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锋

明帝国的崛起 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锋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还请阁老允许我先看看。”李东阳二丈摸不着头脑,先告罪一声再拿起奏章看起来。

打开封面就看到是张昭的名字。一路往下读下去,这才发现问题所在。

他和张昭之间现在基本不见面。一个辅臣和手握重兵的大将见面很犯忌讳。

张昭别看年纪轻,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日常在京中基本都没有什么交际。就是和几家勋贵以及崔驸马等人混在一起。其余时间除开他的便宜岳丈从不和文官、太监们来往。

要说以张昭的权势,与京中谁交往会不够格呢?没有。

而他前些天将“中间联络人”李幽找来,让张昭把奏请朝廷在辽东设布政司的奏本交上来。他已经不看好自身登上首辅之位,那国家大事不能耽搁。

之前,经过李幽传达张昭的设想是在辽东、奴儿干的土地上设三个布政司一个都司。

结果这封奏章上却是写着张昭要奏请设立四个布政司,一个都司。这就是不是简单的增加一个数字的问题。而是多出一个布政司!会增加大量的官职,吏员。

设立一个布政司的标配有哪些官吏?

首先,需要设立三司: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司。布政司衙门之内设左右布政使、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然后还有一堆小官、杂官。

其次,在三司之外大概率要设都转盐运使司、盐课提举司、税务司矿务局等。

像什么分巡道、分守道则不必说。基本都是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挂职。

府县那也不说。不多设这个布政司,这些机构同样也是要设的。

所以,零零种种算下来,多加一个布政司会增加约三分之一的行政成本。

而精简官吏,消除冗官这是首辅刘健一直所在意的东西。前宋殷鉴不远啊。

李东阳看望张昭的奏章就意识到刘首辅为何如何生气。他和张昭关系之密切满朝诸公皆知。刘首辅八成以为这是他指使张昭所为。但真不是。

而同时,他也意识到张昭送给了他一手好牌。他只需要赞同张昭的意见,那刘首辅必然会坚定求去之心。

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

张昭作为前线的统帅,他建议如此划分行政区划有着非常重的份量。

现在这片土地上全是后军都督府出面考试招募的官吏在管理啊!京中有人传谣说张昭是东北王,那真是没冤枉他。

另外,张昭是弘治皇帝面前的红人。不是说弘治皇帝是昏君,张昭是佞臣。但“言听计从”这四个字真不算是贴标签。张昭在天子心中的份量非常重。

所以,只要这封奏章给天子看到,天子八成是会同意的。而刘首辅一直以来是反对扩充官吏人数。他则是必然反对。

因此,则必然会出现上次那样的情况:皇帝与首辅意见不和。只要他再一次支持张昭,刘首辅不走也得走。

李东阳绝对是大明朝此时天下最绝顶的聪明人之一。他在看奏章的十几分钟内立即就将事情想的通透。

这时,抬起头,对脸色阴沉的同僚刘健刘阁老苦笑一声,道:“晦庵公,此事真非我所教唆。之前张昭还说设三个布政司一个都司。谁料到他给朝廷的奏章是四个布政司外加一个都司?”

刘健看李东阳一眼,多年的同事外加首辅本来就比同僚们高半级,他判断的出来李东阳说的是真话。

都是在官场中千锤百炼的顶级人物,演技什么的就不要再提了。都是一眼看穿。

其实,在演技上反而是皇帝因为锻炼机会不够水平一般。像阁臣们宦海沉浮走到这个位置上,接触的人至少在两三万人以上,而皇帝呢?

他经常只能接触到身边的一些人,能接触到三千人就算不错。像明成化帝那种死宅属性的更不用说。有没有和一千人说过话都是问题。这位仁兄口吃。

而像弘治皇帝这样政治清明优容大臣的,他也接触得不多。因为他的执政班底太稳定了。

刘健沉默半响叹口气,语重心长的道:“宾之,即便是设三个布政司也多了。按照张昭送来军事情报,大明能有效治理的地方能到松花江就不错。千里无人烟设府县管理就可以。何必再设布政司?徒增开销。”

李东阳很郑重的躬身一礼,答道:“希贤兄,在下其实是同意张昭的意见的。”

刘健深深的看李东阳一眼,他这时才有些恍然醒悟,虽然他这位同僚自弘治十三年起就不断的上书向天子请求乞骸骨,理由是身体不佳。但是李东阳今年才五十七岁。足足小他十四岁。

刘老首辅点一点头,没再说话,转身离开。

跟在刘老首辅身后的中书舍人手足无措,他哪里还不知道两位阁老当面决裂了啊!而这意味着什么?惊涛骇浪!稍后,回过神赶紧跟着刘老首辅离开。

李东阳目送刘健离开,坐回到书桌之后,轻轻的叹一口气,“唉…”

弘治八年二月,邱濬邱阁老卒。他以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入阁预机务,谢迁以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入。彼时首辅是徐溥徐相公,刘健刘希贤就在阁中。两人就此开始成为同僚。

弘治十一年七月,徐溥徐阁老致仕。刘健成为首辅,他和谢迁各自晋升一级。就此配合到现在,大明弘治十六年八月。

这份同僚的情谊于今日破灭。

走到他们这个位置,都希望施展自己的抱负治理国家。但真正执政的其实首辅。但是,谁没有自己的理念和坚持呢?刘健有,他同样有。

这件事从根源上来说和他有关,但真不是他指使张昭干的!

所以,此刻李阁老的心情唏嘘、感叹、还有一些许的振奋。

刘健连张昭的奏章都没有要直接返回自己的公房。李东阳在奏章上贴了自己的同意意见,派人再送回到刘健处。票拟之权只有首辅有。其他阁臣能不能有,那得看首辅老大人的想法。

一般会有一个基本的默契,就是类似于各自分管的氛围。“天下三贤相”之间磨合这么久当然是早就有固定。但张昭这奏章确实非常敏感。

刘健也懒得改李东阳的意见,送到宫中,准确的说是送到司礼监中。消息随即就传开。

暴风骤雨扑面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