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毕业生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毕业生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位于京城东约两里开外的京师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并不大。曲曲折折的校区,总计占地面积才八百亩左右。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产业工人为主,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全日制大学。而是,和职业高中差不多。这个占地面积目前差不多够用。

第二,离京城太近,人烟稠密。想要清理出一块规整的平地基本不可能。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区,在地图上就是像狗啃过的一样,到处是边角。

就这样,还是搬迁一部分的民居,和购买了部分土地。再加上不适合耕种的荒地、水塘才算建起来。

校园中绿树成荫。梧桐、槐树、榕树、松柏、银杏随处可见,一片片成林。从大门进来,二十米宽的水泥大道笔直的通向一栋三层楼高的“凹”形教学楼。

张昭组织人手将新印刷的教材从真理报社搬过来。他则是带着妻妾们在这校园里闲逛。婉儿和方晶已经从南口村回来。

张昭之所以组织“家庭活动”,一来是他不久之后可能要离京,现在陪她们逛逛。她们都有些“宅”。当然,这年头贵妇人活动的地点也有限。

二来是,他最近在查阅辽东的资料,翻看地图,搞的一个头两个大,出来散散心。他还是要尽快招募足够多的幕僚。光靠赵师爷一个人顶不住。

结果,他带着妻妾们刚在环境优美的树林中还没走两步,迎面过来的几个学生,其中领头的一个少年忽而向他行礼问好。

张昭微微颔首,伸手示意少年不必拘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这里读书吗?”

他现在这副身体也不过十八岁的年纪,但和十五岁的学生说话,总感觉到一种难言的沧桑感。

穿着粗布质地蓝色长衫少年恭敬的道:“回伯爷的话。学生名叫姜承业,毕业于新军营初级学堂。由真理报社抽调过来,担任教员。”

张昭恍然,微笑道:“难怪。原来是我们新军营的子弟兵。我记得你们那一批提前毕业的学员有十六名,八名男生、八名女生。现在都还在报社做事吗?”

新军营初级学堂的学生,要不就是下属研究院里工匠们的孩子、军中子弟、亲属、族人,要不就是京中的孤儿。这批学生对新军营的归属感非常强。

听到张昭说他是新军营的子弟兵,姜承业不由自主的挺起胸膛,朗声道:“伯爷,是的。我们现在并没有在报社做事。有六人在报社中当记者、编辑。有四人在这里当教员。有三人进到研究院中当学徒。有三人回营参军。”

张昭连连点头,感慨的道:“你们这一批提前毕业生是学堂中的佼佼者。但终究是学习时间短啊。掌握的知识还不够用。日后新军营筹建高级学堂。你们中间还愿意学习的,可以回来再深造。争取为国家为新军营作出更大的贡献。”

姜承业立正敬礼,高声“学生明白。”

张昭和熙的笑一笑,“你们去忙吧。我带家人在校园里随便逛逛。”

夏日酷热。阳光从林荫中透过来。照落在张昭一行人的身上。色彩斑斓。

慕容雪穿着白色长裙,化着淡妆,雪腻欲融的大美人。小路上,张昭手按着生长茂密,伸到路中的树枝,让妻妾们通过。轮到慕容雪时,她见张昭似乎还有些感慨,问道:“少爷,你是在为那些学生感慨吗?”

自打张昭承诺不会将她送人后,这姑娘在家里的存在感便高了一些。

张昭道:“是啊。其实我更希望他们能够进研究院,或者进军营中。但没办法啊,到处缺人。他们这些优等生不得不提前毕业。不知道他们将来的成就会不会拉下来。”

新军营的征兵年龄是18岁至25岁。从新军营初级学堂里出来的学生相当于是军校生,准许十六岁入伍。这些人未来的方向是炮兵。炮兵属于技术兵种,需要高学历。

慕容雪通过后,站在张昭身边,等着排在她后面的冯夕夕和宁瑶走过来,轻声道:“少爷,他们虽然失去深造的机会。但是比他们的同学起步早啊。只要他们肯努力,肯定能有所成就。”

张昭给慕容雪安慰着,心中的情绪好一些,舒一口气,道:“你说的也对。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锥处囊中,其末自现。”

在京师职业技术学院中逛了逛,张昭就带着妻妾们继续今天的行程:他是报社镇过来的,到技术学院,接下来到美食镇中。

他已经派人通知陈夕凤。

...

姜承业几人从林荫小路上出来,往校门口北侧的行政楼而去。

除开姜承业毕业于新军营初级学堂外,其余几名青少年都是京师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新生。

今天是学校的休沐日,姜承业作为教员,把他带的班级里的学生找几个来打杂:领取新教材。

一名学生羡慕的道:“张伯爷的妻妾真漂亮。”

姜承业摇摇头,没接这个话茬。张伯爷的女眷当面,他们肯定不敢失礼去看。但惊鸿一瞥,却足够令他们震撼。张伯爷的几名妻妾确实漂亮,比他们同学当中最漂亮的张静还要漂亮。

“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鞑靼使臣在棋盘街撞死的货郎吧?他是我同学谢浚的父亲。全赖张伯爷当时主持正义。”

“姜老师,这事谁不知道?当时真理报和论道报上都吵翻了天。我爹虽然不认识字,但是每天都去村头要听社学里先生读报。”

这个话题一开,几人都兴奋的聊起来。

一路闲谈到行政楼中,正好遇着真理报社中当记者的赵统。

姜承业在楼下招呼着他,把刚才的情况说一遍,道:“赵大记者,咱们今晚在报社镇里一起聚餐。张静去不去?”

赵统锤一下姜承业的肩膀,笑骂道:“你小子就惦记她是吧?今天能遇着伯爷,够你吹嘘一阵的。张静最崇拜伯爷了。你自己好好把握。另外,请改口称呼我为赵编辑。”

“我去。你还升职了。”

“嘿嘿。最近京中创办的报纸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至少不下十家。听闻宫中的公公们都来掺和一手。咱们报社被重点关照。大批的编辑被挖走。我不升职谁升职?”

姜承业笑道:“看你那不要脸的劲头。”

新军营初级学堂第一批毕业生,八男八女,总计十六人。他们于弘治十五年三月离开新军营中山脚下宁静的学堂,投身到这激荡的时代洪流中。

此时,谁又能知道他们未来的命运呢?

正午时分,张昭的车队抵达美食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