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枭雄 > 第三百六十一章 谈判中的战争

清末枭雄 第三百六十一章 谈判中的战争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9:59 来源:笔趣阁

上海外滩饭店的二楼会议室内。£∝頂點小說,

大片的落地玻璃窗上的窗帘掀开了近半,深秋的阳光从没有窗帘遮挡的玻璃窗处溜了进来,把会议室内的大理石地板照的光亮照人。

会议室中间的长方桌上分座着两群截然不同的人,右边的是一群穿着燕尾服,同时还有穿着英法军服的洋人,而左边则是多数穿着中华装,同时还有几个穿着中华军双排扣军服的中国人。

此时这两群人正在进行着声调不高,但是语气却是极为坚定的对话!

“对于贵方要求在我国京师设立外交使馆的请求,本国原则上可以接受,但前提是贵方必须做出官方承认我国政府为中国之唯一政府,并立即停止和北方伪清政府的一切贸易行为,尤其是军械贸易。”

宋向堂一边翻着手中的文件,一边如此说着。

而对面的包令却是轻摇头:“对于贵国国内的内战,本国无意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涉,将会继续严守中立原则,另外贸易自由一直本国的追求,本国政府不会对商人的贸易行为进行干涉!”

“如果贵国坚定地执行自由贸易政策,那么为何要对本国的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宋向堂当即反问。

包令面色不变:“本国之进出口关税政策乃是服务于本国工商业发展需求,如果贵国对我国的出口商品采取不公平的关税税率,那么为了保证本国商人的利益,本国自然也会对贵国的出口商品采取必须的措施!”

“帝国对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是一视同仁的。绝不会因为某一国而更改,而且本国对进口商品的税率是合情合理的。棉花、机械、煤炭等商品的关税和以往对比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还略有降低。难道这不是帝国对国际贸易表现得一种善意吗?”宋向堂继续用着平静的语气说着。

而包令自然也不甘落后:“如果是一视同仁,那么贵国就不应该对棉布、呢绒等产品征收高额的税收!”

“这是帝国为了保护国内数亿子民的必须选择,帝国绝对不能容忍大量棉布的进口从而导致农村经济的大规模恶化!”宋向堂说出这话的时候,语气比以往更加坚定。

中华帝国抬高羊毛制品、棉花制品的进口关税,其意义绝对不是为了多收取几十万几百万关税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更高的经济战略意义。

抬高棉花制品,羊毛制品的税率,其重要意义在于保护国内的农村经济,尽量延迟农村传统地男耕女织经济模式的破产时间。而即便是要破产,那么也不能让进口洋布逼破产,而应该由国内的机织布逼破产。

在工业化的大浪潮下,传统的男耕女织经济模式迟早是会破产的,而帝国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外部的影响,最好是让国内的机织布产业发展,用来逐步取代传统的男耕女织中的‘女织’。

而为了达到上述一前一后的目的,内阁会议中今年下半年开始推广棉花产业,即纺纱、织布、印染、成衣这一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为了保护国内机织布产业的发展。避免洋布的廉价倾销,那么针对洋布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也就成为了必然。

所以针对棉布关税一事上,和对鸦`片贸易一样,宋向堂的态度都是非常坚决的。这是不容讨论的事。

宋向堂的语气虽然平静,但是在场的任何人都能够听到他语气中的坚决,宋向堂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已经是非常明确了,那怕是把这场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但是在关税一事上也别指望帝国会屈服。

包令此时虽然表情依旧平静,但是知道如果继续在这关税话题上纠缠下去的话。估计这一天的谈判又得在扯皮中渡过,而这种情况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已经上演了无数次。

所以他适时的转移了话题:“除了关税方面外,本国以及法美等国的商人们一直希望贵国可以提供更多的通商港口,不知道贵国在这一方面有没有做出相应的决定?”

宋向堂听到包令转移话题,当即也不追问,而是顺着包令的话转移了话题!

“对于通商港口一事上,本国一直都是欢迎更多的商人前来贸易通商,而之前本国也是同意了在现有的五个通商港口外,可以再开放杭州、琼州、台湾、潮汕作为通商港口。而本国皇帝陛下为了表示对此次谈判的诚意,已经下发圣训,可以在上述港口外,再增加若干港口!”

听到这话,包令闪过一丝喜色,当即追问道:“哦,还有那么港口?”

宋向堂道:“如果贵国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的话,并且和本国达成一系列协议的话,原则上本国可以再开放南通、海州、青岛、天津、营口、旅顺等长江以北的沿海城市作为通商港口。”

包令当即道:“那么内陆城市呢?比如镇江、南京还有安庆等长江沿岸城市呢?”

宋向堂这个时候却是轻摇头:“中外贸易往来尚处于开始阶段,本国民众对外人多有疑虑,如果外人多进出内陆城市,恐有意外之事,因此在现阶段不会开放任何的内陆城市通商,当然了,再以后我们也排除继续开放内陆城市通商的可能性!”

听到宋向堂如此说,包令陷入了沉思,如果中国真的能够和宋向堂说的那样,开放上述诸多沿海港口城市的话,尤其是北方的诸多港口,这毫无疑问对于英法等国来说是一大好事,你得知道人家英法联军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其中最直接的目的还是为了开阔更多的通商港口。

但是包令并不知道,以林哲为主导的中华帝国对开港通商并不排斥,甚至是欢迎的!

只不过中华帝国要求的是开港通商必须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具体的控制包括关税自主,洋人来华必须遵守中华帝国的法律。

从这方面来说,关于通商港口一事上,也是中华帝国和英法两国的谈判过程中最容易达成相关协议的一个子项目了。

可惜的是,中华帝国虽然承诺可以开放更多的通商港口,但是却有着一系列的附属条件,而那些条件就是关税自主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条件了。

这么大的一个谈判,是不可能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单独谈的,往往都是一揽子计划,把一些容易的,困难的条件都混合在一起谈,你要么一起接受,要么就是全部拒绝,是不可能说只接受其中一部分,但是拒绝另外一部分的。

所以如果不是形势特别危机的话,一般所谓的国际谈判都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耗时长的同时也能够把人折腾的筋疲力尽。

而就在宋向堂和包令在上海进行谈判的时候,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连续行军,徐言青也是率领第二军的部分兵力顺利进抵广东珠三角一带。

进入广东的第二军有其主力第二师、另外尚有第十一步兵师的两个步兵团,至于第十一步兵师的另外一个步兵团则是留守在福州。

而后续这个步兵团将会和福建现有的三个新编的步兵营一起,组建中华军的首支混成旅,即皇家陆军第一混成旅,后续负责福建全省的防务。

进入广东后,第二军在十月下旬先是派遣了第二师尝试性的从宝安县朝香港发起进攻,但是在明溪(深圳河)被英法联军中的舰队炮击所阻拦,尝试着从明溪渡江的一个步兵营损失惨重,至少伤亡了两百余人。

后来徐言青又是得知英法联军已经明溪南岸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考虑到敌军有着大量的舰炮火力支援,同时又有着完善的防御工事作为支撑,而自家兵力也就一万五千人左右,所以徐言青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试探渡河进攻后停下了进攻,而后迅速掉头北上前往广州而去。

这香港是硬骨头不好啃,但是不代表广州也是啊!

第二军一万五千多人北上后,一路横扫了数个英法联军的外围驻点,然后和增城方向的第三军成功汇合,紧接着两军西进广州。

十月二十九号,第二军和第三军一共将近三万人对广州发起了首次大规模的反攻!

英法联军除了原来驻防广州的三千余人外,另外紧急从香港抽调了两千多兵力利用船只运输增援广州。

双方激战四天后,第二军之第二师从北城门率先攻入广州内城,并和英法联军在内城发生了残酷的争夺战,次日第二军和第三军主力齐汇广州内城,通过绝对的兵力优势把内城中的英法联军驱赶到了外城。

此时,英法联军已经是死伤近千,当然了作为进攻方的第二军和第三军也损失较大,前后损失已经将近两千人。

内城失守后,残余的三千多英法联军退守广州外城。

攻占内城后,中华军没有停下步伐,而是继续向南方的外城发起了进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