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四百六十九章 树大招风

明帝国的崛起 第四百六十九章 树大招风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不得不说,李幽的权谋能力相当的突出。简直有点雍正王朝里面顶级谋士邬思道那“从石头上榨出油”来的水平。

仅仅是从京中突然刮起来的歪风,就分析出他现在所面临着的或明或暗的敌人。

他身在其中,当然比外面的人清楚。而李幽是旁观状态下,基本捋明白。除却最后一点。

提高商税,不是江南的商贾,是大明所有的商贾或者说权贵都对他不爽。

张昭举起茶杯,由衷的赞叹道:“子远兄,厉害啊!”

李幽仰头大笑,意态狷狂,“哈哈,得子尚兄这一句夸奖就足矣。既然都已告知子尚兄,我就不多留了。最近栋楼里的花魁雨燕姑娘很火。告辞。”

李幽拱拱手,洒脱的告辞离去。

张昭在明亮的客厅中负手而立,看着寒风中光秃秃的、摇动着的枯树,微微沉吟着。

所以说,有时候人生很操蛋。

危机,是危险中带着机会。譬如:朵颜卫偷袭顺天府,差一点他就被撸了。

而烈火烹油,繁花似锦时,往往是最危险时。譬如他此时。

套用前世网络上的一句玩笑话:我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他现在站在京城的九门上说这句话,绝对不算吹牛逼。

但现在恰恰就是他最危险时。

这不是什么扯淡,而是一种最直接的辩证法的体现。

试问,封建主义社会理论上谁最大?答曰:皇帝。

之所以说“理论上”,是因为有些皇帝没有掌握实权。比如:猛人如汉武帝,刚登基时还不是差点被窦太后给废掉?那时候大权就不在他手中。

但是,具体到明弘治十五年腊月二十五日,大明朝最大的是谁?答曰:弘治皇帝!

以他现在在弘治皇帝那里的印象分,他基本可以借皇权来用用。现在是,内监见他要低头,武勋之中只有英国公张懋压在他头上。他所奏请的事情,只要不太离谱,弘治皇帝都会答应。

那么,他在外界看来是什么形象?

宠臣?红人?

只想到这两个词语属于脑水不够用,属于对大明朝的政治是看热闹的水平。没有摸到门道。

他最重要的身份是:他是弘治皇帝的绝对心腹,一把掌握中军事力量的利剑!是朱家皇位、权力的保卫者!

假设某一天弘治皇帝想要灭掉那个利益集团,文官们肯定在那儿唧唧歪歪、扯淡,不肯下圣旨。那么,口谕下到新军营,张昭执不执行?在外界看来,张昭肯定会执行。

弘治皇帝又不是傻逼,也不是三岁的小孩,他对张昭如此亲厚,难道都是不求回报的吗?难道就是作为一个工具人被刷印象分的吗?

这不是扯淡么?

弘治皇帝的性情是仁厚,干具体事务的水平、眼光确实也不咋地,但帝王心术搞了十五年还不会,他叫什么明君?

所以,把车轱辘话再倒过来说一遍,张昭能够如此得弘治皇帝看重,那肯定是解决了弘治皇帝的问题,在国家大事上对弘治皇帝有所帮助,为其政治理想:朝序清宁,民物康阜,作出贡献的。

否则,这印象分怎么刷得上去啊?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张昭是以弘治皇帝的利益为重,那损害的是谁的利益?

这些利益集团不反扑才怪?

潦草一点说,这可以叫做:欲带皇冠,必承其重!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想想看,那个阁老或者执掌天下的宰辅不面临这种种危险?

于谦怎么死的?这可是挽大明于将倾的人物啊!

再往后看,高拱是怎么倒下的?

张摄政被多少人整过?他都跪在王锡爵面前。连他的学生都出面弹劾他,搞得他像一个loser似的。在大明朝学生弹劾座师,学生固然是大逆不道,要弄死。而座师的脸面当然是丢光。

这叫树大招风。你长成大树,各种歪风自然就来。

当然,张昭的情况和宰辅们略有不同。

宰辅们一方面要顺应君王的意思,一方面要照顾外朝的想法。所以,“和稀泥”这种基本技能都没掌握是干不长远的。宰辅终究还是在“执政”。

而张昭是在“改革”。他触动的利益集团更多。

“唉…”张昭轻轻的叹口气,其实他一直都在尽力的避免和文官集团、儒学发生冲突。

不说历史,网文看这么多,难道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凶险吗?

但别人又不是傻子?他站在弘治皇帝身边,手握重兵,他的种种政治主张,自然会被各方研究,拿在放大镜下面去看,而这些人发现,他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李幽列了六条:一曰:儒学,二曰:清流,三曰:武勋,四曰:重臣,五曰:藩王,六曰:商贾。

其实第六条基本可以归纳为大明的缙绅。这年头没有功名护体,生意是做不大的。能把生意做大的,绝逼是有权有势。

在张昭个人看来,最危险的是第一条和第五条。比如:儒学之争,这是思想上的争斗,非常凶险。输者不仅仅是死亡,还要把文字、痕迹全部毁灭。所以谢迁见势头不对,赶紧压下去。

其余的,倒都有解决的思路。

譬如:清流。真以为是张昭得罪礼部尚书张升或者搞白话文写作得罪一些翰林吗?

错的。

是因为张昭推荐弘治皇帝搞御前会议、开报禁,剥夺了清流们参政、议政的权力。

清流中的言官自不去说。报纸开办后,他们在舆论上的力量大幅减弱。而翰林们为何对张昭意见这么大?

当天子举办经庭时,翰林学士们和宰辅们一起。他们顺着讲解儒家经典,就可以对政事发表评论。或者话头提起来,君臣间聊一聊,这都能影响到皇帝的决策,从而获得政治地位。

张昭现在搞一个御前会议,朝廷所有的决议都在御前会议上讨论。弘治皇帝最近本来就是身体不好,经常罢早朝,经庭的次数也不多。经庭时,弘治皇帝根本没有咨询国事。

翰林们这能忍?

解决办法是,允许翰林学士们列席御前议事会议。这也算是“储相们”应有的待遇。

张昭正思考着,窗户的弟弟虎子路过,手里拿着对联,叫道:“二哥,你在这里啊!姐,叫我去贴春联,你来不来?”

虎子大名叫张茂,今年十岁。还是虎头虎脑的模样。

张昭禁不住一笑,道:“行啊。”

这世间的路再难,他都得走下去。不仅仅是为他自己的梦,还为虎子、婉儿他们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