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下皆敌

明帝国的崛起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下皆敌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寒冬腊月的北风如刀。报社镇的清晨弥漫着浓雾,红彤彤的朝阳徐徐的升起。

弘治十六年,御前会议决定先集中力量和资金开发城东的区域。自朝阳门至通州这四十里的区域内,各种高楼、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吸纳着大量的人口和就业。并给朝廷提供着充沛的税收。

而在这些小镇中,论居住环境、产业、人口、税收,首屈一指的便是美食镇、报业镇、纺织厂镇等地。

在这朝阳之中,小镇里报童们售卖报纸的声音此起彼伏,混着街道边爆满的早餐店铺,构筑成一幅充满着生活气息的画面。

“小哥儿,今天有什么新闻?说来听听。”

“这位先生,好叫您得知。今日五大报头条新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老爷弹劾新秦伯回京后先回家中不等天子召见,狂勃无人臣状,请夺爵。”

“喔嚯,来一张真理报。哦,他们家有报道这事吧?再来一张论道报。”

“好勒。两份报纸您收好。诚惠,一共六分钱。”

这一幕幕不断的出现在小镇中早餐店外,食客和报童的对话。

如今京师人口大量涌入,造成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市面上银元增多,货币贬值。京中的大小报纸都跟随着《真理报》提价,改为三文钱一份。也就是三分钱一份。

大明皇家银行奉命铸造的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的在京中颇受欢迎。纵然含银、铜的量不高,依旧受到市场的追捧。主要是便捷。

当然,小额的纸币依旧无人问津。

张昭被左副都御史弹劾的消息,通过报纸进一步的为京师百姓所知。

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官吏、路边社成员都觉察得到一股风暴正在向张昭袭来。

没有人知道致命的武器藏在这股风暴的何处。但是整个态势还是很明显的:有些人盯上新秦伯张昭了。

受限于报业行业的约定,禁止辱骂诽谤朝廷三品及以上大员。张昭的二等伯是超品。报纸上没有分析文章,私下里的各种分析却是极多的。

天阴沉着,融雪的夜里极冷。教忠坊,李教谕府中。客厅里灯火通明。

李教谕为人清廉,并不收生员们的礼。但蜡烛却是不缺的。都是张昭派人孝敬给他的。听闻张昭府里的商行正在和新军营研究院共同研制蜡烛工艺。

李教谕正和学生李幽吃酒聊天。

厨房里准备了酱肘子、红烧鱼、烤鸭、猪肉清汤丸子,还有几盘青菜,下酒的黄豆。配着一瓶52度五粮液。丰盛可口,令人食欲大开。

李幽如今在美食镇有一间“勾栏瓦舍”,手里的银钱却是不缺。京中的顶级名妓他也曾光顾几回。不过在老师家里吃酒,和外面吃酒感受自然不同。

喝一口酒,李幽微微眯着眼睛品尝,酒香在口腔中回味着,摇头晃脑的道:“先生,子尚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你怕是不知道,李阁老的四公子前段时间向我透露,李阁老有意将我外放。问我中意什么职位?”

李教谕的经学学问自然是扎实的,但在政治上就是个小白。他还是秉承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但于实务不大在行。更别说这勾心斗角的事。

“这是何意?”

李幽解释道:“李阁老如今贵为首辅,他有意酬功将我外放。这就是要切断和子尚在京中暗中联络的渠道。相信锦衣卫是知道我的。李阁老有意疏远张昭。”

李教谕有点难以理解,“这…”

他是李东阳的族人,也是张昭的座师。李阁老这疏远张昭的主动,搞的他心里上过意不去。怎么,当了首辅就要干这种事?

李幽倒是非常适应这变幻莫测的政治,讲解道:“先生,这不怪李阁老。首辅和手握重兵的大将走的近,本身还有同乡之谊,这让天子如何睡的着?”

李教谕这才恍然,“嗨!”拿起酒杯滋溜的喝一口,苦笑着摇头,继续请教道:“那子远,依你看京中关于子尚的风波究竟是怎么回事?”

张昭回京第二天就被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弹劾,这要说没问题,谁信?

李幽嘿的一笑,道:“先生,这事本质上还是子尚位高权重。所谓树大招风是也。更何况他搞的种种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被群起而攻之就不难理解。”

李教谕疑惑的道:“群起而攻之?”

李幽点头,扳着指头数道:“先生,你看看子尚得罪的人。第一,张昭改革卫所制度把武勋集团可是得罪的够惨。如果继续改革下去,张昭迟早是军方第一人。

据说英国公张懋都对他有点意见。张昭的妾室平江伯陈锐的庶女,在京中闻名的陈掌柜遭遇到武安侯府世子郑宏骚扰时,英国公府都未说话。

第二,外戚。

寿宁侯张鹤龄那对兄弟对子尚的不满由来已久。近日寿宁侯府在美食镇中公然侵占小商户的店铺,无人可制。这是在毁坏子尚在美食镇的根基。

第三,理学河东派、

先生想必对《文学报》上时常出现骂子尚的文章略有耳闻吧?文学报主编余籍乃是子尚开蒙读书时书院的山长。他的书院受子尚创办的小学倒闭。外加侄儿的恩怨。他对子尚是恨透。

他现任《文学报》主编,和白马书院山长唐宽等河东派名儒交好。子尚所传授的新学本来就被士林所诟病,特别是自然、地理知识。而河东派更是恨子尚入骨。前首辅刘健是河东派弟子。

第四,朝中的诸公。

子尚推行改革,屡次和庙堂诸公交手。早就有一部分人是他的政敌。譬如礼部尚书张升,兵部尚书刘大夏,成国公朱辅等人。

第五,缙绅。

子尚力主征收7%的商税。目前税务司还在京师和榆林、宣府两地的互市中试行。但是大明的缙绅们可不希望这条政策成为律法。善财难舍啊!

如此种种。现如今子尚明摆着军权过重,这些牛鬼蛇神可不都蹦跶出来?”

李教谕听得心里都有点发虚,怎么听起来自己那位得意门生得罪的人似乎满天下都是。

李幽说的兴起,“咕咚”喝一杯五粮液,二两的酒盅一口闷掉,神采飞扬的道:“先生,当前这个局真正的杀机其实不在弹劾、舆论氛围等等,而在宫中!”

李教谕听得大为奇怪,“这怎么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