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尽占江南

清末枭雄 第一百六十六章 尽占江南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9:17 来源:笔趣阁

石达开自从在中华军进攻镇江的时候,就已经是有心撤出南京这个是非地,不是他想要主动退走,而是占据苏南、浙北的中华军实在太过强悍,历数太平军和中华军的战争,就从来没打赢过。

而明眼人都知道,南京、镇江等苏南之地乃是中华军必攻之地,新生的中华帝国如果想要奠定根基,进一步扩张的话,那么南京、镇江就是必须拿下来的。

不管南京、镇江是在清军手中还是在太平军手中,两者都没有区别!

面对如此强敌,石达开是没有信心继续守住天京这个孤城,所以他犹豫了数天后,终于是在得知中华军攻克镇江后,就是下了撤出天京的决心。

要撤出天京,自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撤退,而是一整体搬家的战略性撤退。

他要带走的不仅仅是四五万军队,还得有这些将士们的家眷,同时为了保证撤出来后的根基,他还得带上大量家当,金银不用提,更重要的是粮食,同时人口也非常重要,所以他还挟裹了大量城内的青壮一切撤走。

而诸多人加起来,他从天京带走的总人数是超过了十五万人的!

这种庞大的战略性撤退,自然不是简单的事,尽管他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同时也是提前了好多天准备,但也仅仅是花了好多天时间才完整全部的撤退。

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他还留下了部分炮灰部队继续留守天京城,让他们挟裹城内的青壮继续守城。不求能守多久,但求把声势造出来。唱一出空城计以便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

这么多安排下来,他才勉强带着十五万人撤走。走了足足三四天才抵达当涂,此时他们距离天京已经有差不多七十多公里了。

之所以走的比较慢,主要还是大量非战斗人员拖慢了速度,如果石达开什么都不管,只带着四万多精锐主力西逃的话,这会少说也跑出上百公里之外了。

抵达当涂后,石达开没有松懈,甚至都没有进行休整,而是让撤退的大军继续西进。这个时候他也是重新采用了太平天国早期的战术,那就是挟裹当地百姓一起前进,重新成为一支典型的流民式大军。

为了防止中华军的追击,石达开又是安排了少量骨干部队,带着大量挟裹,强行征召的青壮们驻防当涂,也不求他们能够挡住多久,只要能够守住当涂几天时间,那么对于石达开而言就足够了。

此外。他又派麾下另外一员大将陈玉成率领精锐五千渡江北上,石达开给他的任务就是攻略皖北地区。

虽然派去皖北的陈玉成精锐兵力只有五千,但是如今的太平军已经算是恢复了以往的流动式作战,基本上路过一地就是挟裹一地。相信不用几个月时间陈玉成就能够拉出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出来。

至于他自己,则是继续率领庞大的流民大军继续西进,这一支流民大军包括了太平军正规军战士约四万人。挟裹的百姓十多万人,还拥有大小木船两千余艘。南京成立以及沿途所有能够搜刮到的粮食。

这十多万人浩浩荡荡的一路西进,其目标非常明显那就是初步去九江。然后视情况南下江西或者继续西进湖北。

石达开舍下天京这王霸基业,一夜回到解放前当流寇大王去了,而且大举西进,势必会给江西中南部的林成庭、湖广两省的曾国藩等人带去极大的威胁。

人家石达开干不过林哲,但是不代表他打不过曾国藩和林成庭啊!

石达开跑了,中华军方面的第二师和第二骑兵团虽然也是急速西进追击,但是石达开毕竟提前走了好多天,双方的距离有六十七公里之远。而中华军也不是什么日夜行军可以上百公里的铁打部队,这一天顶多也就走个二十多公里。

至于把第二骑兵团的八百骑兵,你让他们短途奔袭个十来公里还行,你要是让他们一口气跑上几十公里,那些马匹都能活生生的累死。

一般而言,除了古代那些一骑三马甚至四马的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轻松连续行军上百里甚至几百公里外,其他的单人单骑的骑兵实际上长途行军速度相当有限。

中华军内的骑兵一般都是单人单骑,行军状态上都是牵着马匹走,甚至进入战场后都是继续牵着马,只有即将接敌的时候才会翻身上马,所以经常可以看见骑兵作战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令,那就是‘上马’。

但是长途行军的话其实还没步兵快。

所以第二骑兵团也只是第一天甩开了,但是随后第二天和第三天里,为了保证马匹的体力他们的行军速度急速下降,等他们到当涂的时候,第二师都已经追上来了。

当他们抵达当涂后,由于遭遇了当涂之敌的顽抗抵抗,尽管第二师战力强悍,但是为了避免无所谓的伤亡还是打的比较谨慎,花了三天时间才打下当涂。

而这个时候,人家石达开已经是带着大量人马跑到了池州府,双方相距已经一百公里外了。

对此,林安飞也只能是放弃高速行军继续追敌,而是采取稳扎稳打的模式继续向皖南各地发起进攻。

这多年来,皖南作为清军和太平军长时间拉锯作战的地方,其民生已经被破坏的相当严重,尤其是宣城以北的皖南平原地带,大量百姓死伤于战争之中。

此外,皖南地区虽然长期有太平军活动,但实际上太平军很少能够长期控制该地区,往往是太平军来了拿下这些地方,但是等他们一走,清廷的地方官员组织的各种地方团练就是卷土重来,然后收复这些地方。

这也就造成了尽管皖南地区没有大规模的清军存在,但实际上清廷控制的地区并不少,林安飞的第二师进军皖南,不仅仅需要面对太平军,同样还会面临清军的抵抗。

所幸的是,太平军由于主力尽数西进,留在芜湖一带的太平军大多数都是少数精干,然后带着众多被挟裹的民壮,他们的存在主要是为了阻拦中华军的西进追击。

至于清军方面,清廷在皖南地区实际上已经没有大规模、成组织的朝廷军队,活跃在这一地区的都是地方官员自行组织的各种团练,民壮等等。

而上述这些部队自然是无法抵挡中华军第二师的进攻。

第二师在皖南东部地区的进攻几乎是碾压态势的,很快就是攻克了太平府其余两个县:芜湖、繁昌,而后分兵一部继续西进铜陵,而林安飞则是率领主力部队在芜湖度过长江,然后进军皖北。

于此同时,驻扎浙北的第四师之第一团也是由广德进抵宁国、另第二团会同一个协防师进军宁国府的府城宣城。

等到了四月中旬的时候,中华军已经是彻底控制了皖南的东部的太平府、宁国府。

此时从地图上来看,那么就会发现中华帝国的版图已经涵括了江南地区所有的平原精华地带。

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铜陵以西,宣城以北,再到广德、湖州等地,几乎江南地区的所有平原地区都已经落入中华帝国之手。

坐拥整个江南精华之地的中华帝国,这个时候才勉强算得上是奠定了争霸根基,这中华帝国里的帝国二字,才勉强算得上是够格。

拿下皖南的太平府,宁国府后,虽然说第二师、第四师依旧持续在皖南、皖北地区和清军、太平军作战,另外第十混成旅也是沿海进入了福建境内,并和当地清军进行了激烈的交战。

但整体而言,中华军的大规模春季攻势已经算是结束,并进入了短暂的休整阶段。

而趁着短暂休整的机会,林安飞却是离开芜湖,然后带着亲兵们乘坐海军的炮舰沿江而下,返回南京。

他要回去南京参加定都大典!

尽管二月份的时候林哲就已经称帝建制,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把上海作为首都,因为大家伙都是心里头想着把南京给打下来当首都。

如今南京已经拿下来了,那么表明中华帝国的政治中心已经迁移到南京来,特地举办了一个定都大典,各方军政要员再一次齐聚南京。

除了实在无法脱身的人外,比如说身在福建的第十混成旅旅长陈云陶,其他大多数能够赶回来的军政要员都是及时赶回来。

随同林安飞回来的只有十几个亲兵,其余第二师的军官们还得领军在外作战呢,不可能跟着林安飞一起回去。

他们乘坐的乃是海军的炮舰兴广号,该舰乃是兴吴级炮舰的八号舰,排水量只有八十多吨,但是个头虽然不大,但却是配属了蒸汽机和暗轮推进,另外配属了一门十二磅的舰载加农炮,三门六磅。非常适合在内河作战。

中华帝国海军部从1855年陆续装备,目前已经服役了十三艘之多,另外还有三艘正在建造服役中。

该级舰乃是中华帝国海军内河作战的绝对主力舰。

由于兴广号自身的航速就高达八节,加上是顺流而下,林安飞等人只花了七个小时就是抵达了南京,速度比走陆路要快得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