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帝国的崛起 > 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

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

作者:九悟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19:52 来源:笔趣阁

明朝自胡惟庸之后,便不再设丞。明太祖更是明令子孙不准设丞相。敢言设丞相者,杀无赦。然而,明太祖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他的子孙不可能都如他一般勤政。权力下放是必然。

所以,经过这百余年的发展,阁臣基本等同于是没有头衔的宰辅。首辅等同于宰相。

是以,首辅老大人刘健开口之后,张昭和礼部尚书张升立即停止相互哔哔。当面拒绝首辅,这很需要勇气的。

张昭不理会张升,当即立断的道:“下官的意见,杀人者要处死,互市谈判继续。”

兵部尚书刘大夏时年六十六岁,须发斑白,身穿正二品的绯袍,腰板挺的很直,不满的开口道:“张昭,不要信口开河。你真以为鞑靼人是野人吗?他们有蒙元的传承。你杀其随从,还想着继续谈判?”

目前只知道是鞑靼使者图鲁的随从纵马撞杀了货郎。具体是谁并不清楚。

但是,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的使者,都不可能在随自己出使的随从被杀后还继续谈判的。

人有脸皮,国家有国家的尊严。鞑靼人并非是一股没有组织的强盗,他们有他们的典籍、制度。

刘大夏和李东阳互为乡党,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和张昭关系好。他之前还配合着扣押新军营的物资。只是因舆论反转的太快,这个小矛盾并没有公开。

主张战略防御、闭关自守的刘大夏,对鼓吹战略进攻,最终扫平漠北的张昭没有一丁点的好感。

张昭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刘大夏并无尊敬之情。他不知道野史中的传闻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烧毁郑和海图的刘大夏那绝对是他的敌人!

一个拒绝海洋的兵部尚书,并且将前人耗费无数心血、人命探索出来的海图、宝船图纸付之一炬,这种兵部尚书、名臣还是赶紧滚蛋为好。

张昭拱手一礼,慨然的道:“刘尚书,弘治十四年在西北大胜斩敌两万余的,是大明!胜利者总要有点特权。而如果鞑靼人不想谈互市,那就不谈!

贸易顺差,商税这都可以补充国库的收入。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拿来交换的!

钱没了可以再想办法赚。但是规矩要立起来。大明当以此案向天下万国警示:在大明的国土之上,要恪守大明律。否则,勿谓言之不预也!

皇明混一宇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俱是大明之臣妾。臣妾之属,在大明杀人而不杀之,不知其可也。在下也是个读书人,也是要脸的。”

尼玛!刘大夏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老夫不要脸么?压着心里的火气,冷冷的瞥张昭一眼,将这小子在心中打入另册。

张昭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基本上今天准备攻讦他的人都准备罢手。张昭要脸,他们不要脸么?大明不要脸么?

但是,事情并没有完,还得接着处理,善后。

很多重臣心中都知道:任由鞑靼人杀人而不处罚,难以向各方面交差。大家只是在犹豫不能继续互市谈判,这有点可惜。而张昭的意见:鞑靼人不谈拉倒。

谢迁走出来,说道:“张昭,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需要你在这里说大话。事情是在你手中出错,便由你来处置。杀人者要偿命,谈判也要继续。”

不要以为讲几句大道理,出了纰漏的事就能摆平。甩锅这种事,内阁里的三位大佬都熟练的很。谢迁直接就是不讲道理,把锅让张昭背着再说。

李东阳笑呵呵的出列,“陛下,臣附议。”

马文升看着张昭笑起来,对弘治皇帝躬身行礼,“老臣附议。”谢公尤侃侃。论胡搅蛮缠的功夫,国朝还是这位第一。你张昭不是挺能的吗?好,请继续你的表演。

刘健也表态道:“此议可行。”

弘治皇帝觉得谢先生有点强人所难,但这最基本的逻辑,事情是在你手上出错的,你负责善后,这有问题?同时,他心里也想让张昭试试。万一成了呢?毕竟当初张昭对互市的贸易顺差和商税描绘的前景很动人。

“可。”

东暖阁这里“散会”后,弘治皇帝也没有留张昭单独说话。其余各人心情不一。

像成国公朱辅心情就不甚美丽。谢阁老的意思,张昭要是事情没办好,再追究责任。但是,这个责任相比于“鞑靼使臣杀人”、“兵围驿馆”的罪名就小的多。

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脸色没什么表情,心里在骂娘。这个御前会议的结果,意味着他下次见到张昭,最好还是要给个笑脸。

文臣们如张升、刘大夏臭着脸离开。张昭骂人,他们能给好脸色?不出意外,回头小道消息会漫天飞。

李东阳喊住要走出宫殿的张昭,“子尚,随我走两步。”带着张昭顺着人流往文渊阁而去,“子尚,刘东山清修刚介,中实坦易。都是为国事,勿要心中介怀。”

刘东山就是刘大夏。其人号东山。

张昭心道:真是因为没有私怨,只是在国事上看法不同,所以才难以化解啊。想归想,他并没有表现出来,拱手道:“阁老教诲,学生省得。”

李东阳看似刚才并没有帮他说话。但其实还是支持他的。李东阳让巡城御史李道立带兵把鞑靼使臣的驿馆围起来,这就是支持。张昭心里有数。

李东阳身量中等,其貌不扬。笑一笑,说道:“和鞑靼的谈判,尽量谈下来。小王子不愿意谈,鄂尔多斯万户、永谢布万户未必就不愿意谈。”

张昭道:“学生尽力而为。”

和李东阳叙话完,李东阳回内阁处理政务。张昭从东华门出皇城,带着亲卫们,先到棋盘街后的六部衙门汇合焦芳、王华,一起往南城而去。

南城,崇福寺旁礼部的驿馆中。一行二十余人的鞑靼使团上下正陷入焦躁中。

怕是肯定有点怕的。新军卫指挥使张昭在草原上凶名赫赫!这个名字,在鞑靼六个万户部的贵族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更多的是焦躁。

驿馆的正房大院中,小王子(达延汗)的长子图鲁咬着牙,听到外面给明廷的军士包围起来,许进不许出,低声吼道:“明人想干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