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九十章 张昭的圣恩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九十章 张昭的圣恩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小雨在七月底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顺着乾清宫的琉璃瓦滴落在地板上。

暖阁中的群臣对今日议事为何召开心知肚明。更何况,刚刚弘治皇帝帮张昭说话的倾向性太明显。

而张昭自进来之后,先抗住刘大夏,又和谢迁争锋,再到硬顶首辅刘健。从首辅刘健同意设立东城警察局时,局势就已经变得顺畅起来。

当即,左都御史戴珊,大理寺卿宋隆、刑部尚书闵珪纷纷表态,“臣同意此事。”

庙堂诸公们对于张昭用峻法严刑,并不怎么抵触。因为,张昭的办法着实好!

把犯事都打发出京师,或者去挖矿,或者流放辽东。这不就搞出一个朗朗乾坤吗?

这正是他们所追求的。

至于像礼部尚书张升这样有心给罪犯们争取人权的,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张昭现在气势正盛啊!

其实,张昭都做好出血的准备,让开平钢铁厂多交点税给户部,换取朝廷把这些罪犯都送去挖矿。

董朗早就和他说过,挖矿缺人。他是舍不得用卫所里转为民籍的百姓去挖矿,伤亡率太高。他心里一直留意着。

这批罪犯倒是解他的“燃眉之急”。

他没想到这事如此轻松的通过。庙堂诸公们似乎不在乎这种小事。

接着,在弘治皇帝的主持下,御前会议开始讨论城东警察局局长的人选。

司礼太监陈宽看着嘴角带着笑,神游天外的张昭,嘴角抽搐一下。心中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他刚刚还觉得张昭想要达成其两个目的是痴心妄想。结果呢?

城东成立警察局,其后的各种管理,就有这个衙门来接手。张昭作为地主,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惩罚罪犯去挖矿的事,更是一点磕碰都被打,直接通过。

这他娘的。

这种一直错误的事实,让陈宽都有点快要怀疑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怎么这小子屡屡打破常规呢?

御前议事在中午前结束。气氛一片和睦。

群臣三呼万岁,退出西暖阁。张昭还没走两步,就被弘治皇帝派萧敬重新叫回去。

“你们都出去吧。朕和张昭谈。”

弘治皇帝让人给张昭上银耳燕窝汤,对萧敬等人说道。

此时,陈宽、李荣、王岳三个大太监已经告辞离去。萧敬留在弘治皇帝身边伺候。

“奴婢遵旨。”

萧敬恭敬的应一声,弯着腰,带着几个小太监走出西暖阁中。

站在乾清宫正门的门口,看一眼西暖阁中张昭的背影,萧敬萧公公心想着要不要主动和张昭修复关系。

萧公公上次将张昭卖的很彻底。他自认为没有做错。而张昭和弘治皇帝的关系恢复,但张昭和他的关系却一直处在冰冻期。现在眼看着张昭越发的受宠,萧公公有点坐不住。

弘治皇帝看着“随意”坐在木椅上的张昭,满意的点点头,温声道:“张昭,你的提议,基本都实现了。”

御前赐座,基本上所有的大臣都会直坐半个屁股,以此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但这种坐姿是非常累的。所以,弘治皇帝有时候想要优待老臣,也只能给他们加一个软蒲团。

但是,张昭并没有表现的很拘谨,而是端端正正的坐着。坐如青松,凸显着大明军人的精气神。这个坐姿,弘治皇帝就看着相当舒服。

张昭笑着道:“幸赖陛下支持微臣。”说着,话锋一转,道:“陛下方才为大明百姓勾勒京师蓝图,却忘记自身啊。西暖阁中召集御前会议略显狭窄。陛下可以修建一座新殿宇。”

刚才的御前会议中,讨论完城东警察局局长的人选之后,后面接着讨论过京师的城市规划。

张昭把城东搞的越来越繁华,接下来还有数百万卫所军户转为百姓。他们并不都会去永平府、辽东屯田。那么,大明也该考虑京师的扩建问题。

张昭在密折里把话题抛给弘治皇帝。刚才弘治皇帝畅想的非常带劲。

汉唐时期,关中的长安可谓世界级的名城。其城市面积之大,超过大明的京师。

弘治皇帝励精图治,打造出一个盛世。如果,因为人口滋生、工商业繁华不得不扩建都城,这对他而言,难道不是最好的肯定吗?

张昭说的就是这事。

另外,张昭为何如此得弘治皇帝的“信任”,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他将国泰商行每一财年结算利润的制度改为每半年结算一次。

七月初,弘治皇帝刚刚拿到十二万两白银的国泰商行分红。

在“上供”这方面,弘治皇帝的太监们拍马都干不上张昭。

主要是因为弘治皇帝想要名声,不想把太监派出去收刮。结果呢,这部分银子当然是便宜文官们。文官们动辄上书劝谏弘治皇帝停织造、罢各地镇守太监。

这笔银子足够在紫禁城内修建一处不错的宫殿。

话说明朝皇帝确实穷啊。我大清的皇帝们不仅把紫禁城内的空地修建满,还能在京北修建大量的园林。而大明的皇帝,连紫禁城里都还有大片的空地。

弘治皇帝矜持的一笑,显然对新建一座宫殿颇有些兴趣,问道:“张昭,国泰商行在开平的铁矿,最终的利润会有多大?”

张昭自信的道:“陛下,国泰商行上半年的利润低于去年,主要是摊子铺的太大。等到下半年,特别是参与互市贸易后,情况就会迅速的好转。

关于开平钢铁厂的利润。陛下大可放心。表面上看,铁矿的利润只有将各种铁锭卖给朝廷打造各种兵器用于军队换装这一条路。农业工具的供给,带来的利润可以忽略不计。

但还有一条路线。自古以来,军火交易就是最值钱的。臣打算走海路将国泰商行打造的冷兵器卖给东瀛岛上的诸侯。而东瀛岛上多银矿。一来一回,利润当以几十倍计。

说到这里,臣有一个不情之请。听闻郑和公公当年出海的航海图和海船都在兵部府库中收藏着。臣想复制一份。”

张昭说的漫不经心,其实非常用心。

明朝初年,郑和郑公公的宝船,是海上无敌的舰队。其造船术至少领先西方一百年。

他希望拿到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