梁,断了高延寿军归路。”

“等等,三万如何围三万?兵书不是说十则围之,一比一怎么围?”

苏大为问。

阿史那道真两手一摊:“你问我,我怎么知道,大概就是薄薄的站了一圈吧。”

“呃。”

“结果第二天高延寿就出来投降了,太宗鄙夷了一番后,将三万高句丽俘虏挑选三千五百名酋长,迁往内地,其余的三万余俘虏,则放了回去。”

“放了?”

这一下,又大大出乎苏大为和娄师德人的意料。

俘虏是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杀也不能轻易放啊。

太宗行事每每出人意表,但细思又大有深意。

苏大为略微一想道:“唐军此时必是粮草转运困难,养不起闲人了。”

阿史那道真、苏庆节等人向他看来,苏庆节有些惊讶道:“阿弥你脑子反应倒快,想来应当是如此了。”

“对了阿弥。”

阿史那道真接着道:“俘虏没有全放,其中有三千多名靺鞨族士兵,全被坑杀。”

“坑杀?”

“这是为何?”

阿史那道真依旧是两手一摊:“不知道。”

苏大为在龙子背上,摆手道:“等等,让我想想,这批俘虏,太宗其实是用了三种办法处理,一是迁酋长回内地,二是放了大部份,三是坑杀了数千靺鞨族士兵。”

“所以太宗此举有何深意?”

“我想到了,那些部落酋长在各村势力盘根错节,把这些人带回中原,就是质子,既可为质,又可以从他们嘴里套取当地情报,还可以让这些酋长劝降当地,这是一石数鸟之计。”

“那放的那些人?”

“刚才我就说了,唐军缺粮,那哪里是三万俘虏,那是三万张吃饭的嘴,若是不喂饱,这些饥饿的士兵一但哗变起来,又是一桩麻烦,放了他们,既减轻了我军的包袱,又可以令他们在高句丽军中散布唐军的强大,还有优待俘虏,可以瓦解高句丽军的战心。”

安文生在一旁听了抚掌道:“阿弥此言大妙,定是如此。”

“文生,你变了,你以前不爱拍马屁的。”

“滚!”

安文生冲他没好气道:“还有第三条,你看看猜不猜得中。”

“要不我们都在掌心写出来,再对一下?”

“贼你妈,谁跟你玩猜谜游戏,这第三条,我料你多半是猜不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