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

明帝国的崛起 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萧敬把银票收起来,看着正随意交谈着国泰商行生意的君臣两人,感慨难言。

大明皇家银行的百两银票和五十两银票已经使用的越法频繁。至少,京中权贵都已经接受。

因为,拿着银票可以直接在大明皇家银行兑出银两,或者存进自家的账户。当然,大额的兑付(五千两以上,每日限额一千两)需要提前预约。

而这种银票的便利性,在交易时实在太方便。譬如,他们这些内奸收钱办事时,拿一捆一百两的银票多方便?

至于说防伪,这银票的纸浆是大内提供,印刷的墨水、母版都是独有的。

等闲之人根本无法造假。而辨伪之法早就在京师大小报纸的宣传下人人皆知。

当然,他的感慨和银票质量无关。而是和数额有关。想要获得天子的好感,如他这样数朝元老,精通音律、典章制度、文章其实终究还是敌不过银票啊!

以他看来,在张昭打赢朵颜三卫之战,明摆着只要有时间就能给国家增添二十万户在籍百姓之后,再加上此刻的“孝敬”,张昭在当今天子心中的份量,已经超过之前的宠臣李广。

没见如今的内廷在张昭面前基本都放软身段。

毕竟,李广再会博天子喜欢,那也是修道长生、丹药这一块的。而张昭这做的是“国事”啊!内帑增加也是国事。天子缺钱。

以他估计,只怕和成化年间得宠开西厂的汪直差不多了。再往上的恩宠程度就是正统年间的王振了。

当然,以张昭的本事,在太子登基之后,只怕就能做到这种程度。听刘瑾说太子对张昭的感官是“亦师亦友”。

张昭并不知道司礼监大佬萧敬的想法,坐在乾清宫西暖阁的座椅中,和弘治皇帝说着话。

“国泰商行之前最赚钱的生意是玻璃生意,亦因此而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

现在国泰商行最赚钱的生意是纺织厂和钢铁厂。这两块将是明年利润的增长点。

只是,臣有一事需要先和陛下说一声。纺织厂的布匹冲击大明各地的市场,必定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陛下需要在今年或者明年考虑大规模基建,来消化富余出来的劳动力人口。”

“哦?你详细的说说。”弘治皇帝刚得了分红,心情正好。见张昭连纺织厂的隐患都考虑到,也不怎么担心,直接问详情。

张昭花费半个时辰大概的和弘治皇帝讲了讲纺织机器对传统纺织产业的冲击、后果。以及解决办法。在朝臣面前装逼这种事自然是要留给弘治皇帝去做。

讨论完这个话题,弘治皇帝让小太监们上了茶水、点心,主动的道:“置换兵器这件事,兵部刘尚书尚有不同的看法。这件事年后再议。你说的那个资源法、发行银元,内阁的三位先生都已经同意。现在正在京中放风声。年后就会正式颁布。”

张昭心里过了一遍,银元和银子是并行的,并不强制使用。不过润物细无声嘛,推广起来并不难。只要朝廷保证可以银元缴税这一条就足够。

张昭道:“既然要铸造银元,臣想将陛下的头像印在银元上。让大明百姓都能得见天颜。”

弘治皇帝就笑起来,用手虚点着张昭,“你啊…,拍朕的马屁不是?咱们君臣之间那用的上这些?废除工匠籍贯一事,朕心里有数,年后即会和几位先生商议。呃…,有几个百姓手里能有一两银子的?”

话是这么说,但其实没有拒绝。

九千岁都知道立生祠,其实在“不朽”这种事情上,皇帝其实也愿意的。银元这个方案其实很巧妙。

当然,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的更早。

张昭吹捧道:“在陛下的治理之下,大明的百姓日后肯定能用的起弘治银元。”

弘治皇帝兴致勃勃,和张昭讨论了一会铸造的技术问题,礼法问题他回头再和阁臣掰扯,只要他表露出意愿,想来内阁的三位先生不会在这点小事上拒绝。

张昭见进宫的事情说的差不多,话题一转,道:“陛下,臣之前在京中时去京西闲逛过,那里山水景物极佳(圆明园)。非人臣所能拥有。不知道陛下有没有兴趣在那里盖一座夏宫。待夏季时到那里避暑。”

弘治皇帝没有第一时间拒绝,略作沉吟。这就是大笔银子在手中的底气啊!

按照弘治皇帝的习惯,对这种“伤财”的工程,向来是非常抵触的。但是和张昭聊过几次,对这种可以拉动内需,消化劳动力的工程其实并不怎么抵触。

当然,首先得保证是用他的内帑,不是用国库。其次,不能用徭役的形式征召民夫和工匠。那他和昏君没区别。而是用张昭说的办法:给钱。

这“散财”的方式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他把银子拿来赏赐给某个权贵或者把银子存储耆老,效果要好的多。

张昭道:“陛下,臣先令国泰商行把精华之地圈起来。建造之事,可以慢慢来。日后陛下在夏宫避暑,臣过条街道就可以进宫见陛下。”

弘治皇帝给说的笑起来,“那你就是为进宫方便劝朕大兴土木?夏宫?你那新府邸没五十万两白银就难以达到效果。朕可没你有钱。行吧,你先把地圈起来。朕现在西苑这里试试,看看是否如你所说有拉动经济的效果。”

张昭笑道:“臣岂敢骗陛下?”

他昨天晚上在家里看新府邸的地图和进度,看着旁边圆明园的“旧址”,心里想了想,给弘治皇帝提一提。夏宫,这真不是人臣所能住的。

把皇家园林建在自家府邸隔壁,这也算是一种低调吧。

弘治皇帝点点头,交代道:“厚照最近在宫里待的不耐烦,你带他去你的府邸去转转。省得他老觉得鞑靼的帐篷好看。”

这是极其亲近的意思。

张昭道:“臣遵旨。”

当下辞别弘治皇帝回家,就等着新年的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