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两百八十六章 惨烈交锋

清末枭雄 第两百八十六章 惨烈交锋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9:17 来源:笔趣阁

(); 面对英法联军不来主动进攻内城的东城门,反而南下去进攻沿江的外城,对此曲攀云也是毫无办法,他总不能冒着大量伤亡的危险派遣大量士兵前往外城墙上抗敌不是,那样的话也就正中洋人的下怀。

对于这种情况,曲攀云毫不犹豫的把还在外城的少量士兵抽调回来,反正既然已经不打算守外城了,那么也就没有必要把宝贵的兵力继续留在那里。

随着中华军在外城的主动撤军,额尔金伯爵也就是取得了广州之战的首次突破,他的两个步兵营几乎是没有遇到半点阻碍就是爬上了沿江的外城东部城墙,然后迅速向外城城区挺进。

当天中午,额尔金伯爵再给香港方面写信的时候,称广州之战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乐观估计不用三五天时间,他麾下的将士就能够彻底攻占广州。

但是他并不知道,曲攀云选择放弃了外城,不代表着他准备放弃内城。

就在当天下午,英法联军将近一千人试图从外城进攻内城的时候,在内城南城墙处遭到了来自中华军的猛烈抵抗。

由于内城的南面墙外头就是外城的居民区,虽然说外城的建筑密度不如内城,但好歹也是城区呢,根本就没有和东城墙外那样有着大片的空地可以施展,因此双方的交战都是在狭小区域里进行。

而这个时候,中华军里的大量协防军士兵就是发挥出来了他们的仅有价值,那就是利用地形上前试图进行肉搏。

次日黎明时分,在第十步兵师近千名皇家陆军士兵的掩护下,以第八协防师为主在南城墙发起了局部反攻,该战中,皇家陆军在城头上开枪吸引英法联军,而超过两千名协防军的肉搏士兵主动出击冲击了一次英法联军。

短暂的一个小时交战中,第八协防师的士兵虽然在军法的高压下奋勇作战,但是依旧无法突破英法联军千名士兵的战线。此战中,第八协防师的出战士兵中死伤高达五百余人。

负责掩护的第十步兵师也是死伤将近四十余人。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取得战果,此战中,他们至少杀伤了近百人的英法联军士兵。迫使这两个营的英法联军暂停了对南城墙的进攻。

“虽然损失比例有些大,但是这些都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第三军的参谋长刘和涛拿着战报到了曲攀云这边。

“这一次出战第十师这边伤亡不大,主要是第八协防师死伤颇多,但是那是五比一甚至六比一的伤亡交换比,我们也是不吃亏的!”刘和涛的言语里丝毫没有因为第八协防师的惨重伤亡而感到沮丧。相反还是感到了兴奋。

对面的这些英法联军一共才多少人,顶破天了也就六千人左右,而自己的第三军有多少人,总兵力超过三万人,而且其中可以正面作战的皇家陆军就超过八千人。

如果说是皇家陆军和英法联军的伤亡对比六比一的话肯定吃亏,但是要是换成了协防军士兵的话,五个换一个那就是赚大了。

协防军的士兵本来就是消耗品,在正面对战中根本指望不上,现在能够在南城区那边利用地形优势发起肉搏作战也是仅能发挥其价值的方面了。

可惜的是,就算是利用地形贴近了发起肉搏。但是近代部队的肉搏能力还是要远远超过这些传统的旧式军队,拿着刀剑盾牌或者长枪等各种冷兵器的士兵面对近代步兵的刺刀方阵,其实非但占据不了优势,反而是会处于绝对的劣势中。

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发生在广州之战中,在以往中华军打太平军或者清军的时候,也是多次利用刺刀肉搏直接击溃那些旧式军队的肉搏步兵。

曲攀云看过了战报后道:“嗯,今天上午的这一战打的还是可以的,不过也要控制战斗规模和时间,避免出现过大伤亡,我们的协防军兵力虽然要多一些。但也不是无限的!”

这种杀敌一百,自损五六百的战术用一次两次还好,多了的话就算是表面上赚了,但是对于第三军而言还是影响过大。后续战斗里第十步兵师还是需要协防军部队的辅助的,这要是都消耗完毕了,后续作战岂不是都得靠第十师的士兵们去硬抗。

于此同时,城外的额尔金听到说进攻外城的两个步兵营竟然遭到了反攻从而出现了近百人的伤亡时也是皱起了眉头。

尽管区区百人的伤亡对于英法联军的六千总兵力而言不算什么,但是这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对面的这些中华军有实力对己方部队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如此一来后续的战斗就必须更加小心了。

对内城的首次进攻受挫,额尔金伯爵也是放下了三五天就攻下广州的打算,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方式逐步推进。

一方面在内城的东城墙外继续加大炮击,同时也是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攻城战,但是都被城头上的中华军击退。

同时也是让舰队加强对城区的炮击支援,然而受限于距离过远以及城区建筑的阻拦,舰队的炮火很难直接直瞄支援,至于利用弯道曲线进行炮击支援,这年头的长身管榴弹还没出现呢,那些臼炮倒是可以但是射程太近,加农炮又很难打弯曲的弹道,就算勉强能打了,但是精度也不用指望了。

对此英法舰队采用了老办法,那就是从船上把一些轻型火炮搬下船,然后运输到陆地上进行炮击,那些十二磅以上的火炮要想般下船自然是困难重重,但是英法舰队里也不都是那些重型舰炮,一些中小船只上也还有十二磅甚至九磅、六磅的轻中型舰炮,此外一些中等口径的臼炮也比较轻,可以搬上来使用。

尽管这些从船上拆下来的火炮搬运困难,而且没有了船只这个稳定的平台,在陆地上作战非常不便,但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下,依旧是可以把一部分火炮搬上陆军,然后对广州内城展开炮击。

对于持续加强的敌军炮击力度,曲攀云也是有些无可奈何。他麾下的炮兵力量就这么多,作为主力的十二磅火炮只有三个连,一共也就十八门而已,另外还有两个连的三十二磅口径的臼炮以及一个六磅炮兵连。第三军所属的炮兵力量,也就是第十步兵师的师属炮兵团大小火炮不过只有三十六门而已。

此外尚有部分从清军手中缴获的一些老旧火炮,主要就是原来广州城墙上的那些重炮,各炮重量不等,从千斤到五千斤都有。如果折算成中华军的磅制规格,大约九磅的有三门,十二磅标准的有七门,另外还有十八磅口径的两门。

这些火炮虽然口径都不算小,但是质量实在是难以入目,都是一些老炮不说,而且都是一些铸造质量低劣的铁炮,这一分钟开一炮都有炸膛的危险,因此别说和中华军的制式火炮那样可以爆发出每分钟两发甚至三发的射速了,连一分钟一发都不能保持。往往是两三分钟才敢打一发。

而要想进行持续性的炮击,往往需要间隔五六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能开炮,要不然的话打不了多久就得炸膛。而且让中华军军械部的人郁闷的是,这些火炮竟然是清一色的铁炮,都不和旧式劣质青铜炮那样还有回炉的价值。

广东在明清两朝是主要的产铁以及造炮基地,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广东更是承担了清廷相当多的造炮任务,这主要是因为广东佛山是传统的产铁地区,然而清廷铸造的这些铁炮和林德机器厂铸造的铁炮是两码事。

林德机器厂铸造的铁炮虽然在性能上和青铜炮略有差距,但好歹也是有着严密的质量监控体系,造出来的炮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可不会说打了几炮就会炸膛,然而这些广东地方铸造的铁炮质量实在不咋地,口径和重量虽然大,但是装药量一多的话就会炸膛。如果是按照正常每分钟一发的话也会炸膛。

对于这些不能回炉,而且质量堪忧的火炮中华军是捏着鼻子继续用,总不能说白白仍在那里不是。

这中大口径的火炮上和英法联军一比,是处于绝对的劣势,尤其是是英法联军把大量舰炮都搬上岸之后更是如此。

至于说小口径的火炮,比如说四磅甚至更小口径的火炮。这些火炮一般都属于步兵炮的行列,比如说中华军内是直接在每个步兵营里配属两门四磅步兵炮,射程只有几百米而已,而且通常也不发射实心炮弹或者榴弹、榴散弹等常见的弹种,而是直接推上线列对敌军步兵方阵发射散弹。

因此别看这些四磅火炮口径小,但是要运用的好了,这一炮下去可是能杀伤好几十人的大杀器。

不过这些小口径火炮只能在双方短兵相接的时候使用,在目前这种中远距离上的炮战中没有任何用处。

这拼火炮拼不过,曲攀云就只能把希望放在步兵部队上了,这敌军炮击打的再猛烈,但是他们要攻城的话总是要让步兵上来的,而中华军的希望就是在双方短兵相接的时候直接大量杀伤敌军的步兵。

英法联军的大规模炮击持续了整整四五天,承受了多天猛烈炮击的中华军不好受,炮兵部队已经是被摧毁了小半的火炮,炮兵死伤非常惨重,第十师已经是不得不抽调普通士兵充当炮兵使用。

而作为防御主体的城墙更是千疮百孔,内城的东城墙一度被轰塌了数十米的大缺口,英法联军并趁机发动了一次进攻,但是在城内守军牺牲了至少近千民壮以及近百名皇家陆军士兵的抵抗下,才算是勉强挡住,并把用砂石把缺口重新堵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法联军终于是对已经摇摇欲坠的内城发起了首次大规模的总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