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四百零六章 有些东西是底线

明帝国的崛起 第四百零六章 有些东西是底线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卫孚大概也能察觉到张昭的态度有点傲慢,心中那股气也被激起来,站直身体,掷地有声的道:“在下觉得张大帅欺软怕硬!”

“哦?”

卫孚道:“张大帅奉命废除天下卫所,为大明新增民户,此为第一功。顺势改革军制,此为第二功。但是张大帅你在顺天府的政策和永平府为何不一样?

在顺天府中,你允许京中的达官贵人们赎买侵占的卫所土地。而且,还是允许他们分期付款。每年所交的白银不过两千两,条件何其之优厚?

而在永平府呢?你却要均分卫所土地给军户们。蓟州镇总兵阮兴就是因此事铤而走险。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你张大帅欺软怕硬吗?”

张昭哑然失笑,将手里的瓷碗放在桌上,道:“就是这样啊。不然你以为呢?”

废话。他当然也想在京中均分土地给卫所军户,但是能做得到吗?京中权贵的力量,弘治皇帝都抗不住。而永平府这里可以做到。

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

卫孚“慷慨激昂”的陈词,结果张昭一口承认,他的情绪给憋在胸臆间,半天才缓过来。气势低落。若非因为他和韩家是通家之好,他现在就想掉头就走。

“张大帅,韩家和朵颜卫勾结,惊扰圣天子。相关人等罪该万死。但韩家和朵颜卫交易铁器、粮食,这些贸易如今宣府外的边贸城不也在做吗?

纵然是违背朝廷禁令,可是也没什么造成什么危害。于其他人,大帅可否可以稍作宽恕?”

吃过早饭过来的庞泰听到卫孚这句话,禁不住笑出声来,道:“真是书生之见。铁锅所用的铁,和用于锻造的精铁能一样吗?铁锅就算融化,都没法制作兵器。

另外,朵颜卫怎么没有造成危害?你久居在边墙处,连塞外的敌人成分都搞不清楚吗?

朵颜三卫当然没有实力从古北口、喜峰口入寇大明。但你是否听闻过朵颜卫和鞑靼右翼永谢布万户下的哈喇慎部落通婚。两者关系日渐紧密。

这几十年来,朵颜卫的牧民就和哈喇慎部一起跟着鞑靼人抢掠大明军民?这叫没有造成危害?用铁器武装朵颜卫,用粮食给他们生养人口。

呵呵,以小子我的见识,只怕阁下也参与蓟州镇的走私中获利吧。否则为何如此卖力的求情?须不知,此案要杀鸡儆猴,警示后来的卖国者。”

庞泰一番话是把卫孚按在地上摩擦。最后几句,更是颇为诛心。

卫孚给一个小军官插话,心里冒火。新秦伯张昭固然年轻,但其身份足以让人忽略他的年纪。这说话的小军官,看年纪不到十六吧?简直是欺人太甚!

但是,等他听到庞泰的分析后,背后就有些冷汗冒出来。如果和朵颜卫交易,会导致大明其他地方的军民被抢掠,韩家等人的做法肯定是错的。

只是,这小军官最后一番话让他大为光火。无端的恶意揣测让他火冒三丈。

当即,卫孚不理会庞泰,看着张昭,梗着脖子道:“张大帅,在下从未参与走私中。你若不信,大可去审查韩家的掌柜、伙计。”

张昭一阵牙疼。

其实,把卫孚打发走就成了。他正在吃早饭,并不耽搁时间。庞泰胡乱插话,倒显得他这方无理。

他可以看卫孚不顺眼、印象不佳,但最好不要用言辞去羞辱卫孚。这不是一个修养的人应该做的。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而看卫孚这样子明显来了火气,认真的。读书人嘛,信奉的是士可杀不可辱。

当然也有人信奉:头皮太痒水太冷。

张昭瞪庞泰一眼,让他收敛点,起身,拱手一礼,道:“我相信卫先生说的是真话。请坐。待我把早餐吃完我们再聊。丁赞,给卫先生上茶。”

他相信卫孚说的是真话。敢理直气壮的在他面前这样说,总得有底气。否则后果,你知道。

而对此他有些好奇。

明朝的读书人,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举人的说法是“金举人,银进士”。

卫孚一个举人绝对够资格在蓟州镇走私中分一杯羹。这卫孚似乎有点不同。

卫孚则是一愣,这位张大帅每每总是出人意料啊!满腔的怒火在张昭的“礼遇”之下倒消失了些,不便再发作。

张昭迅速的吃完早餐。丁赞带人过来收拾干净。清晨的阳光从驿馆小院的窗栏透进来。

张昭这才和卫孚闲聊,“我问一个问题,卫先生勿怪。卫先生世居遵化,为何没有往关外行商?”

卫孚心中还有介怀,但他的性格也不想骗张昭。事无不可对人言。道:“在下家中人丁不兴。族中投献的土地就足够生活。”

张昭点点头,也不深入的问下去。比如:没有信得过的人,怕被坑败坏名声。比如:本钱不够,经商有风险。

“卫先生,关于韩家的处理。我的意见是:事涉此事的人押解到京中,秋后问斩。以儆效尤。其余人等流放辽东屯田。这是最终的决定。”

卫孚急切的道:“大帅,韩家愿意为大军向导,并且帮朝廷大军诱敌。”

张昭道:“这个想法可以。我会采纳。但是,有些事情是底线。铁器和粮食是不能卖给北虏的。卖这些物资给北虏是对大明将士的残害。”

卫孚叹口气,道:“多谢大帅坦言相告。另外,韩兄委托在下将其女儿送给你为侍女。在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韩家侄女就在驿馆外,大帅自行决断。”

京中传言张大帅年少成名,风流好色。娶平江伯府的庶女为妾,还顺便纳陈氏的堂妹、表妹。京中传为风流韵事。韩家侄女容颜一流。若能侍奉在他身边,于事情定会有转机。

然而,此时他确定张昭的想法,且其心志坚定。韩家侄女的处理于韩家的命运而言根本无用。

他说出来,反而是有点看不起张昭。但受人之托,终究还是要提一句。

张昭不以为意的道:“一事不烦二主。还请卫先生将韩家女带回去吧。”

卫孚神情微微惭愧,拱手告辞。

九月初二,朝廷经过商议后,派遣刑部侍郎樊莹到遵化处理通敌之事。

此案在京中经过真理报、论道报、邸报等报纸披露后,引起一阵阵的申讨声。

张昭和樊侍郎交接后,提交了一份奏章给朝廷。主要是谈及韩家抄家之后的资产,张昭想要将其划归给后军都督府,用作战争经费。数日后,弘治皇帝同意。

奏章中还有一份对于韩家名下金矿的拍卖建议。

九月初三,张昭抵达三屯营。此时,蓟州镇所有的参将、游击将军都已经抵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