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爵爷,您要的铁管已经打造好了。》UU小说,uu234”
一个四十多岁,满脸堆着笑容的老铁匠,用粗糙肮脏的双手将一根中空的铁管放在了陈德兴和孟德面前的柜台上。
陈德兴拿起铁管,走到窗前,用铁管一头对着天空,另一头对着自己的右眼,眯起左眼,只用右眼看了一下。
那老铁匠道:“爵爷,这根熟铁管可真不容易打,比打制一把大横刀都费劲儿……您看还合您的要求么?”
这是一根枪管!陈德兴从来没有放弃打造滑膛枪的努力。现在的北明陆军是有炮无枪,算是站在冷热兵器的交界点上,并没完全垮入热兵器时代。
“你看看。”
陈德兴把铁管交给了孟德,孟德取过来,也和陈德兴一样,举起铁管,迎着阳光看了看。
“还是不行……不圆,而且有点毛糙,粗细也不一致……看来5分的内径还是太细了,不好操弄。”
那老铁匠连声附和:“可不是么,5分粗的钢棍本身就不圆润,若是有一寸粗就好操弄多了。”
一寸?那可是33毫米还多,这是滑膛枪还是造机关炮啊?
陈德兴丢了一个三两重的银锭(银子在宋朝已经有一定的货币功能了)在柜台上算是买单,然后朝孟德道:“这事儿交给你了,内径最多6分,内膛要想办法打磨光滑,身管要足够坚固,还不能太重……3尺长的铁管重量不能超过10斤。”他说完话,就背着手出了铺子。外面新上任的侍从长,原来随营军校二期的毕业生车云快步走了上来。低声报告:“大王,今天唐国的赵王又在王府等着了。王妃已经派人过来几次了。”
陈德兴有些为难地挠挠头,大唐赵王李彦国到明都已经有个把月了,是来催促他尽快出兵去攻打开平的,以牵制蒙古东道四王的。出兵去和蒙古东道四王会战,的确是陈德兴的既定方针——先平东北,再入燕云。这样就对中原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之势。
可是对于自己的老丈人李璮,陈德兴却总有些为难……他当然是希望李璮和忽必烈两败俱伤的。但是目前的形势似乎没有向这方面发展!有情报显示,忽必烈已经得到了大量来自南宋的火器。而且还铸造了上百门大火铳,也已经站在了冷热兵器的门槛上。再考虑到忽必烈用兵的本事远高于李璮。中原会战总叫人担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再深入漠南草原去围攻开平,万一李璮有失,自己就不能及时出兵支援了。忽必烈很有可能把李璮一锅端!到时候自己可就要独自面对元宋两家了。
不过随着秋收结束,陈德兴知道自己必须要有决断了。不是打蒙古东道四王,就是先入燕云。前者当然是很有把握的,塔察尔已经惨败了一次,之后一年一直避战。早就没有了士气,而且东道四王也没有渠道得到先进的h药武器。甚至连铁器的补充都成问题。这个秋天,是很有把握一鼓作气打败他的。只要夺下金莲川草场,蒙古东道四王可就没有了温暖一些的冬季草场。他们现在可不是当年才从蒙古出来的时候,只有区区三万户。而是有了八十万部民。人口一多,消耗自然就大,哪怕到了冬季。在宰杀了大部分牛羊之后,畜群的规模仍然要维持在几百万头左右。而且还必须给至少五十万匹战马保留足够的食物。以防止陈德兴在冬季发动进攻——现在陈德兴的八旗兵数量已经超过了三万,对这些在东北山林中长大的人们而言。冬季出征草原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蒙古东道四王不能没有冬季牧场。而原本在辽河流域的冬季草场已经被陈德兴夺取。辽中,也就是后世的吉林一带,则处于沈阳府的兵锋之下——陈德兴在沈阳部署了士爵兵的骑兵师和大量的八旗兵,三天两头就往草原上去杀人放火抢东西!因而辽中也不是个保险的冬季牧场,东道四王唯一的选择就是属于忽必烈的金莲川草原了。
因为忽必烈已经将大元都城放在了京兆府,所以他的嫡系部署也都从金莲川草原迁往了河套大草原。金莲川草原自然就空出来了。虽然忽必烈没有把那里分给东道四王,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也不可能阻止东道四王的兀鲁斯去那里过冬……
而对东道四王来说,有金莲川,他们才能在东北和东蒙古立足。若失去金莲川,他们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远走河套大草原去和忽必烈的嫡系挤挤了。
而且,从金莲川到河套有小两千里路!哪怕是蒙古人,也不可能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将八十万人一起迁移过去。东道四王,只能抛弃非核心部落,带着他们的腹心部逃走。这就等于将至少三四十万人丢给了陈德兴当农奴和奴隶了!
而另一个选择就是干脆直下燕云!把塞外草原都丢给陈德兴去统治,蒙古人入长城去守城墙!虽然听上去有点荒唐,但却是保住蒙古东道四王麾下数十万部民的一个不得已之选!
陈德兴叹了口气,塞外中原是没有办法兼顾的,现在是时候做出决断了。他朝车云道:“备马,我们回去!”
李彦国和几个东唐的文官已经在旅顺口明王府的大政殿里等了好一会儿了。李彦国这些日子天天过来,陈德兴总是在外面忙些事情。好容易刚才杨婆儿才满面堆笑地过来通知他道:“大王已经回来了,稍微收拾一下,马上就和西宫王妃一块儿过来。”
西王妃是李翠仙。陈德兴的后宫是两宫并列,为了区分,就将两宫宫殿的方位加在了王妃名号之前。李翠仙的宫殿在西,赵琳儿的宫殿居东。因此李翠仙就是西王妃,赵琳儿就是东王妃。如果陈德兴不幸早死,那么她们俩就一个西太后,一个东太后了……
听说西太后,哦,是西王妃要陪着陈德兴过来,李彦国等人不敢坐等,就在大政殿里站了起来。这位东唐赵王和李翠仙是同父同母所生,长得也有点像,都是身姿高大,皮肤白皙,面目英挺。哥哥是英武不凡,妹妹则是英姿飒爽。而且李彦国在运筹帷幄上也很有自己的一套,一直被李璮所倚重,现在还担任着东唐的千牛卫上将军。隐约已经对东唐太子李彦简的地位构成了威胁!
而这一次能否说服陈德兴出兵开平,更是直接关系到他在李璮心目中的地位能否再上层楼——这是很有希望的,如果东唐平元灭宋,有了昔日北宋的局面,而北明驱逐蒙古,扫荡草原,再据燕云,得了契丹的形势。那么唐明两国以后就要长久相处了,若是两国皇帝有郎舅之亲,对于双方关系的稳固应该很有好处吧?
大殿的正中的屏风后面传来杂沓的脚步声,接着就看见一身侍女装扮的杨婆儿当先走了出来,立在屏风前的案几之侧,腰带上还挂着把两尺多长的横刀。然后走进来的才是陈德兴和李翠仙,陈德兴穿了一身紫色的长袍,腰里束着玉带,玉带上面也挂着一柄横刀,长度足以三尺,已经是标准是军械了。而且这两柄横刀的刀鞘、刀柄都朴实无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和雕刻,而且还给人几分陈旧之感,显然是经常使用的。
东唐赵王李彦简和几个随员都恭谨地躬身行礼。虽然李彦简和陈德兴都是“王”,但一个是国王,一个是亲王,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陈德兴笑着一拱手,算是还了礼,“南山,你就别那么客气了,坐坐坐!大家都坐,孤王这几天实在是忙,让大家久等了。大战在即,十万大军的补给装备要筹集,都有点忙不过来了。”
他说得亲热,大家也只有在旁边赔笑。李翠仙还凑趣道:“三哥儿,妹妹我这回也要陪着大王上战场的,宫里面要安排的事情也多得不得了……”
李彦简忙问:“明王殿下,您是要出兵开平么?”
陈德兴一笑不答,看着侍女给大家上了茶。然后才慢慢问道:“诸位在明都盘桓有些时日了,你们的来意孤王也知道了。南山,现在孤王可以透个底给你,进兵开平没有问题……已经得到消息,蒙古东道四王已经拔营南下,往金莲川去了。孤王要是发兵过去,打败四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打仗赢六分,金莲川一役,孤王却有十分胜算。你们知道这意味什么吗?”
李彦简神色凝重,用眼光向李翠仙示意。李翠仙一愣,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她哥哥听不懂陈德兴的话语——李彦简虽然智谋不差,也能运筹,但是军学上的见识却比妹妹差远了。
李翠仙叹了口气:“大明必胜,蒙古东道四王就是必败。而必败之役,自古是没有人肯打的!塔察儿军略不差,用心又狠,关键时候必有决断。”
李彦简沉默了一下,终于低声道:“塔察儿弃了金莲川,便有可能会直下燕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