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三百二十三章 联军增援抵达

清末枭雄 第三百二十三章 联军增援抵达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9:17 来源:笔趣阁

吴淞炮台上,邴曲松会同海陆军诸多高级将领们登上了炮台的观察台,然后一个个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六公里外的联军驻地。

尽管距离有些远,但是在海军提供的高倍数望远镜的帮助下,依旧能够清晰的看见整个联军驻地的基本情况。

整个驻地呈现半圆形,从岸边一直延伸到内陆大约两公里左右,营地内修建有大量木头建造的临时营房、仓库等建筑,这些建筑的外围则是一道道胸墙、壕沟构成的防御体系。

构筑胸墙,挖壕沟可不是中华军的专利,基本上这年头稍微有点看头的火器部队都会熟练的运用胸墙、壕沟之类的野战防御体系,比如历史上过几年就会发生的美国南北战争,双方的攻防战都是大量的运用了胸墙以及壕沟等防御工事。

营地内靠近江边的地方,则是修筑了数条一直延伸都长江里头的栈桥,有着是直接打的木桩,而有两条则是直接用的浮桥。

这些栈桥的两侧,停泊着大量的船只,联军的士兵们正在从船上不停地把各种补给物资搬运下来,同时也有多艘船只正在源源不断的走下诸多士兵。

这些船只就是联军的增援舰队中的各种运输船!

在栈桥外,则是停泊着诸多战舰,炮口对准着长江南岸,随时可以为营地的联军陆军提供充足的炮火支援。

“现在看起来,他们增援的兵力至少有八千人,各种物资的数量倒是不多,估计也就够他们用两个月左右!”一旁的朱建佳一边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着,一边口中如此道:“他们的补给舰队往返一次少说也得个把月,这只带两个月的补给根本不够啊!”

此时,徐言青开口了:“很明显,他们是不打算和我们继续拖下去了,这没拖一天他们就得耗费大量的物资和军费,这一次他们的增援兵力这么多。估计是要速战速决了!”

这年头战争持续进行的话,哪怕是干耗着不进行大规模战役,但是花费也是非常庞大的,更不要说这些英法联军还得从数以千里外的东南亚、印度等地区凑集物资再运输过来。就维持成本来说,比中华军的成本高多了。

中华军今年花出去的军费都有几千万了,尽管其中大部分都是用来了扩编、人员薪资上来,具体的战争经费并不算多,但是光光和英法联军的作战期间所花费的军费也应该超过千万了。

英法联军那边的花销估计也少不到哪里去。没有三四百万英镑根本就支撑不起这场战争。

虽然说三四百万英镑对于英法两国而言不算什么,但问题是如果战争一直持续下去的话,这些战争经费就会持续支出,更关键的是联军现在攻克吴淞炮台失利,只能在登陆营地里和中华军对持,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英法两国所能够接受的。

额尔金伯爵和葛罗这两个英法联军的全权负责人非常清楚,这场战争必须要有一个胜利,而且还得是近期内的胜利,他们总不能带着两三万英法联军一直躲在登陆营地里和中华军干瞪眼啊。

当然了,联军内部的这些动态自然是徐言青等中华军的将领们无法得知的。他们只能从敌军的兵力以及补给规模来大概判断敌军的下一步战略意图。

而就目前联军方面增援了更多兵力,但是物资补给却是略显不足的话,那么中华军方面就有着充分的理由相信,联军是要在近期内发动进攻。

在得知联军大规模增援后,中华军方面再一次是紧张了起来,第二军和第七军已经重新进入了全面临战的姿态,大量作战物资从上海运输到吴淞炮台这边,而侦骑部队则是一直游走在联军营地的外围,确保不让一个联军士兵越过警戒圈。

从江阴增援而来的第六军而是在嘉定县城东部大约十公里左右的罗店一带布防。

来往上海和南京之间的快马增加了许多,甚至一些从上海商贸区出发前往南京的蒸汽客轮上也会夹带诸多官方的信件。

说起来有意思的。虽然联军舰队已经可以说是封锁了整个长江入海口,但实际上联军的封锁对象却是非常有限的,只封锁中华军的军舰或者疑似军舰船只,对于普通商船、货船、客轮、渔船等并不加以阻拦。

因为一旦彻底封锁掉长江入海口。基本也就等于把上海商贸区给废掉了,而废掉商贸区中华帝国方面固然会损失惨重,但是洋商的损失同样不小,而且损失可不是几万几十万的事,而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巨额损失。

给额尔金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彻底封锁上海啊,因为他之所以带着军队来上海打仗。就是为了开阔更多的通商港口,为了给商人们更多的商业利益,如果为了战争而彻底封锁商贸区,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他要是敢这么做,不用那些洋行的股东们鼓噪,东印度公司首先就得把他拿下来。

这年头对于英法两国而言什么才是根本利益?

商业利益才是根本利益,战争或外交这些只是促成商业利益的手段而已。

如此才是造成了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通商港口虽然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商业往来却是能够得以继续进行的原因。

宝山县那边好几万中华军和联军士兵对持着,并准备随时发动新的大规模战役,但是在不远的上海商贸区里依旧是一片忙碌,黄浦江的诸多临江码头是时刻都有大量船只停靠,而来自各国以及中国各地的商人们往来于商贸区各处。

外滩大道里各国商人和华商们是一边谈论着战争一边笑呵呵的做生意!

联军方面不能完全的封锁长江航道,那么也就等于无法断绝上海和南京、镇江、江阴等方向的水路联系,基本上每天都有诸多搭载了信件的船只往来南京和上海之间,中华军方面甚至还偷偷摸摸的用民用船只装载了诸多武器,物资等在联军舰队的眼皮子底下运输。

当然了,这些动作都不能公开表面化,海军方面自身的武装船只是肯定不能用了,租用民用船只,或者海军自身的运输船改头换面,去掉编号之类的标志,然后伪装成民间船只行驶。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和上海方面的通讯依旧保持的比较通畅,除了传统用快马进行传递外,航运传递也是在继续进行。

因此当联军增援舰队刚抵达呢,第二天晚上身在南京的林哲就已经是获知了相关消息。

只是虽然知道了相关消息,但是林哲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除了吩咐统帅部那边及时把相关消息传递上来外,也就没有其他特殊的指示了。

毕竟南京距离上海几百公里呢,就算是林哲想要遥控指挥也不可能,再者,针对联军方面的诸多战略计划实际上早就已经制定好了了,接下来的具体战事都是交由前线将领自行指挥。

从定都南京后,林哲已经是很少直接插手军事指挥上的事务了,他只是负责一个整体上的统筹而已,比如制定整体的战略,帝国发展的整体规划这些。

林哲要做就是,告诉军方将领们,什么时候打仗,打谁!至于怎么打那是将领们的事,要不然的话,要这些高级将领有何用?

所以得知联军的增援舰队抵达后,林哲表现的相当平静,也没有说当场作出什么批示要军方怎么打之类!

近段时间他还是比较忙的,尤其是内阁那边的政务相当多!

尽管目前中华帝国是也军事行动为优先目标,但中华军自余姚县勇营时代开始已经建军多年,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有了自身的一套完善成熟的运转体系,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样做都有着一套规矩。

因此一些详细军务林哲平日里是用不着插手的。

相对于来说,政务方面由于帝国成立的时间尚短,而且还处于完善构架当中,每天都有诸多问题冒出来然后等待解决。

比如说法律法规这些,中华帝国成立之初基本是沿用大清律,然后再用新制定的相关法律进行代替,而要制定全新体系的法律其实难度相当多,司法部的人每天忙碌着制定法律,而林哲也是三天两头就得审批一一大堆的法律法规相关文件。

由于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太大,基本上是今后整个帝国能够稳定运行的根基,所以林哲也是非常上心,基本上都会亲自一一看过并作出批示,至于那些实在太厚,动辄几百页的文件,林哲也基本上浏览一个大概,等秘书处审阅过后他也会重新简单翻一遍。

由于沿用的大清律陈旧落后,完全无法满足这个时代里近代国家的需求,但是效仿西方国家制定的各种新法律也只是出台了一部分,以至于还有着相当多的法律漏洞和空缺。

对于这种情况,目前中华帝国采取的是折衷办法,那就是采用各种各样的行政条例来代替。

比如对于目前帝国工商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工商法由于尚未正式颁发,只有零星的公司法、税务法之类的,所以目前处理工商事务的时候,目前大部分都是用工商部自行颁布的一些行政条例来管理。

而有意思的是,司法部在制定相关法律的时候,也会极大的参考之前各行政部门颁布的一些条例,并把其中一些重要的,必要的条例加入到新编写的法律当中,然后成为正式法律条例。

而按照司法部那边的人预计,要想完成所有范围内的相关法律文件编写工作,至少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此外值得重点一提的就是,诸多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宪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