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么谈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么谈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大明,西苑,万寿宫。

入秋以来,弘治皇帝又将西苑这里整修了一遍,胜景新增数处,以便于他“颐养天年”。

三十多岁的弘治皇帝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他都有点悲观。三月份那场病让他思考了很多。

西苑的枫林成片,晚秋时火红的树叶堪比二月之花。午后的秋风吹过,林中飒飒声响。

张昭从西安门进来,给太监张忠带着,一路抵达“秋葵馆”。

这一个室内的场馆,外观造型像秋葵,弘治皇帝正在其中绕圈慢跑。见张昭过来,擦擦汗,就准备停下来。

张昭行礼后,道:“陛下,若想要达到锻炼的效果,不可减少运动量。臣在旁边等着即可。”

站在一旁的张忠心想:“张伯爷,最近是不是有点飘了?这么和皇爷说话?皇爷停止锻炼,不是因为重视你的到来吗?别不识好心。”

但是,接下来的一幕却出乎张忠的意料之外。

弘治皇帝将手里的毛巾递给太监王岳,笑呵呵的道:“那行。朕再跑一会。”

说着,继续绕着场馆慢跑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而这种程度的慢跑对他身体有没有效果,他自己感受最深。并非御医所要求的“静养”二字可以一言蔽之。他自己的感触是:心思要静,少思少虑,少情绪;身体要动,慢跑快走,出身汗。

张昭笑笑,站在场边等着。

张忠心里就想抽自己一个嘴巴。他这纯粹是傻了。真正飘的是他自己啊。他最近在皇爷身边得用,有些“目无余子”。

看看皇爷和张伯爷相处,完全是子侄辈的感觉。而且,张伯爷话里虽然是劝谏,但和文官们能一样吗?这是真的为皇爷的身体着想啊!

他还得学习。

弘治皇帝又慢跑了一刻钟,简单的沐浴后,换身衣服出来,再喝着御医开的保养的汤药,在秋葵馆二楼的休息区“召见”张昭。

休息区很宽敞。巨大的落地玻璃让太液池秀丽的湖景扑面而来。

“子尚,春华秋实,又是一年过去了啊!”弘治皇帝将手里的碗放在太监手里的托盘上,感慨的说道。

张昭坐在椅中。如今大明虽然物资种类逐渐的丰富,但是沙发还真没有搞出来,当然,弘治皇帝坐着铺着坐褥的宫廷御椅和沙发舒适度相差无几。

张昭看着精神头好很多的弘治皇帝,道:“陛下春秋鼎盛,保重龙体,可得永年。”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这话他爱听,换过茶,道:“子尚来见朕,是为鞑靼遣使求和的事情而来?”

弘治皇帝如今虽然倦怠政务,但军国大事他还是会了解的,这是深入到他骨子里的习惯,不是“死亡”的威胁能够改变的。他内心之中,始终想要当一个合格的帝王!

最近的大事,那就只有这事。

张昭坐姿很正,挺拔如松,答道:“是的,陛下。臣以为当和鞑靼人议和。”

弘治皇帝就笑起来,“哦?”

他这个心腹爱将就是个对鞑靼强硬分子,竟然想要议和?

这和他的“敲打”有关?

他引张昭为心腹,中间有敲打过张昭两次。一次为国子监的事。如今张昭恪守本份,对朝堂中用人一概不问,不越权。当然,他还是那么还提一些建议。

一次是张昭回京,他有交待后事的意图时。他不希望张昭日后鼓动太子北征,免得重蹈“土木堡之变”的覆辙。

所以,张昭这是听进去了?

张昭也笑起来,慢慢的解释道:“陛下,臣是说的最终结果。而从过程上来说,不是鞑靼人想求和就给他们和平的。

当初纵马踹掉互市的是他们,现在请求互市的还是他们。拿大明当什么了?家里的下人奴仆么?呼来喝去!

这种恶劣的行为,不是鞑靼人在国书称臣就可以算了的。鞑虏有何廉耻之心?不过是弱肉强食罢了。

因此,臣以为谈还是要谈。但是怎么谈,主动权在大明。首先,鞑靼人要当着天下诸国的面,承认挑起战争,入寇大明的错误。此事要用文字,加盖印玺,传给诸国。用作后世当史料研究。

其次,战争罪犯臣估计他们是不会交出来的,小王子就是头子。但是,赔款不能少。哪有那么轻易签订合约的道理?譬如当年辽宋的合约,没有女子、财帛,签什么?”

弘治皇帝就笑,这才是他所熟悉的张昭啊,笑呵呵的道:“你觉得鞑靼人肯赔多少银子?”

张昭道:“这就要鸿胪寺去谈。”说着,站起来,躬身一礼,“陛下,臣请陛下升格鸿胪寺品级,使其专职外交之事。”

大明的外交职权比较混乱。

首先,涉外的权限,礼部肯定是的,外使见天子如何行礼,全是礼部在教。然后鸿胪寺里有专门的翻译人才,招待外国使团也是他们在干。

最后,对外的谈判,通常是天子指定信任的人选去谈,而非部门主官。

这其实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延续。还是,那句话应当让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把朝堂各部门的职权固定下来,明示天下。

治理的本质靠的是人。所谓做事先得人。但要尽量的去减少人治的因素,依靠“法治”才是未来的道路。

大明能如此的“任性”,其实本质上还是人才太多导致的。真要是小国寡民,那你不得好好的培养官员啊?大明完全是散养,然后还不断的有牛人冒出来。

弘治皇帝沉吟道:“礼部必然会有意见。即将上任的秦纮功绩卓著。”

张昭直白的道:“陛下,那就让礼部这次参与其中。如果签署的条约出卖大明的利益,就在报纸上捅出来,责令其专职礼仪和教育事务。”

这是“钓鱼”,明显的阳谋。

弘治皇帝没好气的瞪张昭一眼,他是执政十七年的天子,根本无须用这种手段,道:“传朕口谕,令鸿胪寺主持和鞑靼人的谈判。”

想要将一个制度固定下来,不是靠嘴巴说,而是要靠实际去做。他只需要每次都指定鸿胪寺负责,外交权限则自然的转移到鸿胪寺。

张昭由衷的道:“陛下高明!”

弘治皇帝忍不住笑起来,“这个马屁太拙劣。去吧。朕要休息一会。”

第二天,京中的信使往宣府而去。

稍后,鸿胪寺寺卿柳渊率队启程离京前往宣府,准备和鞑靼人谈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