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四百四十一章 铁甲舰

清末枭雄 第四百四十一章 铁甲舰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9:17 来源:笔趣阁

近卫军的军官们倒是没有和皇家陆军的军官们极力反对改革,其中的理由倒是挺简单的,因为近卫军一共才三个师,而且近卫军由于其特殊性,没有必要同时也没有可能说会扩编到更多的师。

如今的三个师已经算是多了。

但是番号无法扩编,不代表实际兵力不能扩编啊,人家近卫军的军官们看了一眼编制表,然后发现新编制的一个师其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一千多人后,立马就是同意了,这可比原来的编制多了两千人呢。

近卫军系统三个师,加起来就能扩编六千多人呢。

于是乎,在陆军那边还没有进行正式新编制的改革师,近卫军这边已经是先一步展开了新编制的改改编和应用,当然了不是一下子把三个师都改编,而是只改了第一近卫师,至于剩下的第二近卫师和第三近卫师,则是要等后续。

具体看看第一近卫师的实际改编成果如何,到时候有了经验也就更好改编了。

不敢如何说,中华军已经算是正式迈进了散兵时代,不再局限于线列时代的框架里头了。

相对于与陆军方面对新式编制,战术上的保守,海军方面却是要显得更加开放一些,甚至这种开放可以算得上是激进的。

1861年,海军已经是不再满足于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木壳战舰,也不再满足于现有的一百二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的后装线膛炮,他们想要更大,更坚固的船体,更快的速度,火力更庞大的舰炮。

这两三年来,海军方面是出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设计方案,比如说建造一种异常坚固,不装风帆,并在上面装载多门超大口径的舰炮,这种设计方案其实就是一个海上移动炮台。

因为要装载更多的火炮。更厚的船壳,那么就需要更大的船体,更大马力的蒸汽机,而受限于目前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能力。是很难完成这种设计的,所以干脆设计成无动力的纯炮台,要移动的话还得带上几艘蒸汽拖轮拖着走。

海军的技术人员一开始的想法是造几艘,然后放在长江、珠江的入海口,充当海上炮台使用!

但是这个设计一出来就被海军内部枪毙掉了。开什么玩笑,你以为造船体不用钱,舰炮不用钱啊,这样弄出一个海上炮台需要的资金都足够让海军直接在陆地上修建好几个炮台了。

而且这种设计里海上炮台还是无动力的坑爹货!

然后还有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另类设计,那就是用更修长的船体装载几门一百二十毫米后装火炮,牺牲防御性,那些防弹的厚木壳就不要了,随便设计点隔水舱就行,然后搭载大功率的蒸汽机,争取最高航速达到十五节以上。

至于使用嘛。技术人员说,这船跑的足够快,遇上敌军的主力舰打不过掉头就可以走,遇上敌军的非主力舰的话就狠揍一通。

结果又被海军内部枪毙掉!

这样一艘战舰的战舰起码得一千八百吨甚至两千吨以上,但是只装备可怜的四门一百二十毫米火炮,还没有传统战舰的侧舷厚木壳,同时为了跑十五节需要的蒸汽机至少得六台以上。

成本绝对不会比一艘两千吨的传统战舰低多少,甚至更贵一些,但是遇上传统战舰只能掉头就走,不然一场炮战下来。绝对是死翘翘的。

海军的设计人员脑洞大开,经常搞出来一些让人颇为无语的设计方案来,但是偏偏人家海军高层还正儿八经的进行审核,甚至就算是否决了这些方案但是也是会说明实际理由。

如此也就足以证明。帝国 海军高层对新式战舰乃是新式海上交战模式的渴求是相当强烈的。

没办法,这边上就有一个英国人呢,英国的远东舰队可是实力不弱,一旦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还能从其他地方轻松抽调更多的战舰过来,到时候帝国海军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这上头有着英国皇家舰队这么一座大山压着,而且靠常规手段发展海军的话。比如和英国人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发展,那注定是追不上人家的发展步伐的。

要想改变目前的这种巨大的海上劣势,帝国海军只能是从其他方面着手,海军方面也希望能够和陆军那样,利用更先进的战术历年来改变工业规模、技术基础之间的差距。

在这年头和英国佬拼技术是不靠谱的,他们早已经完成工业化,各方面的技术储备非常丰富,比如说后装步枪,以前英国是没有认识到后装步枪的作用,但是在上海之战遭遇惨败后,人家英国人第一时间就是开始研发后装步枪,而且也没有遇上什么技术难题,就连对1853年型恩菲尔德米尼步枪的改装也是轻松进行,其改装成本只有区区一点五英镑。

这种技术能力别说当代的中华帝国了,其他欧洲国家都是远不如英国的。

现在的中国还在向英国和法国进口蒸汽机以及各类工业设备呢,所以技术还是差距很大的。

拼规模是更不靠谱了,现在中国能够生产蒸汽暗轮船只的造船厂只有一家,那就是上海造船厂,哪怕是海军已经扶持在青岛开设了一家海军造船厂,但是这所青岛海军造船厂还没完工呢。

其他制造风帆船只的造船厂也没有多少,大多都是中小规模的,只能制造一些几十吨几百吨的船只,除了上海造船厂外,目前国内没有其他造船厂有能力生产一千五百吨以上的远洋船只。

靠着这么一个上海造船厂,撑死了一年也就下水几艘远洋战舰而已,而且还是一千多吨左右的那种,而那些两千吨以上的战舰,上海造船厂表示技术水平有限,这造是能勉强造出来,但是跑远洋的时候遇上风浪之后会不会沉没就不敢保证了。

造船技术的低下,导致很多中国跑远洋贸易的商人都是去南洋地区采购远洋商船,尤其是大吨位的商船,只有一些跑近海。内河的船只才从国内订购。

自家技术能力低下,工业规模小,但是他们面对的主要敌人,也就是英国、法国的海军呢。

英国乃是当代世界老大。同样是海军技术发展的老大,他们在1861年,也就是今年已经下水了一艘当今最为庞大的一艘战舰,即勇士号铁甲舰。勇士号铁甲舰的排水量高达九千两百多吨,而且和以往的所谓铁甲舰只是木壳铁甲不同。而是一艘真正的铁壳铁甲战舰,乃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钢铁战舰。

听到伦敦的外交官们说他们在前段时间得知英国正在建造一艘排水量高达九千多吨的钢铁战舰时,帝国海军的高层们一个个都是唉声叹气。

如今帝国连两千吨的木壳木甲战舰都还没搞定,人家英国佬都已经玩上钢铁战舰了,这里头的差距算得上是真正的天上地下之分啊。

在这种大环境下,海军方面需要一些摆脱传统思维局限的创新,这样才有可能在尽可能较短的时间内平衡和英国海军的实力差距,最低限度的保障帝国的万里海疆安全,反正帝国海军是绝对不愿意看到下一场战争爆发后,自家海军只能躲进长江。然后只能是靠自沉才能把敌军战舰挡在长江下游的。

而得知英国和法国人都已经进入铁甲时代后,帝国海军自然不可能继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资去研发注定已经落后的木壳木甲战舰,既然要追赶,那么就得直接瞄准钢铁战舰。

此时,作为钢铁战舰的一个重要组成,国内第一大,甚至是唯一个一家钢铁供应商江南矿务公司面对海军的招标咨询,明确表示,江南矿务公司虽然钢铁的整体产量不算太高,钢材的技术也不咋地。但是区区锻铁还是不成问题的。

随后海军又是咨询了上海机械公司,询问该公司的舰用蒸汽机的研发进展,是否有更大马力的蒸汽机,该公司表示他们的蒸汽机虽然整体性能以及可靠性上还比不上国外的产品。但是绝对是能用的。

当然了,性能肯定会有些差距,到时候战舰跑起来速度肯定也会慢一些。

锻铁装甲、蒸汽机的供应商给出了保证,上海造船厂那边也说自己可以试一试建造铁甲舰,当然了要建造铁甲舰还得进行技术升级,这费用肯定是非常高昂的。帝国海军如果出得起钱,上海造船厂就敢直接跑到英国和法国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

怎么说也得把铁甲舰给弄出来!

得知国内可以勉强生产铁甲舰后,帝国海军那里还顾得上什么成本啊,可不可靠之类的,立马就是展开了铁甲舰的设计方案。

这一次海军舰政司的那些半吊子水平的设计师们再一次脑洞大开,各种乱七八糟的设计都有,那些奇葩方案暂且不说,但是其中还是有几种设计方案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其中最让海军看重的是一款两千吨级铁甲舰的设计,其船体设计以及锻铁装甲的安装都是参考或者说直接抄袭英国人的勇士号。

采用柚木船壳包裹锻铁的侧舷装甲,动力模式依旧采用风帆和蒸汽动力混合,其最高航速可以达到十五节。

同时效仿了以往中华军的舰炮安装模式,舰炮集中布置到船体中部位置上,不过这一次设计师们不仅仅是给这艘铁甲舰安装火炮,而且还为为这些舰炮提供了可旋转的炮台。

这种旋转炮台可以让沉重的火炮快速改变射击角度,同时旋转炮台的四周有着一道低矮的钢铁装甲,至于头顶则是直接露天的。

采用旋转炮台安装的后装火炮预计装备四门一百五十毫米的舰炮,另外在船体的四周,部署六门一百二十毫米的副炮。

火力上并没有比以往的一千五百吨左右的战舰强多少,但这主要是因为铁甲占据了太多的重量,船体的浮力基本都被船体和蒸汽机用去了,留给火炮的浮力较少,所以也不可能说被一股脑的装上太多火炮。

然而虽然火力并没有强很多,但是防护性能却是要出色太多,铁甲船的防护性能是以前的木壳木甲船无法相提并论的。

按照那些设计人员的论调,这艘铁甲舰一旦建成,完全能够硬抗帝国海军现役的其他两艘甚至三艘以上的木壳战舰的火力打击,同时给予反击然后一一击沉他们。

虽然那些设计师们吹的震天响,但是海军高层还是保持了必要的谨慎,他们把该款设计和另外三款铁甲舰的设计一共作为候选设计,最后把这些设计方案送到了林哲这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