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临

明帝国的崛起 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临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支流。从松花江直下,经佳木斯等地可抵达中俄的边界,然后沿江直下由乌苏里江来汇合,经过共青城等城至鄂霍次克海。

出海口的地方有一个很有名的城市:庙街!

大明弘治十六年十月十九,这个时候自然不存在什么“界河”,这里都是大明的地方。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大明辽东军副将、辽东都司都指挥使李博涛率部两万余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沿着黑龙江终于抵达其出海口,即庙街。

十几艘大船、小船组成的船队浮在黑龙江上。旌旗在江风中飘扬,猎猎作响。号角、鼓声和号子声在江中响起,船队正徐徐的往岸边停靠。

大队的骑兵、民夫在岸边驻留,仿佛是簇拥着船队而来。这场景令沿岸被组织来观看的部族百姓终生难忘。

明军沿三江平原而下采取的是“改土归流”的政策,不再执行明初百年以来的羁縻州政策。

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部落可以拥有自治权,但必须要向大明缴纳赋税服徭役,而且要建立起完整的都司、府、县、乡、村的行政制度。

当然,奴儿干都司这里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发。想要构建完整的邮递、驿站系统不可能,想要修建巨城也很困难。

而且,地方上的部落势力比较大。各级官署都是由其部中的权贵充任。其律法在明面上是大明律,但基本还是部中自决。

同时,各地的学校、医院、报社都很难以建立起来。只能是在一些大城市中才有。

这便是奴儿干都司的大致情况。但明军的到来最终还是建立起自己的、有序的统治。

李博涛站在大船的船头,看着黑龙江江口那碧波汹涌的大海,再看看岸边来迎接他的各部百姓,江风吹着他的衣角,心中感慨难言。

“砰!”

厚厚的船板放下来落在码头上。李博涛看着大步走来的丁四娃,禁不住微微一笑,捻须而立。

丁四娃穿着灰色的军装,胖胖的身躯略显消瘦。作为大军的前锋,在秋季作战还是非常辛苦的。他都瘦了一些。

“末将参见将军。”丁四娃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按照整训之后的军中礼仪,下官见上官只需要敬礼即可。但丁四娃出身于宁远卫。李博涛家中世袭宁远卫指挥使。他算是李副将的心腹下属。这时自然是单膝跪地参拜。

李博涛哈哈一笑,上前将他扶起来,“四娃,这一路辛苦你了。”说着,挽着他的手,带船中的众将校下船。

岸边候着的军中鼓手们奏起《进行曲》。激昂、熟悉的鼓声回荡在大河边。

被组织过来迎接大明副将的各个部落的首领、百姓约三千余人纷纷下跪,口中高呼:“参见李将军!”

只是因为此地久不服王化,各部的口音显得非常怪异。

李博涛四十多岁的年纪,穿着明军改革之后的新式将军制服,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他如果要长期坐镇在这样的地方,就算身边全部是宁远卫的子弟兵他也受不了。幸而大帅给他安排的是辽东都司都指挥使的位置,还有统帅约两万辽东军。

即将来奴儿干都司这里上任的军事长官是新军营二团的千户孙启栋。直接提拔为都指挥、副将。统帅数万奴儿干军!

麾下是宁远军参将的丁四娃、辽阳军第一师参将杜声。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征服整个新的奴儿干都司,打到外兴安岭去。而向东要征服苦兀。

这种事他是干不来的。这个奴儿干军副将、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相当于土皇帝,但任务不轻啊!大帅一向是赏罚分明的。

就这么一些人马、几条枪,物资供应主要依赖数千里之外的春城、阿城。难度不小。

李博涛率部在南岸的奴儿干城中安歇下来。

宣德九年,太监亦失哈重返奴儿干城宣扬大明天威,远近部落皆服。亦失哈重建“永宁寺”,勒石为碑,作永宁寺记。百年以后永宁碑依旧被各族人民所供奉。

大军前锋丁四娃率部已经扫灭不臣,李博涛这时候进奴儿干城非常放松。

次日,李博涛在奴儿干城中的官署设宴大会诸将,并招待新任的由各部头人、权贵们充任的各府、县、乡的官员。

其实奴儿干都司这里的诸部对大明的态度基本都是不怎么亲附,主要是离的太远。之前中间还隔着东海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的地盘。

现在明军大军开过来,并且要求“改土归流”,以服王化。有些部落的首领因利益受损真带人反抗,结局当然是可想而知。而愿意和大明合作的部落,好处自然也是非常多的。

李博涛在官署的宴会上再次强调一遍。

五日后,李博涛率明军将士一万余人,并随军民夫两万,外加归顺大明的诸部军民五千余人登上奴儿干城外的永宁寺,祭祀天地、观音,勒石记功。

十月二十五日,天晴。奴儿干都司这里已是比较寒冷。干冷的冬季风中,一队队的军士、百姓从山脚下延伸到庙中。

李博涛穿着新军服,笔挺的制服让他倍显精神,带着铁质的大帽,系着腰带,穿着军靴,在众将士的簇拥下走进永宁寺中。

永宁寺中供奉的是观音,寓意是祈愿奴儿干地区与人民永世昌宁。

“大人…,吉时到了。”

丁四娃和李博涛的副官负责安排一应祭祀事宜,这时丁四娃打断上香之后在庙中微微沉思、感慨的李博涛。

李博涛点点头,走出观音庙,在寺庙外布置好的祭坛上祭祀天地,拿出表文当众朗读:“

维大明弘治十六年十月,圣天子以征虏前将军、新秦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张昭任总兵官复大明奴儿干都司故地。当是时,甲士横于原野,车骑纵于城郭。旌旗遮空。惟我圣朝隆盛久矣。

旧地既复,张昭乃令都指挥使李博涛率官军两万,巨船三十,再至奴儿干城。百年之后再临,重宣大明仁德。明如日月,恩泽优渥,四海之民莫不闻风向化而来…故为文记之,万世不朽。”

随着李博涛宣读完表文,他揭开披在一座新立的石碑上的红绸,将碑文展现出来。

站在祭坛上的李博涛看着下面的奴儿干都司诸部,知道他们大半人都听不懂。但是,此时此刻,青史当为我记之:

大明再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