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群众

明帝国的崛起 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群众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对宁远参将李搏涛主动来要求平叛,张昭心中很欣慰。他有情绪波动其实也很正常。

对于张昭而言,他很清楚,他在做正确的事情。但是辽东镇上上下下的将校如果没有一个人支持他,他会有失落感。

当然,也仅限于心理感触。而不会影响到他要推行的政策、战略、决心。

李搏涛和张昭谈了小半个时辰,然后带着张昭允许他率宁远卫出兵的承诺但同时限定他二十天后才能率部抵达广宁城的奇怪命令返回宁远。

稍后,正在整训的广宁城中传出消息,张大帅要选出两千精兵,骑兵或者步兵均可,跟随着新军营出抚顺关平叛。

广宁城这里有八个卫所,一听到这个消息众将纷纷派人前来打听消息,得到确切的答案。

上上下下一片欢腾声。

按照张昭对辽东军整训的要求,男子三十五岁以上基本就强制退役。

而广宁卫这里其实是和朵颜三卫对抗的前线之地。当初,辽东总兵定西候蒋骥就从广宁这里出长城,经过兴中城一线,前往大帅岭拜见张昭。

所以,这里的关卡虽然不算太重要,但确实算要地。

这就造成一个现象,广宁这里是有老兵的。之所以不算“精兵”,因为,朵颜卫真的真的已经很就没有成规模的入侵大明了。

朵颜三卫中的泰宁卫倒是急眼了会去铁岭、开原一线抢掠。

所以,朵颜卫被张昭剿灭,真的有点冤。真要论边境摩擦的烈度,只怕还不过女真各部对大明的侵犯。

只看苏护部首领之子图辉在沈阳中卫官道上的嚣张程度,就可知道昔日一二。

其实有一个情况需要说明,长城之内,同样生活中一部分女真人。

大明朝对建州女真非常的优待,一方面是建州三卫的都督们总是很“乖巧”的去朝贡,令皇帝龙颜大悦。不像有些部落哄都哄不去。另一方面,建州女真实力比较弱小。需要扶持。

不要把此时大明朝的辽东总兵们都看做饭桶。他们时常出塞主持“公道”。

其一,这是军功的需求。其二,打击强大的部落,扶持弱小的部落。这种手法边将们谁不会?

当然,自李如松死后,继任的辽东总兵、他弟弟李如柏就是个傻逼,混账。而且输掉了萨尔浒之战。此后,老奴大势已成。

而明王朝朝堂政治昏暗,以文官领兵成为常态。而且党争愈发的激烈。

好不容易出一个牛逼的辽东巡抚熊廷弼,稳住萨尔浒之败后的防线,结果被自己人坑了。

老兵,在通常意义上有两种含义:经历过多次战争的士兵;年老的士兵。

这年头卫所兵,按照明朝的制度,自要你没死,没伤残,就得继续为大明搏杀。

所以,张昭在整训中划一道三十五岁的年龄线下来,其实令很多久经战阵的“老兵”非常的绝望。

打一辈子仗,这个年纪回去种地,一个光棍有什么奔头?没老婆没孩子。这辈子就没了。生活有什么希望?

卫所兵两大特征:穷、光棍。

而张昭这道命令下来,这帮老兵兴奋的难以言述。张大帅的威名自不用说。自弘治十四年领兵出征以来,未尝一败。这意味着他们跟着张大帅出关,肯定能得胜归来。

当然,也有回不来的。但是久战老兵谁在意这个?只要不是溃败就行。

其二,张大帅对士卒们的赏赐非常高。这从蓟镇军的兄弟们的待遇、犒赏就可以知道:发田地、发赏银、发女人。

蓟镇军有三部九千人参与到和朵颜卫的作战中去。伤残退役的士卒,在兴州府中人均五十亩地。而俘虏的朵颜三卫中的年轻女子都被发下去。

能娶大明的小娘子谁不愿意?

但是都是些当兵的老光棍,哪里付得起彩礼?又有谁看得上?有个女人传宗接代,不枉活一场。对得起祖宗、父母。

他们这些辽东老兵也不都是想在军中混一辈子。给张大帅打一次仗,卖一次命,换来银钱、土地,下半辈子就有指望。至少会发给媳妇吧?

广宁城附近的卫所士气高涨。

二十八日,锦义右参将杨乡带着亲卫们骑马奔腾在辽东的平原上,山峦起伏。

春天的迹象已经清晰可见。

几名亲卫随口说起这几日的见闻。

“都他么一个个像那狗子似的。都等着入选这两千兵额中,去灭掉苏护部。”

“嗨。我都他娘的收到礼物了。老蒋那老小子,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想去立军功混一个媳妇。”

“嘿,你别说。那老小子没准能美梦成真。五千精兵,个个拿着新制式的雁翎刀这样的利器,跟在新军营身边。这样的实力,别说苏护部,就是女真三部一起加起来造反,都得跪在咱们张大帅马前。”

“张大帅这也太稳了。区区一个苏护部用这么多兵力。”

杨乡单手操控着马匹,一手仰头灌酒,披风在风中飞扬。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他手下这帮亲卫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张大帅岂止是要灭苏护部?

第一目标,应该是辽阳的那些卫所军将。

第二目标,才是苏护部。

照张大帅给李搏涛二十天的调兵时间,其实是在拖延。就等着抚顺关外的女真各部响应,到时候雷霆一击。张大帅这个人,对外是非常强硬的。

杨乡大声道:“都别扯淡了。咱们这次出来,不能光想着昔日的交情。要选拔出真正能打仗的老兵、精锐。否则对不起兄弟们,也对不起张大帅的信任。”

“是!”

一帮亲卫们士气高涨的应道。

三月初十,锦义右参将杨乡带着挑选出来的两千精兵到广宁城中。交给张昭麾下的骑兵连百户韩瓒率领。他依旧无意出征捞取军功。

稍后,宁远参将李搏涛也带着三千精兵来汇合。

按照明军的配置,这两部之中本来应有的神机营没有设。全部是三千营和五军营。

而仔细清点下来,竟然有骑兵两千余人。这是意外的惊喜。张昭虽然搞的是跨越时代的火器部队,直接跳过。但是骑兵现在还没有淘汰啊!

非得等机枪、坦克出来,骑兵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三月十五日,张昭在广宁城外的校场中点兵,誓师出征。

等张昭在点将台上宣布出征的命令后,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从军阵中传来。

“为大帅效死。”

“大明万岁。”

“新军营万胜!”

点将台上,王武、高一典站在张昭身边看着这一幕,心潮起伏。

锦义右参将杨乡抱拳一礼,笑着道:“大帅,军心士气可用啊!”

张昭笑着点头,“嗯。”又道:“这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啊!人心所向。”

三种不同的口号,分别来自于新军营,宁远军,锦州军。

宁远军为何“效死”?因为,卫所改革的第二阶段最先在山海关外,也就是宁远卫所在的地方开始。这些士卒的父母、兄弟都会分到土地。而他们也会在关外分配到自己的土地。

锦州军为何高呼“大明万岁”。因为他们将用军功为自己博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书中时常讲民心所向,讲人民群众是历史最伟大的力量。人民群众是谁?

就是他们!

张昭挥手道:“出发!”

君不见,走马行川辽河边,军旗战歌直入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