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来的战略

明帝国的崛起 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来的战略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王守仁坐着的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致的道:“子尚,大明在外部的威胁明显是鞑靼人,为何你去属意继续往朝鲜王国扩张?以大明的军力,以你为统帅,打赢和鞑靼人的决战不难吧?”

这并非王圣人在恭维张昭的军事能力。以阳明先生的眼光,自然看得出来张昭就是个“文帅”。

但随着军队的规模达到十万以上的量级必定会是将星云集,想要镇的住场子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到的。

而大明目前叫得出名字的“名将”基本都是新军营出来的。张昭怎么可能镇不住那帮骄兵悍将?

张昭笑着拿起茶杯,道:“有些小道消息,看来伯安兄不在京师没有了解。我派人从天津卫出海,开拓高丽、东瀛航线做生意。目前,我得到的确切消息,东瀛有大量的白银矿。朝廷苦于银钱短少久矣!”

后世研究明朝,对于明朝的灭亡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比较有研究性的论点是:明朝缺钱!这是明朝灭亡的原因的之一。

这个“钱”不是说明朝的中央财政崩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明太祖留下的坑。而指的是明朝缺乏流通的“货币”。

明朝的商品经济在经历过仁宣之治后就开始兴盛,此时是弘治中兴的时期。更别说隆庆年间开海,明末时江南的繁华。总体而言,明朝的货币总量和经济总量是不匹配的。

众所周知,发行的货币量过少,必定会造成通缩。

通缩的定义是: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降。

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加速经济衰退。明朝的经济总量肯定是比不上宋朝的,又有奇葩的中央财政制度,再给“通缩”扯后腿,经济总量更加的上不去!

所以,明朝没有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不仅仅是异族入侵或者流民打断的缘故。

第二,导致社会财富缩水。物价下降嘛,固定资产如房产、土地,外加商铺等等当然卖不出价格。

第三,财富分配负面效应显现。

举个例子,在明朝的土地兼并过程中,农民通常会因为天灾**而负债。在通缩的背景下,市场借贷利率高,他是不是会更加的难以偿还债务?

这就是财富分配的负面效应的一个体现。

而且,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在通缩的背景下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第四,钱荒。

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这就影响了经济活力。而经济活力的降低,又会使得大量的资金闲置下来。因为,没有销售额,有钱人也不会傻乎乎的去投产。

明朝的地主老财们就喜欢把银子埋在地下。

而大量的资金闲置,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

总而言之,“通缩”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会影响到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

张昭不是经济学家,只是看过类似的观点。具体的环节他是大不懂的。但从他后来者的角度来看,不管通缩、通胀都是有问题的。而明朝中央政府必须要有调控货币政策的能力。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明朝政府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连银子的产量都不够,还说个屁!

而在明朝如今的背景之下,发行纸币这条路是已经切切实实暂时被堵死。

大明宝钞基本成为一个笑话。一贯当“十文”在明间通用。

张昭自己搞的纸币也只是相当于“粮票”、“饭票”在学校内小范围的通用。

所以,银矿对明朝而言至关重要。

当然,随着地理大发现的逐步深入,全球范围内的银矿会多起来。最终还得实现金本位,必须要掌控金矿。

王守仁一听就懂。这根本不需要什么经济学知识。白银是货币,同时这就意味是财富。

东瀛有白银矿,张昭往东打那不是很正常的事?

而要去东瀛,肯定要被高丽半岛拿下来。这是基本的军事常识。

王守仁点头道:“这个情况我倒是不知道。”

谈到这里,张昭也没有保留,道:“伯安兄,其实要和鞑靼人决战,胜肯定的是能胜的。等辽东四布政司稳固下来,朝廷也不会缺马匹。届时马政可以废除。

有骑兵在手,大胜可期。但是,想要彻底的灭绝鞑靼人却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就像是太宗皇帝时,屡次北伐打得蒙元残部瓦剌和鞑靼望风而逃。但几十年后如何?

鞑靼人可以退到漠北去,以我们的后勤运输能力,根本就难以灭掉他们。

所以,和鞑靼人的决战,要么不打,打就要灭掉他们,如唐朝那般设安北都护府,把漠北之地都要囊括进大明的版图之中。否则就是虚耗国力。

所以,我在天子面前陈述大明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分别是东进,南扩,西进。东面据有高丽、东瀛,得其国力、民众以资大明。向南恢复安南布政司,南洋,把持海贸,征收商税。

向西打通西域,如人张开两臂,对鞑靼、瓦刺形成合围之势。为灭国之战做好准备。”

其实,张昭这说的是军事角度的看法。从政治的角度而言,在弘治朝不和鞑靼决战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弘治皇帝恐怕没有以举国之力灭掉鞑靼人的魄力。

这种“豪赌”不符合弘治皇帝的性格,也不符合李东阳等辅臣的观念。

所以,张昭能怎么办?

第二,在北面留下一个强敌,显然更有利于大明内部的改革。

把鞑靼人打得大败,赶到漠北去能有何用?还不是明成祖时期的局面?永乐皇帝死后五十年,他的重孙给人虏去了。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在儒家的框架下专心搞文治是没前途的。

王守仁大致明白张昭的意思,微微颔首,捻须沉吟着。这是他第一次听闻“国策”。

张昭的这想法大概率会是大明接下来几十年军事行动的指导思想。

“听子尚的意思,大明日后会不断的向外扩张。那么,子尚大致要让大明的土地扩张到何处呢?”

张昭仰头一笑,喊道:“小二,拿地图来。”

这个问题,他非常有兴趣和王圣人分享。不知道会不会对心学产生一些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