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七百零八章 李梦阳读报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七百零八章 李梦阳读报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张昭进宫的消息京中上下瞩目。御前的奏对情况很快就传出来。

改革江南卫所,兴建海军,惩罚生员再由天子法外开恩,这一条条意料之中的消息依旧急剧的冲击着京中大臣、权贵们的神经。

礼部尚书张升请求致仕的奏章第二天就摆在弘治皇帝的案头。他已经决定辞职。

同时这也是为攻讦张昭失败负责。内阁票拟的意见是“可”。

当然,以张升的政治地位,如果他一上奏章弘治皇帝就批准他辞职,那反倒是像他有罪。

总得要往返多次才行。

八月下旬是清秋时节,清晨时分薄雾渐散。一个个的报童在街道中卖着报纸。

“卖报,卖报。今日真理报头条:鞑靼不足虑,大明的未来在海洋。”

“卖报,卖报。今日明理报头条:法理与帝王。”

“卖报,卖报。今日论道报头条:江南卫所改革浅析,枢密院需要改革。”

李梦阳慢悠悠的走在报社镇的街道中,喊住一个背着斜跨帆布书包的报童,“小朋友,分别给我四份报纸。”

所谓四份报纸指的是:真理报,明理报,论道报,邸报。

现在京中的一般人读报只读前三种,但是他每次都会买一份邸报来对照着看。因为邸报的形式虽然枯燥,但是却会把昨日的奏章基本都节选刊登出来。

这就是朝廷大事的脉络!

他久历官场,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门道。真正能影响朝廷决策的,绝不是三大报纸,而是邸报上刊登的那些“奏章”啊!

“好的,老先生!”

报童约十一二岁的样子,蹲在路边,麻利的将四份报纸递给李梦阳。

李梦阳给了小报童一角钱的硬币,“不用找了。”

随着报业的兴盛,各家报纸的价格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现在每家报纸的价格都是两分钱。

如今京中的货币早就被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硬币慢慢的替代。市面上通行的是分、角、元。再往上的计量单位就是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

之前的计量单位:分、钱、两被取代。

当然,大明历代发行的通宝和宝钞还在民间使用。但正在逐渐的退出支付场景。大明皇家银行的网点对外回收、兑换通宝和宝钞。

他内心里总有一股隐忧,大明皇家银行如果滥发货币会引起何种后果?

但他终归是一介文士,对经济学不擅长。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听闻京师大学里的一些老师、学生就是在研究这个问题的。

“谢谢老先生。”报童收了两分钱的“打赏”意外的高兴,连连道谢。

李梦阳呵呵一笑,走进望海楼中。

嘈杂的人声扑面而来,还有热气。完全不同于外面街道上的寒冷。

店里的伙计忙迎上来,“老大人,还是老样子?”

“照旧!”

李梦阳拿着报纸,在大堂里找个空位置坐下来。吃着可口的早餐,开始读报。

前几日张昭回京对整个朝堂、政局的冲击还在。反应出来就是在报纸上的争论。

江南卫所即将裁撤,兵权归一,全部由枢密院管理。兵部如今也就管管汤汤水水的事务。比如:驿站系统。

对此,论道报上的“攻讦”文章一直不绝,鼓吹枢密院要改革,不可将兵权集中给张昭一人。这种论调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李梦阳对此是嗤之以鼻。只要张昭没打败仗,把兵权放在他手中,不仅是皇帝安心,内阁诸公恐怕也会非常安心。都是从弘治年间过来的大臣,谁不知道鞑靼人入寇时的损失?

这种分兵权的文章现在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有等到大明真正的虎视四方,精兵良将无数,庙堂诸公和皇帝才有可能分割张昭手中的兵权。

真理报上依旧在鼓吹海权。这几天是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的发。核心论点是强调“日后的财富将会来自于海洋”。所有的大城市都会出现在沿海地区。

反正他是很难接受这种论调。但作为户部的郎中,他非常清楚朝廷的战略确实在向东移动,稳步的推进海军的建设。

他很怀疑,张昭有可能还会不断的遭遇到刺杀!

但凡大明的官员,谁不知道海贸的利润?弘治年间早就开海的声音。但开海的利润被江南缙绅们吃得干干净净。天子始终未作出决断。

张昭整顿两淮盐业,惩治士子,早就把江南地区的缙绅得罪。此时呼吁海权,虽然未明确涉及到“海禁”之事,但只怕江南缙绅们已经将其认定为敌人。

他对此事依旧懒得关心,他的副手余籍可能会比较敢兴趣。他敢兴趣的是明理报上的文章。

在经过几天的文章铺垫之后,终于抛出这个重要的命题:帝王和法律最优先?

儒家经典的命题是:法先王,法后王。白话文的意思是:是尊从先王的规章、制度、法律来治理国家,还是根据现实的情况来制定?

韩非子很明确的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明确反对“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这也是历代改革者必须要阐释清楚的问题。

当年北宋王安石变法,说出:祖宗不足法。这就是“法后王”的思想。

而今,大明朝时常讲的是“祖制”,这其实是“法先王”的思想。

张昭是一个怪胎,他根本没有先从思想层面去辩论、统一。而是直接开始变革,以经济利益驱动。所以,进行的很顺利。

然而,时至今日,他已经成为张使相。这个问题终于还是被明理报提出来。

有人希望以此来“限制”他。这也是张昭的雄文《论大明生员的权力和责任》所带来的影响。

李梦阳喝着豆浆,吃着油条,一边读报,一边思考,一边感慨。他有种感觉:他正在见证某个历史!而他的日记、文章,很有可能会成为后世宝贵的研究资料。

清晨的雾气渐渐的散去。明理报总编汪允贤坐马车到京西的白马书院去探望同门唐宽后返回。

马车在京中的大道上,京师繁华更胜往昔。街道林立,人口稠密。然而,汪允贤心中抑郁难言。

唐夫子因此次“斗争”失败,极度的沮丧,已然病重。

他将接过儒学河东派的大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