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两百一十三章 两军联合

清末枭雄 第两百一十三章 两军联合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9:17 来源:笔趣阁

readx;淮安城外第五军大营里,沈驰云和往常一样在早上六点多就是起床熟悉,虽然沈驰云和其他的绝大部分军官们一样,都是传统书生出身,但是多年的军旅生涯早已经让他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军人。

单单只看表面的话,是绝对不会发现这个身体健壮的军人以前是个捧着四书五经的书生。

简单梳洗之后,沈驰云就是按照习惯准备骑上马匹转一圈,他原本就是个爱马之人,而手底下的这批战马又是林哲赐予的英国纯血马,体型优美高大,让沈驰云是爱不惜手。

自从得到这匹纯血马后,沈驰云没事的时候基本天天都会骑上一圈溜溜!

唯一让沈驰云觉得可惜的是,这匹英国纯血马是被去了势的,无法配种。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这匹英国纯血马没有被去势的话,也到不了沈驰云手中,而是百分百会到军蓄司手里,用来培育马种了。

这些年来,中华军通过诸多渠道从各国商人手中购入不少洋马,包括英国纯血马,阿拉伯马纯种马以及欧洲的杂交马比如盎格鲁?阿拉伯马等,只是其中大多数都是都各国殖民地里购入的去势军马,无法用来配种,其中可以用来配种的非常少。

年初建立了军马培育机制后,今年又是采购了一批没有去势的公马以及母马,但是数量依旧不多。

目前军蓄司里一共也就只有三匹英国纯血公马,两匹英国纯血母马,四匹阿拉伯纯种公马,五匹阿拉伯纯种母马而已。

这总数只有十四匹的马匹受到了军蓄司那边的极度重视。

他们不仅仅用纯血马、阿拉伯马的公马给蒙古马中的优秀母马配种。同时他们还直接用纯血马和阿拉伯马之间进行杂交培育,试图培育出属于中国的盎格鲁阿拉伯马来。

当然了,为了短时间内改良马种,培育出优秀同时又适合中国气候的马匹只靠这十几匹战马是很难的,必然需要更多的优良种马。对此军蓄司那边已经是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到处搜集阿拉伯或者纯血马的种马以及母马。

并已经派遣专门前往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准备大批量采购配种公马以及母马。

所幸的是,这年头没有国家玩什么贸易制裁,更加不会禁制向中国出口马匹,只要你舍得花钱。舍得长达万里的运输途中的高昂费用以及超高的马匹死亡率,那么随便你买。

以军蓄司对种马和母马的重视程度,如果沈驰云的这批纯血马是没有驱使的种马,是断然不会落入沈驰云手中的。

不仅仅沈驰云手中的这批英国纯血马如此,实际上中华军的高级将领的坐骑大多是也都是去势了的纯血马或者阿拉伯马。反正也无法配种,同时由于数量不多不可能武装起一支大规模的西洋马骑兵来,所以这些零星购买到的西洋马一般作为高级将官乘骑用马。

骑着爱马疾驰了一圈后,沈驰云才是把坐驾交给马夫,清洗过后接过亲兵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脸,一旁的副官就是道:“宋参谋长他们都已经候着了!”

沈驰云点点头:“那就走吧!”

随后就是大步向前,带着人前往大营中心的会议室。

不多时,沈驰云就是抵达了会议室。此时会议室内已经到了多人,包括第五军参谋长宋向堂少将,前第五师第十四步兵团团长。新任第五师师长杜永涛少将,第五师参谋长裴建杰上校以及第五军的其他将校军官。

这些人清一色都穿着中华军标准的双排扣军官常服,腰间陪着指挥刀以及左`轮手枪,穿着长筒皮靴,帽子都放在桌上露出光溜溜的头颅或者短寸发。

这些人见沈驰云进来了后,一个个都是快速站了起来。并立正敬礼。

沈驰云刚骑了一圈马,心情还算不错的他一边向前走去。一边拿下军帽回礼:“都是老兄弟了,不用客气。都坐下吧!”

说着的时候,他也是直接坐上了首位,口中继续道:“都说说,今天有什么好消息!”

由于是例行每日会议,而在座的诸人虽然说军衔有高有低,但是也都是中华军内的高级军官了,所以最开始的敬礼过后,诸人也没有太多的客套,当即一个个都是坐了下来。

第五军参谋长宋向堂首先道:“昨天夜里传来消息,李善敬上尉在昨日前往安东县路上,遭遇伪清军千五百人,并主动迎战大破之,歼敌百余,傍晚时分又攻破安东县城,歼敌五十余,俘敌两百!”

沈驰云听罢露出笑容:“这个李善敬做的不错,也不枉宋参谋长你的一番教导啊!”

宋向堂也是面露笑容:“这小子虽然愚钝了些,平日里不够机灵,但是一身胆气还是有的!”

宋向堂说这话的时候,他自己也是深感安慰,为啥,因为那李善敬是他的妻弟!

宋向堂少将乃是中华军里的早期主要将领之一,1853年就是报考了余姚县勇营随营学堂,乃是早期随营学堂时期的最早期学生之一,在资历上比后面的随营学堂学生高得多。

随营学堂自从创办以来,已经累计招生数千人,但是前期的学生可没那么多人,早期的时候,由于学制简陋,学员们都是一边学一边打仗,学制没有明确规定,大多是每月都会考进来一批人,但是毕业的话只要学完该学的科目,通过半年一次的考核即可毕业,因此只能按照半年毕业一期的方式来统计。

到1855年学制改革之前,一共毕业了四期学生,总人数大约六百多人。

1855年后随营学堂学制改革,从以往的半年在职学习改为了一年全日制学习,目前已经毕业了两期,第一期毕业四百余人,第二期毕业也就是今年毕业的有六百余人,总数在一千六百人左右。

当然了,只靠上述正式班的学生断然是无法支撑起规模已经高达十余万的所需的军官数量的,因此除了正式学生外,还有相当多的速成班学生,尤其是最近两年中华军扩张的太快,导致军官数量严重不足,所以挑选了大量识字的士兵进入速成班学习,这才堪堪满足了中华军的军官需求。

宋向堂虽然说比沈驰云等人晚入学一个月左右,但是却和沈驰云等人同时参加毕业考核并通过,因此他和沈驰云、石琅翼等人一样,都是随营学堂的第一期学生。

而后他的的经历和大多数随营学堂的学生们一样,从最低的少尉副连长干起,然后慢慢升迁为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等,后来被掉入联合参谋部任职作战次长,随后又掉入第五军担任参谋长。

他的仕途算得上是一帆风孙了。

而李善敬呢,此人乃是宋向堂的妻弟,前两年从老家跑来上海投奔他这个姐夫,对此宋向堂也没办法,只能是尽量安排了,本来一开始是安排到他司令部或者商贸区当当文案清书之类的,但是没想到李善敬也是说要从军,无奈之下只能安排他去参加了随营学堂的考试,考中后成为随营学堂的第一期一年期全日制学生的一员。

毕业后很快升为中尉,担任连长一职,北上苏北期间又有立功被晋升为上尉,依旧担任连长。

现在李善敬在前头打仗立功了,他这个姐夫也是觉得面上有光!

不过虽然心里头有着高兴,但是也没有表现的太过明显,为啥?

因为在座诸位里,谁没有几个子侄兄弟啊,别的不说,沈驰云的亲弟弟沈驰全就在第二师服役,现在都是少校营长,和他比起来,李善敬的这点成绩也就不算什么了。

中华军的早期组建时期,具有非常典型的封建意识,士兵之间都是同乡同族,而军官之间大多也是师长、弟子或者同窗亲族之类的,彼此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而且往往家中有一人在中华军中建功立业后,所属家中的其余子弟也会跑过来投靠,一些同窗听说了也会跑过来投靠,而这些人大多又是去报考随营学堂去了,毕业后成为了军官中的一员。

由此造成了绝大部分中华军的将领中,都有子侄或者同窗好友一起从军的,彼此间个人联系比较密切。

宋向堂脑海里掠过这些的时候,另外一边的沈驰云也是听着其他人的报告:

“泗州已经传来消息,施将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抵达泗州和第一师汇合,预计他们近期内就会整合兵力对宿迁一带发动进攻!”

沈驰云道:“等了这么久,总算是等到了,他们什么时候进攻,从哪里进攻?”

下方的杜永涛道:“具体什么时候发动进攻暂时还不清楚,不过第一军那边也传来消息,他们极有可能不会对重兵把守的宿迁发动进攻,而是要对桃源县方向发动进攻!”

“这样啊,难道说第一军是准备和我们联手,先把淮安城拿下来,再北上宿迁?”

杜永涛道:“我看应该是如此!”

沈驰云已经是站了起来,然后走向墙上的大幅地图,看了半天后才回身道:“我看此举可行,立即联络第一军那边,联络双方协同作战事宜,嗯,最好是我和施将军亲自谈一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