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七百零六章 宫中(上)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七百零六章 宫中(上)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张昭确实如弘治皇帝所料,确实是打算先回自己府中。他身边跟着生病的王絮雪,焉敢大意?

但他的车队到美食镇,距离京城还有十里路时,给太监张忠带着弘治皇帝的口谕等着,只能令等在此处的金凤护送王絮雪回府里。

宽敞的马车中,张昭也没避讳直接上来,“絮雪?”

瑶琴和秋月两个丫鬟轮流在马车里服侍。此刻正轮到瑶琴。

王絮雪眼睛微微眯着,半昏半醒,虚弱的道:“夫君…”她难受的紧。

张昭摸摸她的头,还好没发烧,握着她的手道:“絮雪,我们到美食镇了。金凤带人在这里等着的。天子召我进宫。你跟着你金凤妹妹先回府中。”

“嗯。”

交代完毕,张昭带着王武等十几名亲卫打马往宫中而去。其余人缓缓前行。

弘治皇帝都把太监派到这里来等着,他得做个姿态出来啊!其实,他大致知道弘治皇帝在担心什么。

张昭快马至京,直接往西苑而去。稍后,消息就传遍京城各衙门。

后世网络上有个段子:某日,据说某大客户不忿银行柜台员工嘲讽其额度提高至1个亿,遂将存款转走。

重点在评论。

评论说:根据银行业的潜规则,基本上支行的员工们都会认得行里大客户的车、车牌号。只要车到银行门口,基本上行里都知道他来了。

具体到张昭这里。他带着亲卫们从朝阳门进京城。门口的官吏谁会不认识他这张脸?

消息当然是迅速的传开。

到西苑里,根本未通报,直接由候在此处的太监王岳领着见弘治皇帝。

此时,在弘治皇帝面前“奉承”的崔志端等道士已经离开。

弘治皇帝知道张昭不会劝谏他,但还是想在自己的心腹爱将面前保持一个圣君的形象。

“臣张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弘治皇帝将张昭叫起来。

时隔数月未见,弘治皇帝又略显憔悴了一些。依旧是虚胖,穿着蓝色的便服龙袍,白白净净的模样。带着温和的笑容。

张昭心中感慨难言,他似乎看到弘治皇帝正在走向他生命的终点,躬身奏道:“陛下,臣自两淮整顿盐法归来,特来向陛下复命。”

弘治皇帝点点头,温声道:“你的奏章,朕都看过。两淮的差事办的不错。子尚对如今的朝局有何看法?”

旁边侍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李荣、萧敬、王岳等人都看着张昭。

京中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张昭回京。而此时此刻一切都将见分晓。

张昭从容不迫的道:“臣有三件事奏于陛下。”

“嗯。”

“第一,臣请陛下准许在江南地区改革卫所制度。第二,臣请陛下准许臣在天津卫、辽东诸港口打造大明海军。第三,臣请陛下允许惩处扬州、金陵的士子。”

弘治皇帝心里就是一松,张昭果然谨守本份,没有参与朝政的意愿,笑呵呵的道:“来人,给子尚上杯茶。”

萧敬应声而去。

弘治皇帝再对张昭道:“卫所制度的废除,弊端和好处如今上下都看的清清楚楚。既然魏国公已经上书朝廷,此事不应有异议。当令试行改革卫所司执行。”

说着,吩咐道:“去将三位先生请来。再召英国公、户部尚书侣钟前来觐见。”

“遵旨。”

王岳领旨意而去。

弘治皇帝没有明说,但张昭知道怎么回事。建造海军之事必然要和阁臣以及户部尚书侣钟商议。

海军的发展所需经费巨大,不可能全部由国泰商行一家长期独自承担。开局可以用盐商的银子顶着,后续则必须要朝廷投入。

这是大明的海军,又不是弘治皇帝一个人或者张昭的海军。

至于说惩罚扬州、金陵的士子,以弘治皇帝之宽厚,只怕多半要“减刑”的。

片刻之后,李东阳、谢迁、焦芳三名阁臣先行抵达。俱是绯袍,宰辅气度。

文渊阁就在紫禁城中,步行过来西苑也不过二十分钟左右。

再等一会,户部尚书侣钟抵达。

弘治皇帝授意,张昭再将刚才的“三件事”说一遍,道:“百年海军。大明有郑和公公遗留下来的造船术,水文资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但工匠的培养却是需要时间。此刻若再不奋起直追,恐怕将落后于其他国家。

想必元辅,两位阁老,侣尚书已经得知去岁便有名为葡萄牙国的夷人来到我大明的海岸。

敢为大明的海船可能去到他国?这边是航海技术上的差距。下官以为大明必须要开始建造海军了。”

这话看似在理,其实在扯淡。张昭故意在恐吓“诸公”。

至少在明末时,大明的海战技术是不落后于世界主流的。明末时纵横在东南海域的大海盗郑芝龙,在海上可是称霸一时。

户部尚书侣钟断然的道:“不行。大明财政才刚刚好转,盐税另有用途,你要建造海军,国库里哪有银子?军费开销已经够大了。”

别看张昭和侣尚书“合作”几次还算比较愉快。但是侣钟身为财相,天然的比较叩门。

海军建造的经费,后期是大头,他能从哪里省得出来?

张昭道:“老大人,海军的建造经费我有办法可以筹措到。但是,此事必须要用财政预算的形势下拨给枢密院。”

说着,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道:“海外多产金银之地,取之即可。远的不说,便是东瀛岛中就有大量的银矿。若无海军,仅靠商船如何运回大明?”

侣钟还要再争,首辅李东阳一锤定音,说道:“建造海军之事可行。”又道:“子尚,但对扬州、金陵士子惩处不宜过重啊。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是读过的,也认可你的观点:要给予惩罚。但读书人是国家的根本,剥夺功名似太过。”

意料之中的讲条件。

侣钟忍了忍,没有打断李东阳的话。从他的角度而言,当然是更看重财务情况。但从李首辅来看,是要“安抚”张昭。

谢迁瞥侣钟一眼,侣尚书大局观还不够啊。再看向张昭。他会作何回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