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一百九十八章 帝国大学

清末枭雄 第一百九十八章 帝国大学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9:59 来源:笔趣阁

readx;随着里头的又一声高喊,董离一时间有些愣住了,脑海里最先想起的并不是中举后可以当官之类的,而是浮现的是母亲和妹妹的身影。

一旁的好友陈洛云面露羡慕之色,口中道:“董兄,恭喜啊,二等三十六名啊!”

董离半晌后才是反应过来,按耐住心中砰砰直跳的心情,当即道:“同喜同喜,等下大家的名字也应该能够传出来了!”

果然不久后,也是听的前头大声高喊:“三等一百六十八名,杭州府余杭县陈洛云!”

陈洛云当即就是面露狂喜,然后狠狠的抱了抱身旁的文昌林,但是同为好友的文昌林却是一直等到三等两百名后,依旧没出现他的名字。

而这一科浙江乡试,录取的名额就只有两百名,一等十名,二等五十名,三等一百四十名,总数两百名。

但是这两百人中却是没有文昌林!

董离这五六个好友中,也就他董离和陈洛云中了,其他几个人都是落第没中,所以这一小群人里面色各异,中了的董离和陈洛云为了照顾这几个好友的心情,也不好把喜色一直表现出来,反而是安慰几个落榜的好友,激励他们再苦读,待来年再考。

文昌林深叹一声:“唉,我不善经学,这来年再考怕也是没有希望了!”

不过就在众人感叹得失的时候,里头又是传来一张榜单,不过这一次的榜单上的人数不多,而且也不是正式中举的名单,而是一份四小科目的前十名,而文昌林却是名列物理科第八名。

再细看,又见榜单后头多了几句话,说四小科目的各科头十名可免试进入帝国大学学习,毕业既赐举人出身,学业有成后还可以参加今后举行的经济特科,中者赐予进士、同进士出身等。又说帝国大学即将在十月份首次招生。除了各省乡试的四小科前十名外,各省生员需要地方官员举荐方可参加招生考试,所考内容首重格物各科。

“帝国大学?”身为标准的官二代,文昌林对帝国的一些政治风向大多知道一些。不过这帝国大学却是头一次听说。

“毕业就赐举人出身,这看起来和国子监有些差不多啊!”一旁的陈洛云也如此说着。

一时间众人又是议论起了这个帝国大学来,不过董离和陈洛云这两个已经中了举的人倒不是不甚在意,他们九月份就会到南京去参加会试,如果能考中的话就是能成为进士。就算不能中,依照帝国目前官员紧缺的情况来看,就算是现在的举人功名也足以获得一官半职。

但是落榜的文昌林却是对帝国大学非常重视,他在四小科里的物理科考到了第八名,按照上头说的可以免试入学,顺利毕业就能够获得举人功名,这对于正途无望的文昌林来说无疑是另外一条道路。

当即就是匆匆告别家人,直接回家找老头子商量去了!

文昌林回到家中后,家人说父亲正在见客,所以只能在外头候着。等了半个时辰后才见父亲和另外一个人走出书房。

文昌林的父亲名为文孟祥,早些年也是苦读经书试图中举,但是奈何年到四十也没考上举人,不过他家里也算是殷实之家,所以用银子捐了一个候补知县,又花钱打点补了一个下等县的实缺,这官虽然是捐来的,不过文孟祥的能力还算不错,很快就是连续六年考语优秀,从而调任到余杭县担任知县。去年和浙江省内的绝大部分中低级官员们一样,投诚了中华帝国。

从而剃了寸头,换上了中华装成为一名中华帝国的官员,依旧任职余杭县知县。

文昌林见父亲出现后。偷偷打量了眼父亲旁边的人,那人也和父亲一样穿着中华装,而且脚下的是皮鞋,整个人也是散发出一股官员特有的气质,文昌林猜测这应该也是官员,而看父亲对他的态度比较恭敬。还亲自送出去们,应该在官职上比自家的老头子还高一些。

文孟祥不用多久就是把人送走回来了,只见他瞄了文昌林一眼,就是直接进了书房,文昌林连忙跟了上去。

“这一次没中?”刚进去,文昌林就听见父亲的问话,但是这虽然是问话,但语气里却是一种肯定的语气,现在文昌林现在这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怎么也不想是中了的样子。

文昌林老老实实的答:“儿子不孝,让您失望了!”

文孟祥看着文昌林半天,然后叹气道:“唉,科举一途难如登天,没中也不要太过沮丧,下次再考就是了,这样,近日我们浙江要办一个中学堂,到时候你去那边上学吧,学一年后去南京报读帝国大学!”

听见父亲口中也说帝国大学,当即文昌林就是面露疑惑道:“父亲,你也知道帝国大学?

说着,他还把他今天放榜的时候说自己名列四小科之物理第八名,可免试入读帝国大学的事说了。

但是没想到文孟祥听罢后,却是面露狂喜:“名列第八?免试入读?你说的可是真的!”

这还能有假,给文昌林一百个字胆子也不敢拿这种事和老头子开玩笑啊!

当即就是恭恭敬敬道:“是的,孩儿亲自看了榜单,还有府里教育厅的人说让我等明日去领入读凭证呢!”

文孟祥听罢当即哈哈一笑:“好,没想到你小子不声不响就拿了一个帝国大学的免试入读出来。”

看见父亲这么高兴,文昌林有些不以为然,帝国大学,虽然名字有些古怪但是他猜想应该和国子监差不多,就算去读了后毕业被赐予举人出身,但是以后估计看见那些正途出身的举人还是抬不起头来,但是父亲这么高兴,难道说这个帝国大学有所不同。

当即就是问道:“父亲知道这帝国大学,里头是什么章程?”

文孟祥道:“我也是刚知道这事不久,据说是圣上亲自下旨开办的这所学院,和皇家陆军军官学校,皇家海军军官学校是同一个规格,从全国选拔人才入读,而一旦学有所成便可择优重用!”

说道这里,文孟祥停顿了会,然后才语重心长道:“如今时代已经变了,我们这一代人所学所懂的东西已经落后时代了,现在组织部那边提拔重用的皆是新式人才,诸位阁老们也大多是通晓中外工商事务的干才。但是这新式人才还是太少,而这帝国大学就是专门为了培养新式人才而建立的。

如果你在帝国大学里学业有成,以后的道路能比我走的更远!”

文昌林仔细听着,他家老头子已经是余杭县知县,而且他也听说上头组织部已经有调自家老头子到苏北那边任职,这去了极有可能就是直接担任一府知府,而自己如果去帝国大学读书的话,未来有可能比自家老头子走的更远吗?

带着一丝的忐忑和期望,文昌林次日去领会了入读帝国大学的相关文书,随即就是和准备到南京参加会试的董离、陈洛云一起北上去南京。

和他们一样北上南京的,还有其他去南京参加会试的举子,包括这一次乡试新中的举人,同时前清时代的举人也是可以来参加。而在这些举人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学子,他们和文昌林一样,都是各省四小科目的前十名,可以免试入读帝国大学。

此外还有地方官员另外举荐的生员,他们也将前往南京帝国大学参加入学考试,优秀者即可获得入读帝国大学。

九月,经历了战争创伤,民商尚未恢复过来,同时城内多出也还在施工中的南京城就是迎来了三省学子。

这些学子们虽然已经接过了新式学科,但是骨子里依旧是传统的儒家读书人,而读书人嘛,一般都喜欢玩风花雪月。

于是乎,已经沉寂了多年的秦淮河两岸的青楼酒坊重新焕发了活力,纵然规模还远远不如太平军到来之前那些大,但是夜幕降临后好歹也算是酒红灯绿,欢声笑语了。

不过董离却是没有和其他来京考试的学子们一样放纵自己,到了南京后,他和陈洛云也是人不生地不熟,加上他们两人都是贫寒之家,虽然身上有着中举后发放的二十元食宿费用,但是也是不敢乱花,毕竟一场考试下来,少说也得在南京待上半个月以上,而南京作为中华帝国的首都,一切生活物资都需要外运,物价比杭州贵多了。

所以他们是跟着文昌林一起,投靠了文昌林的一位远方堂兄,文昌林所在的文家乃是根基深厚的士绅之家,当官的可不止文孟祥一个人,还有另外几个呢,不过都是一些小官。

文昌林的远方堂兄乃是前清举人,不过已经早早候补进入官场,之前在江苏布政使衙门当一个低级官员,如今在南京民政部社务司下担任某科科长,这科长的职权说小不小,毕竟一些地方政务都能插上手,但是说大也不大,南京城内别说区区一科长了,就算是各处的处长们都不算什么。

首都嘛,别的不多就是官员多!

文昌林的那位堂兄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也是带了一大家子在南京生活据说,住的还是他们民政部分配的宿舍,自然无法再住进三个大男人来,所以文昌林的堂兄给他们另外安排了一座小院子,虽然地方小又简陋了些,但是总算是安静,而且房租也不算贵,比直接去住客栈要好得多。

稍微安顿了下来后,董离和陈洛云就是埋首书本中,而文昌林则是拿着这个入读相关文书去帝国大学去报名去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