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三百二十八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

清末枭雄 第三百二十八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9:17 来源:笔趣阁

尽管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编练,但是说到底第六军还是一支彻头彻尾的新部队,士兵都是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的,而没有上过战场哪怕训练的再熟练也是难以预料他们的真实战斗力。 .

武器方面也是,第六军装备的并不是成熟的1856年型林德米尼步枪,而是1858年型林德后装步枪,这两种步枪从外观再到实际使用都是截然不同的。

就算是火炮也是全新列装的前装线膛火炮,并不是使用了几百年的成熟滑膛炮!

全新的武器带来的是全新的战术改变,而使用全新的战术,全新的武器能否发挥出来自己所期望的实际效能来呢?

对此,施清瑄的内心里是充满了忐忑的。

相对于士兵以及武器还有战术方面,施清瑄倒是对军官阶层比较放心,第六军虽然是新编部队,但是军官却是不可能说和士兵们一样都是新兵蛋子,相反,第六军的大部分中高层军官都是战争经验丰富的军官。

这些军官都是从各部队分散抽调而来的,不过这也不算是第六军的特例,因为每一支新部队的军官基本都是从老部队抽调过来的,中华军总不能说直接使用军官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来充当所有军官职位不是。

随着联军的逐渐靠近,不用施清瑄特地吩咐,他麾下的军官们都已经是开始准备了起来,中高级军官忙着布置战术,而连长,副连长这些基层军官们则是给麾下的士兵们做战前的动员,鼓舞士气。

整条战线上都可以华军的军官们忙碌的走来走去!

第六军的在罗店外围构筑的防御体系是非常标准的野战体系,由第一道第二道壕沟组成,但是这种壕沟并不想那些使用前装枪部队使用的壕沟那样,有着较大的宽度来方便士兵在壕沟进行装填。

得益于1858年型林德步枪的后装模式,士兵们安全可以趴在战壕上,然后直接装填开枪。而不是把步枪收回来竖起来从枪口装填。

这种壕沟基本上已经和后世日俄战争时期以及第一次世界战争有些类似了,不过坚固程度自然是比不上的。

在步兵的壕沟之后的数个略微隆起的小山坡上,则是部署着数十门第六军的火炮,炮口准确的对准了联军的方向。

就当第六军进行着最后的临战准备时,联军内,额尔金伯爵和葛罗以及大批联军高级将领们也是各自骑着马低声交谈着。

一直商谈了好半天后几个高级将领才是相继策马而去,然后回到各自指挥的部队当中。

额尔金伯爵方的第六军阵地。不由得略微皱眉起来,这些中华军比他预料还要难以对付。从广州之战再到六月份的吴淞之战,中华军都已经充分证明了他们并不是封建落后的军队,而是一支典型的近代化部队。

实际上从广州之战开始,额尔金伯爵就没轻视过中华军,不管是广州之战还是吴淞之战,他都是用上所有的力量去战斗,这从第二次广州之战的时候,他面对广州城内只有数千人的中华军,但是依旧带上了超过两万人的联军。以狮博兔的态势去进攻广州就可以来,他从头到尾就没轻视过中华军。

在之前的吴淞之战时,他更是把中华军当成了欧洲国家的现代军队来对待!

只是哪怕他用尽了全力,但是依旧没能拿下吴淞炮台,进而造成了联军的战略被动。

这无法拿下吴淞炮台,就无法拿下上海,不拿下上海他们就不敢放心的沿江西进南京。进而逼迫中华帝国屈服签约他们想要的条约。

当初进攻吴淞炮台失利,也是让他承受了巨大压力。

以包令为首的外交官群体,还有东印度公司的人对他的指挥不利抱有相当大的意见,甚至传言已经汇报了国内,国内有可能重新派遣一位统帅来接替额尔金伯爵。

而这些情况显然不是额尔金所能够接受的,他并不是无能之辈。他绝对不甘心愿意接受失败,进而灰溜溜的被赶回英国。

他要获得胜利!

和他有着同样压力的还有法国统帅葛罗,吴淞之战的失利额尔金伯爵固然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作为联军中法军的统帅,葛罗的压力自然也是不小的。

这两个不愿意在吴淞之战失败后就灰溜溜的回欧洲丢人现眼的统帅费劲了心思,一心想要翻盘,同时还得敢在国内派遣来接替他们的人抵达之前获得胜利。

而这就是英法联军在增援刚抵达的时候。就着急发起第二**规模行动的原因之一。

联军之所以着急的发动进攻,一方面是额尔金伯爵和葛罗的个人意愿因素,另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首先是军费的压力,这维持一场战争的花销可不小,好几万士兵,几百艘船只每一天的花费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英国和法国不会让前线的部队无限制的拖延下去。

其次作为这一场战争的主要赞助者以及参与方东印度公司,他们的压力也是非常庞大,东印度公司为这场战争提供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士兵以及船只,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承担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战争费用,这对于正在深陷印度起义的东印度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这能够尽快结束对华作战的话,东印度公司就能够更快的把兵力抽调回去用于镇压印度起义,从而维持已经岌岌可危的印度殖民政权。

多方面的因素加起来,就是导致了联军不愿意拖得太久,所以才会在增援抵达后不久就是发动了第二轮总攻。

而在发动进攻之战,他们也是为了进攻吴淞炮台还是直接西进南京发生了分歧,有人说必须攻克吴淞炮台,占据上海后,再出兵南京,也有人认为吴淞炮台太能攻打,就算是能够攻打下来估计也是会死伤惨重,再说了联军现在已经攻占了广州,但是中华帝国依旧没屈服,现在就算拿下了上海估计中华军也会把战争继续下去。

这样。损耗大量兵力攻克吴淞炮台还是否值得?

就算打下了吴淞炮台,但是联军如果伤亡较大的话,恐怕也没有足够的力量继续向南京挺进,联军到上海也有好几个月了,对于中华军的情况也是大体知道,他们可是知道中华军不仅仅在吴淞炮台部署有重兵,在江阴镇江和南京都还有着大量部队。

而参考吴淞炮台以及广州城内中华军的战斗力。大部分联军将领都是认为,没有两万人以上的兵力。是很难一路打到南京去从而获得战争胜利的。

也就是说如果在吴淞炮台折损太多的话,势必就要重新补充兵力,这样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就更多了,而且一旦损失太大的话,到时候如何向国内交代?

争论到最后,还是额尔金伯爵和葛罗联合统一了意见,那就是先不去管吴淞炮台这个乌龟壳,绕过它直接进攻上海商贸区也是一样的,到时候甚至有可能把吴淞炮台里的守军给引诱出来。最后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野战从而击败中华军。

不过这样一来,也就是会脱离舰队的火力支援,不过额尔金伯爵等人并不在乎,因为他们已经决定抽调大量的水兵直接上岸参战,同时把船上一些容易拆卸下来的火炮也一股脑搬下来,如此就算没有了舰队的火炮支援,但是陆地作战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充分的火炮支援。

不过不管是打算进攻吴淞炮台还是打算绕过吴淞炮台。联军方面都是一致认为,必须先把距离联军营地大约六公里,布防于罗店方向的中华军第六军先打掉,就算不能全歼该部也需要把该部彻底击溃。

这样他们才能够获得一个稳定的前出通道,不管是南下还是西进或者北上才能成行。

因为如今罗店和吴淞炮台方向的中华军加在一起,是对联军呈现一种包围态势的。不管联军如何动作,它都先打破这个包围圈。

而这个包围圈中,吴淞炮台那边是个乌龟壳没法打,去也就只有罗店方向的第六军弱一些。

只是现在的额尔金伯爵和葛罗等人还不知道,他们把第六军的阵地当成了突破口,注定会遇上他们以往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

那就是后装步枪!

当代后装步枪并不算新鲜事,普鲁士陆军更是全面装备了后装步枪。另外欧洲各国美国其实都有后装步枪陆续出现,甚至小规模服役,比如说1855年的时候英国就是采购了几千支Sharps1855型步枪,但是因为漏气严重而被扔在仓库弃用。

后装枪之所以出现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形成世界潮流,主要是目前的技术难以彻底解决漏气问题,目前现役的后装步枪中,德国的德莱赛步枪漏气相当严重,而且击针过长容易折断,哪怕是有着林哲干预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其漏气问题也是没有彻底解决,只是采用了橡胶垫来减缓漏气现象,射击一定次数后必须更换橡胶垫,不然的话就会发生严重的漏气事故。

除了技术原因外,也和各国的将领们对前装步枪抱有固执的好感有着一定关系,相当多将领是非常排斥后装步枪的,当德国人的德莱赛步枪在1864年的普丹战争后被广为人知的时候,不少将领依旧对后装步枪嗤之以鼻,甚至是强烈反对列装后装步枪的。

而现在,联军即将遇上的是全面采用了后装步枪的中华军第六军,他们比历史上丹麦人要提前六年品味后装步枪的恐怖!(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